- 年份
- 2024(7466)
- 2023(11060)
- 2022(9353)
- 2021(8922)
- 2020(7635)
- 2019(18090)
- 2018(18191)
- 2017(35063)
- 2016(18962)
- 2015(21804)
- 2014(22109)
- 2013(21548)
- 2012(19619)
- 2011(17573)
- 2010(17380)
- 2009(15851)
- 2008(15750)
- 2007(14026)
- 2006(11663)
- 2005(10192)
- 学科
- 济(75381)
- 经济(75300)
- 管理(54799)
- 业(52742)
- 企(43703)
- 企业(43703)
- 方法(39148)
- 数学(34754)
- 数学方法(34284)
- 农(20889)
- 财(20675)
- 中国(18265)
- 业经(15878)
- 学(14625)
- 贸(14558)
- 贸易(14551)
- 易(14141)
- 地方(14103)
- 务(13868)
- 财务(13811)
- 财务管理(13770)
- 农业(13678)
- 理论(13576)
- 制(13550)
- 企业财务(12977)
- 和(12071)
- 技术(11616)
- 银(10926)
- 银行(10899)
- 环境(10751)
- 机构
- 学院(268010)
- 大学(265363)
- 管理(105753)
- 济(105667)
- 经济(103331)
- 理学(91597)
- 理学院(90624)
- 管理学(88917)
- 管理学院(88419)
- 研究(80556)
- 中国(61290)
- 京(54516)
- 科学(50294)
- 财(48511)
- 农(42955)
- 江(40522)
- 业大(40164)
- 所(39837)
- 中心(39835)
- 财经(39247)
- 研究所(36126)
- 经(35525)
- 范(34291)
- 农业(33940)
- 师范(33911)
- 北京(33546)
- 州(32406)
- 经济学(32309)
- 技术(30328)
- 经济学院(29419)
- 基金
- 项目(180366)
- 科学(141165)
- 研究(132452)
- 基金(129190)
- 家(111743)
- 国家(110784)
- 科学基金(95754)
- 社会(81744)
- 社会科(77403)
- 社会科学(77379)
- 省(72406)
- 基金项目(68846)
- 教育(63413)
- 自然(62808)
- 自然科(61358)
- 自然科学(61341)
- 划(60205)
- 自然科学基金(60204)
- 编号(56012)
- 资助(53454)
- 成果(44436)
- 重点(40506)
- 部(39925)
- 发(38232)
- 创(38094)
- 课题(37835)
- 创新(35536)
- 科研(35187)
- 大学(34576)
- 教育部(34428)
- 期刊
- 济(110746)
- 经济(110746)
- 研究(71055)
- 中国(48764)
- 财(40541)
- 学报(39982)
- 农(37775)
- 管理(37063)
- 科学(36313)
- 教育(30988)
- 大学(30551)
- 学学(28657)
- 技术(27238)
- 农业(25517)
- 融(21066)
- 金融(21066)
- 业经(19730)
- 财经(19022)
- 经济研究(17398)
- 经(16297)
- 问题(14936)
- 业(14165)
- 图书(13857)
- 技术经济(13596)
- 统计(13223)
- 财会(13212)
- 版(13170)
- 商业(13042)
- 理论(12777)
- 策(11932)
共检索到378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良斌 李雪
本文选取了习近平主席2014和2015年在国际场合发表的关于经济类主题的六篇演讲作为语料,运用MIP隐喻识别方法,从语篇中识别出12种概念隐喻类型,并引入文化维度对其中的"耕种隐喻"、"疾病隐喻"和"引擎隐喻"进行了分析解读。研究表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和中医文化深刻地影响和构建着我们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因此习主席演讲中大量使用"耕种隐喻"和"疾病隐喻"探讨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问题;而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原本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的"引擎"概念也逐渐深入到中国人的经验知识领域,也被用来理解和建构经济等抽象概念。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罗珉
在组织理论研究中,我们常用形象的语言来隐喻地说明组织及其结构的本质或现象。组织隐喻可以说是人类表象思维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是向概念思维演化的一个关键阶段。本文从组织隐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讨论了组织隐喻问题,认为组织及其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从本质上是由隐喻所支配、控制的,隐喻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组织及其管理的看法和组织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
组织理论 隐喻 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祝莹 支晓琳
随着修辞学的发展,隐喻研究推到了空前的地位,在设计领域也被广泛运用。绿色设计是设计的未来趋势,其所倡导的理念可以借助隐喻方法更好地传达。文章阐述了隐喻和绿色设计的相关概念,分析了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性。通过设计案例,论证了在绿色设计中引入隐喻符号可以使产品语意巧妙表达,给用户带来美的感受和舒适的生活,唤起用户的共鸣,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内在价值,达到更好传达绿色环保理念的目的。
关键词:
隐喻 绿色设计 产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立新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关键词:
隐喻 认知语境 语用 会话含义 关联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娟
政治演说不同于其他演讲语篇,其主要特征在于它包含了演说者的意识形态倾向。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指出,隐喻建构着人类的思维活动和语言,具有普遍性和无意识性。文章运用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选取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作为语料,主要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三则概念隐喻,即"旅程隐喻""汽车隐喻"和"潜水艇隐喻",试图分析演说者如何通过概念隐喻来建构话语,通俗地传达其政策理念。
关键词:
APEC 政治演说 概念隐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敏
汉语成语是手语翻译的一个难点。本研究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探讨成语的内在语言机制,以期拓展成语手语翻译的路径,提高手语翻译教学的效果。手语翻译实践中,译者要根据成语特点合理选择异化或归化策略,尽可能准确地传递成语信息。在汉语成语的手语翻译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成语语义,重视培养学生的手语隐喻思维,创设情境反复练习,结合文化教学等途径切实提高学生手语翻译的能力。
关键词:
隐喻 成语 手语翻译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沈丽君
隐喻是政治话语中表达思想和建构概念的重要工具,合理利用隐喻可以唤起受众的内心情感,达到说服受众的目的。文章用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场合的讲话稿建立小型语料库,分析关于"中国梦"的概念隐喻类型的建构模式,并探讨不同概念隐喻的凸显功能。分析表明:旅途隐喻是使用最频繁的概念隐喻类型,其目的是为了传递一种思想,即"中国梦"的实现是和平崛起的进程,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
关键词:
中国梦 隐喻认知 旅途隐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丹群
[目的 /意义]对引文分析领域的研究与创新进行回顾和展望。[方法/过程]运用隐喻思维方法,以"科学睡美人"和第二代期刊评价指标(EF和SJR)的创设为例,对引文分析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说明;同时,通过对生态学相关研究文献的调研分析,提出将生态学原理引入到未来引文分析研究中来,形成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引文生态学,并就若干重要研究议题进行简要说明。[结果 /结论]隐喻思维方法在学术研究及方法论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引文生态学的提出对引文分析领域的理论完善和应用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隐喻思维 引文分析 引文生态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许多文章说隐喻是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分析它们提出的主要证据,并探讨隐喻的逻辑原理,试图回答:隐喻导致的认知是谁的认知,怎样判断隐喻的真伪,隐喻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有什么实际作用。
关键词:
隐喻 逻辑 类比 教育研究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傅淳华 华春娴 敖俊梅
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劳动教育的全面展开是新时代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全面了解包括民族地区儿童在内的儿童劳动观势在必行。立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引导民族地区儿童贴合自己生活实际,围绕劳动是(像)什么、劳动者是(像)什么等问题进行创作,通过分析这些隐喻理解儿童对劳动特点和对劳动者人物形象的认识,研究发现内蒙古通辽市儿童劳动观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性特征、存在个体差异、受生活环境影响等特征。进而提出民族地区劳动教育的开展要实现从"在地观念"到"价值共识"、从"切己生活"到"整体生活"、从"外在引导"到"启迪自觉"、从"成果导向"到"自成目的"的转变,从而为民族地区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儿童劳动观 劳动教育 隐喻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芳露 张彩霞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是语言和认知之间的桥梁。本文基于认知隐喻的分析基础上,就阅读中隐喻的特点和作用及隐喻能力和阅读理解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倡把认知隐喻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去,在阅读中鼓励学生运用隐喻思维,以提升其隐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质量。
关键词:
认知 隐喻理论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江桂英 李恒
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是研究手语本质及其认知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剖析有声语言和手语中隐喻表达的异同,揭示二者共同的神经基础,有利于阐明手语中隐喻表达的系统性与独特性。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手语 有声语言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银平
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的。对空间维度词"长、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声音域、评价域以及程度域。
关键词:
空间维度词 长 短 认知隐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卫 王昊 王东波 裘靖文 李晓敏 邓三鸿
[目的/意义]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从语义关联的视角对领域信息资源中显性知识(人物、时间、地点等)、隐喻知识(物象、情感等)以及用于解释隐喻文化背景的文化图式进行语义组织,对于新时代下我国文脉的内涵式传承与认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提出基于知识本体的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组织模型。从古诗的物象与情感概念切入,剖析物象与意象隐喻知识的概念内涵与作用机制;对古诗文本进行特征解析以归纳核心的元数据,以构建融合显性与隐喻概念的古诗知识本体;获取领域显性与隐喻知识构建古诗知识图谱进而开展图谱解析。采取语义推理逻辑从图谱三元组数据中发掘古诗隐喻文化图式;将文化图式的图谱数据作为古诗表示特征进行计算,从族性和特性的角度探索古诗分类编目和个性化推荐等知识服务应用。[结果/结论]所构建的古诗知识本体能够从语言层面和诗人心理层面对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进行有效知识组织,真正实现从语言、语义、情感及隐喻等层面对古诗进行知识挖掘与数据关联,以提升读者对古诗文化的感知、理解与认知能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维 徐文彬
隐喻思维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思维。一直以来,教学隐喻都是教学研究者认识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理论"受众"达成教学理解的有效方式。在当前多元教学研究范式并存与融合的趋势下,教学隐喻仍可在教学理论的假设、论证和表述中发挥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认知功能。但在使用教学隐喻时,我们应将其与事实的、逻辑的言说方式相结合,尽量避免教学隐喻认知的模糊性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