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61)
2023(15426)
2022(13028)
2021(12069)
2020(10364)
2019(23820)
2018(23245)
2017(43644)
2016(23611)
2015(26659)
2014(26315)
2013(25916)
2012(23768)
2011(21404)
2010(20870)
2009(19411)
2008(18961)
2007(16515)
2006(13948)
2005(12103)
作者
(70137)
(58922)
(58658)
(55584)
(36947)
(28382)
(26647)
(23180)
(22234)
(20559)
(19930)
(19635)
(18405)
(18319)
(18299)
(18124)
(18091)
(17549)
(16848)
(16772)
(14699)
(14204)
(14136)
(13372)
(13221)
(13013)
(12860)
(12733)
(11791)
(11742)
学科
(98260)
经济(98161)
管理(67985)
(64127)
(51981)
企业(51981)
方法(49476)
数学(44562)
数学方法(44068)
中国(26459)
(25579)
(25515)
(21241)
贸易(21235)
(20810)
(20752)
业经(19861)
环境(17944)
农业(16966)
(16516)
(16387)
财务(16344)
财务管理(16309)
地方(16261)
企业财务(15487)
技术(14591)
(14457)
(14327)
(14288)
银行(14263)
机构
大学(343178)
学院(340880)
(144417)
经济(141924)
管理(132156)
研究(116249)
理学(116062)
理学院(114787)
管理学(112793)
管理学院(112191)
中国(86948)
科学(73645)
(71149)
(63994)
(62067)
(58926)
业大(56036)
研究所(54580)
中心(53687)
财经(51390)
农业(51228)
(47239)
(47060)
经济学(45399)
北京(43908)
(42063)
(41500)
师范(41486)
经济学院(41319)
财经大学(38533)
基金
项目(240922)
科学(189921)
基金(178863)
研究(166364)
(159538)
国家(158322)
科学基金(135102)
社会(108588)
社会科(103161)
社会科学(103131)
基金项目(94850)
(92229)
自然(90187)
自然科(88189)
自然科学(88158)
自然科学基金(86631)
(79234)
教育(76413)
资助(73248)
编号(63612)
重点(54862)
(53765)
(51042)
(50429)
成果(49804)
科研(47821)
创新(47363)
国家社会(46602)
计划(46232)
教育部(45702)
期刊
(142864)
经济(142864)
研究(90260)
学报(61435)
中国(58277)
(55955)
科学(54457)
(48046)
大学(45457)
管理(45119)
学学(43413)
农业(38304)
技术(27808)
教育(27276)
(25827)
金融(25827)
财经(25075)
经济研究(24893)
业经(22484)
(21592)
(21558)
问题(19566)
(17861)
(17673)
统计(17444)
技术经济(16784)
科技(16121)
(15985)
资源(15805)
业大(15546)
共检索到474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平卫英  
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总压力可以用经济系统从自然环境系统获取和动用的所有物质量以及排向环境系统的废物总量进行度量。经济系统的物质吞吐量越大,对自然环境的扰动范围和程度就越大,造成的环境损失也就越大。文章基于物质流分析的方法,测算了中国1995~2012年的环境压力,并对环境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昕  熊晓波  贾俊松  赵鸣  邓红兵  
文章采用生态足迹作为环境压力的测量指标,以江西省为例基于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2006年人口、经济(人均GDP)和社会(主要是城市化率和产业比重)因素对环境压力的具体作用。研究表明:(1)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2)人口数量是江西省生态足迹增大的一个主要影响因子;(3)经济发展对环境压力产生正效应;富裕程度增加也将加剧人类对环境的影响;(4)城市化带来的消费结构改变和数量加大有可能导致环境压力的增大;(5)降低第一、二产业的比重有利于减少环境压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翔  
文章建立了基于旅游生产函数的旅游就业方程,由此证明了旅游经济和旅游就业不总是存在正比例关系,同时也说明了旅游业的技术水平、相关部门就业关联度和旅游产生的环境压力是决定旅游就业增长方式的主要解释变量。经验研究显示,我国旅游就业主要由接待量增长和景区环境扩容所导致,但文章根据1988~2004年中国旅游业的相关实际数据,运用ADF检验和VAR模型等计量工具得出了不同的实证结论,也就是我国的旅游就业是(部门间)关联就业带动型的;并且在现有状态条件下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我国旅游就业有微小的负作用,其根本原因还是真正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所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峰华  
本文首次从中国的30个省级行政区、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地带和六大经济区四个方面进行了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空间分析。又通过对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分布重心和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分布重心的计量,多方位揭示了中国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的空间差异。对确定中国区域人口发展目标,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平衡,发展区域经济,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段宁  柳楷玲  孙启宏  李艳萍  
利用物质代谢分析方法和环境冲击压力方程,对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总量、强度、效率及资源循环利用率进行了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断增长的物质高投入,并伴随着高污染排放;在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的前提下,人均GDP的增长以物质代谢强度的大幅增加为代价;单位GDP的环境压力有所降低,但经济总量增长造成的环境总压力仍呈上升趋势;2005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率首次突破5%,但总体水平仍然低下;1996~2001年是中国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状况相对良好的一段时期,技术进步是影响物质代谢规模的关键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立猛  何康林  
人类活动已经显著地改变了全球环境,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分别采用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产生的污染作为环境压力的衡量指标,利用STIRPAT模型,以1952—200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分析人口数量、富裕度、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的选择行为等人类驱动力对环境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数量或能源强度发生1%的变化,将分别引起环境压力相应发生1.992%或0.777%的变化;随着富裕度的增加,富裕度对环境压力的弹性系数逐渐增加。在观测数据范围内,分析结果不支持环境Kuznets曲线的观点。在不同时期,人类驱动力对环境压力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人口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彦瑞  徐生霞  姜玉英  
文章以环境财政支出为投入进行多产出的非参数环境效率测算,并以财政分权为核心,分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7年,中国环境效率整体处于低位,并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特征。从区域分布来看,以2013年为分界点,东部地区环境效率在此之前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环境效率在样本期间稳步提升,于2013年首次超越东西部地区,并持续领先。财政分权虽然能有效提高环境效率,但这种效应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均呈现"倒U"型特点,当环境效率处于0.5分位数时,财政分权对环境效率的提高作用大幅减弱。就其他影响因素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能有效提高环境效率;相反,产业结构、社会层面的城镇化水平和受教育水平对环境效率的提升有一定阻碍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庆彦  潘玉君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研究对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借用脱钩理论为指导,进行中国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发展相互关系的时空演变分析,研究了2008—2016年中T1、T2、T3和T4四个时期的中国及各省份的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程度,试图揭示两者的时空演变特征或规律。具体结果如下:(1)T1时期、T2时期,以强脱钩为主,脱钩类型以绝对脱钩为主。(2)T3时期,以衰退性脱钩为主。(3)T4时期,以扩张性负脱钩为主,脱钩类型以耦合类型为主,脱钩类型的省份均质性与地域空间连续性显著。(4)脱钩程度的整体差异较小,但地区差异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云   孙晓   王蓉  
环境因素与企业投资密切相关,而环境如何影响投资效率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话题。论文以2011—2017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区域环境压力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环境压力越大,企业投资效率越低。机制检验发现,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审计师风险感知存在“遮掩效应”,影响了区域环境压力对企业投资效率作用。异质性检验还发现,当经济政策不确定以及环境责任履行越低时,区域环境压力与投资效率关系越明显。本研究拓展了外部宏观环境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渠道分析,对管理层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云   孙晓   王蓉  
环境因素与企业投资密切相关,而环境如何影响投资效率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话题。论文以2011—2017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区域环境压力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环境压力越大,企业投资效率越低。机制检验发现,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审计师风险感知存在“遮掩效应”,影响了区域环境压力对企业投资效率作用。异质性检验还发现,当经济政策不确定以及环境责任履行越低时,区域环境压力与投资效率关系越明显。本研究拓展了外部宏观环境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渠道分析,对管理层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罗丹  张媛  
一直以来,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面临的重要议题。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新环境下制约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潜在问题。本文从生态效率的角度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代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基于DEA方法运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12年间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生态效率,并以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各地区平均生态效率逐步改善,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明显优于西部,而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外商投资引入等对生态效率都有促进作用,而对外贸易以及城镇化对生态效率有负面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倩  
综合分析了我国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及人口、消费与生态环境耦合变化的演进轨迹。通过计算和比较消费压力人口,定量说明了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环境压力的区域分异情况。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消费水平增速提高,已经由资源环境压力的隐形因素转化为显性因素;同时生活消费对资源环境压力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加大了可持续发展政策设计的难度。以上问题需在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理论发展和战略实践中得到统筹考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司爱丽  徐德云  
文章基于芜湖市1992-2012年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统计数据,构建了芜湖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系统分析了芜湖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芜湖市人均GDP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等环境污染指数较高;芜湖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呈现"倒N"型、"同步"形态,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因此,为保证芜湖市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增加环保经费的投入,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挖掘长江水资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宁  柳楷玲  孙启宏  李艳萍  
运用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MFA)方法,并在欧盟MFA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资源循环利用新指标,收集并分析了1995-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投入和环境影响的2000多个数据,得到1995-2005年中国直接物质投入量与物质投入结构、国内物质输出量与污染排放结构、物质流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十年来中国直接物质投入量与国内物质输出量增长均随GDP增长呈线性增长趋势;由于直接物质投入量的资源投入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导致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不断增长;资源生产率出现低位下降;2005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率首次突破5%,但总体水平仍然低下。最后在计算结果基础上,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开亚  刘晓薇  朱勤  张浩  
根据物质流分析指标和数据,采用脱钩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理论,分析了1990—2007年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基本实现相对脱钩,但经济增长仍然依靠高物质投入和高污染排放;近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呈现扩张性复钩现象,说明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仅环境压力未见下降,反而物质利用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增加;EKC分析进一步揭示,全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实现绝对脱钩仍需较长时间和较多物质投入。改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生产力,使EKC顶点左移的同时实现穿山式发展,是实现全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绝对脱钩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