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12)
2023(16142)
2022(13514)
2021(12589)
2020(10722)
2019(24050)
2018(23961)
2017(46512)
2016(24783)
2015(27847)
2014(26901)
2013(26201)
2012(23429)
2011(20704)
2010(20805)
2009(19456)
2008(19181)
2007(17189)
2006(14809)
2005(13192)
作者
(66099)
(55622)
(55259)
(52362)
(35372)
(26264)
(24841)
(21502)
(20982)
(19725)
(18796)
(18664)
(17524)
(17370)
(16944)
(16887)
(16454)
(16036)
(15983)
(15816)
(13541)
(13379)
(13372)
(12778)
(12323)
(12321)
(12305)
(12246)
(11001)
(10848)
学科
(101794)
经济(101649)
(97205)
管理(89877)
(87630)
企业(87630)
方法(47786)
数学(38890)
数学方法(38230)
(33733)
业经(31720)
(31323)
中国(25277)
(23967)
(23940)
财务(23875)
财务管理(23836)
企业财务(22569)
技术(22364)
农业(21675)
理论(19979)
(17777)
(17569)
(17477)
地方(16863)
(16700)
(16437)
贸易(16424)
(15991)
银行(15977)
机构
学院(343585)
大学(337360)
(143640)
管理(142721)
经济(140947)
理学(123361)
理学院(122221)
管理学(120090)
管理学院(119433)
研究(102290)
中国(81873)
(69812)
(68920)
科学(59136)
财经(54995)
(51904)
(51533)
(50013)
中心(49296)
(48234)
业大(47646)
经济学(43551)
研究所(43091)
北京(42325)
财经大学(40775)
(40685)
农业(40035)
(39610)
经济学院(39299)
师范(39242)
基金
项目(230401)
科学(185656)
研究(172111)
基金(169756)
(145282)
国家(144031)
科学基金(128068)
社会(112048)
社会科(106445)
社会科学(106420)
(91833)
基金项目(89399)
自然(82043)
自然科(80276)
自然科学(80259)
教育(80131)
自然科学基金(78850)
(75034)
编号(69393)
资助(68580)
成果(54506)
(53327)
(51146)
重点(51062)
创新(49053)
(48878)
(47790)
课题(47223)
国家社会(46702)
教育部(45077)
期刊
(157849)
经济(157849)
研究(97640)
中国(67018)
管理(59333)
(58583)
(48084)
科学(44299)
学报(43815)
大学(35958)
技术(35359)
教育(35243)
学学(34125)
农业(32874)
(31531)
金融(31531)
业经(28069)
财经(27461)
经济研究(24710)
(23641)
问题(20300)
(20010)
技术经济(19614)
统计(17735)
财会(17515)
(17400)
现代(16559)
科技(16535)
商业(16245)
理论(15839)
共检索到505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鲁成  张二涛  杨早立  
我国目前缺乏高端制造业创新指数,这对于评价和提升其创新能力是十分不利的。鉴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高端制造业含义、特征和分类构成。然后构建一个融合多层视角的高端制造业创新指数监测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一种基于离差最大化法和综合指数法组合的高端制造业创新指数测度模型,并以2009年一2014年期间北京高端制造业作为实证对象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该创新指数方法可行,同时比较全面把握了北京市高端制造业创新现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傅为忠  聂锡云  
选取2011—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StoNED)和Tobit模型探求我国高端制造业不同行业和不同阶段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各子行业科技创新效率差别较大,行业差异具有异质性。通过Tobit模型发现,政府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意愿和研发力度对研发效率有正影响,研发经费结构对其有负影响;市场开放程度、企业规模和研发效率对技术成果转化有正影响,企业所有制结构对其有负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司林波  孟卫东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基于2003-2014年的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和整体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系统中,驱动力机制和资源供给机制协同度比较高,双元协同机制协同度最低;在装备制造业整体行业和各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评价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个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较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个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则较低。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度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创新主体的协同效应不高,要提高协同效应必须提高各类协同创新平台的利用率,提高基础装备产业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双驱动要素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司林波  孟卫东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基于2003-2014年的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和整体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系统中,驱动力机制和资源供给机制协同度比较高,双元协同机制协同度最低;在装备制造业整体行业和各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评价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个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较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个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则较低。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度低的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司林波  孟卫东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基于2003-2014年的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和整体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系统中,驱动力机制和资源供给机制协同度比较高,双元协同机制协同度最低;在装备制造业整体行业和各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评价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个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较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个子行业的机制协同度则较低。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度低的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芳  赵彦云  
本文在CDM模型的分析框架下,基于北京市海淀科技园企业年报的微观数据,对信息服务业创新过程与制造业进行比较研究,挖掘促进两个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总结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内在的创新机理,并为两个产业的创新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信息服务业中新产品产出倾向与企业规模呈倒U型关系,而制造业中创新规模效益显著;信息服务业的知识密集特征显著,而制造业并不显著;在信息服务业中,国有企业从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转化效率低下,而在制造业中,国有企业在创新投入阶段则表现出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歆  韩平  
文章基于中国2009—2020年制造业行业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传统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并基于随机效应Tobit模型检验数字技术应用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反映了中国传统和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得出了数字技术应用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远高于其他因素的研究结论,从而提出夯实技术创新基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相关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歆  韩平  
文章基于中国2009—2020年制造业行业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传统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并基于随机效应Tobit模型检验数字技术应用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反映了中国传统和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得出了数字技术应用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远高于其他因素的研究结论,从而提出夯实技术创新基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相关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将军  韩圣玥  付涛  梁睿  
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对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基于我国119家高端装备制造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剔除影响因素和随机噪声以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纯技术创新效率均有上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从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政府补助的科学性、鼓励企业适度扩大规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世峰  
制造业是集聚现象表现最明显的产业,文章基于上海市制造业的数据,利用Ellis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集聚指数模型,从企业规模、市场开放程度这两个角度对上海市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地区集聚也越明显;企业相对规模与产业集聚呈"U"型变化关系,只有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与产业集聚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红  薛泽蓉  张行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视角,运用2012—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在考虑创新时滞的情况下,根据创新成果生成和创新成果转化两阶段特点构建关联型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中国制造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研究结果显示样本企业:(1)两阶段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创新成果生成阶段和创新成果转化阶段效率在0.6以上的企业分别占96.72%和100%;(2)DEA无效原因主要是纯技术创新效率不高,而其规模效率水平相对较高,可以支持企业创新发展;(3)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创新生成阶段效率偏低严重制约技术创新的发展;(4)两阶段都存在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瓶颈在创新成果生成阶段为产出不足、在创新成果转化阶段为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投入冗余,而资本投入则相对较合理。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金华  
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研究制造强国建设中高端制造业创新要素、创新活动及创新成果的非均衡分布状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创新要素可以用研发人员、研发机构和研发经费来反映;创新活动及创新成果可以用新产品开发、技术引进和有效发明专利来反映。研究发现: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创新要素、创新活动及创新成果显著地集聚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创新要素、创新活动及创新成果明显偏少。因此,就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而言,应该增加创新要素投入,提升高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高端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高端制造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营造有利于高端制造业创新的环境,激发高端制造业创新活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雷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带动整个装备工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因此,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原始创新能力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以构建扩展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通过三种知识来源的投资模式及其交互作用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影响的分析,明确了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原始创新技术投资模式的选择方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航  李柏洲  郭韬  雷家骕  
本文基于生态位的理念,将产品创新过程划分为概念设计生态位、研发生态位、调试生态位、工业生产生态位以及市场交易生态位,以此形成产品创新过程中的演进序列;通过分析产品创新过程中研发生态位的影响因素,继而测度研发生态位的演进状态。然后以21个处于研发生态位的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项目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应用Entropy-Topsis模型测评产品创新生态位的演进态势,对收集的样本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验证理论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尹航  朱建新  郭韬  
基于生态位的理念,将产品创新过程划分为概念设计生态位、研发生态位、调试生态位、工业生产生态位以及市场交易生态位,以此形成产品创新过程中的演进序列;通过分析产品创新过程中调试生态位的影响因素,继而测度调试生态位的演进状态。以17个处于调试生态位的产品创新项目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应用Entropy-Topsis模型测评产品创新生态位的演进态势,对收集的样本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验证理论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