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91)
- 2023(16144)
- 2022(13857)
- 2021(12903)
- 2020(10536)
- 2019(24561)
- 2018(24263)
- 2017(46940)
- 2016(25191)
- 2015(28321)
- 2014(28303)
- 2013(27762)
- 2012(25618)
- 2011(23141)
- 2010(22916)
- 2009(20518)
- 2008(19826)
- 2007(17265)
- 2006(15141)
- 2005(12879)
- 学科
- 济(105117)
- 经济(105014)
- 管理(70691)
- 业(66660)
- 企(54105)
- 企业(54105)
- 方法(45631)
- 数学(39552)
- 数学方法(39004)
- 中国(30774)
- 农(29050)
- 地方(26571)
- 业经(24373)
- 财(24262)
- 学(20561)
- 农业(19672)
- 贸(18195)
- 贸易(18180)
- 易(17577)
- 制(17287)
- 环境(17156)
- 理论(16988)
- 和(16898)
- 技术(15993)
- 银(15832)
- 银行(15798)
- 融(15429)
- 金融(15427)
- 行(15115)
- 务(14986)
- 机构
- 学院(346540)
- 大学(346452)
- 管理(139496)
- 济(138086)
- 经济(134965)
- 理学(120654)
- 理学院(119294)
- 管理学(117116)
- 管理学院(116470)
- 研究(115707)
- 中国(86057)
- 京(74617)
- 科学(70650)
- 财(62083)
- 所(55911)
- 中心(53358)
- 农(53062)
- 研究所(50814)
- 业大(50739)
- 江(50597)
- 财经(49633)
- 范(47528)
- 北京(47167)
- 师范(47127)
- 经(45236)
- 院(43407)
- 州(41503)
- 农业(40986)
- 经济学(40812)
- 师范大学(38164)
- 基金
- 项目(240391)
- 科学(189651)
- 研究(179326)
- 基金(172942)
- 家(149417)
- 国家(148132)
- 科学基金(128428)
- 社会(112200)
- 社会科(106269)
- 社会科学(106242)
- 省(94498)
- 基金项目(92104)
- 教育(82984)
- 自然(82869)
- 自然科(80935)
- 自然科学(80915)
- 划(79384)
- 自然科学基金(79380)
- 编号(74505)
- 资助(70708)
- 成果(59580)
- 发(53672)
- 重点(53591)
- 部(52809)
- 课题(51189)
- 创(49949)
- 创新(46508)
- 教育部(45616)
- 科研(45567)
- 国家社会(45527)
- 期刊
- 济(152356)
- 经济(152356)
- 研究(103509)
- 中国(69259)
- 管理(51600)
- 学报(50736)
- 农(48448)
- 科学(47977)
- 财(46178)
- 教育(44472)
- 大学(39708)
- 学学(36792)
- 农业(34150)
- 技术(33099)
- 融(29247)
- 金融(29247)
- 业经(26632)
- 经济研究(23962)
- 财经(23271)
- 图书(20616)
- 问题(19892)
- 经(19866)
- 业(17050)
- 技术经济(16754)
- 科技(16625)
- 理论(16571)
- 现代(15794)
- 资源(15659)
- 商业(15637)
- 实践(15250)
共检索到510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易丹 赵小敏 郭熙 匡丽花 钟珊 许婷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科学划定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协调人地关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将建成区和生态保护用地作为两类扩展源,通过构建自然、区位、环境和政策4个阻力因子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获取各个因子阻力系数,得到两类用地扩展的最小累计阻力值,根据阻力差值划分适宜性分区,并利用Hydrology扩展模块确定建设用地适宜扩展路径和隔离带。结果表明:(1)越靠近扩展源,其阻力值越小,建设用地源与生态用地源由于空间分布不一致,各阻力值之间差异较大;(2)基于MCR模型对两类用地扩展的阻力面差值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划分,可分为重点建设区(65 771.64 km~2)、优化建设区(51 103.28 km~2)、限制建设区(21 001.54 km~2)、禁止建设区(17 150.01 km~2)和生态恢复区(11 894.70 km~2),不同适宜性分区对土地开发建设的要求不一样;(3)应用Hydrology扩展模块得到的"谷线"可引导建设用地优化开发,避免盲目的"摊大饼"式蔓延格局;"脊线"可控制建设用地扩展的隔离带,从而打破适宜性区域集中连片的扩展态势。研究结果可为建设用地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建议,促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雪欣 王红梅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划定方法的研究在城市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当前,是土地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利用相关分析、统计分析、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等手段,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划定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的方法,并将佛冈建成区周边地块划分为农地保护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五个功能区。同时,结合政府管理部门、规划环保部门和开发商等的不同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综合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的时序、方向和位置。结果表明:提出的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的方法是比较实用的方法,能够方便不同主体参与到规划中,以达到合理确定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目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春阳 贾克敬 徐小黎 李景刚 赵媛媛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方法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发展了一种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分方法。研究方法:在利用数学模型定量确定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建设用地总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综合考虑区域环境敏感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自下而上"、直观定量地确定区域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研究结果:规划的建设用地弹性边界与北京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布局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研究结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应用前景。如果能够在该方法定量确定的区域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形地貌、河流等自...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振 王晓霞 刘会敏
科学划分城镇用地扩展边界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举措。文章综合考虑距离和阻力两类因素,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研究不同情景下城镇用地扩展的边界划分问题,提出一套两级分区体系。以云南省洱海流域为例的实证研究发现,同一地块单元的城镇用地扩展阻力普遍高于生态用地扩展阻力,两个扩展过程的最小累计阻力值在空间上均呈现为中间低、周边高特征;以两过程累积阻力比值1.5、1、0.5作为一级边界阈值,按三种情景划分城镇用地适宜区面积分别为981.35km2、589.40km2、212.63km2,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38.26%、22.98%、8.29%;以此为基础,对三种情景下城镇用地扩展边界进一步细化,分别确定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边界阈值。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确定城镇用地扩展方向和规模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文龙 徐晨旭 舒帮荣 丁自立
城市开发边界是抑制城市蔓延,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研究关注热点,从城市开发边界的起源到我国的引入与实践都有大量的研究。为了丰富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研究,同时探索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划定方法,本文以徐州市区为研究区域,进行生态适宜性、生态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分析,通过生态空间可占用性评价模型,对徐州市区的城市开发边界进行划定,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期望能够对其他类似城市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天庆 游添茸 吴桐嘉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要素,对其进行保护,不仅需要明确湿地斑块的边界,还应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障湿地生态功能不降低的角度出发,实现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空间管控。本文通过研究北美地区湿地保护范围的划定和湿地相关管控要求,梳理了相关技术方法及政策指引,提出了其方法对我国湿地保护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
湿地保护 生态要素 北美地区 管控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杨 吴次芳 韦仕川 郑娟尔
研究目的:对21世纪初期中国建设用地扩展的总体空间动态演变格局、集聚中心和孤立点的空间转移路径以及建设用地扩展的局部空间差异进行探索。研究方法:经验贝叶斯修正的空间自相关指数(EBI、EBIi)和空间误差模型。研究结果:(1)总体上,建设用地扩展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和空间关联性,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模式;(2)集聚中心和孤立点的空间转移存在一定的规律性;(3)从局部看,建设用地扩展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局部空间差异;(4)第二产业和非农业人口增长率对建设用地扩展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忽视了地理位置因素的传统统计分析方法无法真正反映空间要素的动态演变过程,经验贝叶斯修正的空间自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亚飞 廖和平 李义龙
为探索能够兼顾政策规划与自然发展规律的城市增长边界(UGB)划定方法,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利用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多种空间规划等数据,通过边际土地利用法测算3种产业转型速率情景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需求,基于反规划理念,引入多规合一与FLUS模型模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并划定3种产业转型情景下的渝北区刚性、近远期弹性UGB。结果表明:(1)结合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现状,人为制定模拟初期土地利用图,能够保证边界划定结果满足规划发展需求;(2)产业转型使渝北区兴隆、古路、石船等镇城市扩张减速,远期弹性UGB划定结果适度紧缩;(3)渝北区刚性UGB依三山布局,剩余可开发总面积59 520.72 hm~2,近期与3种情景下远期弹性UGB划定面积分别为35 781.78、48 343.61、44 731.33、41 061.13 hm~2,未纳入弹性UGB的剩余可开发空间主要位于洛碛、古路镇与双凤桥街道机场用地区。该研究方法考虑了UGB的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综合了自上而下的政策因素与自下而上的自然规律因素,是实现生态保障与城市精明增长的有效方法途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邹晓云 邓红蒂 宋子秋
2017年,国务院将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开展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列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按此部署,国土资源部印发实施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以及《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方案》,提出生态空间的概念、管控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并在福建、江西、贵州等6省选择省、市、县三级开展调查评价、划定保护范围等试点工作,旨在形成自然生态空间界限划定方法,以及提出相应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书海 王小羽
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下,很多城市出现了"摊大饼"式的用地扩张,并引发一系列资源、环境、社会等问题。尽管日渐完善的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在应对用地快速扩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领域的建设活动在空间上的蔓延和无序依然存在,导致的资源环境破坏问题依然突出。同时,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对建设
关键词:
城镇开发 中央政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雒占福 白永平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等扇分析法、形态质心法、扩展强度指标、扩展弹性指标与紧凑度等指标方法,定量分析了建国后兰州市区建设用地的总体扩展过程与内部组团扩展过程,在分析其发展特征及发展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趋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予 段学军 秦贤宏 苏勤
以多时相Landsat、TM/E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GIS软件提取泰州市建设用地1988~2008年5个时相的用地信息,运用扩展强度指数、扩展速度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泰州市建设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泰州建设用地扩展经历了缓慢扩展、中速扩展、缓慢扩展3个阶段,显示了建设用地逐步走向集约利用的趋势;(2)在分析泰州建设用地不同扩展阶段的基础上,发现泰州建设用地扩展模式正处于从点状扩展向点轴扩展转变阶段,并出现了网络化扩展的端倪;(3)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泰州建设用地扩展热点演化过程,发现扩展热点呈现跳跃迁移的特征,热点区与冷点区出现交替演化,Moran散点图体现了...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扩展 格局演化 泰州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心怡 刘敏 孟飞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借助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上海市城镇建设用地的时空扩展过程、特征、规律作了探讨,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上海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985~1995年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主要集中于城郊边缘地带,而1995~2000年地区扩展差异则更为明显;上海城市扩展主要侵占的用地类型为耕地,其中以水田为主,同时也占用了较多的农村居民点;上海城镇建设用地在不同方向上扩展程度和规模有较大不同;随着距离城区几何中心点距离的增加,各阶段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指数都呈现一个大致相同的变化过程,扩展强度指数最高的区域大多位于上海主城区的外围即城乡交替地带;经济发展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熊柴 蔡继明
当前我国政府及学者普遍认为我国城镇人均用地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并以城镇用地增长率与城镇人口增长率比值大于1.12判定我国城镇用地扩展过快。城镇用地增长率快于城镇人口增长率是非常正常的现象,1.12的增长率比值并不是一个合理的判断标准。基于2000年全球157个国家横截面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城镇人均用地处于较低水平。相对于国际平均水平,我国城镇用地规模不是偏大而是偏小,城镇人均用地水平不是偏高而是偏低。因此,我国政府应提高规划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标准值,并适度放开建设用地指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克宁 史原轲 冯新伟 史春玲 吕巧灵
研究目的:探讨优化城市扩展用地空间布局的方法。研究方法:回归分析法、空间叠置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依据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结合MAP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了城市扩展用地合理的空间布局。研究结论:依据农用地分等成果优化城市扩展用地空间布局,不仅保障了城市发展用地,而且保护了一部分优质耕地,保障了粮食生产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