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5)
- 2023(10373)
- 2022(9028)
- 2021(8567)
- 2020(7614)
- 2019(17767)
- 2018(18020)
- 2017(35942)
- 2016(19173)
- 2015(21926)
- 2014(22116)
- 2013(21885)
- 2012(20221)
- 2011(18234)
- 2010(18108)
- 2009(17026)
- 2008(16792)
- 2007(15020)
- 2006(12823)
- 2005(11372)
- 学科
- 济(80545)
- 经济(80465)
- 管理(55541)
- 业(54663)
- 企(43167)
- 企业(43167)
- 方法(42725)
- 数学(38731)
- 数学方法(38273)
- 农(22915)
- 财(22301)
- 中国(21092)
- 贸(16273)
- 贸易(16267)
- 制(15992)
- 易(15882)
- 业经(15617)
- 农业(15026)
- 学(14579)
- 务(14141)
- 财务(14097)
- 财务管理(14058)
- 银(13641)
- 银行(13616)
- 企业财务(13298)
- 地方(13268)
- 行(12936)
- 融(12025)
- 金融(12022)
- 和(11888)
- 机构
- 大学(280193)
- 学院(279023)
- 济(117841)
- 经济(115500)
- 管理(112452)
- 理学(97494)
- 理学院(96531)
- 管理学(94873)
- 管理学院(94351)
- 研究(87551)
- 中国(67994)
- 京(57851)
- 财(55396)
- 科学(52514)
- 财经(44883)
- 农(44816)
- 所(43237)
- 中心(42403)
- 业大(41167)
- 经(40644)
- 江(40062)
- 研究所(39170)
- 经济学(36519)
- 北京(36051)
- 农业(35463)
- 范(34525)
- 师范(34172)
- 财经大学(33400)
- 经济学院(33375)
- 州(31911)
- 基金
- 项目(186006)
- 科学(146746)
- 基金(136579)
- 研究(135505)
- 家(118340)
- 国家(117418)
- 科学基金(101120)
- 社会(86015)
- 社会科(81619)
- 社会科学(81597)
- 基金项目(72461)
- 省(71763)
- 自然(65869)
- 自然科(64294)
- 自然科学(64275)
- 自然科学基金(63116)
- 教育(63058)
- 划(60925)
- 资助(56763)
- 编号(55919)
- 成果(44892)
- 部(42485)
- 重点(41653)
- 发(39386)
- 创(38409)
- 课题(36899)
- 教育部(36594)
- 科研(36489)
- 创新(35969)
- 国家社会(35785)
共检索到394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昕
以经常性账户失衡为表现形式的全球失衡水平在2007年,即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前达到峰值。早在2006年,中国已跃居成为全球最大的顺差国,现今全球顺差的1/4来自中国。在IMF构建的三种旨在衡量一国经常性账户"合意"水平的框架下,本文对我国外部失衡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我国经常性账户余额占GDP比重的理论水平约3.12%,2004年以来,我国实际汇率的调整幅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的改革是治理我国外部失衡的有效手段之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年咏 张甜迪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国际资本净流动呈现了由众多顺差国几乎单一地流向美国的新趋势,由此形成的"对称性不调节解"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金融危机促成的再平衡压力及各国采取的政策响应,虽使全球经济失衡有所缓解,但考察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深度、分散度及持续性可以发现,两类再平衡举措的总体功效有限;实现全球经济均衡必须推进国际货币秩序、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航 孙春建
未被观测经济(NOE)在国民经济活动成果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它的估算是非常必要的,它对宏观经济决策将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了对国民账户分析法作一定的改进的思路,以求提高其估算的准确性。
关键词:
未被观测经济 国民账户分析法 GDP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不断上升,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1%。
关键词:
一般均衡 生产率 外汇储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两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生产率上升及央行意愿外汇储备增加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动态影响。通过模拟发现:(1)随着我国贸易中间品厂商的生产率不断上升,我国的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第40期的3.1%。相反地,美国的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0上升到1.5%。(2)随着我国央行的意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的经常账户也出现盈余,其占总产出的比重由稳态时的0逐渐上升到0.2%;相反地,美国此时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其占总产出的比重
关键词:
一般均衡 生产率 外汇储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继勇 郭夏杰
全球经济的失衡是当前复杂的宏观经济问题,而美国和中国经常账户之间的严重失衡成为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G20确定的经济失衡评估指标和对美中两国当前经济现象的描述,本文建立了一个囊括美中两国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经济增长、财政赤字等诸多因素的均衡模型,并采用VECM模型实证检验这些因素对美中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及程度。本文以G20确定的失衡指标为参照系,分别探讨了美国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经济增长、财政赤字和中国的经济增长等因素是如何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美中经常账户的失衡,得出以下结论:长期来看,美元贬值对改善美中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并不显著;美国的财政赤字规模扩大和美中两国的经济增长对加剧美中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芬 朱碧帆 王常颖 王力男 张晓溪 张毓辉 万泉 金春林
目的:运用经常性卫生费用政策分析框架,分析上海市卫生费用核算数据。方法: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经常性卫生费用的政策分析框架,从卫生筹资充足性、公平性、配置效率、可持续性监测上海市筹资政策。结果:2016年,上海市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额是1 590.83亿元,经常性卫生费用占GDP的5.65%。治疗服务占经常性卫生费用的77.65%,医院占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额的69.53%,现金卫生支出占36.57%。结论:上海市卫生筹资充足性提高,但仍存OOP构成比较高、机构配置效率不高、卫生费用增速过快等问题,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或改善。
关键词:
经常性卫生费用 卫生筹资 筹资政策 上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尧成 徐晓萍
为了研究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出现持续顺差的内外部原因,本文利用Blanchard和Quah提出的对冲击进行长期约束的冲击分解方法,分析了内部冲击和外部冲击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冲击-传导"机制。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经常账户失衡主要是由我国内部冲击因素导致的,并且,在样本期内,我国经常账户的波动也可以由其内部冲击分量来模拟。依据这些结论,本文提出了应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康子冉 吴书凤
对于全球失衡问题,国内外学者给出了很多解释,传统的包括:双赤字说、有效汇率低估说、储蓄—投资缺口说、人口结构说等。近年来,研究则多聚焦于从金融发展差异、国际分工甚至是贸易自由化的角度辨析发展中国家持续经历顺差、发达国家经历逆差的合理性;金融发展差异说和国际分工说在理论与实证上都得到了证明,而对于新提出的贸易自由化说则仍然缺乏实证支持。文章利用贸易自由度指标,对1995-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发现实证并不支持贸易自由化说;事实上,我们认为,贸易自由化将恶化一国经常账户。
关键词:
经常账户 全球失衡 贸易自由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茅锐 徐建炜 姚洋
仅从金融发展差异的角度,不能揭示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本质原因。全球失衡不只是金融部门的问题,其实质是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不平衡。基于制造业-金融业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制造业较强的国家产生经常账户盈余,而金融业较强的国家产生经常账户赤字。缺乏充分协调的国际分工,是造成全球失衡的根源。因此,通过国际合作,调整各国间不合理的结构性差异,是在不损害任何国家福利的前提下解决全球失衡的关键途径。赤字国提升本国制造业生产力、盈余国提升本国金融业生产力,将缓解目前全球失衡造成的赤字国债务不可持续、盈余国财务负担过重等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翟晓英 刘维奇
本文沿着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的路径对中国经常账户失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一国的经常账户余额/GDP受消费率的影响,而一国的消费率又受一国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对我国金融发展程度、消费、经常账户失衡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经常账户的失衡受消费率显著负向影响,而消费率受金融发展程度的显著影响。在对金融发展程度变量的处理上,本文选取了代表金融发展的10个指标,对这些金融发展代理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提取它们的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来获得一个金融发展的综合变量,从而避免某单一变量或几个变量代表性不足的问...
关键词:
经常账户失衡 消费率 金融发展程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创练
通过构建具有微观基础的两部门垄断竞争模型,分析内外部冲击在短期和长期对主要宏观变量的影响,并结合SVAR方法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和人民币汇率的动态运行展开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贸易部门技术进步是经常账户失衡的主要决定性因素,而汇率冲击和货币冲击只可以解释其短期震荡,而无长期影响效应。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变动绝大部分由实际汇率冲击所解释,而名义货币冲击的贡献度相对较小,但近年来央行采取的一系列积极货币政策对汇率决定仍然产生了显著影响。递归预测方差分解结果和对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结论是稳健的,人民币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存在短期J曲线效应,但汇改后特别是次贷危机以后,实际汇率冲击对经常账户余额变动的解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姜波克 朱云高
资本账户开放已经不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题 ,而是如何开放的问题。本文首先对资本账户开放的本质进行了分析 ,认为资本账户开放是一个取决于内外均衡实现特征的过程。在内外均衡基础上 ,我们建立了一个资本账户开放的分析框架 ,并提出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是成功实现资本账户开放的核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姜波克 朱云高
资本账户开放已经不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开放的问题。本文首先对资本账户开放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认为资本账户开放是一个取决于内外均衡实现特征的过程。在内外均衡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一个资本账户开放的分析框架,并提出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是成功实现资本账户开放的核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姜凌 邱光前
由于经济波动会对进出口贸易和消费投资产生影响,经济周期与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变化是否存在内在的相关性有待严谨的实证分析。文章基于1991~2012年我国的两个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利用1980~2013年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和世界相对于中国的GDP增长率数据,构建SVAR模型,分析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常账户余额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周期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对GDP增长率的信息冲击会导致经常账户余额持续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