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3)
- 2023(9474)
- 2022(8166)
- 2021(7712)
- 2020(6727)
- 2019(15785)
- 2018(15714)
- 2017(30702)
- 2016(16474)
- 2015(18767)
- 2014(18884)
- 2013(18589)
- 2012(17086)
- 2011(15327)
- 2010(14872)
- 2009(13711)
- 2008(13366)
- 2007(11769)
- 2006(9638)
- 2005(8213)
- 学科
- 济(69231)
- 经济(69165)
- 管理(46249)
- 业(45526)
- 方法(37879)
- 企(36979)
- 企业(36979)
- 数学(34241)
- 数学方法(33822)
- 农(18601)
- 财(18032)
- 中国(15279)
- 学(14818)
- 业经(13455)
- 贸(12843)
- 贸易(12842)
- 易(12493)
- 农业(12394)
- 地方(12322)
- 务(11992)
- 财务(11951)
- 财务管理(11922)
- 企业财务(11293)
- 制(10773)
- 和(10352)
- 环境(10227)
- 技术(9877)
- 理论(9796)
- 银(8976)
- 银行(8940)
- 机构
- 学院(235377)
- 大学(235202)
- 济(95799)
- 管理(94616)
- 经济(93924)
- 理学(82976)
- 理学院(82076)
- 管理学(80574)
- 管理学院(80136)
- 研究(74616)
- 中国(55685)
- 科学(48335)
- 京(48206)
- 农(42342)
- 财(41763)
- 业大(38701)
- 所(37550)
- 中心(36096)
- 研究所(34728)
- 财经(34566)
- 农业(33796)
- 江(33643)
- 经(31427)
- 经济学(29589)
- 范(29535)
- 北京(29295)
- 师范(29205)
- 院(27115)
- 经济学院(27045)
- 州(26364)
- 基金
- 项目(167501)
- 科学(132250)
- 基金(123388)
- 研究(117823)
- 家(108659)
- 国家(107823)
- 科学基金(92902)
- 社会(74460)
- 社会科(70623)
- 社会科学(70602)
- 基金项目(66336)
- 省(65428)
- 自然(62902)
- 自然科(61433)
- 自然科学(61416)
- 自然科学基金(60309)
- 划(55747)
- 教育(54758)
- 资助(50424)
- 编号(47414)
- 重点(38065)
- 部(37403)
- 成果(36325)
- 发(35498)
- 创(34904)
- 科研(33312)
- 创新(32717)
- 计划(31907)
- 教育部(31809)
- 课题(31604)
共检索到319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大放 刘艳艳 王朝晖
以珠海市为研究区域,基于GIS、SPSS以及GeoSOS软件,在分析1973—2008年珠海市耕地动态变化,总结其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使用Logistic-CA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珠海市耕地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73—1988年珠海市耕地面积以增加为主,1988—2008年耕地面积快速减少;从空间分布形态上看,耕地主要沿原有城市建设用地边缘和交通道路沿线减少,其中西部地区耕地减少规模较大;珠海市耕地减少是基于特定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的,其中地形和坡度因素对耕地分布起着明显制约作用,耕地与城镇中心距离、与交通线距离和户籍人口密度是耕地减少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大放 刘艳艳 董玉祥 关欣 陈梅英 王朝晖 李升发
应用ArcGIS将研究区域不同时期的土地类型图进行叠加,并将得到的土地覆被变化图与地形图进行叠加;运用SPSS软件对建设用地变化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90年代以来,珠海市建设用地面积呈总量上升趋势,在三个研究时段内经历了"快速变化—缓慢变化—快速变化"的过程,耕地是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②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重心由香洲区逐渐向斗门区和金湾区倾斜。研究结论:本区域建设用地变化与地形因素关系密切,在地势低平、坡度较小的平原区变化较剧烈,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因素是建设用地变化的最直接驱动力,同时还受政策因素的导向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斯垚 周维 叶生晶 李朝阳
【目的】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珠海市是中国人工种植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城市,其红树林资源作为亚热带南缘地区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探讨限制红树林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模拟分析红树林适宜生境,可为今后珠海市红树林保护和修复行动与规划的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MaxEnt模型,根据珠海市红树林分布数据和环境变量数据,预测珠海市红树林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分析影响红树林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结果】MaxEnt模型平均AUC值为0.825,能够较好地预测珠海市红树林适生区。结果分析得出珠海市红树林适生区面积为521.11 hm2,主要分布在鹤洲东侧、二井湾湿地公园、淇澳岛西侧、鸡啼门大桥南鸡啼门水道西侧、淇澳岛北部等地。分析得出了各环境变量对模型的贡献度和重要性,结果表明在气象、植被、土地、地形、生境5组变量中,影响珠海市红树林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为水体盐度、土地利用类型、底质类型、水源地距离和高程。【结论】珠海市红树林适生区分布在斗门区、金湾区、香洲区。适宜生境的限制因子为水体盐度、土地利用类型、底质类型、水源地距离和高程。适宜生境关键环境变量的最佳适生区间为:水体盐度适宜值为25%~28%,水源地距离100 m以内为宜,高程适宜值为-10~50 m,最适值为0 m,最低温度高于20℃为宜,最高温度低于25.5℃为宜,平均温度适宜值为22.5~23.5℃,降水量适宜值为1 750~1 910 mm。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谭菲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推进,人才越来越成为各沿线地区争夺的资源。本文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交通运输业和商务服务业的增加值与人员数量的长短期关系。研究表明:国民生产总值与产业增加值、产业人员数量都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人员数量的增长对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交通运输业增加值每提高1%,产业人员数量就会提高0.79%;商务服务业增加值每提高1%,产业人员数量就会提高4.65%。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法对未来10年内两种产业的人员数量进行了预测,并针对人员数量缺口问题提出了产业人才发展策略。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产业 人才 影响 预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江 杜宾宾 白雪
2010年10月,珠海市西部地区(包括金湾区和斗门区)被纳入珠海经济特区的范围,该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是关系到珠海市未来土地利用的空间潜力和综合效益的重要问题。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的指标体系,对珠海市西部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并以此提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配套措施。
关键词:
珠海市西部地区 土地集约利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林桂硕
外资也是双刃剑——珠海市外商投资现状分析林桂硕截至1996年末,珠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已达3958家,其中合资企业1847家,合作企业1257家,独资企业854家,投资总额达119.6亿美元,比历史最高的1995年增长3.3%,实际利用外资9.03亿美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一丹 汪文新 卢祖洵
文章初步探讨了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概念及计算方法,对珠海市近5年来的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进行研究分析,初步评价了珠海市医疗保险工作,认为珠海市社会医疗保险政策促进了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扩大。本研究为社会医疗保险工作的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社会医疗保险 参保人数 覆盖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付景涛 倪星
珠海市开展的"万人评议政府"活动持续了9年,属于开放的主观型绩效评估,主要目的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检验这种开放的主观型绩效评估效果的文献非常少。本文在回顾绩效评估的直接实践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经济增长、公共服务质量以及开放的主观型绩效评估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按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要求收集了珠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GDP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假设检验。发现绩效评估活动的开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虽然短期效果并不显著,但是长期效果显著。探索绩效评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既有助于本文理解绩效评估的长期实践效果,又可以在公共管理的分析框架下增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以及绩效...
关键词:
公共部门 绩效评估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正江 闵程程 刁彩虹 林俊强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不断侵蚀城市生态本底。为解决此问题,"生态控制线"应运而生。本研究认为,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差异会导致其划定生态控制线的模式有所不同。研究选取广东省珠海市与云浮市作为研究案例,比较二者的生态基底和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法,总结这两种划定模式: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协调落实相关规划为主识别生态要素管理边界,以生态控制线被动限制城镇发展边界;二是以生态建设为动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强化生态保护的完整性为目标识别生态要素管理边界,以生态控制线主动引导城镇空间有序拓展。这两种模式能为我国生态控
关键词:
生态控制线 模式 珠海 云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蓉蓉 王克林 岳跃民
桂西北河池地区土地退化严重,耕地少,区域农业发展受限。基于TM遥感图像、DEM等空间数据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1952~2006年桂西北河池地区11个县耕地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952~2006年河池地区耕地总量的变化经历了迅速增加-波动变化-迅速减少-缓慢减少的过程,空间上变化率不均衡,且近20多a间西部地区耕地减少迅速,其变化体现了国家政策的主导驱动作用;根据回归结果提取出7类影响耕地分布的主要解释变量,其中海拔和人口分布为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分异的关键影响因素,其次是坡度Ⅰ(0°~5°)、GDP、至主要公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梅 曲福田
本文利用三农数据网和全国土地统计资料的耕地数据,对1949年~2001年耕地的面积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统计口径的不同,将这53年分成2个阶段,利用变异率作为波动率来度量耕地面积,对于其中出现的极端和异端数据揭示了其产生的政策和经济原因,最后得出了3个结论: ①1949年~1960年耕地统计面积基本上能反映我国实有耕地面积,而1961年~1998年的耕地统计面积失真,比实际面积偏小,1999年~2001年耕地统计面积是在详查数据的基础上矫正而得来的,能反映我国耕地面积的现状; ②变异率指标的使用改变了传统上所谓"耕地面积基本上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的简单描述。实际上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有逐步减缓...
关键词:
耕地面积 变异 波动率 政策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然后从耕地数量生态位和效益生态位耦合关系入手,构建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和效益生态位驱动力测度模型,并分别从城乡结合部、农林交错区和整理复垦开发区等局部空间具体分析了效益生态位驱动力系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同时指出,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在利用过程中具有主导效益效应,即耕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元主导效益生态位的大小及生态位差对耕地数量生态位的扩充、压缩及扩充压缩的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后,运用所构建的耕地效益生态位测度模型和作用机制,对焦作中心城市和六县(市)城乡结合部1997年~2006年耕地数量变化的效益生态位驱动力变化及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红 吴世新 冯雪力
为了研究新疆耕地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利用1990、2000年TM影像及2005、2008年中巴遥感影像及其4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和野外调查数据,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新疆近2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20年来新疆耕地总量一直在增长,但其年均净增速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00—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的动态变化主要是耕地与草地间的相互转化,中东、西北边缘地带的耕地面积相对变化较大。此外,影响新疆耕地开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和水土资源的限制,同时政策因素也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水、土资源对耕地开发的限制作用在逐渐减弱;影...
关键词:
耕地开发 耕地流失 相对变化率 驱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振涛 胡建国
在设计低碳消费政策分析框架,梳理珠海市低碳消费政策经验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公共机构、居民低碳消费政策行为认知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逻辑下包含低碳消费宣传和引导政策、低碳消费的扶持政策、高碳消费的惩罚性政策和低碳消费市场规则构建的低碳消费政策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目前低碳消费政策与消费行为的内在传导机制不强,需要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主导作用,继续加大宣传引导措施,强化国家层面出台低碳消费政策的顶层设计。
关键词:
低碳消费政策 低碳消费行为 珠海市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童雪琼
珠海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下称"小额担保贷款")从2003年8月开始推行至今已有4年,但发展速度十分缓慢,甚至出现了停滞的状态。截至2007年5月末,该市小额担保贷款余额为198.8万元,只占可发放限额300万元的6.6%。2007年1-5月,全市尚未发放过小额担保贷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