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17)
2023(18127)
2022(15717)
2021(14621)
2020(12365)
2019(28397)
2018(27995)
2017(53886)
2016(29491)
2015(33142)
2014(32700)
2013(32056)
2012(29174)
2011(26045)
2010(25792)
2009(23329)
2008(22375)
2007(19276)
2006(16645)
2005(13889)
作者
(85811)
(71589)
(70903)
(67439)
(45255)
(34639)
(32191)
(28155)
(27176)
(25203)
(24329)
(23949)
(22705)
(22320)
(22019)
(21879)
(21680)
(21287)
(20473)
(20388)
(17888)
(17490)
(17273)
(16310)
(16019)
(15789)
(15740)
(15637)
(14475)
(14410)
学科
(114523)
经济(114408)
管理(81958)
(78933)
(64596)
企业(64596)
方法(56160)
数学(49592)
数学方法(48766)
(32669)
中国(27845)
(27765)
业经(25836)
(25296)
地方(25233)
农业(22185)
(20603)
贸易(20593)
(19974)
理论(19722)
技术(18706)
(18210)
(17811)
环境(17756)
财务(17723)
财务管理(17688)
(17358)
企业财务(16655)
(15563)
(14793)
机构
学院(409596)
大学(408304)
管理(160973)
(156471)
经济(153129)
理学(141683)
理学院(140038)
管理学(136969)
管理学院(136248)
研究(134327)
中国(97355)
科学(88837)
(86013)
(76770)
业大(69193)
(67758)
(67583)
研究所(62790)
中心(62077)
农业(60744)
(58364)
财经(55762)
(53751)
师范(53070)
北京(52979)
(50962)
(49148)
(47243)
经济学(46657)
技术(45565)
基金
项目(296304)
科学(231585)
基金(213949)
研究(208652)
(190204)
国家(188651)
科学基金(161144)
社会(129811)
社会科(122990)
社会科学(122956)
(117183)
基金项目(113949)
自然(108856)
自然科(106363)
自然科学(106335)
自然科学基金(104406)
(99251)
教育(97344)
资助(88491)
编号(84557)
重点(66827)
成果(65990)
(63906)
(62773)
(61784)
课题(58214)
创新(57641)
科研(57465)
计划(56195)
大学(54571)
期刊
(159813)
经济(159813)
研究(109101)
学报(73640)
中国(73071)
(68873)
科学(64731)
管理(56353)
大学(54967)
学学(52135)
(50617)
农业(47809)
教育(45364)
技术(37071)
(28491)
金融(28491)
业经(28077)
经济研究(25854)
财经(25642)
(25352)
(21973)
问题(21329)
(21228)
科技(21224)
图书(20463)
业大(20417)
技术经济(19488)
资源(19213)
统计(19200)
(17916)
共检索到569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文涛  石淑芹  孙晓丽  李正国  
[目的]粮食生产能力关系到粮食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如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宾县为例,通过一定的方法探索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机制,最终提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合理建议。[方法]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借助Logistic模型探讨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特点。[结果](1)品种技术推广、作物收益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效应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2)生育期变化、土地质量、旱灾、耕作方式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效应在5%水平上达到显著;(3)温度、降水、冷害及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对粮食生产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慧秋  
本文主要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六个主要因素与粮食实际产量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及定性分析,实证考察了各个因子不同时期对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慧秋  
本文主要依据灰模型GM(1,N)预测原理,利用VB及MATLAB编程实现构造矩阵及相关计算,得到预测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灰模型GM(1,N)方程,利用灰模型GM(1,N)方程对未来15年东北地区及分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预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课题组  
近几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有所提高,人均占有粮食居全国前列。目前,制约粮食生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集成技术严重缺乏,限制生产能力发挥;水土流失,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惠农政策尚未完善“;一事一议”制度遭遇困境。应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支持;集中力量整体连片建设,争取用5-7年的时间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通过增加供给抑制农资价格上涨;进一步完善“两免三补”及相关政策;健全“一事一议”制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聂英  夏英  
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变化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这种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研究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变化影响因素的必要性。在考察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粮食产能建设作用及对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作用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中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受灾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及强度进行分析,并从综合因素贡献度、抗灾能力、农业机械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服务体系等角度,提出促进东北地区粮食产能提升的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上官周平  
针对陕北渭北粮食生产和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该区域粮食生产潜势,其值是由南向北依次递减,台塬区最高,丘陵区次之,风沙丘陵区较低,但近期粮食开发的重点区域为风沙丘陵区。作者提出陕北渭北粮食生产的贡献份额,并探讨了各亚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技术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石淑芹  陈佑启  姚艳敏  李志斌  何英彬  
在目前我国粮食供需相对紧张,部分耕地非农化利用的趋势日渐明显,政府粮食安全目标与农户利益之间的矛盾尚未真正解决,农产品市场日趋国际化以及国内粮食生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分析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变化格局与态势,研究其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着重从空间分布角度,通过研究两个不同时期区域耕地数量变化及引起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变化,探讨区域耕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综合影响,并以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林中西部地区耕地数量净增加了0.82×104hm2;②减少的耕地中,三等地减少数量最多,一等地减少量最少;增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强毅  吴文斌  唐华俊  陈佑启  杨鹏  
【目的】以具有典型代表性且在世界粮食供给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地区为研究区域,开展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粮食安全评价研究。【方法】利用机制法模型测算区域的土地生产潜力和粮食生产潜力,并以此作为粮食安全评价的基础;分别从粮食生产与消费、粮食增产潜力、人口承载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APEC各成员体的粮食安全形势。【结果】APEC地区粮食生产潜力总和为17.39亿t,其中中国的潜力总产5.69亿t,为区域内最高。比照当前的粮食现实产量,总体来说,各成员体均具有一定的增产空间,但如果综合考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石淑芹  陈佑启  姚艳敏  李志斌  何英彬  
以东北地区为例,结合监测数据和农业统计数据,利用GIS技术分别开展耕地数量变化对粮播面积的影响分析、高中低产田内部各县粮食单产变化趋势分析、高中低产田内部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总产的影响以及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耕地数量增加了188.8×104hm2,总体呈北增南减趋势;②粮播面积增加了162.67×104hm2,高产区的粮食单产多呈上升趋势,中产区的粮食单产稳中有升,低产区各县的粮食单产有增有减,但多数仍呈上升趋势;③高产田的粮食单产和低产田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促进了东北地区粮食总产的增加;④东北地区玉米生产进一步向吉林省集中,大豆、水稻、小麦向黑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亚恒  张利  张俊梅  刘华宾  
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与土地稀缺性之间的不协调是土地利用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合理确定区域耕地资源可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数量具有重要价值。论文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前提下,以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为切入点,构建了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非农可转量测算模型(MMCLNT),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应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以粮食生产能力为基础的耕地非农可转量是一数值区间,其数值取决于非农转化耕地的质量;②应用该模型得到2020年卢龙县耕地非农可转量取值范围为851.87~1 547.86 hm2。以粮食生产能力为切入点的区域耕地非农转化定量分析,为协调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宁  
应用超效率Output-DEA模型,对我国2008年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粮食生产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产区处于技术有效的省份仅有4个,其超效率值存在较大差距。多数省区技术无效率是规模效率低造成的。如果能够提高无效率省区的技术效率,发挥有效率省份的生产潜力,对提升全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将产生十分明显的效果。各无效率省区还存在投入的冗余,减少这些投入冗余对于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应该把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作为粮食政策的首要目标,促进粮食生产区域的合理布局,优化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海峰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又是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将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和贡献率来分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最后得出结论及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燕枝  郭静利  王秀东  
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核心。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不同时期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所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对应分析,得出了四个不同阶段,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不同主导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秀丽  张平宇  刘文新  
东北地区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单产变化的研究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78-2004年数据为基础,分别从阶段性、趋势性、稳定性与不同作物等4个角度,对东北地区粮食单产时序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农业生产条件的角度,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变化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了不同阶段各因素对粮食单产影响程度的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大千  刘世薇  温鑫  
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县域为尺度,运用数据统计对比、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结合GIS制图,对比分析2010—2015年东北地区(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四盟)玉米、水稻和大豆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的时空格局和演变特征,探究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类型的空间分布、演化规律及成因。研究发现,东北地区玉米占比高值区域分布在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近年来东北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玉米高值区明显增加。水稻的占比相对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流域的部分县市区,近年来总体呈现北增南减的变化趋势。大豆占比相对高值区仅仅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北部大兴安岭地区,近年来高值区大范围缩减。层级聚类的分类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类型多样性降低,玉米为主要粮食类型的区域范围在不断扩大,相应的大豆为主的类型区则严重萎缩,水稻生产优势区范围明显扩大。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而引起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