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9)
- 2023(13021)
- 2022(11072)
- 2021(10670)
- 2020(9198)
- 2019(21782)
- 2018(21612)
- 2017(41055)
- 2016(22184)
- 2015(25643)
- 2014(25486)
- 2013(25167)
- 2012(23035)
- 2011(20695)
- 2010(20568)
- 2009(19138)
- 2008(18767)
- 2007(16353)
- 2006(13800)
- 2005(12141)
- 学科
- 济(95068)
- 经济(94973)
- 管理(61323)
- 业(59469)
- 方法(49261)
- 企(48413)
- 企业(48413)
- 数学(44610)
- 数学方法(43927)
- 中国(26699)
- 农(24275)
- 财(22830)
- 贸(19536)
- 贸易(19526)
- 易(19085)
- 业经(18161)
- 学(17672)
- 制(16025)
- 农业(15885)
- 地方(15484)
- 务(14504)
- 财务(14442)
- 理论(14408)
- 财务管理(14406)
- 和(13913)
- 企业财务(13620)
- 银(13556)
- 银行(13526)
- 技术(13178)
- 环境(13166)
- 机构
- 大学(318287)
- 学院(317249)
- 济(136003)
- 经济(133501)
- 管理(124609)
- 理学(108610)
- 理学院(107453)
- 研究(106309)
- 管理学(105357)
- 管理学院(104775)
- 中国(80851)
- 京(66672)
- 科学(64445)
- 财(58840)
- 所(53240)
- 农(51638)
- 中心(49296)
- 研究所(48793)
- 财经(48185)
- 业大(47093)
- 江(44395)
- 经(44014)
- 经济学(42884)
- 北京(41967)
- 农业(40962)
- 范(39748)
- 师范(39336)
- 经济学院(38856)
- 院(37960)
- 财经大学(36001)
- 基金
- 项目(217198)
- 科学(171832)
- 基金(160336)
- 研究(155887)
- 家(140430)
- 国家(139362)
- 科学基金(119934)
- 社会(99682)
- 社会科(94619)
- 社会科学(94593)
- 基金项目(83996)
- 省(82978)
- 自然(78678)
- 自然科(76965)
- 自然科学(76943)
- 自然科学基金(75585)
- 教育(73296)
- 划(70885)
- 资助(67655)
- 编号(62244)
- 成果(49587)
- 部(49286)
- 重点(49122)
- 发(46051)
- 创(45287)
- 课题(42634)
- 教育部(42459)
- 创新(42410)
- 科研(42366)
- 国家社会(42150)
共检索到450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鹏
本文通过运用Williamson扩展后的Leslie矩阵人口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不同年份我国各年龄段人口的变化,从而预测我国未来的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确立"人口红利期"的关闭时间。本文的结论为:总和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是影响"人口红利期"关闭时间的关键因素,而适当的总和生育率有助于稳定未来的总人口抚养比。从而本文建议审慎放松计划生育政策,适当提高现有的总和生育率。
关键词:
人口红利 Leslie模型 关闭时间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解保华 陈光辉 孙嘉琳
选用Leslie矩阵人口模型能够较全面地考虑到影响人口总量与年龄结构的各种主要因素,预测得到:在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24年前后达到峰值14.2亿左右,这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的在2033年前后达到人口峰值15.2亿左右有较大差别;中国人口老龄化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Leslie预测模型 人口总量 年龄结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钟水映 李魁
人口红利出现并被有效利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地掌握人口红利的发展态势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红利在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省与省之间表现得不平衡,差异显著。中国抚养负担低的比较优势终将消失。2039年,中国将发生由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的重要转变。当前,最紧要的是,要及时认识到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趋势,加大教育和健康投资,通过提高人口质量来应对人口红利日益衰微的趋势。
关键词:
抚养比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原新 高瑗 李竞博
人口红利是建立在人口机会窗口上的经济学概念。收获人口红利的前提条件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机会,充分必要条件是与人口机会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人口红利有数量型和质量型之分,前者以人力资源优势为基础,后者以人力资本为基础,二者的周期必有重叠,收获质量型人口红利的潜力更大且更具可持续性。依据人口发展规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高台期相伴,劳动力资源存量虽减但规模庞大,人口抚养比相对较低,人口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低龄老年人力资源规模巨大且质量改善,收获数量型人口红利的人口机会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建国 卞丽娟
以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与NTA消费水平和劳动力收入数据为样本,测算中国人口红利的起止期,比较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与澳大利亚等代表性国家收获人口红利期间与人口红利消散后的经济增长。结果显示,在人口红利消散后,这些国家无一例外进入了经济低增长时代。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同样面临有效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因此,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需调整人口政策与劳动保障政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树 朱要龙 魏巍
本文通过引入双向代际因子的四期戴蒙德模型予以数理分析,并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采用1989~2016年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呈显著正向关系,而老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则呈显著负向关系。通过面板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的关系呈动态演化的过程,其变化符合数理模型推导的结论。最后,从人口结构红利的角度分析居民消费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并给出理论上的支持及实证检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颜色 郭凯明 杭静
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规模保持了40年左右增长,形成了人口红利,这对产业结构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总结中国发展道路成功历程,既能为新阶段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事实基础,也能为其他国家发掘人力资源、推动结构转型提供中国经验。本文在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规模变化趋势,以及投资结构和市场摩擦等中国经济特征,展示了劳动力和人口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机制。本文发现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供给增长对产业结构转型影响显著,平均降低了农业就业比重7.2个百分点,相当于降低20%左右的农业劳动转移成本。本文为中国应对人口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红利的存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红利正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对这种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红利 经济发展 人口年龄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树
文章通过动态优化模型进行了数理分析,并利用1989-2017年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预期寿命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居民消费率,少儿抚养比的降低抑制了居民消费率的增加,而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同样抑制了居民消费,运用面板Var模型发现少儿抚养比对消费率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效应;而老年抚养比与消费率的关系则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演化过程。文章基于两次人口红利的视角分析消费不足的原因,为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晖 陈锡康
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预测未来人口的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相应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探讨了人口研究的一种新途径——人口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人口投入产出模型预测了2010年至2030年我国人口总量以及结构的变化情况。首先,利用现有数据编制了2000年至2009年中国人口投入产出序列表。然后,利用人口投入产出模型及计量经济学相关方法,计算我国2010年至2030年各年人口总量以及各年龄段人口数量。最后,针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进行相应分析。可以看出,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研究人口问题,既是投入产出技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也是研究人口问题的新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婷 吕昭河
劳动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其配置效率差异加剧了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失衡。文章从人均经济产出公式出发,构建了一个涵盖人力资本积累和物质资本积累影响因素的人口红利实现模型,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06~2010年中国各地区人口红利实现的相对效率进行测度与分解,利用Tobit模型对其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解释。结果发现,中国东部地区人口红利实现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从人口红利实现的技术效率来看,主要受教育水平及聚集效应、劳动参与水平的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0102和0.0149;从人口红利实现的规模效率来看,主要受教育水平及聚集效应、资本积累的产业环境、物质资本形成效应的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1549、0.1234和0.0371。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辉 韦吉飞
人口红利揭示了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中国老龄化将越来越严重。由于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大,人口红利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消失,中国的人口红利也即将消失,随之而来的将是人口负债。因此,正视中国人口老龄化,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问题,是一件迫在眉睫且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
人口红利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老龄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文章在明确人口机会窗口和人口红利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以静止人口年龄结构为标准,以临界劳动年龄人口和临界就业人口为依据,定量分析"额外"就业劳动年龄人口所形成的人口红利。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口机会窗口在1982~1990年之间开启。与临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相比,2015年前后16~64岁"额外"劳动年龄人口达到19 077.78万人的峰值。在人口机会窗口开启的条件下,中国劳动就业人口产生红利。与临界劳动就业人口规模相比,2010年前后16~64岁"额外"劳动就业人口达到14 346.66万人的峰值。2010~2015年人口红利开始下降,但2015年仍然有高达1.1亿人以上的"额外"就业人口红利,占实际就业人口的18.17%。在不同临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条件下,不同平均预期就业时间直接影响临界就业人口的总量和结构,由此产生16~64岁"额外"劳动年龄人口与"额外"劳动就业人口之间的差距。除了劳动年龄人口因受教育年限提高而推迟进入劳动力市场外,年龄别就业率下降、提前退休或退出劳动力市场都会影响人口红利的获得。
关键词:
人口转变 人口机会窗口 人口红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伟
供给侧结构性因素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重要原因,增加劳动要素供给(TFR)和全要素生产率(TFP)进步是提高潜在增长率的重要切入点,那我国中等收入阶段跨越应该依赖TFR还是TFP呢?基于我国人口结构转变背景,本文测算了1979-2014年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估算了2016-2050年不同TFR方案和TFP方案下潜在增长率,进一步分析了未来我国跨越中等阶段的重要着力点。研究发现:第一,过去我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背后离不开人口红利的贡献,但随着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比重的下降,我国已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第二,TFR生育政策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不利影响,但显著提高TFP增长速度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第三,我国将最早于2024年,最晚于2026年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阶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原新 金牛 刘旭阳
国内研究领域普遍存在对人口红利的误用和误判问题,主要是由于现有的人口红利概念过于模糊,判断标准相对静态。文章根据人口机会、国情现实和主导作用,廓清了基于人口机会的人口红利概念,并将人口红利划分为由劳动力的经济增长效应主导的数量型,由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主导的质量型,以及由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增长效应体现的配置型3种类型,初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红利理论。基于理论建构,文章从人口机会和政策环境的转型过程重构了人口红利的动态机制,由此提出中国人口红利未消失和正处于转型期的判断,并认为其未来结构将以质量型人口红利为主导,数量型人口红利尚存但收获难度加大,配置型人口红利正在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