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80)
- 2023(3108)
- 2022(2732)
- 2021(2710)
- 2020(2272)
- 2019(5321)
- 2018(5318)
- 2017(10552)
- 2016(5437)
- 2015(5944)
- 2014(5785)
- 2013(5525)
- 2012(4824)
- 2011(4062)
- 2010(3666)
- 2009(2986)
- 2008(2489)
- 2007(1745)
- 2006(1119)
- 2005(738)
- 学科
- 济(22400)
- 经济(22383)
- 管理(15623)
- 业(15051)
- 方法(13617)
- 数学(12638)
- 企(12612)
- 企业(12612)
- 数学方法(12527)
- 财(5407)
- 农(4911)
- 中国(4411)
- 地方(4211)
- 业经(4033)
- 务(3789)
- 财务(3769)
- 财务管理(3766)
- 贸(3725)
- 贸易(3724)
- 技术(3654)
- 易(3638)
- 企业财务(3625)
- 环境(3480)
- 农业(3325)
- 和(3325)
- 划(2898)
- 学(2799)
- 制(2639)
- 理论(2632)
- 融(2453)
- 机构
- 大学(67500)
- 学院(66853)
- 管理(31724)
- 济(29329)
- 经济(28934)
- 理学(28551)
- 理学院(28323)
- 管理学(28026)
- 管理学院(27889)
- 研究(17732)
- 中国(13031)
- 京(12669)
- 财(12056)
- 财经(10506)
- 科学(10049)
- 业大(9791)
- 经(9749)
- 中心(9492)
- 经济学(9093)
- 江(8558)
- 经济管理(8432)
- 经济学院(8390)
- 商学(8380)
- 商学院(8303)
- 财经大学(8146)
- 农(7900)
- 范(7449)
- 师范(7386)
- 北京(7072)
- 所(6985)
- 基金
- 项目(54115)
- 科学(44445)
- 基金(41670)
- 研究(40016)
- 家(35709)
- 国家(35435)
- 科学基金(32000)
- 社会(26934)
- 社会科(25688)
- 社会科学(25683)
- 基金项目(23230)
- 自然(21167)
- 省(20939)
- 自然科(20706)
- 自然科学(20703)
- 自然科学基金(20337)
- 教育(18193)
- 划(17607)
- 资助(15870)
- 编号(15546)
- 部(12609)
- 创(12213)
- 重点(11918)
- 发(11563)
- 国家社会(11423)
- 创新(11389)
- 人文(11343)
- 教育部(11242)
- 科研(10956)
- 成果(10903)
共检索到81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川 张玉龙 许秀贞 张全发
位于湖北和河南两省交界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库的水域变化监测与评估,对保障水库调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收集了2002~2011年47幅Landsat TM/ETM和HJ-1A/B卫星遥感影像,采用基于阈值分割的归一化水体指数法(NDWI)提取了过去10a的水库水域动态信息。结果表明:水库各月份平均水域面积从12月至次年3月,呈现下降趋势,而从3月到12月,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最小水域面积出现在3月份,最大水域面积出现在12月份;由于受上游明显季节性降雨及水库运行管理的影响,丹江口水库丰水期(7月~次年1月)水域面积较枯水期(2月~6月)波动更为明显。而四季之中,春夏季节水库水...
关键词:
遥感 丹江口水库 水域面积 监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海 殷杰 陈晶 陈晓玲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库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研究,对保障调水有重要意义。针对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变化较快、短期波动明显,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稳定调水有较大影响的问题,采用2000年3月~2015年10月逐月遥感影像,基于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提取水体,研究了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近16 a来月际平均水域面积均超过400 km2,2~7月份为枯水期,8月份~翌年1月份为丰水期。按季节来看,夏季至秋季水库水域面积呈增大趋势,冬季至次年春季水库水域面积呈减小趋势,同时水库水域在秋季波动最为剧烈,冬季较为平缓。自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受大坝...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洪波 洪为善
水库泥沙淤积量的预报,对水库合理调度,使其发挥应有的综合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高斯——牛顿下降法,对水库泥沙淤积量W(t)的非线性拟合进行了探讨,并以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量W(t)预测为例,依据汉江几十年的实测统计资料,阐述了基于MATLAB的高斯——牛顿法非线性拟合的方法和步骤。从本文提出的丹江口水库的库淤积量非线性拟合的实际算法可以看出,用所得非线性拟合函数来预测的结果与实测的结果非常接近,这说明本文的分析研究结果提出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泥沙预报 非线性拟合 高斯——牛顿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卫芳 牛海鹏 赵同谦
利用SWAT模型,基于GIS技术和流域DEM,构建了丹江口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基础信息库,并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在确定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模拟计算了流域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年内分布不均,污染负荷与降雨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氮负荷同月径流的相关系数为0.896,磷负荷同泥沙负荷的相关系数为0.920;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流失量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单位面积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有较大的差别,耕地和裸露地的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均较高,而林地单位面积的泥沙负荷污染...
关键词:
SWAT 农业非点源 流域 丹江口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砚霞 黄进良 王立辉
该文利用2002~2010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250m地表反射率8天合成产品计算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间序列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时序NDVI曲线提取了丹江口库区生长始期和生长末期两个关键物候参数,以此获取了丹江口库区的物候空间格局。研究表明丹江口库区大部分地区生长始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上旬,生长末期为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库区南部生长始期最早,约3月中上旬,生长末期最晚,约12月中下旬;东北部...
关键词:
MODIS NDVI 物候 丹江口库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雅春 那晓东 臧淑英
混合像元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基于高光谱影像的地物识别和分类精度,而且已成为遥感科学向定量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以扎龙湿地为试验区,以环境一号卫星采集的高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分别采用传统的全约束最小二乘光谱解混算法(fully constrained least squares spectral unmixing algorithm, FCLS)与基于稀疏约束最小二乘光谱解混算法(sparse constrained least squares spectral unmixing algorithm, SUFCLS)实现了试验区湿地的精细分类,并对两种分类结果的表现及其分类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UFCLS算法能够自适应的从光谱库中选择场景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一组端元,并将此端元的组合应用于传统的全约束最小二乘光谱解混中实现不同湿地类型丰度的提取,该算法充分考虑了端元的空间异质性,弥补了FCLS算法在端元选取过程中的不足。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与FCLS算法相比,SUFCLS算法分类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更小,丰度的相关系数更高,因此该方法对于提高湿地解混精度以及实现湿地精细化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立志 顾晓鹤 胡圣武 杨贵军 王磊 范友波 王艳杰
【目的】通过对倒伏发生前后的多时相HJ-1B卫星CCD多光谱影像植被指数的变化分析,实现区域尺度下的玉米倒伏受灾范围监测和灾情评估。【方法】以2015年8月3日因大风暴雨导致大面积玉米倒伏的河北省藁城市为研究区,提取HJ-1B CCD多光谱影像的多种植被指数,根据多时相植被指数变化量与实测倒伏样本的关联分析,筛选玉米倒伏敏感植被指数,采用正态(偏正态)统计理论的双阈值划分策略划定阈值,构建基于植被指数变化分析的玉米倒伏灾情遥感监测模型,评价玉米倒伏灾情严重程度,并基于野外实测样本进行精度评价。【结果】基于城镇、水体、倒伏与未倒伏玉米的HJ-1B CCD2多光谱反射率曲线可得,玉米与城镇建筑物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友水 徐财江 李志勇
以1984年和1997年两期TM影像,结合相关辅助信息,进行绍兴试验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在两时相影像校正处理基础上,进行影像的光谱数据转换处理并通过两时相影像的亮度轴(B)、绿度轴(G)和湿度轴(W)3个分量的差值运算进行信息复合。选取影像中的典型变化区并调整变化范围和步长搜寻获取变化和非变化像元的最佳变化强度阈值,采用直接比较分析法在掩膜的ΔBΔGΔW空间中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从而避免了分类后比较法的误差累积并出现不合理变化类型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物时相特征和地理辅助数据,通过综合应用地物的光谱、空间和时相信息并以知识推理的方式对前期单一分类方法的结果进行修正处理。精度分析表明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珍 陈晓玲 刘海 田礼乔 吴玮
积雪分布与变化是标示气候变化的敏感因子,采用具有长时间序列的大范围同步获取信息优势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积雪识别提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针对HJ-1A/1B卫星数据,结合积雪遥感监测的理论方法,在分析HJ-1A/1B卫星CCD和IRS传感器光谱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将应用较广的归一化差分积雪指数(NDSI)引入到HJ-1A/1B卫星中,得到了基于CCD和IRS两个传感器数据的HJ-NDSI积雪识别方法。为避免由幅宽、扫描区域等因素的差异引起的两种不同传感器同时相数据难获取的问题,对HJ-NDSI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仅利用IRS传感器数据的HJ-MNDSI积雪识别方法。通过对HJ卫...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梦莹 胡勇 王征禹
我国神农架林区海拔高、气候复杂,森林类型多样,结构破碎,森林遥感分类难度较大。将2013年时间序列HJ-1A/B CCD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计算出植被指数(NDVI、DVI、RVI)和主成分第一分量(PC1),使用DEM数据生成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构建植被分类时序因子集。运用C5.0决策树分类法将神农架林区植被细分为七类: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和草甸。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精度为72.7%,KAPPA系数为0.67;在6~8月,针叶林、草甸和灌丛的植被指数明显低于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对分类的贡献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振国#研究实习员 陈仲新#室主任、研究员 刘芳清 刘军
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进行蔬菜种植,一直是我国北方蔬菜种植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及时、准确地获取大棚菜地的面积及分布状况,是确保政府"菜篮子"工程顺利实施的需要,也是关系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探索及时准确提取大棚菜地信息的技术方法。该研究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采用HJ-1卫星图像,在分析各主要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背景资料以及专家知识,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准确提取了大棚菜地的信息。通过在影像上随机抽取样本点,结合RGB假彩色合成影像及部分实地调查资料进行精度分析,得出样本点总体精度为92.01%。该研究表明,在HJ-1影像中大棚菜地光谱特征明显,易于同其他地类区别,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大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来刚 郑国清 陈怀亮 邹春辉 刘忠阳 程永政
针对目前省域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中所存在的监测精度与成本之间相互制约的现实问题,该文以冬小麦主产区河南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8年我国发射升空HJ卫星提供的遥感影像,通过分区解译,得出2009/2010年度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年际变化率。结合两年冬小麦地面样方进行精度检验表明,利用HJ-CCD影像来进行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变化全覆盖监测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夏天 周清波 陈仲新 周勇 于雷
SPAD能够反映植株叶绿素含量,而植株叶绿素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对评价作物生产能力、预测产量和品质均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湖北省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观测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叶片SPAD变化情况,结合我国自主研发的HJ-1卫星对研究区域进行同步监测,选取并计算RVI、DVI、NDVI、GRVI四种植被指数,通过对4种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叶片SPAD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构建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叶片SPAD回归反演模型,结果显示相关性均较高。通过对比四种植被指数模型反演精度,NDVI-SPAD对数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精度检验表明平均相对误差为-2.34,均方根误差(RMSE)为5.65,能够较好的...
关键词:
HJ-1卫星 冬小麦 SPAD 监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昌伟 王纪华 朱新开 王妍 王君婵 童璐 郭文善
【目的】强化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机制,为田间生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方法】以2007—2009年试验实测数据为基础,以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分析试验样点拔节期冬小麦主要长势参数与品质、产量以及卫星遥感变量间的相关性,分别建立及评价了TM影像遥感变量监测冬小麦拔节期叶面积指数(LAI)、生物量、SPAD值和叶片氮含量(LNC)的模型。【结果】冬小麦拔节期,选用中红外波段的反射率(B5)、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DSW5和绿波段的反射率(B2)等遥感变量分别反演冬小麦的SPAD值、生物量、LAI和LNC是可行的;SPAD值、生物量、LAI和LNC遥感监测模型的精度较高,以此为基础,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海峰 周伯燕 陈燕芬 邬明权 牛铮
为探究县域尺度上基于高分一号卫星(GF-1)PMS影像进行冬小麦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及精准性,以河南省滑县为研究区,遴选2015年2月上旬GF-1 PMS影像6景,对影像进行辐射定标、FLAASH大气校正、NNDiffuse融合、几何精校正、地图投影转换等预处理后,在外业调查和样本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冬小麦决策树分类模型,模型第1层决策方案中NDVI>0.311的像元为冬小麦,得到冬小麦的粗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第2层决策分类,以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的分类精度,分类方案为第1波段地表反射率<0.146、第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