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9)
2023(2038)
2022(1919)
2021(1740)
2020(1545)
2019(3635)
2018(3388)
2017(7232)
2016(3757)
2015(4164)
2014(3932)
2013(3780)
2012(3504)
2011(2987)
2010(2775)
2009(2236)
2008(1858)
2007(1346)
2006(923)
2005(552)
作者
(8637)
(7303)
(7211)
(6871)
(4547)
(3369)
(3329)
(2962)
(2733)
(2424)
(2413)
(2337)
(2269)
(2184)
(2171)
(2160)
(2115)
(2072)
(2011)
(1993)
(1706)
(1700)
(1684)
(1652)
(1649)
(1629)
(1459)
(1438)
(1411)
(1408)
学科
(16263)
经济(16255)
方法(9835)
数学(9324)
数学方法(9272)
管理(8887)
(8776)
(6330)
企业(6330)
(4585)
(3458)
地方(3342)
中国(3330)
农业(3063)
(2983)
贸易(2983)
(2906)
业经(2636)
环境(2528)
(2312)
技术(2128)
(2010)
财务(2008)
财务管理(2001)
(1978)
企业财务(1870)
(1796)
(1781)
(1774)
(1650)
机构
大学(46408)
学院(45743)
(21569)
经济(21284)
管理(20055)
理学(18066)
理学院(17886)
管理学(17674)
管理学院(17567)
研究(13398)
中国(9633)
(8705)
(8619)
科学(7601)
财经(7564)
经济学(7323)
业大(7141)
(7059)
(7057)
中心(6908)
经济学院(6839)
经济管理(5990)
财经大学(5823)
(5772)
师范(5735)
(5696)
农业(5555)
(5490)
商学(5209)
研究所(5184)
基金
项目(36573)
科学(29635)
研究(27805)
基金(27637)
(23607)
国家(23437)
科学基金(20668)
社会(18733)
社会科(17831)
社会科学(17823)
基金项目(15521)
(13870)
自然(12791)
教育(12648)
自然科(12470)
自然科学(12466)
自然科学基金(12230)
(11809)
编号(11140)
资助(10204)
(8762)
(8275)
重点(8183)
国家社会(8117)
(8045)
成果(7784)
教育部(7758)
人文(7742)
创新(7537)
(7398)
期刊
(18691)
经济(18691)
研究(11712)
(6520)
科学(5855)
中国(5814)
(5713)
管理(5693)
学报(5652)
大学(4712)
学学(4513)
技术(4122)
农业(3908)
财经(3567)
业经(3177)
教育(3077)
(3066)
问题(3011)
(2995)
金融(2995)
经济研究(2952)
理论(2842)
实践(2653)
(2653)
资源(2557)
技术经济(2458)
(2202)
科技(2068)
商业(2015)
(2001)
共检索到56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乌兰吐雅  于利峰  乌兰  包珺玮  许洪滔  
[目的]河套灌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粮、油生产基地,该区域地处我国干旱区,及时有效地监测评价该地区的旱情状况,对农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遥感手段监测河套灌区旱情状况,将研究区分为无旱、轻旱和干旱3个旱情等级,并对统计结果进行评价,以期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7月1日的两景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针对遥感参数进行计算反演,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LST)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等遥感参数分级统计,评价临河区旱情。[结果]3个旱情等级中,无旱的面积为466.38 km~2,占临河区面积的20.02%;轻旱的面积为1 176.50 km~2,占临河区面积的50.49%;干旱的面积为687.12 km~2,占临河区面积的29.49%。临河区东北地区旱情面积比重较大;西南地区靠近黄河及人工渠旱情面积较小或者无旱情发生。[结论]该方法适合农业旱情的快速监测评价,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旱情空间分布,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乌兰吐雅  于利峰  乌兰  包珺玮  许洪滔  
[目的]河套灌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粮、油生产基地,该区域地处我国干旱区,及时有效地监测评价该地区的旱情状况,对农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遥感手段监测河套灌区旱情状况,将研究区分为无旱、轻旱和干旱3个旱情等级,并对统计结果进行评价,以期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7月1日的两景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针对遥感参数进行计算反演,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LST)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等遥感参数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黎良财  Deng-sheng LU  张晓丽  邓利  买凯乐  
以中国南方重工业城市广西柳州市为研究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6月Landsat8 OLI/TIRS多光谱和热红外影像为数据源,经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预处理后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LST),利用决策树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并分析柳州市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覆盖的关系等相关规律。结果表明:柳州市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夏季热岛强烈区域面积比冬季增加72.54%;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覆盖有显著关系,地表平均温度表现为城市>裸地>耕地>林地>水体,在城市建成区适当增加绿化和水体面积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爱因  张晓丽  
【目的】地表温度是区域与全球尺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的重要参数,在地表与大气能量交换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使用3种算法对北京地区Landsat-8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并使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对反演结果进行交叉验证,评估Landsat-8用于地表温度反演的精度与适用性,为后续使用Landsat-8反演地表温度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反演地表温度所需的3个重要参数(大气平均作用温度、地表比辐射率、水汽含量)进行获取,得到3个算法的反演结果后,对各个算法的结果进行敏感性和差值分析,并将结果与同期MOD11A1地表温度产品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分析手段包括北京市不同行政区之间算法结果与温度产品的平均温度结果比较、不同地类之间算法结果与温度产品的平均温度结果比较,以及选取尺度效应较低、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小的密云水库中心区域比较两者的温差。【结果】3个算法的反演结果总体平均温差不超过1 K,其中Cristóbal等提出的改进后单通道算法与其他两个算法的温差最小,Wang等提出的改进后单窗算法与其他两个算法的温差最大。Landsat-8地表温度反演结果普遍高于MODIS温度产品。通过选取密云水库中心区域对本研究反演结果和温度产品进行对比可以得出,3种算法结果与MODIS温度产品的总平均差值为1.373 K。【结论】反演结果总体上具有较理想的反演精度。Jiménez-Mu?oz提出的劈窗算法具有最好的敏感性分析结果,且与MODIS温度产品的结果最接近。Landsat-8反演结果与MODIS温度产品在总体地温分布规律上保持一致,但Landsat-8因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而能更好地分辨小地块不同地类的地温差异,在精确反演地表温度领域拥有更大的优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银辉  罗毅  
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DEHYDROS进行了河套灌区的水文学过程模拟研究。结合灌区渠系分布特点及水资源利用状况,将灌区划分为11个子流域。应用1986年、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1991年~2000年间的数据系列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1980年~1990年的数据系列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选取的参数是可以接受的。根据模型多年模拟的平均结果,蒸散量多年均值为39.0×108m3,渗漏量多年均值为13.0×108m3,系统排水量为77.8×108m3,降水产生径流微弱;灌区多年平均引水量为51.4×108m3,引水通过灌溉渠系和灌溉的方式大量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蒸发与基流在地下水排泄中都占有较大比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阳  丁建丽  王飞  
【目的】基于遥感提取的多尺度遥感指示因子和土壤实测电导率数据,借助统计分析,试图探寻适合干旱区典型绿洲灌区土壤盐度变异的最佳观测尺度和指征变量,为快速评估绿洲土壤盐渍化提供备选方案。【方法】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为研究区,以野外采集的土壤盐度数据(采集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样,制备土壤饱和溶液并测试电导率(ms·cm-1))并将其作为预测对象(n=87),借助Landsat OLI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栅格重采样(30—1 000 m)和领域滤波(原始分辨率为30、60、9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信志红  王宁  李峰  李刚  
[目的]对黄河口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类分析,为科学规划黄河口地区生态布局和进一步揭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利用3S技术对近20年来5景覆盖黄河口地区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分析,在科学制定分类标准基础上,结合目视解译和监督分类法提取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同时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近20年来,黄河口地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区域及面积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黄河口地区滩涂湿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和北部区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闫文浩  任志远  张翀  
利用1990年~2004年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对塔里木河下游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呈:近14年来,塔里木河下游的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水体景观面积也呈增加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向塔里木河下游多次输水的结果。从景观格局指数上看,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程度略低,1990年和2004年分别为0.95和0.75,表明整个区域的景观异质性减弱,生态系统趋于不稳定状态。整个研究区的破碎化指数较小,基质特征较明显。景观优势度较小,表明区域内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别不太大。总的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孟俊杰  田建民  王静  杜涛  上官彩霞  
[目的]探究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强筋和弱筋小麦主要影响因素,为决策部门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进行小麦供给侧改革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文章运用农户调查问卷和Logistic模型,以农户是否种植优质专用小麦为因变量,用反映农户户主特征和家庭情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产业化组织情况、区域政策支持情况的10个变量为自变量,对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是否与企业或者合作社签订协议、是否统一供种、所在地区是否享受价格补贴政策等自变量具有正向影响,达到1%显著水平。农户家庭劳动力个数、农户文化程度等自变量具有正向影响,达到5%显著水平,农户非农收入比例具有负向影响,达到10%显著水平。[结论]农户是否与企业或者合作社签订协议、是否统一供种、所在地区是否享受价格补贴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扩大统一供种力度、加大价格补贴,是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的重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清云  杨光  杨勇强  王振锡  
【目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是当今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自2000年以来,自治区陆续开展了森林分类经营、退耕还林、特色林果产业等重大林业工程,保护和改善阿克苏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关系南疆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南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战略意义。【方法】本文以阿克苏市1992、2000、2016年3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基础,分别提取了不同时期阿克苏市及各乡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RSEI,分析、探讨了阿克苏市及各个乡镇生态环境质量的地带性分布特征。【结果】①阿克苏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差,1992-2000年呈下降趋势,随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加大,2000-2016年呈上升趋势。1992-2016年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表现为正向发展趋势。②阿克苏市生态环境质量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研究区中部偏北区域(托普鲁克乡、拜什吐格曼乡、喀勒塔勒镇)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而西北部(库木巴什乡和阿依库勒镇)与东部荒漠、沙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差。③1992、2000和2016年3个时期,研究区7个乡镇生态环境质量也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结论】自治区大力开展林业工程对阿克苏市的生态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在阿克苏地区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可据此为依据发现本地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增强该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使阿克苏市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并改善阿克苏地区的生态安全和资源利用状况。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培衢  刘伟章  
文章以漳河灌区农户灌溉行为的微观数据为基础,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论证了农户灌溉行为受大水利渠系状况、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基本用水保障率和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验证了文章提出的理论命题。研究结果显示,在优先考虑基本用水保障率较高的灌溉方式的前提下,农户会选择一种灌溉费用最小的灌溉方式;责权明晰的水利设施管理制度有利于灌溉用水费用的节约,催生了农户自主治理灌溉事物的行动;受制度环境和自身资源禀赋约束,农户灌溉事务集体行动只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文章认为,渠系状况的改善,水利设施治理制度的明晰,农民集体行动能力的增强是农村水利和谐发展的关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晟铭  刘吉平  宋开山  梁晨  高佳  
为研究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规律,该文以Landsat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AFAI指数对藻华进行提取,分析1983~2017年巢湖蓝藻暴发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巢湖藻华暴发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3~2017年巢湖藻华暴发频次、持续时间都在增加,历年最早暴发时间逐渐提前,藻华覆盖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巢湖藻华主要分布在西北入湖口,西北部是巢湖藻华暴发的核心区。从其驱动力分析发现,风速、气温和大气压力是导致巢湖暴发重要影响因子,人口增长、GDP快速发展、施肥增加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是导致巢湖藻华现象日益严重的重要人为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天飞   蒋馥根   王霞   龙依   孙华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监测城市群核心区内的森林扰动,研究利用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运用LandTrendr算法进行森林扰动监测研究。【方法】基于2000—2020年植被生长季的Landsat时序数据,分别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归一化燃烧率指数(Normalized Burn Ratio,NBR)、缨帽变换角(Tasseled Cap Arctangent,TCA)三种指数作为阈值限制下,采用LandTrendr算法对时间序列轨迹进行处理,以获取长株潭核心区森林扰动的发生区域及规模大小的信息。运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Google Earth历史影像分别对3种不同指数的森林扰动监测结果进行精度评估和验证,并利用研究区内土地利用数据中的森林覆盖数据对扰动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0—2020年长株潭核心区森林扰动总面积为264.35 km2,平均每年的扰动面积为13.22 km2,其中2002年扰动最少,为1.91 km2,扰动面积最大的为2011年,为25.52 km2。运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对三种指数阈值限制下的森林扰动信息结果验证的精度分别为90.91%、81.72%和65.08%;在谷歌地球历史影像中随机布点下精度分别为86.00%、77.88%和78.36%。2009年和2011—2013年间森林扰动较为严重。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知,森林面积在20年间随时间增长而缓慢减少,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由原来的27.10%减少到22.00%。【结论】NBR是最适合长株潭核心区的森林扰动指数,森林扰动检测结果与实地调查和谷歌地球历史影像目视解译的结果一致。森林扰动斑块的分布边界可被完整提取,扰动面积大小变化趋势与全国区域内土地利用数据森林面积变化趋势相同,主要由城市化进程、森林火灾和人工砍伐引起。2000—2020年研究区森林扰动面积呈现波动式缓慢增加的趋势,其中2001年、2011年和2013年存在扰动面积浮动较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慧超  洪泉  李婧妮  赵萱  吴凡  
基于网络点评数据,以大运河杭州段3个历史文化街区——桥西、小河直街、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探究街区评价与使用人群特征、评价时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街区的关注偏好与评价差异。研究发现:(1)街区的业态、特色、历史感、消费成本是影响评价的关键因素;(2)女性较男性更关注于环境的"文艺"氛围,且关注或参与的活动类型更为丰富,本地游客较外地游客更关注于日常活动和交通可达性;(3)3大街区特色区分明显,桥西街区的非物质文化最为丰富;(4)网络评论文本分析显示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成效突出。文章建议街区管理者在未来适当调整街区业态,合理控制消费成本,引导游客对于街区文化与特色的认知,将有助于提升游客的评价;街区的改造提升应考虑不同属性游客的偏好,并充分关注原住民和周边居民的需求,同时借助"网红"效应,加强宣传和推广大运河文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许静艳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高校推行了线上教学模式。以"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为例,在移动云教学环境下,通过收集职教云具体数据,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类,探索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和目的,考核学习效果,总结"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经验,同时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培养学生的课程评判能力,合理设计课程评价指标和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