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7)
- 2023(11690)
- 2022(10052)
- 2021(9518)
- 2020(8017)
- 2019(18173)
- 2018(18257)
- 2017(34357)
- 2016(18444)
- 2015(20804)
- 2014(20838)
- 2013(19828)
- 2012(17824)
- 2011(15877)
- 2010(15701)
- 2009(14135)
- 2008(13709)
- 2007(12139)
- 2006(10174)
- 2005(9028)
- 学科
- 济(67669)
- 经济(67557)
- 管理(59939)
- 业(52963)
- 企(45674)
- 企业(45674)
- 方法(33507)
- 数学(29351)
- 数学方法(28822)
- 财(22567)
- 农(17928)
- 制(17714)
- 中国(17168)
- 业经(15828)
- 务(14818)
- 财务(14755)
- 财务管理(14711)
- 企业财务(13884)
- 学(12965)
- 理论(12870)
- 体(12052)
- 银(11974)
- 银行(11959)
- 技术(11785)
- 农业(11589)
- 贸(11493)
- 贸易(11485)
- 环境(11372)
- 行(11231)
- 易(11210)
- 机构
- 学院(252642)
- 大学(251068)
- 管理(99073)
- 济(98745)
- 经济(96528)
- 理学(85377)
- 理学院(84518)
- 管理学(82777)
- 管理学院(82298)
- 研究(76010)
- 中国(59255)
- 京(51857)
- 财(49692)
- 科学(46126)
- 财经(39195)
- 江(38504)
- 中心(37778)
- 农(37291)
- 业大(36710)
- 所(36141)
- 经(35511)
- 研究所(32401)
- 北京(31785)
- 范(31110)
- 经济学(30847)
- 师范(30688)
- 州(30447)
- 财经大学(29230)
- 农业(29162)
- 院(28515)
- 基金
- 项目(173471)
- 科学(137153)
- 研究(128238)
- 基金(126205)
- 家(109222)
- 国家(108301)
- 科学基金(94692)
- 社会(80725)
- 社会科(76539)
- 社会科学(76524)
- 省(68594)
- 基金项目(66681)
- 自然(61775)
- 教育(61197)
- 自然科(60378)
- 自然科学(60362)
- 自然科学基金(59267)
- 划(57088)
- 编号(52378)
- 资助(51501)
- 成果(41696)
- 重点(39035)
- 部(38623)
- 创(37031)
- 制(36598)
- 课题(35965)
- 发(35906)
- 创新(34678)
- 大学(33937)
- 教育部(33739)
- 期刊
- 济(105764)
- 经济(105764)
- 研究(69703)
- 中国(50126)
- 财(42392)
- 管理(39155)
- 学报(37254)
- 科学(34086)
- 农(33149)
- 大学(29695)
- 教育(29394)
- 学学(27908)
- 技术(27143)
- 农业(22325)
- 融(21783)
- 金融(21783)
- 财经(19363)
- 业经(17519)
- 经(16580)
- 经济研究(15969)
- 问题(13591)
- 财会(13445)
- 版(12388)
- 理论(12225)
- 技术经济(12045)
- 图书(12031)
- 业(11431)
- 统计(11295)
- 科技(11290)
- 实践(11186)
共检索到367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攀 孙其诚 张国华
该文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研制了颗粒物质声学探测实验系统,旨在通过虚拟仪器技术革新颗粒物质的探测手段。该实验系统集成了仪器串口控制与虚拟仪器技术,可高精度实时测量与分析颗粒物质声学特性,如声速、声衰减及非线性参数。通过软硬件的协同设计,实验系统展现了可靠性与稳定性,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系统能精确测量声波在不同频率下的衰减特性,观察到声衰减系数随频率增加而增大,且在较高频率段更为显著,与理论预期相符。通过飞行时间法测量声速,揭示了声速与压强的幂律关系,符合颗粒介质中声传播的理论预期。此外,系统在多种湿度下对声衰减系数和非线性系数随压强变化的测量,发现二者均遵循幂律递减规律,验证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声学 虚拟仪器 声衰减 非线性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董军军 侯志坚 张国华 颜一
对颗粒材料的应力尤其是振动下颗粒材料应力松弛现象研究较少。为了便于观察颗粒材料的振动规律,研制了颗粒材料振动实验仪,可以按要求对材料施压,将应力生成图像,而且能够使颗粒按一定频率振动。
关键词:
颗粒材料 应力 振动频率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徐俊磊 许淑惠 王曦 徐荣吉
该文设计了"高压脉冲电场中细颗粒物电凝并实验"。在设定条件下,通过改变高压脉冲电源的电压、频率和占空比,研究它们对粒径为0.3μm、0.5μm、1.0μm的细颗粒物凝并效率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粒径细颗粒物的凝并效率随着高压脉冲电压的增加在10%的范围内上下波动,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逐渐下降,随着脉冲占空比的增加逐渐上升。并得出,在实验风速1.6 m/s、直流电压15 kV、脉冲正电压20 kV、脉冲频率70 Hz、脉冲占空比50%时,0.3μm、0.5μm、1.0μm细颗粒物的凝并效率分别为84.1%、84.3%和86.8%。该文还在此基础上对实验进行了拓展。
关键词:
脉冲电场 细颗粒物 电凝并 拓展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秀玲 杨雪媛 杨梦尧 仲禹璇 李辰 张桐 刘玉军
以7种重庆市绿化基调树种为例,将滤膜过滤称质量优化为滤膜分级(10、2.5μm)过滤称质量,并与数学比例关系换算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植物叶片滞留细颗粒物(PM2.5,直径≤2.5μm)等大气颗粒物质量的方法。该方法不直接进行PM2.5的收集和称量,回避了单独采用滤膜过滤称质量时,由于PM10或PM2.5中粒径、质量极其微小的颗粒被滤掉而导致PM10或PM2.5不能完全被收集和准确称量的缺点。该方法所需仪器设备简单,普通实验室便具备,同时也克服了利用显微仪器观察并量算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局限性。用通过120目筛的土壤样品进行准确性和稳定性检验,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可操作性。应用该方法测定了...
关键词:
植物 叶片 PM10 PM2.5 质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燕丽 杨金田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部分城市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和排放状况,根据细颗粒物污染特征的复杂性,从控制重点、控制手段、控制模式等方面提出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控制对策。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污染现状 控制对策 探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文 贾忠奎 席本野 施侃侃 施晓灯
选取北京市北四环西路两处不同结构的道路绿地(密集型、疏透型),根据绿地与道路的垂直距离(绿地深度),分别在0~60 m选定5个观测点,对PM1、PM2.5、PM10等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同步测定风速、风向、温度与相对湿度等.结果表明:(1)不同空气污染级别下,绿地内PM2.5等颗粒物浓度没有表现出统一的日变化规律.不同粒径颗粒物之间呈高度正相关(P<0.01),粒径差异越小,相关系数越大;但严重大气污染下PM1与PM2.5等其它粒径颗粒物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2)绿地内颗粒物浓度与相对湿度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PPM2.5>PM4>PM10>TSP;颗粒物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P<0.05),相关性表现为PM2.5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军 纪建伟 曲丹丹
基于AVR单片机的光阻法颗粒计数器,运用传感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了光、机、电的一体化控制。该颗粒计数器智能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检测准确快速。它完全满足对液压油污染状况的检测要求,可为操作人员提供稳定可靠的检测数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吉泽坤 刘晃 崔铭超 张成林 秦康
养殖工船是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的新途径之一,在船载舱养过程中,如果未消化的饲料残渣和排泄物等颗粒物不能及时排出,则会对鱼类健康及其生长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采用FLOW-3D软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研究了静止状态下30万t级养殖工船养殖舱出水口数目对舱内流场特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粒径与密度的颗粒物在舱内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总进出水流量与出水口总面积恒定时,出水口数目从1增加到4,V_(99%)从0.244 m/s降低至0.232 m/s,V_(95%)从0.215 m/s降低至0.203 m/s,随着出水口数目的增加,养殖舱内流速减小;以占总量95%的颗粒物排出养殖舱所需时间为评价标准,当颗粒物密度为1 050 kg/m~3时,粒径为1 mm的颗粒物排出需要约24 min,粒径为0.5 mm的颗粒物排出需要约45 min,粒径为0.1 mm的颗粒物排出需要约78 min,当颗粒物密度相同时,随着粒径增大,其在养殖舱内的停留时间减少;颗粒物粒径为1 mm时,密度为1 100 kg/m~3的颗粒物排出需要约15 min,密度为1 150 kg/m~3的颗粒物排出需要约11.6 min,当颗粒物粒径相同时,颗粒物密度越大,其在养殖舱流场内的停留时间越短。该研究形成了CFD数值仿真计算与数理统计有机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为之后具有不同横摇周期和较大横摇幅值的复杂工况提供研究手段及理论依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章先 王继璇 谢珲 时玉菲 李肖梁
该文将科研项目成果与医学专业实验教学相结合,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设计了“纳米颗粒在金葡菌A型肠毒素检测中应用”的综合实验项目。基于酶联免疫原理,通过制备纳米磁珠-抗体复合物和纳米金-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双标记抗体,提高检测灵敏度。纳米磁珠-抗体可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实现目标物质的快速富集和分离,纳米金-辣根过氧化物酶形成的多聚HRP可提升催化效果。单克隆抗体分别标记后与待测的金葡菌A型肠毒素混合反应,形成夹心复合物,通过底物四甲基联苯胺(TMB)的显色进行定量分析。与常规夹心ELISA比,该方法方便快捷、灵敏度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酶标记和免疫检测技术的掌握,激发其科研兴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军娜 张罡 安海龙 曹学慧 刘超 尹伟伦 夏新莉
为选择吸附颗粒物能力强的绿化树种修复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西直门交通枢纽的16种常见绿化树种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和颗粒物的形态,并用Image J软件对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进行统计。研究发现,16种树叶表面形貌差异较大,阔叶树种叶片上表面形态比较复杂,有沟槽、褶皱、绒毛和蜡质等,下表面主要有气孔、腺毛、绒毛等,形态相对较单一。针叶树种叶表面形态相对简单,有少量褶皱,但是叶表面分泌大量油脂。叶片表面附着的大部分颗粒物表面粗糙且形态不规则,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在3种粒径中占比最大。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对颗粒物的元素进行分析发现,组成颗粒物的元素主要有C、N、O、SI、...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肖尊群 常燕斌 吕振滔 王慧 王福琦 邓名慧 李浦宇 郑月鹏
传统的室内岩石力学实验只能提供岩石的宏观力学参数和岩石试样宏观破坏特征,不能获得岩石实验加载过程中,组成岩石试样的内部颗粒细观参数的时-空演化关系,不利于学生对岩石相关宏观力学参数和破坏模式的理解。将颗粒流软件PFC2D引入岩石力学压缩实验教学,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实验的双重训练,能够使学生从岩石的微观组构特征角度认识岩石力学的特性差异,拓展了思维,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科研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同彦 纪媛 蒋春晓 邵鹏 李海英 贾黎明
【目的】比较树木叶片和塑料叶片单位面积滞纳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总悬浮颗粒物(TSP)等大气颗粒物的量,从而区分出受树木叶片结构影响的滞尘量(DRLS)和不受叶片结构影响的滞尘量(DULS),为探索城市树木缓解大气颗粒物污染的贡献及优化树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常用的6个绿化树种为对象,持续测定4个季度的叶片滞尘动态,以没有降雨影响的10天为1个试验周期,进行本底采样和颗粒物积累采样,并设置光滑塑料叶片(由自摩擦系数为0.04的聚四氟乙烯塑料制成)对照试验模拟DULS,对采集到的供试样本叶片(含树木叶片和塑料叶片)采用洗脱称量粒度分析法(EW...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华丽 王佳 冯仲科 李晓磊 刘程程 练一宁
选取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紧邻五环道路的人工林作为实验样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取林分的点云数据,分别通过体元模拟法和鱼眼图像的方法精确提取样地内树木的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采集获取样地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数据以及气象因子等数据,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角度来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留能力.结果表明,对于大粒径颗粒物(2.5100μm),不同季节时期的林分对其浓度影响为:夏季>春季>冬季.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随季节的变化与大气颗粒物在林分中扩散的浓度变化量存在很大相关性.当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率大时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华东 蒋永生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不仅与颗粒物的总浓度有关,而且与其粒径大小分布有关,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兼顾其粒径大小的大气颗粒物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以北京为例,在北京七个不同功能区用十级级联碰撞采样器进行采样,评价了大气颗粒物的环境污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霞 孙鹏 朱果利
为研究保卫细胞液泡(GCV)的pH在气孔保卫细胞渗透调节中的作用及蚕豆(Vicia faba)叶片气孔GCV中的颗粒物的性质,本实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配合pH荧光探针BCECF AM的荧光比值法对ABA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进行观测,发现:蚕豆气孔关闭过程中GCV的pH升高约0.5(pH5.3→5.8)。分别用pH5.3和5.8的Mes/Tris缓冲液调控离体开放态GCV的pH,透射电镜(4×104倍)观察负染片说明:pH 5.3对开放态GCV液所含颗粒物的线度及分布密度无实质影响;而pH 5.8的处理使取自开放态GCV液所含颗粒物的线度明显增大、分布密度显著减小;非特异性蛋白酶Proteina...
关键词:
保卫细胞 液泡内含颗粒物 气孔运动 pH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