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39)
- 2023(17907)
- 2022(15671)
- 2021(14542)
- 2020(12373)
- 2019(28601)
- 2018(28506)
- 2017(54834)
- 2016(30064)
- 2015(34106)
- 2014(34272)
- 2013(33897)
- 2012(31159)
- 2011(28012)
- 2010(27926)
- 2009(25731)
- 2008(25185)
- 2007(22146)
- 2006(18947)
- 2005(16369)
- 学科
- 济(120197)
- 经济(120078)
- 管理(85309)
- 业(80973)
- 企(65342)
- 企业(65342)
- 方法(57779)
- 数学(50537)
- 数学方法(49865)
- 农(33000)
- 财(30011)
- 中国(29854)
- 学(27836)
- 地方(27417)
- 业经(25930)
- 农业(22131)
- 贸(21708)
- 贸易(21698)
- 易(21004)
- 环境(20534)
- 制(20389)
- 理论(19873)
- 和(19490)
- 务(19446)
- 财务(19360)
- 财务管理(19316)
- 企业财务(18195)
- 技术(17854)
- 银(16883)
- 银行(16812)
- 机构
- 大学(425152)
- 学院(424748)
- 管理(167076)
- 济(162809)
- 经济(158939)
- 理学(145508)
- 理学院(143806)
- 管理学(140995)
- 管理学院(140234)
- 研究(139211)
- 中国(102918)
- 科学(91075)
- 京(90490)
- 财(72779)
- 农(72033)
- 所(70599)
- 业大(67027)
- 研究所(64913)
- 中心(64860)
- 江(62141)
- 财经(59068)
- 范(57622)
- 师范(57037)
- 农业(56827)
- 北京(56567)
- 经(53571)
- 院(51191)
- 州(50908)
- 经济学(48311)
- 技术(46094)
- 基金
- 项目(297144)
- 科学(231994)
- 研究(213747)
- 基金(213630)
- 家(187124)
- 国家(185590)
- 科学基金(158613)
- 社会(132069)
- 社会科(124871)
- 社会科学(124837)
- 省(117601)
- 基金项目(114211)
- 自然(105414)
- 自然科(102846)
- 自然科学(102819)
- 自然科学基金(100940)
- 划(98882)
- 教育(98627)
- 编号(88390)
- 资助(88059)
- 成果(70681)
- 重点(66986)
- 部(64217)
- 发(63502)
- 创(60852)
- 课题(60509)
- 科研(57310)
- 创新(56785)
- 大学(54951)
- 计划(54398)
- 期刊
- 济(172334)
- 经济(172334)
- 研究(115338)
- 中国(76540)
- 学报(71297)
- 科学(63813)
- 农(63571)
- 管理(57072)
- 财(56404)
- 大学(53074)
- 学学(49769)
- 教育(45866)
- 农业(44164)
- 技术(38101)
- 融(31594)
- 金融(31594)
- 业经(29561)
- 财经(27458)
- 经济研究(26949)
- 图书(25967)
- 经(23384)
- 业(23064)
- 问题(22893)
- 资源(21538)
- 版(21143)
- 技术经济(20341)
- 科技(20302)
- 理论(19871)
- 统计(19499)
- 商业(18929)
共检索到602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发 玉素甫江·如素力
【目的】为了更好地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加强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空间变化描述。【方法】该研究以博斯腾湖流域为例,结合使用逐像元的追踪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试探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1)博斯腾湖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荒漠,其次是草甸和裸地。研究期内,水田、荒漠、草甸、湿地、水域、旱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原、灌木、裸地、针叶、阔叶、冰川积雪面积减少,2005-201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2)2000-2018年博斯腾湖流域未发生变化的土地即稳定型占流域总面积的60.43%,中等变化型、回归型和激烈变化型多分布于人类活动较强的绿洲地区。(3)2000-2018年博斯腾湖流域ESV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流域ESV主要由草甸、水域和湿地构成,水域、旱地、草甸和草原是流域ESV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和敏感因子,其中草原为负向贡献因子。(4)博斯腾湖流域ESV呈西北高、东南低,高值(博斯腾湖)点缀在低值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明显增大与明显减少趋势的地区均分布于博斯腾湖周围湿地,流域北部大部分ESV呈轻度增加趋势,绿洲区轨迹等级和ESV变化趋势从城市至绿洲边缘呈:中等变化型(ESV轻度减少)-渐变型(ESV轻度增加)-中等变化型(ESV轻度减少)环状相间结构。【结论】该研究发现博斯腾湖流域南部土地利用轨迹等级、ESV变化趋势均高于北部的空间差异,并采用土地利用追踪分析与ESV趋势变化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绿洲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现状及ESV时空变化,对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调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鑫 李广 李杰
分析祁连山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该区土地高效开发利用,生态恢复与保护机制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基于1980、1990、2000、2010和2020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改进的当量因子定量评估祁连山区域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空间自相关及GIS空间统计方法,探究研究区不同乡镇的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1980~2020年,研究区主要土地类型为未利用地、草地、林地、耕地,总覆盖率达93%以上。其中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动态度变化最大。(2)在1980~2020年,祁连山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170.8285×10~(8)元。草地、林地和水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占78%。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的生态服务价值占60.14%。(3)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正相关性较明显,空间集聚程度较高。高值聚集区有由增加向减少转变的趋势,低值聚集区逐年增加。(4)在1980~2010年,祁连山区域南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北部,北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010年后有增加趋势,但研究区南北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还未达到均衡和稳定。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惠梅 张安录
通过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和气候、GDP、个人储蓄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敏感性,以识别影响青海湖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控和管理青海湖区域生态保护。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估值,MATLAB.7.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08年青海湖流域的湿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下降11.16%、13.23%,主要是受到GDP和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但对GDP变化并不敏感,对城市化和气温变化极为敏感;(2)2000~2008年青海湖流域农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下降了57.93%,主要受气候暖干化和城市化的驱动所致,同时对城市化和气温变化极为敏感。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屹 梁晨雪
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发展面临着水资源刚性约束强、跨域治理难度大、承载力不足等问题的严峻挑战。采用环境经济核算方法与水足迹评估了关中平原城市群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描述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经济因素对价值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稳增长,呈现东南部高于西北部的区域差异特点。价值变化受农业总产值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城镇化率、旅游人数等也是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纳入到城市水治理中,通过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与人口密度、推进跨域协同等措施加快绿色转型。本文探索性地编制城市群水资源生态系统账户并进行了核算,为突出生态服务功能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慧 陈克龙 曹生奎 韩艳莉 马进
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的基础上,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订正,构建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单价表,并在此基础上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2007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40.88×108元。生态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为:水体>草地>湿地>灌丛>农田>荒漠,其中,废物处理功能贡献最大,原材料生产功能贡献最小。研究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鹰 张方明 龚长安 罗朋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遥感解译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及GIS空间统计方法,探讨了湖南省1990~201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格局及其动态演化。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减少最明显的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系统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的等级差异明显,ESV高值区与低值区相互溶解渗透,总体上高值区与较高值区对低值区呈包围态势。高值和较高值区分布较均匀、低值与较低值区分布较集中,中等值区分布较为散乱,呈随机镶嵌结构分布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动态演化的空间自相关与高低值聚集现象明显,但其相关性与聚集程度趋于弱化。"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绿色湖南"等政策的实施,促使研究区域的ESV增加并形成若干增值热点区,城镇化、城市扩张与土地开发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并形成城镇密集区、水土资源富集区分布的价值损失冷点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静 杨桂山 许晨 李恒鹏
协调各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关系是进行生态系统有效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用模型评估法和价值评估法等评估了天目湖流域2019年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土壤保持、固碳和供给等五项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分析了各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对水质净化服务和供给服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天目湖流域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土壤保持和固碳服务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植被覆盖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供给服务的高值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和河流沿岸,与茶园和耕地分布密切相关。(2)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土壤保持和固碳服务两两之间表现为协同关系,供给服务与其他服务之间均呈现为权衡关系,其中与水质净化之间的权衡关系最强,表现为流域内最为突出的矛盾关系。(3) NSGA-Ⅱ算法为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优化提供了4种方案,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化解流域内水质优化和经济产出之间的矛盾关系,为天目湖流域乃至其他湖库型水源地流域面向供水安全的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依汶 林涛 周文强 杨伶
[目的]文章旨在揭示不同情景下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的演变特征,探究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权衡/协同关系,以期为该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PLUS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和当量因子法,模拟评估2030年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洞庭湖流域ESV的时空演替特征,并结合权衡协同度模型分析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自然演化、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规划发展情景下的ESV分别为12 972亿元、13 054亿元、12 913亿元和12 940亿元,其中自然演化与生态保护情景下ESV较2020年有所增加,而经济发展和规划发展情景有所缩减;不同情景下ESV高值区集聚在洞庭湖区的低洼地带,低值区主要位于长株潭城市群和湘中地区;并且自然演化、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情景下各生态服务系统功能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大致相同,而规划发展情景则与2020年相一致。[结论]规划发展情景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需求特征,符合未来洞庭湖流域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目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邱冰 姜加虎 孙占东 王洁
SDSM统计降尺度模型是解决空间尺度不匹配问题的有效工具,它使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得以在区域尺度上展开。本文将SDSM模型应用于博斯腾湖流域分析它的适用性,并对流域未来气温和降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以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平均降雨量为预报量,选取合适的NCEP大气环流因子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量与预报因子间的回归关系。利用1961年-1990年、1991年-2001年的实测数据和NCEP大气变量分别对SDSM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效果较好。把HadCM3输出的A2、B2情景下的大气环流变量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模拟流域未来3个时期(2020s、2050s和2090s)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结果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家其 朱莉 阳斌成
为促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演变特征,并借助GeoSOS-FLUS、GM模型评估预测2030年不同发展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演化格局。结果显示:(1)2000~2020年洞庭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建设用地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整体呈下降趋势,显著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洞庭湖、长株潭周边县市及部分地市城区;(2)自然发展和耕地保护情景下2030年生态价值较高的草地和林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全域快速退化趋势,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格局相对稳定,林地和水域出现上涨趋势,长株潭城市群及其他地市市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呈现增长趋势;(3)三类情景下长株潭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流域下游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相对较高,而这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却较低且呈退化趋势,供需格局具有显著空间不匹配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淑钰 王玲 陈俊辰 戚琦 王彬宇 李可 李兆华 李昆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可以反映区域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探究其空间异质性与主导驱动因子对于农业主产区生态与农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四湖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多源数据,应用ArcGIS、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四湖流域水源供给、固碳、粮食生产和水质净化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综合供需比及其冷热点区域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4种服务供给低值区与需求高值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主要位于流域西部高城市化区域。(2)除固碳服务外,其他三种服务均能满足流域内部需求,流域综合供需比为0.28,整体处于盈余状态。(3)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均呈现空间差异性,仅水质净化服务无明显冷点区域,其他服务冷点区域集中在西部高城市化区域,热点区域分布在水域和耕地密集区域。(4)建设用地与耕地分别为影响四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冷点和热点区域供需平衡的主导因子,适当平衡耕地与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大湖泊湿地面积是流域实现供需平衡的重要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四湖流域和其他类似农业流域的生态系统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 孙丽慧 吕文魁 舒昶 张惠远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10—2015年洱海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洱海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生态用地向非生态用地转移,其中城镇扩张明显,而生态用地面积有所减少。(2)洱海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为调节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2010年的656.03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709.40亿元,增长率为8.14%。(3)洱海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价值变化主要驱动因素为生态建设工程、城镇扩张和农业开发等人类活动,其中对生态系统及其价值变化的正向影响(54.01%)大于负面影响(45.99%)。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 孙丽慧 吕文魁 舒昶 张惠远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10—2015年洱海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洱海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生态用地向非生态用地转移,其中城镇扩张明显,而生态用地面积有所减少。(2)洱海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为调节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2010年的656.03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709.40亿元,增长率为8.14%。(3)洱海流域生态系统格局及服务价值变化主要驱动因素为生态建设工程、城镇扩张和农业开发等人类活动,其中对生态系统及其价值变化的正向影响(54.01%)大于负面影响(45.99%)。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中旗 李文华 闵庆文 许晴
论文采用Costanza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对锡林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987~2000年的13年间,锡林河流域各类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总价值下降了31.6%,其中,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13×108美元降至4.38×108美元,下降13.3%;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由2.62×108美元下降为0.9×108美元,下降了65.1%;而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0.01×108美元上升到0.03×108美元,增加了200%。在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中,绣线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杂草类草原和羊草丛生禾草草原等优质草原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克氏针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锦 康慕谊 江源
从生态系统的类型、质量和功能的时空变化出发,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并在全面考虑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基础数据可获得性的基础上,对东江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科学评估,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08年东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减少趋势,且除水域外,其余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均为2008年比2000年有所减少,说明流域生态系统的质量呈下降趋势。林地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2004—2008年的年均减少率大于2000—2004年,反映了流域森林资源的质量加速下降的状况;从空间上看,虽然上中游单位面积的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