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9)
- 2023(6729)
- 2022(5795)
- 2021(5461)
- 2020(4652)
- 2019(10753)
- 2018(10475)
- 2017(20597)
- 2016(10748)
- 2015(11875)
- 2014(11501)
- 2013(10956)
- 2012(9588)
- 2011(8333)
- 2010(7606)
- 2009(6533)
- 2008(5780)
- 2007(4408)
- 2006(3199)
- 2005(2272)
- 学科
- 济(41973)
- 经济(41937)
- 管理(30031)
- 业(28843)
- 方法(25489)
- 企(24054)
- 企业(24054)
- 数学(23714)
- 数学方法(23343)
- 财(11159)
- 农(10192)
- 中国(8849)
- 业经(8029)
- 务(7767)
- 财务(7725)
- 财务管理(7708)
- 企业财务(7353)
- 贸(7118)
- 贸易(7117)
- 易(6968)
- 技术(6756)
- 农业(6744)
- 地方(6615)
- 学(6565)
- 和(6185)
- 环境(6171)
- 制(5559)
- 理论(5547)
- 划(5399)
- 银(4860)
- 机构
- 学院(137862)
- 大学(137526)
- 管理(59156)
- 济(57605)
- 经济(56740)
- 理学(53187)
- 理学院(52691)
- 管理学(51663)
- 管理学院(51412)
- 研究(39276)
- 中国(28922)
- 京(26143)
- 科学(24445)
- 财(24420)
- 业大(22435)
- 农(22386)
- 财经(21071)
- 中心(20237)
- 经(19536)
- 经济学(18335)
- 农业(17839)
- 所(17391)
- 江(17222)
- 经济学院(16859)
- 研究所(16359)
- 财经大学(16296)
- 经济管理(16204)
- 范(15617)
- 商学(15565)
- 商学院(15428)
- 基金
- 项目(108534)
- 科学(87268)
- 基金(82185)
- 研究(76652)
- 家(72112)
- 国家(71589)
- 科学基金(63217)
- 社会(50471)
- 社会科(48086)
- 社会科学(48074)
- 基金项目(44106)
- 自然(42505)
- 省(41878)
- 自然科(41620)
- 自然科学(41609)
- 自然科学基金(40849)
- 教育(35794)
- 划(35570)
- 资助(32981)
- 编号(29657)
- 部(24515)
- 重点(24301)
- 创(23631)
- 发(22816)
- 创新(22158)
- 科研(21908)
- 国家社会(21864)
- 教育部(21467)
- 成果(21297)
- 人文(21020)
共检索到173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思羽 徐爱迪 王贞旭 于添 宋婉欣 乔睿 吴文福
为减少储粮损失和虫霉等的发生,该文利用自制试验仓及检测系统检测储藏玉米籽粒不同位置的粮温,分析粮堆温度变化及整个粮堆热量的传递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仓外环境温度对粮温影响较大,仓内粮食温度变化与仓外环境温度变化相比较为滞后,粮堆第一层2号位置温度在检测周期中一直处于较低状态,温度最高位置出现在第四层12号位置。基于粮堆温度变化分析,该文开展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算法的玉米籽粒储藏粮温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对比预测值与试验值可知,粮堆第一、二、三、四层测试集的粮温准确率分别为0.62、0.89、0.83、0.79;(2)位于粮堆第二层和第三层的预测结果精度较高,试验仓粮堆底层和顶层温度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粮堆热量交换速度快,温度变化迅速,导致第一层和第四层预测结果精度偏低。该研究可为粮食储藏温度预测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玉米籽粒 储藏 LSTM算法 温度预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梅 张文忠 宋冬明 王嘉宇 谢文孝
探讨短时间尺度储藏温度和时间与糙米品质的关系,为稻米安全储藏提供理论依据。选用两个典型籼稻品种IR110,IR124以及两个典型粳稻品种沈农265和辽粳294,将其糙米于-15,5,25,41℃条件下自然储藏180d,研究短时间尺度储藏温度和时间对糙米品质的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籼稻还是粳稻,脂肪酸在不同温度下均随时间呈倒抛物线变化,但不同温度下波谷出现的早晚和幅度不同,温度越高波谷出现时间越早,波幅越大。表明高温条件下稻米内脂肪酸生化反应剧烈,高温不利于稻米安全储藏。从蛋白质含量上看,各温度条件下变化均不明显,表明稻米在储藏过程中,其品质变化与蛋白质含量关系不大。直链淀粉含量的增长率4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宏宇 邓望喜
选用抗玉米象的4个水稻品种即花粳2号、665、浙852、鄂宜105;和2个感虫品种即秀水48、Ⅱ优46,研究其稻谷、糙米、精米对玉米象的抗虫性差异。结果表明:抗虫品种不同米型的抗虫性顺序是糙米最感玉米象,精米次之,稻谷最抗玉米象。感虫品种是糙米最感玉米象,稻谷次之,精米最抗玉米象。但其中感虫品种的稻谷和精米的抗虫性经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稻谷 精米 糙米 玉米象 抗虫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 张吉旺 樊昕 刘鹏 董树亭
【目的】玉米籽粒比重与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容重偏低一直是中国玉米低商品品质的主要问题之一。论文旨在探讨玉米籽粒比重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建成动态及其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关系,以期为提高籽粒比重和容重,改善玉米商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普通型品种农大108(ND108)、硬粒型品种费玉4号(FY4)、高淀粉型品种费玉3号(FY3)和郑单18(ZD18)为供试材料,对授粉后玉米籽粒的干比重、鲜比重、百粒干重、单粒鲜体积和水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回归分析讨论比重与灌浆特性的关系。【结果】籽粒鲜比重授粉后随着籽粒的发育呈上升趋势,到成熟期趋于稳定;而干比重在灌浆前期处于下降趋势,授粉后20—35 d是其增...
关键词:
玉米 比重 籽粒灌浆 回归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珊 陈先敏 吴巩 赵雪 申思 梁效贵 高震 周顺利
为探明同步授粉(SP)与自然授粉(NP)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籽粒生育特性,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和11株/m~2 2个种植密度处理,比较2种授粉方式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以及授粉前子房与授粉后籽粒的早期发育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个密度处理下同步授粉的玉米穗粒数分别较自然授粉2017年提高1.1%和30.0%,2018年提高1.4%和26.2%。自然授粉果穗顶部子房重和籽粒重在整个早期发育过程中均显著低于果穗底部,而同步授粉处理在吐丝至授粉前,顶部和底部子房重量差异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使得授粉当天的二者重量差异不显著。同步授粉显著提高授粉后15 d果穗的生长速率。可见,低密度(5株/m~2)条件下同步授粉对玉米穗粒数影响不显著,但在高密度(11株/m~2)条件下使玉米的穗粒数与果穗生长速率显著提高,这可能是由于同步授粉导致果穗顶部与底部子房与籽粒生长差异变小,同化物向"库"端分配增强有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海艳
为明确爆裂玉米籽粒品质的变化,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籽粒营养成分和膨爆品质的变化趋势,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淀粉粒的形态。结果表明,籽粒百粒重在授粉后10~35 d增加迅速,之后变化不显著;淀粉和脂肪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两者分别在授粉后30 d和20 d达到最大值;粗蛋白含量则逐渐降低。爆花率和膨胀倍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爆裂玉米角质胚乳细胞排列整齐紧凑,胚乳淀粉粒为多面体状,排列紧密,表面附有一层网状基质蛋白。
关键词:
爆裂玉米 营养品质 膨爆品质 淀粉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哲 李盼 刘渊 姬东华 赵永锋 祝丽英 黄亚群 陈景堂
利用自交系178和郑58构建的F2:3家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对不同环境下玉米籽粒锌、铁含量、籽粒构型、百粒重等籽粒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锌、铁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籽粒锌含量与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9,0.395,粒长与粒厚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252;粒长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系数分别为0.445,0.341,粒宽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8,0.570。在保定、邯郸两个环境下,共定位到了21个QTL,其中保定环境下定位到16个,邯郸环境下定位到5个。在第5染色体的umc1097-umc1670区段...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斌 方海英 周继来 许仁杰 周鹏 杨文静 赵维晞 潘楠
原烟作为一种高价值生产原料,在养护过程中需要对仓储堆垛内部的温度变化进行严格的监控和预测,以降低火灾发生导致巨额经济损失的风险。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混合长短记忆模型(PSO-SOM-LSTM),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数据归一化再采用SOM聚类分别构建各类数据集;其次构建LSTM神经网络结构,输入训练数据进行训练;随后,基于PSO算法优化SOM-LSTM的网络权重,带入神经网络进行数据预测,并与四种不同的预测方法进行对比,证明了PSO-SOM-LSTM算法的优越性;最后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等指标来衡量实验结果,计算出均方根误差为0.043 5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在RMS指标下,PSO-SOM-LSTM比SOM-LSTM减少了2.46%,比单一神经网络减少了8.94%,具有较优的预测效果。该算法可以实现较为精确的原烟仓储堆垛内部温度预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万旭 明博 王克如 刘朝巍 侯鹏 陈江鲁 张国强 杨京京 车淑玲 谢瑞芝 李少昆
【目的】规模化生产条件下,需要兼顾产量和效率的协同提高。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熟期品种及播期,能够延长播种和收获的机械作业时间,提高机械利用效率和玉米生产效率。【方法】本研究于2015—2017年,选用KWS9384、新玉77和M751 3种不同熟期的主栽玉米品种,观测籽粒含水率变化动态,建立基于授粉后积温(≥0℃)的籽粒含水率预测模型,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分析不同品种的播种与收获时期。【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品种的产量和适播期不同。早熟品种KWS9384适宜播期和收获期更长,但产量较晚熟品种低;晚熟品种新玉77和M751产量高,但满足生理成熟及脱水至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的时间更长。通过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的搭配,可以有效延长玉米播种及机械粒收的作业时间;早播晚熟品种、晚播早熟品种的配置方案,能够较好地协调产量和籽粒脱水的关系。【结论】通过分析不同品种适宜播种期及其相应的适宜收获期,提出了高产高效协同生产目标下的品种和播期配置原则,实现特定生态和生产条件下机具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为相关技术需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然 蔡曼君 杜艳芳 张祖新
玉米单穗籽粒产量由穗粒数和粒重两因子组成。单个果穗上所着生的籽粒数与雌花序建成和小花分化密切相关,因此,控制花序形态建成和小花发育的基因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穗粒数调控。玉米成熟籽粒主要由源于母本组织的种皮和经双受精产生的胚和胚乳组成,且胚和胚乳占成熟籽粒的绝大部分,直接影响粒重。文中主要从"CLAVATA(CLV)-WUSCHEL(WUS)负反馈调控途径、激素及其信号途径、花器官发育和小花性别决定"等方面总结了花序和小花发育相关基因及其与穗粒数的关系,描述了CLV-WUS途径中各基因在玉米雌花序上特异性表达的分生组织和基因间的调控关系,总结了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独脚金内酯等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网络,以及已克隆的玉米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及其功能。从"线粒体基因转录本的加工和编辑、质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及细胞核RNA转录与加工"3个方面总结了已克隆的影响胚和胚乳发育的相关基因,其中,大部分基因编码线粒体或质体定位的PPR蛋白。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研究发现了通过调节细胞核内RNA转录和加工而影响玉米籽粒发育的新途径。文章作者在基因水平上对玉米籽粒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进行了简要总结,为进一步深入解析玉米产量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提供参考。同时,也就该研究领域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玉米 穗粒数 粒重 花序 小花 胚 胚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凤路 王志敏 阎建河 赵明 赵久然 郭景伦
以典型的果穗顶端籽粒败育类型杂交种为材料,在授粉后第2天对大田玉米雌穗用聚乙烯塑料袋进行覆膜处理,考察了处理后籽粒发育过程中内派激素(乙烯、细胞分裂素)、呼吸强度及粒重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覆膜处理明显促进了果穗顶部籽粒的发育,使粒重增加、败育粒减少,但中下部籽粒粒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导致穗粒数增加、平均粒重降低。覆膜处理后还表现出预部籽粒在籽粒形成期呼吸强度和细胞分裂素含量明显升高,而乙烯释放量则明显降低,营养物质在果穗上的分布趋于均一化等生理效应。
关键词:
玉米 覆膜 籽粒发育 穗粒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力强 吴律 董青松 闫鸽 曲静 王丕武
【目的】筛选与玉米粒长紧密关联的SNP标记和候选基因,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籽粒较长的玉米材料及克隆相关的功能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80个核心玉米自交系作为关联群体,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将其种植在吉林省长春市和梅河口市,收获后考种。同时采用Illumina Hiseq PE150高通量测序仪对关联群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将获得的高质量SNP标记用于后续玉米粒长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不同玉米自交系的籽粒长度遗传变异较大,广义遗传力为83.67%,说明该性状主要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经过全基因组关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路海东 薛吉全 马国胜 王满意 贾育恒 任建宏
在45000和75000株/hm2两个密度下,于吐丝期分别对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902和小穗型玉米品种户单4号进行了剪50%叶、剪50%穗、断50%根等减源、减库处理,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库源调节与籽粒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减源处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大小为叶>根;源库变化对籽粒产量影响大穗型品种为源>库,小穗型品种为库>源;在源库同时减少50%时,两品种籽粒产量下降约50%。源不变,库容减少,源库比增加时玉米茎杆可溶性糖和物质残留率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下降20%~30%;库容不变,源减少,源库比降低时玉米茎杆可溶性糖和物质产留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同样下降20%~30%。始终...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源库调节 籽粒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凤路 王志敏 赵明 王树安 赵久然 郭景伦
以典型的果穗顶端败育类型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对果穗中部正常籽粒与上部败育籽粒内源ABA,IAA,GAs和CTK进行测定表明:在授粉后0~8d阶段,不同类型籽粒间ABA,IAA,GAs的浓度无明显差异。在授粉后4~8d阶段败育籽粒的CTK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籽粒。进一步测定乙烯释放量发现,在授粉后0~4d阶段2部位籽粒间已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结果显示,在正常与败育籽粒间内源激素的浓度变化具有一定的时序性,授粉后顶部籽粒高水平的乙烯释放可能是籽粒败育的诱导因素。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发育 败育 激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海艳 董树亭 高荣岐 李玉全
【目的】分析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灌浆速率、蔗糖代谢、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了解玉米籽粒淀粉积累的控制机理。【方法】以高淀粉玉米(费玉3号)和普通玉米(豫玉22)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采用比色法测定蔗糖含量,采用双波长法测定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化动态,参照Douglas等的方法测定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参照Nakamura等的方法测定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和去分支酶(DBE)的活性。【结果】灌浆速率、蔗糖含量、淀粉积累速率及SS、GBSS、SBE活性的高低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授粉后10d后,费玉3号上述指标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