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4)
- 2023(11868)
- 2022(10156)
- 2021(9301)
- 2020(8224)
- 2019(19067)
- 2018(18744)
- 2017(36606)
- 2016(19159)
- 2015(22119)
- 2014(22004)
- 2013(21908)
- 2012(19846)
- 2011(17845)
- 2010(17712)
- 2009(16473)
- 2008(15961)
- 2007(14113)
- 2006(12111)
- 2005(10595)
- 学科
- 济(103959)
- 经济(103878)
- 管理(58082)
- 业(53545)
- 企(45096)
- 企业(45096)
- 方法(44142)
- 数学(39758)
- 数学方法(39323)
- 中国(21910)
- 地方(21900)
- 财(21742)
- 农(21356)
- 业经(19179)
- 学(17662)
- 贸(15327)
- 贸易(15323)
- 易(14829)
- 制(14535)
- 农业(13987)
- 务(13937)
- 财务(13871)
- 财务管理(13838)
- 地方经济(13828)
- 和(13215)
- 环境(13144)
- 企业财务(12878)
- 技术(11993)
- 理论(11969)
- 融(11638)
- 机构
- 学院(280799)
- 大学(278483)
- 济(127198)
- 经济(124885)
- 管理(112549)
- 理学(97981)
- 理学院(97003)
- 管理学(95466)
- 管理学院(94936)
- 研究(90046)
- 中国(67574)
- 京(56235)
- 财(54444)
- 科学(53384)
- 财经(44296)
- 所(44250)
- 农(42339)
- 中心(42322)
- 江(40404)
- 研究所(40330)
- 经(40068)
- 业大(39946)
- 经济学(39827)
- 经济学院(35746)
- 北京(34726)
- 范(33654)
- 师范(33320)
- 农业(33270)
- 财经大学(32758)
- 院(32133)
- 基金
- 项目(188431)
- 科学(149422)
- 基金(138651)
- 研究(136139)
- 家(119600)
- 国家(118672)
- 科学基金(103466)
- 社会(88888)
- 社会科(84492)
- 社会科学(84470)
- 省(74076)
- 基金项目(73776)
- 自然(66895)
- 自然科(65383)
- 自然科学(65365)
- 自然科学基金(64186)
- 教育(62825)
- 划(61284)
- 资助(57028)
- 编号(53929)
- 部(42157)
- 重点(42110)
- 成果(41929)
- 发(41057)
- 创(39393)
- 国家社会(37013)
- 创新(36885)
- 教育部(36704)
- 科研(36663)
- 课题(36584)
- 期刊
- 济(137796)
- 经济(137796)
- 研究(78141)
- 中国(46401)
- 财(43847)
- 管理(40803)
- 学报(39400)
- 科学(37474)
- 农(36881)
- 大学(30404)
- 学学(29134)
- 技术(28883)
- 农业(24880)
- 经济研究(23471)
- 财经(22325)
- 融(22175)
- 金融(22175)
- 业经(21193)
- 教育(20399)
- 经(19225)
- 问题(17792)
- 技术经济(16358)
- 统计(16029)
- 策(14435)
- 商业(14042)
- 贸(13794)
- 业(13332)
- 决策(13112)
- 理论(12722)
- 世界(12179)
共检索到400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鄢飞 王译
交通和物流是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相关国家和地区物流绩效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有利于促进经济带物资与信息流动的效率和效益,挖掘经济带物流规模与潜力,带动经济升级发展。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按照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升各国和地区物流绩效水平,实现地区间物流高效衔接与有机协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为给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相关国家和地区物流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可选用物流绩效指数(LPI)指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和地区物流绩效进行描述和分析,进而运用对应分析法对我国及中亚五国物流绩效与构成要素之间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绩效整体水平低于世界平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超 王绍仁 潘文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物流产业已经进入了结构性的供给矛盾,而海上丝绸之路给我国物流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了和沿线众多国家进行更为高效的合作,据世界银行公布的物流绩效指数,利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将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按照物流水平不同分为四类。据各类群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物流水平第一、二类国家的瓶颈在于偏低的海关效率;物流水平全面亟需提高的第三、四类的瓶颈是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健全。我国应采取基础性和类差异性的合作策略,形成具有各类群特色的物流协作模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 物流先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伟新 龚新蜀
选取世界银行提出的物流绩效指数衡量国际物流绩效,并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绩效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绩效改善能够显著推动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伙伴的机电产品出口。国际物流绩效改善的各项措施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程度不同,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国际运输便利性、物流服务质量、追踪货物能力、清关效率,而物流基础设施质量、货物运输及时性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鄢飞 杨帆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网络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状况。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23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首先借鉴引力模型,计算出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值,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物流网络的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程度较低;个别节点中心度大,多数节点中心性差异不大;网络中存在凝聚子群、子群内部及子群之间的密度系数值小;网络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以及边缘区内部的联系较弱,网络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因此,需要突破地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鄢飞 杨帆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网络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状况。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23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首先借鉴引力模型,计算出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值,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物流网络的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程度较低;个别节点中心度大,多数节点中心性差异不大;网络中存在凝聚子群、子群内部及子群之间的密度系数值小;网络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以及边缘区内部的联系较弱,网络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因此,需要突破地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鄢飞 杨帆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网络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状况。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23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首先借鉴引力模型,计算出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值,然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物流网络的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的物流联系程度较低;个别节点中心度大,多数节点中心性差异不大;网络中存在凝聚子群、子群内部及子群之间的密度系数值小;网络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以及边缘区内部的联系较弱,网络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因此,需要突破地理位置的行政性束缚,充分发挥核心节点作用,大力加强边缘区域与核心区域的互动,以实现物流协调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师晓华
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了经济带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基础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宇 李忠民 夏德水
本文采用LYQ模型分析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与地区经济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基于经济一体化推进经济增长过程构造逻辑因果链: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投入,道路联通因素)—运输(货物往来,物流运通因素)—贸易(经济往来,贸易畅通因素)—经济增长(发展目标,经济一体化)。实证分析得出结论,2003—2013年道路联通因素是推动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贸易畅通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表现为未来驱动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物流运通因素对经济带经济发展贡献为负,物流业结构调整必要且可行。
关键词:
道路联通 经济增长 丝绸之路经济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军 李扬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超
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中心-外围"模型,分析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个均衡使得产业集聚于一个地区,形成产业集聚。文章采用区位熵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产业集聚度的相关特征事实进行描述,并从中归纳总结,挖掘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4—2018年三次产业集聚度的变化趋势以及2018年六个细分产业集聚度的差异。最后,根据相关研究并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国际化以及规划国际枢纽城市等政策建议,以期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集聚的形成。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产业集聚 区位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军 李扬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超
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中心-外围"模型,分析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个均衡使得产业集聚于一个地区,形成产业集聚。文章采用区位熵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产业集聚度的相关特征事实进行描述,并从中归纳总结,挖掘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4—2018年三次产业集聚度的变化趋势以及2018年六个细分产业集聚度的差异。最后,根据相关研究并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国际化以及规划国际枢纽城市等政策建议,以期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集聚的形成。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产业集聚 区位熵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倪超军 徐恒晔 周小虎
在构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基于中心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分成三个大类,进而运用优势粗糙集方法对聚类结果做进一步分析,找出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核心影响因素,对聚类分析法不能判别的核心影响因素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西南区域物流发展水平高于西北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物流发展水平由东向西呈"V"字形分布,临近中部和边境区域的物流发展水平高于内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铁路营业里程和互联网宽带数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核心因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张佳雯 徐焕章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该区域目前存在交通不便利、自然环境差、经济相对不发达等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及文化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以该区域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了社会责任-财务绩效-社会责任的闭环回路,确定了社会责任的履行与财务绩效的提升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并且履行社会责任能为企业带来的利益。
关键词:
社会责任 财务绩效 闭环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