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90)
- 2023(18343)
- 2022(15733)
- 2021(14321)
- 2020(12076)
- 2019(27222)
- 2018(26514)
- 2017(51194)
- 2016(27612)
- 2015(30485)
- 2014(30080)
- 2013(29546)
- 2012(26782)
- 2011(24058)
- 2010(23691)
- 2009(21489)
- 2008(19668)
- 2007(16743)
- 2006(14317)
- 2005(11989)
- 学科
- 济(107473)
- 经济(107365)
- 管理(79024)
- 业(74424)
- 企(61845)
- 企业(61845)
- 方法(51548)
- 数学(45807)
- 数学方法(45251)
- 中国(31349)
- 财(28494)
- 农(27941)
- 融(27755)
- 金融(27752)
- 银(26168)
- 银行(26101)
- 行(25096)
- 地方(24563)
- 业经(23823)
- 学(23479)
- 制(20288)
- 贸(20051)
- 贸易(20039)
- 环境(19983)
- 易(19489)
- 农业(19245)
- 务(19105)
- 财务(19033)
- 财务管理(19000)
- 企业财务(18089)
- 机构
- 学院(378866)
- 大学(378656)
- 管理(150772)
- 济(150273)
- 经济(147191)
- 理学(132812)
- 理学院(131367)
- 管理学(128873)
- 管理学院(128218)
- 研究(124167)
- 中国(95448)
- 科学(79829)
- 京(78284)
- 财(66377)
- 农(66151)
- 业大(61476)
- 所(61214)
- 中心(58653)
- 研究所(56826)
- 财经(55160)
- 农业(52420)
- 江(52066)
- 经(50442)
- 北京(48110)
- 范(47678)
- 师范(47072)
- 经济学(46216)
- 院(45762)
- 州(42917)
- 经济学院(42178)
- 基金
- 项目(276750)
- 科学(217197)
- 基金(202092)
- 研究(195330)
- 家(178758)
- 国家(177340)
- 科学基金(152176)
- 社会(124187)
- 社会科(117946)
- 社会科学(117915)
- 省(108630)
- 基金项目(108046)
- 自然(101562)
- 自然科(99251)
- 自然科学(99224)
- 自然科学基金(97404)
- 划(91892)
- 教育(89445)
- 资助(82604)
- 编号(77906)
- 重点(62509)
- 部(60058)
- 成果(59933)
- 发(59195)
- 创(58040)
- 创新(54268)
- 科研(54025)
- 课题(52945)
- 计划(51936)
- 国家社会(51653)
- 期刊
- 济(148366)
- 经济(148366)
- 研究(102140)
- 学报(66293)
- 中国(63968)
- 农(58382)
- 科学(58363)
- 管理(51461)
- 大学(49649)
- 财(49135)
- 学学(47506)
- 融(41025)
- 金融(41025)
- 农业(39853)
- 教育(35029)
- 技术(30913)
- 财经(25838)
- 业经(25362)
- 经济研究(24621)
- 经(22130)
- 业(20092)
- 问题(19436)
- 科技(19366)
- 版(18474)
- 业大(17614)
- 理论(17580)
- 资源(17217)
- 技术经济(16981)
- 商业(16930)
- 图书(16458)
共检索到523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石攀
文章通过构建LMDI因素分解模型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2005—2014年碳排放总增量按碳金融的方式进行了结构化分解,结果表明:目前三大区域整体碳信贷、碳交易对碳排放量分别具有负向与正向作用的结论,并且通过对碳金融效应的碳排放量贡献值进行区域结构化分析,证实了整体的研究结论在三大区域具有同适性的同时,也探究出三大区域各自的碳金融效应对碳排放量影响的区域性差异。最后分别从市场与政府视角提出应多维度建立并完善碳交易体系、发挥政策性银行支持碳信贷的主导作用等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晓明 包金梅 熊思琴
文章运用LMDI分解模型,综合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的宏观基础数据对全国和各区域在2004年-2009年和2009年-2014两个阶段的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GDP总量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是全国碳排放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的减排作用较小。金融危机后,八大综合经济区中京津冀鲁、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产业结果效应位列前三,除珠江中上游外各地区的能源结构效应依旧较小,远西部地区无论产业结构效应还是能源结构效应较金融危机前均得到大幅度优化和改善。
关键词:
碳排放 驱动因素 多区域 LMDI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晓明 包金梅 熊思琴
文章运用LMDI分解模型,综合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的宏观基础数据对全国和各区域在2004年-2009年和2009年-2014两个阶段的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GDP总量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是全国碳排放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的减排作用较小。金融危机后,八大综合经济区中京津冀鲁、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产业结果效应位列前三,除珠江中上游外各地区的能源结构效应依旧较小,远西部地区无论产业结构效应还是能源结构效应较金融危机前均得到大幅度优化和改善。
关键词:
碳排放 驱动因素 多区域 LMDI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沙青
全球变暖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金融支持与减碳减排联系密切,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产方式方面影响显著,能够引领全面绿色转型。文章通过研究金融支持与碳排放的关联关系,测度促进节能减排重要因素的时间序列关系,能够深层挖掘如何通过金融支持更好地实现碳排放减少,政府和市场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政策实现双轮驱动,有效防范变革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可能性,确保降碳软着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娜 王春妤 袁子薇 李波
文章采用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对我国2000—2016年各区域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碳排量呈增长趋势,且在行政区域和省际的空间分别存在空间差异的特征;经济因素在行政区域和大多省份中是促进农业碳排放的唯一因素,但在极个别省份中表现出并不是绝对因素的特点,人口规模、生产效率、结构因素促进作用依次为"人口规模>生产效率>结构因素";全国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呈现出"扩张连接状态→弱脱钩→强脱钩"的逐步改善过程,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地区比西北、西南、华南地区的脱钩关系好,单一省份的脱钩状态波动较大;不论在行政区域还是省际层面人口规模、生产效率、结构因素对脱钩努力的影响程度都为"人口规模>生产效率>结构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俊文 姜雯昱
文章以江西省为例,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方法分解研究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起正向作用的三大因素依次为地区生产总值效应、电力生产结构效应和燃料消耗结构效应;起抑制作用的影响因素依次是火电燃料转化效应、发用电转化效应和电力消费强度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晓明 郇洵 谷硕 计军平
建筑是中国碳排放的重要部门之一。文章利用LMDI方法,对1996年-2014年中国建筑运行相关的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公共建筑和城镇住宅是建筑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第三产业增加值、居民人均收入是建筑排放的主要增长因素,单位面积能耗、单位收入住宅面积是建筑排放的主要减缓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耀华 仲伟周
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对中国西北能源富集地区2002~2011年间碳排放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并与东部6省市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结果表明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高碳"特征;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动力;然而产业结构呈现"重型化"趋势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加大,导致单位能源碳强度上升,对未来节能减排工作构成挑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门丹 黄雄
文章运用LMDI的分解方法将碳排放量增量分解成碳排放效率效应、能源消耗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与经济效率效应,并且综合考虑产业部门的碳排放和居民消费碳排放。分析结果显示:2012—2016年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是促使江西省碳排放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规模效率和碳排放效率效应也对减排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居民消费的能源消费强度效应为增加碳排放。所以江西省要发展低碳经济、打造"江西样板"需要结合江西发展现状从优化产业结构、对人均GDP计算加入环境因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分解 驱动因素 居民消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桃杏 顼玉卿 暴斌硕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设定物流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2014—2018年中国各省区物流发展效率,并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解,验证分析区域人口、经济活动、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等对区域物流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区域物流效率相对较高的省区市,物流需求高发展快,同时由于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整体效率较高。各省区市人口、经济发展程度、交通基础设施等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等相关结论,以期为开展新形势下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桃杏 顼玉卿 暴斌硕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设定物流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2014—2018年中国各省区物流发展效率,并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解,验证分析区域人口、经济活动、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等对区域物流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区域物流效率相对较高的省区市,物流需求高发展快,同时由于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整体效率较高。各省区市人口、经济发展程度、交通基础设施等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等相关结论,以期为开展新形势下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子豪 刘辉煌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的影响日益引起各方重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的影响如何?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何种技术渠道对中国的碳排放产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何种差异?都是当前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利用中国1999-2008年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反映外商直接投资不同渠道的效应的指标,并对35个工业行业按照排放强度进行分类,本文实证检验了FDI的技术效应对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全行业的研究表明,FDI的技术效应对工业行业的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技术影响渠道方面,FDI的人员流动效应的正面影响显著强...
关键词:
FDI 技术效应 碳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明磊 胡蕴纹 关磊
论文从金融产业集聚角度出发,建立了"集聚—路径变量—碳排放"的研究系统,研究金融产业集聚通过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3条路径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1997—2015年的历史数据,运用变系数随机效应模型和GMM模型研究了金融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直接作用、间接调节作用和动态效用。结果显示,金融产业集聚通过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碳排放产生了一定的碳抑制作用,且影响效应显著大于路径变量自身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结构路径的影响效应明显优于经济总量和技术路径。此外,金融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菁
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1997~2010年工业化阶段投资、工业增长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认为投资是影响碳排放规模的最主要因素,中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受投资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对环境压力的影响在西部地区最为明显,技术要素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通过政策支持来加强。
关键词:
STRPAT模型 国家工业化 碳排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熊子怡 张科 何宜庆
推动经济社会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利用2011—2021年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金融科技发展与区域碳减排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抑制区域碳排放,在使用工具变量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降低区域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的碳减排效应在环境政策越宽松、金融发展水平较落后以及市场化进程较缓慢的地区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论为如何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