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6)
2023(7779)
2022(6734)
2021(6441)
2020(5628)
2019(13027)
2018(13053)
2017(27039)
2016(13990)
2015(15694)
2014(15486)
2013(15233)
2012(13891)
2011(12144)
2010(11932)
2009(10953)
2008(10142)
2007(8544)
2006(7316)
2005(6159)
作者
(36237)
(30366)
(30093)
(28798)
(19010)
(14304)
(13880)
(11877)
(11462)
(10498)
(10095)
(10028)
(9494)
(9266)
(9183)
(9003)
(8905)
(8792)
(8608)
(8591)
(7316)
(7214)
(7097)
(6934)
(6856)
(6816)
(6459)
(6424)
(5972)
(5776)
学科
(60974)
经济(60919)
管理(39755)
(38961)
方法(33177)
数学(30927)
数学方法(30605)
(30020)
企业(30020)
中国(16824)
(16219)
(16054)
(12059)
贸易(12052)
(11830)
(11092)
业经(10959)
农业(10582)
地方(10071)
(9805)
银行(9795)
(9716)
财务(9684)
财务管理(9661)
(9341)
企业财务(9118)
环境(8677)
技术(8642)
(8594)
金融(8593)
机构
大学(193166)
学院(192946)
(88209)
经济(86795)
管理(80514)
理学(70528)
理学院(69924)
管理学(68944)
管理学院(68571)
研究(56878)
中国(44621)
(41498)
(38220)
财经(33969)
(31045)
科学(30912)
经济学(28697)
中心(27511)
经济学院(26369)
业大(25744)
(25679)
(25663)
财经大学(25649)
(24810)
北京(23348)
研究所(23177)
(22226)
经济管理(22219)
师范(22021)
商学(21953)
基金
项目(132331)
科学(106283)
基金(99423)
研究(98476)
(85003)
国家(84360)
科学基金(74116)
社会(65512)
社会科(62368)
社会科学(62355)
基金项目(52976)
(50211)
自然(46868)
教育(45885)
自然科(45805)
自然科学(45793)
自然科学基金(44977)
(42241)
资助(40713)
编号(39536)
(31162)
成果(30385)
重点(29322)
(28489)
(28046)
国家社会(27929)
教育部(27608)
人文(27152)
创新(26299)
科研(25858)
期刊
(86369)
经济(86369)
研究(55209)
(31232)
管理(29267)
中国(27556)
学报(23546)
科学(23473)
(20850)
大学(19474)
学学(18617)
技术(18044)
(17657)
金融(17657)
财经(16641)
经济研究(15070)
业经(14519)
农业(14422)
(14277)
教育(14164)
问题(12899)
理论(10688)
统计(10511)
(10429)
技术经济(10250)
商业(9696)
实践(9620)
(9620)
(9153)
决策(8413)
共检索到265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欧育辉  刘轶芳  满讲义  
本文运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对我国6个行业在1985~2003年的能耗增长进行研究,将总能耗增长量分解为3个部分: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过去20多年来能耗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因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我国能耗强度的降低则大大地延缓了能耗总量的增长。本文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邵朝对  苏丹妮  
本文运用与SDA法相结合的LMDI分解模型,根据能耗增长特点分四个阶段探讨了包含能源强度、中间投入结构变动的技术效应和包含消费、投资、出口变动的最终需求效应对中国能源消耗增长的时段驱动模式。结果表明:(1)1997-2010年间,各阶段"三驾马车"引领的最终需求效应不单是规模庞大,也应相对稳定,能耗增长的异常波动主要取决于技术效应;(2)能源强度效应一直起着节能降耗的积极作用,而中间投入结构自2002年后向高耗能依存特征转变,成为能耗增长的推动因素;(3)2006年开始实施的能源强度政策有效改变了能耗增长轨迹,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扭曲了政府政策执行的初衷、方式和效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开尧  陈晔  
本文基于能源平衡表的内在结构逻辑,在Log Mean Divisia指数分解法的基础上,建立拓展的能源强度指数分解方法,将单位GDP能耗指标变化分解为五个因素的效应(结构效应、部门强度效应、加工转换效应、输配效应以及终端比重效应),并应用这个方法对我国1991-2010年间的单位GDP能耗指标的变化进行实证分解。实际结果表明该期间单位GDP能耗的变化主要来自于产业部门强度效应,其它四个因素效应的作用相对较小,但即因素效应的作用随着时间有不同的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慧芳  聂锐  
文章根据中国2006—2015年间能源消费情况,将能耗分为生产用能和生活用能两部分,并将影响各部分能耗变动的因素归纳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人口规模、居民生活水平5个因素。通过运用LMDI指数分解法对影响中国能耗变动的以上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中国节能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增长是促进能耗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效应在9年间几乎没有作用,根源在于高能耗产业结构比重始终居高不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极大增加居民生活用能;人口规模增加会增加生活能耗,但影响较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虹  
利用相对"脱钩"、"复钩"的理论与测度方法,对我国1980~2008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具体测度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总量之间、经济增长与不同种类能源消耗量之间、各产业产值增长与各产业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与"复钩"的变动轨迹,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何佩玲  佟仁城  许健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耗结构也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本论文主要通过对我国1992和1999年的不变价投入产出表进行结构分解分析,分析1992-1999年的最终使用与技术进步对我国国内能耗变化的影响情况,并进一步分解为各个经济部门的具体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斌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转向中高速,税收增速必然下滑,因此,提交税收增长质量、探索税收新增长极因素对于确保我国未来税收持续稳定增长至关重要。笔者运用LMDI分解技术综合分解出了影响我国税收增长的宏观因素,并且测算出了各因素的效应值和贡献率。结果发现:在2005—2012年间,经济产出对税收增长的贡献度最高,带动税收累计增加了48 097.5亿元,累计贡献率为57.2%,但带动效应在下滑;产业税负因素居第二位,带动税收累计增加了27672.7亿元,累计贡献率为32.9%,并且带动效应在增强;税收结构因素居第三位,带动税收累计增加了8 148.9亿元,累计贡献率为9.7%,不过带动效应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斌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税收增速下滑,探索税收新的增长点就显得非常必要。运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从宏观角度分解出税收增长的影响因素,并以2005~2012年的省际数据为基础,测算出我国区域税收增长的宏观因素影响效应值。研究发现:经济产出因素和产业税负因素是推动区域税收增长主要动因,不过前者累计贡献度更大;产业结构因素和税收结构因素的效应累计贡献度则产生了区域分化;研究进一步发现,各因素效应变动的深层次原因也呈现出地区性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瑞  丁日佳  
运用LMDI乘法分解模型,将能源强度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效应、部门结构变动效应与能源替代效应;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驱动能源强度变动三种效应的价格与经济原因。基于我国19802014年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能源价格上涨、经济增长对于降低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对技术进步效应、部门结构变动效应与能源替代效应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能源价格对技术进步效应影响效果最显著,对部门结构变动效应影响较小,对能源替代效应无显著影响。能源价格上涨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而不是通过引发经济结构调整或能源消费结构改变推动能源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辛冲冲  陈志勇  
该文引入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用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驱动关系研究,并选取2000-2014年间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GDP和财政支农支出数据,构建农业GDP的总量分解模型,将财政支农支出影响农业GDP总量变动的总效应分解为活动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三部分,进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的活动效应对农业GDP变动总效应的贡献最大;结构效应对农业GDP变动总效应的贡献不够显著且呈微弱负相关关系;效率效应对农业GDP变动总效应的贡献最小,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据此,该文提出进一步优化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袁鹏  程施  刘海洋  
本文采用结构分解法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相结合的新分解方法,将我国CO2排放的增长分解为能源效率效应、能源替代效应、技术效应、国内最终需求效应、出口效应、进口效应6项,并重点考察了出口效应、进口效应以及两者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1992-2005年期间,我国CO2排放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主要是由国内需求所推动,而非国际贸易效应。出口起到了较大的增排效应,而进口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两者相抵后的综合效应较小,但2002年以后国际贸易对CO2排放增长的影响开始显著增强。其他因素对CO2排放增长的影响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而能源替代从减排效应转为增排效应,技术效应具有持续增强的增排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辛冲冲  陈志勇  
该文引入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用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驱动关系研究,并选取2000-2014年间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GDP和财政支农支出数据,构建农业GDP的总量分解模型,将财政支农支出影响农业GDP总量变动的总效应分解为活动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三部分,进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的活动效应对农业GDP变动总效应的贡献最大;结构效应对农业GDP变动总效应的贡献不够显著且呈微弱负相关关系;效率效应对农业GDP变动总效应的贡献最小,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据此,该文提出进一步优化我国财政支农支出总量规模及地区结构配置,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内涵式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晖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别从产业层面和部门层面对中国行业间劳动报酬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运用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中国分行业劳动报酬进行组间与组内差距测算,以此来分析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三次产业内部行业劳动报酬的变动特征。其次,将投入产出分析模型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相结合,对2002-2007年与2007-2012年两个阶段中国各行业劳动报酬增长进行因素分解分析,探求影响中国各行业劳动报酬增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行业平均劳动报酬差距在合理范围内,近几年有缩小趋势。消费、投资和出口等各类最终需求总量的增长是拉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各部门收入增长对国内消费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最终需求部门结构的变动对各行业收入增长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通过调整部门结构拉动收入增长存在潜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琴梅  殷培伟  姚宇  
笔者首次将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引入R&D与经济增长动态驱动关系的研究,构建GDP总量分解模型,把GDP变动总效应分为R&D活动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效率效应,并由此对1999年~2009年我国31个省市区GDP与R&D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活动效应对GDP变动总效应的贡献最大;R&D结构效应对GDP变动的正向影响较为稳定,但不够显著;R&D效率效应与GDP增长显著负相关。据此,我们给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R&D投入、实现经济内涵式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珊珊  罗良文  
将Shephard距离函数引入LMDI-PDA分解法,构建了中国碳生产率七重因素分解模型,并进一步对能源强度因素进行深入分解,并考察了"十二五"时期(2010—2015年)中国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均产出规模的贡献率最大(151.22%),人口规模贡献率最小(1.39%);从行业来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工业对中国碳生产率的贡献最为显著,贡献率分别为13.81%和13.23%;从地区来看,贡献程度较大的地区为山东、广东、湖北和湖南,其碳生产率效应的贡献率分别为13.10%、8.58%、8.17%和6.59%。能源强度因素的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潜在能源强度、能源技术进步能明显促进中国碳生产率增长,但能源技术效率对中国碳生产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