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1)
- 2023(12630)
- 2022(11097)
- 2021(10407)
- 2020(9157)
- 2019(21459)
- 2018(21055)
- 2017(40671)
- 2016(21889)
- 2015(25270)
- 2014(25206)
- 2013(24883)
- 2012(23188)
- 2011(20979)
- 2010(20890)
- 2009(19701)
- 2008(19521)
- 2007(17060)
- 2006(14637)
- 2005(13084)
- 学科
- 济(94430)
- 经济(94338)
- 管理(63033)
- 业(60477)
- 方法(50003)
- 企(48472)
- 企业(48472)
- 数学(45476)
- 数学方法(44989)
- 中国(25334)
- 财(25016)
- 农(24522)
- 贸(19359)
- 贸易(19353)
- 易(18856)
- 业经(18617)
- 制(17308)
- 学(17169)
- 农业(15859)
- 务(15835)
- 财务(15792)
- 地方(15777)
- 财务管理(15750)
- 银(14951)
- 企业财务(14945)
- 银行(14909)
- 行(14192)
- 融(14161)
- 金融(14158)
- 环境(13697)
- 机构
- 大学(320840)
- 学院(318438)
- 济(136128)
- 经济(133546)
- 管理(126458)
- 理学(109756)
- 理学院(108612)
- 管理学(106828)
- 管理学院(106229)
- 研究(103236)
- 中国(79421)
- 京(66347)
- 财(62987)
- 科学(61778)
- 农(51416)
- 所(51011)
- 财经(50911)
- 中心(49158)
- 业大(47333)
- 经(46326)
- 研究所(46292)
- 江(45813)
- 经济学(42471)
- 北京(41330)
- 农业(40851)
- 范(39676)
- 师范(39261)
- 经济学院(38735)
- 财经大学(38006)
- 院(36880)
- 基金
- 项目(213598)
- 科学(168966)
- 基金(157472)
- 研究(153968)
- 家(136885)
- 国家(135822)
- 科学基金(117130)
- 社会(98832)
- 社会科(93946)
- 社会科学(93917)
- 基金项目(83388)
- 省(82362)
- 自然(76315)
- 自然科(74572)
- 自然科学(74552)
- 自然科学基金(73244)
- 教育(71954)
- 划(69919)
- 资助(65444)
- 编号(62460)
- 成果(50237)
- 部(48558)
- 重点(48084)
- 发(45213)
- 创(44201)
- 教育部(42001)
- 课题(41789)
- 科研(41753)
- 国家社会(41526)
- 创新(41422)
- 期刊
- 济(139570)
- 经济(139570)
- 研究(90461)
- 中国(55283)
- 财(48856)
- 学报(48644)
- 科学(44457)
- 管理(44396)
- 农(44391)
- 大学(37011)
- 学学(34800)
- 农业(30199)
- 融(28848)
- 金融(28848)
- 教育(28807)
- 技术(28605)
- 财经(25171)
- 经济研究(23545)
- 业经(22761)
- 经(21554)
- 问题(19330)
- 统计(18351)
- 贸(17446)
- 理论(16716)
- 技术经济(16684)
- 业(16150)
- 策(16124)
- 图书(15874)
- 商业(15225)
- 实践(15131)
共检索到460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伟 朱启贵
深入分析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找出降低工业能源强度的措施,对实现全国节能减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部门内能源消费结构效应纳入分析框架,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对我国1994-2007年间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岳平
十年来我国工业部门结构变动分析王岳平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还必然伴随产业结构的演变。库兹涅茨的研究则进一步表明,人均国民收入在50~130美元(1958年美元,下同)时是产值结构变动频率最高的第一个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根福 刘军虎 徐志霖
本文认为,既有的许多有关中国工业部门研发行为的研究文献是从市场结构的角度进行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则从另一个角度,即从效率的角度,重新设计了量化中国工业部门研发行为的指标与变量,并对中国35个工业部门的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上述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若干提高中国工业部门研发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工业部门 研发效率 影响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新红 王哲如
本文以我国工业部门为研究对象,构建工业部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LMDI因素分解模型;对碳排放恒等式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的碳排放等式和LMDI因素分解法运用到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因素分解中,实证研究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结构、经济增长水平及人口数量与碳排放的增长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给出我国工业部门的减排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方法 工业部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新刚 刘平阔
选取1987—2009年中国工业部门能源需求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修正的AES模型和MES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工业部门中生物质能对化石能源的内部替代问题。结果显示:中国对生物质能的需求量会随其自价格弹性的降低而增加;传统化石能源(石油、煤炭)的价格和需求量的同向变化表明,不能依靠价格诱导降低其需求,但价格诱导可促进生物质能对石油和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据此得出:中国的石油和煤炭两类化石能源呈现出"吉芬物品"或"低档物品"的特性,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的生物质能则表现出"正常物品"的特性;生物质能是传统化石能
关键词:
能源替代 生物质能 化石能源 能源安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国璋 王双
中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能源消费也存在差异,分析影响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能够在区域层面上进一步理解总体能源强度的变动。文章利用对数平均D氏指数技术(LMDI)对1995-2005年中国能源强度变动进行区域因素分解,发现由区域内能源强度所显示的区域内技术进步因素是影响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决定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雪合来提·马合木提
新疆的能源资源禀赋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工业化过程中,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始终存在,因此造成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十分严峻。本文建立能耗DPG模型,对新疆工业部门的能耗偏离量进行了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影响工业能耗量变动的主要正面因素是能耗强度的变化,其次是对本地产品的最终需求,生产技术进步的作用很小;而主要的负面因素是调入替代的增加。工业部门的节能效果也主要是依靠少数几个资源型行业的拉动。从长期看,调整工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才是新疆工业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工业 DPG模型 能源消耗 因素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文献 陈兴鹏 贾卓
经济增长和能源节约需要统筹兼顾,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应减少能源消耗。本文以甘肃省工业部门24个细分产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各产业的能耗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发现能源消耗集中在六大高耗能产业,并且其比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次,应用能耗产出弹性分析了能源消耗与产业产值增量变化之间的相对关系,重点评价了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可持续状态;然后,应用改进型结构分解法分析了部门结构变化和部门强度变化在工业部门能源强度降低中所起的作用,并通过进一步分解产品结构变化和产品强度变化对部门强度变化的影响,还原了部门结构变化对工业部门能源强度降低的真实作用;最后,结合甘肃省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现状提出了节约能源的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文章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中国能源使用效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消耗强度仍然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产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相对于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也少得多,除了少数年份外,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作用是负面的。
关键词:
中国 能源消耗强度 分解模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巧生
本文利用费雪指数分解模型从产业层面考察了我国能源强度指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诸因素中效率份额的贡献占绝对主导,结构份额的影响较少,产业部门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的累计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从时间演变的角度看,能源强度下降幅度呈现明显逐年放缓趋势,产业部门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逐年减低。(2)1981—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水平(ΔTFP)每提高1%,能源消耗强度(ΔI)相应地降低约0.33%。作为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和长期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能源强度不断降低现象的发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晴辉
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我国外汇储备、FDI流入量、加工贸易顺差和存差1994-2007年的月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协整检验显示FDI、加工贸易和存差与外汇储备存在协整关系或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FDI、加工贸易和存差均是外汇储备的格兰杰原因。从脉冲响应函数来看,FDI、加工贸易和存差均对外汇储备形成持续的正向冲击,方差分解显示FDI流入量对"双顺差"贡献最大。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FDI、加工贸易和存差的短期波动对外汇储备的短期波动有显著影响。在定量分析基础上,就调整我国目前"双顺差"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险峰
利用2001-2014年间中国工业39个行业消费8种主要能源和电力数据,运用对数平均指数分解法对各年工业部门能源消耗活动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估算。研究表明:产出增长是导致工业部门碳排放增长最重要的原因,能源强度是碳减排最重要的因素,能源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工业部门碳排放水平,部门结构的变化在大多数年份增加了碳排放量,且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LMDI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兵 张诚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结合市场需求-供给比率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产能过剩指数,并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其影响因素。我们发现:由于生产过程中效率损失与市场供大于求,中国工业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现象,有15个行业产能过剩现象较为严重。产能过剩现象不能完全归咎于盲目过量投资,为解决就业压力增加劳动投入、不重质量只求数量的吸引外资、为提升生产效率增加的创新投入、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等都会恶化产能过剩现象。因此,解决产能过剩需要优化创新方向,并在提升产品质量、完善收入分配与对外直接投资策略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青松
迄今为止尽管中国工业改革,特别是国有工业部门的改革仍不尽人意,但改革前经济生活中那种令人窒息的死气沉沉的懒散状态已经被沸沸腾腾的商海潮一扫而光。城市里一幢幢花样翻新的写字楼和贸易大厦高悬着醒目的商业广告,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货架。这一切不仅令俄罗斯人,而且今西方人赞叹不已。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确实正在结出硕果。本文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评估改革以来中国工业效率变动的走势以及不同所有制工业部门之间效率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效率走势和造成差异的原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中观层面上对中国工业部门及其内部不同能耗特征的各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这些行业通过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企业产权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有显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占总能源消费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工业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钢铁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
产业集聚与商业信用——基于中国市级地区SIC-3工业部门的实证分析
进出口与能源利用效率:基于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基于LMDI分解的江苏省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995年-2009年东北地区工业部门CO_2排放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
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域工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能源价格、经济增长与我国能源强度的变动——基于LMDI分解与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制造业真实能源强度变化的主导因素——基于LMDI分解法的分析
中国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的测度与节能潜力:基于随机前沿方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