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31)
- 2023(16547)
- 2022(13969)
- 2021(13116)
- 2020(11166)
- 2019(25827)
- 2018(25274)
- 2017(48119)
- 2016(25548)
- 2015(28573)
- 2014(28089)
- 2013(27473)
- 2012(25096)
- 2011(22223)
- 2010(22415)
- 2009(21201)
- 2008(20863)
- 2007(18424)
- 2006(16301)
- 2005(14515)
- 学科
- 济(111381)
- 经济(111260)
- 业(102442)
- 管理(85485)
- 企(84453)
- 企业(84453)
- 方法(51653)
- 农(48034)
- 数学(42692)
- 数学方法(42003)
- 业经(33809)
- 财(33099)
- 农业(31963)
- 中国(27289)
- 务(23835)
- 财务(23775)
- 财务管理(23739)
- 企业财务(22557)
- 制(20948)
- 技术(20647)
- 贸(19401)
- 贸易(19386)
- 理论(19295)
- 易(18914)
- 地方(18591)
- 和(18569)
- 划(18549)
- 策(18213)
- 环境(17613)
- 学(17095)
- 机构
- 学院(362453)
- 大学(356554)
- 济(154172)
- 经济(151377)
- 管理(150890)
- 理学(130639)
- 理学院(129422)
- 管理学(127161)
- 管理学院(126500)
- 研究(113909)
- 中国(90405)
- 京(73634)
- 财(70211)
- 科学(66826)
- 农(65906)
- 财经(56048)
- 所(55240)
- 中心(55025)
- 江(54486)
- 业大(53990)
- 经(51126)
- 农业(50316)
- 研究所(49837)
- 经济学(45592)
- 北京(45456)
- 范(43712)
- 师范(43331)
- 州(42791)
- 经济管理(41416)
- 财经大学(41280)
- 基金
- 项目(245277)
- 科学(196590)
- 研究(181375)
- 基金(181171)
- 家(156912)
- 国家(155339)
- 科学基金(136472)
- 社会(118051)
- 社会科(111820)
- 社会科学(111783)
- 省(96467)
- 基金项目(95535)
- 自然(88098)
- 自然科(86186)
- 自然科学(86168)
- 自然科学基金(84660)
- 教育(82720)
- 划(79601)
- 资助(73977)
- 编号(73962)
- 成果(57784)
- 部(54749)
- 重点(54418)
- 创(53404)
- 发(52507)
- 国家社会(49334)
- 创新(49319)
- 课题(48807)
- 教育部(47552)
- 人文(47224)
- 期刊
- 济(172671)
- 经济(172671)
- 研究(100956)
- 中国(70149)
- 农(65469)
- 管理(57609)
- 财(57245)
- 科学(49963)
- 学报(49871)
- 农业(44480)
- 大学(40072)
- 学学(37915)
- 技术(35710)
- 教育(33741)
- 业经(33652)
- 融(33262)
- 金融(33262)
- 财经(27337)
- 经济研究(25964)
- 业(24249)
- 经(23630)
- 问题(22714)
- 技术经济(20741)
- 统计(19051)
- 世界(18343)
- 策(17895)
- 版(17465)
- 财会(16920)
- 贸(16757)
- 现代(16713)
共检索到539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春晖 姚欣妤
基于LM-BP神经网络模型,选取国际交往环境和本土发展环境8层面33个指标构建非洲农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11—2018年非洲49个国家的数据对非洲农业投资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占比接近80%的非洲国家农业投资环境处于好的Ⅰ级和较好的Ⅱ级,6个国家处于投资环境较差的Ⅲ级,4个国家处于Ⅳ级;非洲沿海国家农业投资环境普遍优于内陆国家,西部和东南部国家农业投资环境相较中部国家更好,有5个国家农业投资环境出现优化升级;影响非洲农业投资环境的因素相互作用,中非双边政治经贸关系能有效改善中国农业企业在非投资环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春晖 姚欣妤
基于LM-BP神经网络模型,选取国际交往环境和本土发展环境8层面33个指标构建非洲农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11—2018年非洲49个国家的数据对非洲农业投资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占比接近80%的非洲国家农业投资环境处于好的Ⅰ级和较好的Ⅱ级,6个国家处于投资环境较差的Ⅲ级,4个国家处于Ⅳ级;非洲沿海国家农业投资环境普遍优于内陆国家,西部和东南部国家农业投资环境相较中部国家更好,有5个国家农业投资环境出现优化升级;影响非洲农业投资环境的因素相互作用,中非双边政治经贸关系能有效改善中国农业企业在非投资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守红 甘晨 王庆
首先,从人口与就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选取42个指标,构建了非洲国家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采用熵权法对非洲52个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采用聚类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非洲各国的投资环境差异显著,分布很不平衡,北部地区投资环境较好,南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较差。根据非洲国家投资环境评价值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好(T>0.15)、较好(0.08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守红 甘晨 王庆
首先,从人口与就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选取42个指标,构建了非洲国家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采用熵权法对非洲52个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采用聚类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非洲各国的投资环境差异显著,分布很不平衡,北部地区投资环境较好,南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较差。根据非洲国家投资环境评价值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好(T>0.15)、较好(0.08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晶晶 马惠兰 唐洪松 冉锦成
研究中国对外农业投资环境评价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选址决策和风险管控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政治与法律环境、经济与对外开放环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环境、农业生产环境4个子系统22个指标为输入向量,以农业投资环境等级评分为输出向量,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业投资环境评价模型,对全球138个国家2009-2013年间的农业投资环境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对外农业投资环境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呈"欧美大洋洲发达经济圈>亚非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分布格局;政治与法律环境呈"欧美大洋洲发达国家最好、亚非多数国家较差"的空间差异特征;经济与对外开放环境呈"全球总体环境较好、部分亚非国家较差"的空间分布特征;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环境呈"欧美大洋洲发达国家最好、亚洲多数国家较好、非洲多数国家较差"的空间分布特征;农业生产环境呈"澳大利亚和尼日尔最好、非洲多数国家较好、亚欧多数国家较差"的空间差异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卫芳 霍学喜 庄世宏 张红亮
在建立农业高科技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业高科技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模型,并运用实例对其进行了训练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说明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按照专家的评价方法进行工作,为农业高科技投资项目提供了现实可用的风险预测及风险控制工具,同时进一步显示出神经网络模型在现代农业经济非线性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穆献中 何帆
文章结合国际投资环境理论和石油产业特点建立了石油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物元模型以及整理后的权威数据,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评价非洲五大产油国的石油投资环境。评价结果显示,尼日利亚和利比亚的石油投资环境最优,安哥拉次之,阿尔及利亚稍差而埃及最差。与此同时,文章给出了非洲五大产油国石油投资环境中应着重注意的极端指标,并针对五大产油国存在的极端指标,分析非洲地区整体石油投资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国家、组织的应对办法,认为当前非洲地区的石油投资环境是利大于弊,机遇多于挑战。
关键词:
非洲石油 投资环境评价 熵权法 物元模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光 陶雅竹
安徽省与非洲国家农业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农业发展阶段契合度高、农业产业互补性显著、彼此推进农业合作意愿强和政策环境有利。在已有的合作中也存在整体配套政策不完善、国际化经营人才匮乏、合作国社会政治稳定性不高及自然灾害频发与抗灾救灾能力不足等若干问题。安徽省与非洲国家农业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发展前景广阔,主要表现在扩大粮食作物种植有效缓解非洲粮食整体短缺问题、差异化合作改善农产品结构及从根本上助推非洲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关键词:
安徽省 非洲 农业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红坤 金晔 毛世平
本文以日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水稻技术转移为例,系统探究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对非农业技术转移的发展、模式并进行深刻反思,进而凝练出对中国完善对非洲农业技术转移机制的启示。研究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始,日本基于履行国际责任、开发非洲资源与市场、获取国际社会信任和话语权、推动实施“海外农业战略”等综合考量,不断推动对非洲农业技术转移。为此,日本着眼水稻生产经营链条的每个环节,向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开展以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灌溉水稻栽培、新品种推广、收获后加工以及增强受援国自主创新能力为典型模式的水稻综合技术转移。总体来看,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农业技术转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可持续性尚有不足。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对非洲农业技术转移的经验和教训,在实现双方技术优势和真实需求有效衔接、变革非洲农耕模式和农耕理念、拓展技术转移视野以开展综合技术转移、提升技术转移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对中国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董婉璐 杨军 张海森
中国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减免进口关税是中国政府加强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改进的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全面分析了中国在2010年对非洲26个最不发达国家减免进口关税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非洲国家降低进口关税将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提高其经济福利;减让关税对中国从非洲国家的进口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非洲国家不同产业部门所受到的经济影响取决于关税减让幅度和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中国需考虑贸易政策以外的其他合作方式,加大双边投资和技术合作。
关键词:
非洲 减让关税 GTAP模型 经济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吕少飒
中国开展对非洲农业投资是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由于中非共同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现有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以及非洲改善的农业投资环境,中国对非农业投资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个人均可作为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对非洲的重点农业领域如粮食种植业、畜牧业及渔业进行投资,而投资主体的运作模式大致分为传统农场企业化经营、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以及农业科技合作经营三种。在对非农业投资取得成效的同时,中国应注意解决投资企业面临的诸如缺乏明确的投资定位、发展目标与整体协调性,缺乏风险预警与风险应对机制,缺乏长远规划及抵御外界干扰的机制等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穆献中 李凯
现有能源投资环境的评价模型,多采用静态评估方法,只能评价过去和现状,对于未来不确定性较大的投资环境评价效果不佳,更忽略了投资者在未来决策当中的主观能动性。而在实物期权理论中,不确定性恰恰被认为含有大量的信息量和价值,且不确定性越大,投资决策当中的灵活性越大。本文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建立海外石油投资环境不确定性下的退出期权定价(看跌期权)模型,将政治、经济环境未来的不确定性引入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模特卡罗模拟法评估潜在资源国投资环境风险的期权价值,选取非洲主要石油资源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实物期权 投资环境 海外投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顾振华 高翔
非洲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地区,其区域内国家对华的贸易限制在危机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期中国对非的持续援助是否减少非洲对华贸易限制?为解答这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非洲受援国削减对华贸易限制的机理,随后利用2003~2013年非洲53个国家的经济援助与贸易限制数据,测算了非洲各国对华贸易限制程度,并检验了中国对非援助削减非洲对华贸易限制这一假说。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非洲各国包含非关税壁垒在内的对华贸易限制指数均高于关税税率,且在危机前后的样本区间内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第二,中国对非援助总额的增加会显著削减非洲对华贸易限制指数;第三,相比工业部门,中国对非洲各国农业部门的援助具有更强的贸易限制削减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蔡志云
法国与非洲国家的特殊关系 战前法国把部分非洲殖民地视作法国领土的一部分,把沿地中海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称作海外省。非洲国家独立后,法国和非洲法语国家仍保持着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不单存在于原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而且还扩展到比利时原殖民地扎伊尔、卢旺达、布隆迪;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凯 李荣林 陈默
中国对非援助始终是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援助变量的内生增长模型,揭示了援助对受援国经济增长与居民福利水平的促进作用,并采用2000—2015年中国对非援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非援助显著地促进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居民福利水平的提升,但不同类型援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其中,非转移支付类援助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对居民福利水平的影响是倒U型的;而公共支出类援助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本文为分析中国对非援助的有效性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并展示了中国援助非洲效果的整体图景,对客观认识并进一步开展中国对非援助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对非援助 经济增长 福利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