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00)
2023(14915)
2022(13062)
2021(12334)
2020(10305)
2019(24043)
2018(23858)
2017(46128)
2016(25033)
2015(28383)
2014(28012)
2013(27480)
2012(24822)
2011(22042)
2010(21883)
2009(19614)
2008(18715)
2007(15918)
2006(13520)
2005(11219)
作者
(70751)
(59041)
(58608)
(55757)
(37818)
(28502)
(26712)
(23379)
(22505)
(20819)
(20341)
(19766)
(18770)
(18520)
(18280)
(17973)
(17726)
(17574)
(16990)
(16899)
(14631)
(14470)
(14350)
(13583)
(13224)
(13010)
(12972)
(12963)
(11771)
(11667)
学科
(95926)
经济(95823)
管理(69729)
(66276)
(55316)
企业(55316)
方法(49256)
数学(43497)
数学方法(42732)
(25879)
中国(23476)
(23280)
(22459)
业经(21230)
地方(19371)
农业(17370)
理论(17241)
(16670)
贸易(16662)
(16125)
(15472)
技术(15413)
(15343)
财务(15260)
财务管理(15228)
(15021)
环境(14809)
企业财务(14383)
(13168)
(12494)
机构
学院(344691)
大学(344000)
管理(139375)
(130599)
经济(127744)
理学(122454)
理学院(121097)
管理学(118440)
管理学院(117824)
研究(110872)
中国(80386)
科学(72784)
(72084)
(57859)
(57412)
业大(55246)
(55062)
中心(51268)
研究所(51013)
(48568)
财经(47480)
农业(45485)
(45305)
师范(44814)
北京(44641)
(43379)
(41920)
(41212)
经济学(38615)
技术(38050)
基金
项目(250443)
科学(197053)
基金(181846)
研究(178914)
(159865)
国家(158593)
科学基金(136814)
社会(110450)
社会科(104651)
社会科学(104622)
(98452)
基金项目(97013)
自然(92590)
自然科(90472)
自然科学(90449)
自然科学基金(88776)
教育(83462)
(83320)
资助(75697)
编号(73184)
成果(57080)
重点(56389)
(54437)
(52637)
(52113)
课题(49941)
科研(48791)
创新(48569)
大学(46535)
教育部(46395)
期刊
(132231)
经济(132231)
研究(92714)
中国(58978)
学报(57666)
科学(52699)
(51137)
管理(49181)
大学(43649)
(42442)
学学(41359)
教育(38524)
农业(36077)
技术(32244)
(23508)
金融(23508)
业经(23055)
财经(21672)
经济研究(21188)
(19019)
(18348)
图书(17540)
科技(17340)
问题(17302)
(16653)
资源(16420)
技术经济(16369)
理论(15792)
统计(15767)
业大(15324)
共检索到474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从军  隋昊志  徐宾铎  张崇良  纪毓鹏  任一平  薛莹  
基于2018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LIM-MCMC (Linear inverse models using a Monte Carlo method coupled with Markov Chain)模型,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海州湾生态系统深入研究以及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在包含18个功能群的海州湾生态系统中,共形成196条能量流动路径,可将其划分为4个能量等级, 即0.00~1.00 t/(km~(2)·a),1.00~10.00 t/(km~(2)·a),10.00~100.00 t/(km~(2)·a)和 >100.00 t/(km~(2)·a)。在0.00~1.00 t/(km~(2)·a)区间内主要为高营养层次功能群,共包括155条能量流动路径,表明食物网中弱能量流动路径占总路径数的绝大部分比例,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00~10.00 t/(km~(2)·a)区间内包含21条能量流动路径,在将能量由低营养级传递到高营养级过程中起到重要枢纽作用。在10.00~100.00 t/(km~(2)·a)和 >100.00 t/(km~(2)·a)区间内分别包括12条和8条能量流动路径,均为低营养层次功能群,为生态系统提供基本的营养来源。在海州湾生态系统中,低营养层次功能群的呼吸消耗量与流入碎屑量远高于高营养级。整体能流分布为低营养级值大,越往顶级越小,呈典型的金字塔型能量流动。根据生态系统成熟度理论,海州湾生态系统属于成熟的生态系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抵御外界扰动带来的影响。本研究将为海州湾食物网营养动力学的深入研究以及海州湾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晓琳   纪云龙   李鹏程   纪毓鹏   徐宾铎   张崇良   任一平   薛莹  
物种的空间分布能够反映个体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是物种与环境长期适应和选择的结果,对物种的生长发育和资源利用等都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10种单一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DM),结合真实技巧统计值(true skill statistic,TSS)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area under ROCcurve,AUC)筛选预测精度和准确性较优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并通过加权的方法分别构建不同季节的组合物种分布模型(ensemble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ESDM),以解析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组合物种分布模型(ESDM)能够有效降低单一模型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预测的精度,更加准确的解析海州湾矛尾虾虎鱼的空间分布特征。2013—2022年春季,矛尾虾虎鱼集中分布于海州湾西部近岸和南部海域,东部和中北部海域分布较少,分布重心的经度和纬度偏移范围大约为1°;秋季主要分布于海州湾西南部海域,分布重心呈辐射状小幅度移动。本研究发现,与矛尾虾虎鱼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影响因子为水深、饵料丰度、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其中饵料丰度是春季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水深是秋季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本研究在区域尺度上解析了海州湾矛尾虾虎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分布重心的变化,并探讨了影响因子重要性的季节差异,这有助于为海州湾矛尾虾虎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业晖  薛莹  徐宾铎  张崇良  任一平  
根据2011及2013年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和胃含物分析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和生态位重叠指数法等,研究了海州湾皮氏叫姑鱼、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三种石首鱼类的食物组成及其营养—空间二维生态位的重叠情况。结果显示,皮氏叫姑鱼属于底栖动物食性,主要摄食虾类、端足类和多毛类;小黄鱼属于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食性,主要摄食鱼类、虾类、头足类和磷虾;棘头梅童鱼属于底栖动物食性,主要摄食虾类、毛虾类、磷虾和糠虾。这三种石首鱼类的营养生态位宽度较为接近,其中小黄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2.69)和空间生态位宽度(2.78)均最高,皮氏叫姑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2.59)最低,而棘头梅童鱼的空间生态位宽度(2.42)最低。三种石首鱼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24~0.46,其中皮氏叫姑鱼与棘头梅童鱼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最高。它们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19~0.30,表明这3种鱼在空间方面存在一定的分隔。它们的营养—空间二维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04~0.11,其中皮氏叫姑鱼与棘头梅童鱼的重叠指数最高,因此有可能发生激烈的食物竞争,而小黄鱼与皮氏叫姑鱼和棘头梅童鱼之间则可以通过营养和空间生态位的分化来降低种间竞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西方  刘贺  薛莹  纪毓鹏  李世岩  韩东燕  麻秋云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通过分析516尾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的胃含物样品,对其食物组成、食性类型、摄食强度、营养生态位以及营养级等摄食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星康吉鳗摄食的饵料种类有40余种,鱼类、虾类和头足类是其最主要的3种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有尖海龙(Syngnathus acus)、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枪乌贼(Loligo sp.)等。星康吉鳗的食性类型以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食性为主,其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孝岩   李国祥  
运用动态GTAP模型评估RCEP实施后第5年、第10年和第20年的经济效应,并使用AnalyseGE程序分解我国居民食物消费进口的变动效应,以探究RCEP对居民膳食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RCEP通过降低农产品贸易成本所引致的进口扩张能有效缓解我国重要农产品市场供给压力,居民对肉奶瓜果等食物的进口需求远高于口粮类产品,促进了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升级;RCEP影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升级的主要路径是替代效应,而收入效应的作用相对较小;RCEP伙伴农产品的大量涌入,会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一定冲击。鉴于此,应深化多方位合作,强化供应链保障能力,增强RCEP农产品供给稳定性,充分发挥其对促进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升级的替代效应;多措并举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补齐居民消费能力以推动膳食结构转型;重视RCEP伙伴农产品对国内肉类、奶类及糖类等弱竞争力产业的冲击,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荣夫  张崇良  徐宾铎  任一平  薛莹  
基于2011年及2013—2015年秋季在海州湾海域进行底拖网调查数据,通过分析733尾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的胃含物样品,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摄食策略以及食物选择性等摄食生态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摄食饵料生物共有80余种,其中优势饵料种类为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小眼绿鳍鱼的食物组成无明显体长变化。不同体长组小眼绿鳍鱼的空胃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胃饱满指数差异显著(P<0.05)。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表明,底层盐度、底层水温和纬度对小眼绿鳍鱼的摄食强度有显著影响(P0.05)。摄食策略分析表明,小眼绿鳍鱼是以虾类和鱼类为主要饵料类群的广食性鱼类。通过计算食物选择性指数发现,小眼绿鳍鱼喜食饵料与实际摄食的主要饵料种类存在一定差异,表明其摄食既具有较强的主动选择性,同时又受到海州湾饵料丰度和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腾  张贺  张虎  张硕  
通过增殖放流,增加优质渔业资源、改善种群结构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而增殖生态容量的研究是科学实施增殖放流的前提。为确定海州湾中国明对虾的生态容纳量,根据2013年连云港海州湾渔业生态修复水域的调查资料,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中的Ecopath模块,构建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简易模型,计算了放流种类中国明对虾的增殖生态容纳量。结果表明:系统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在1~4.42。系统总流量9335.191 t·km~(–2)·a~(–1),系统总初级生产力3892.630 t·km~(–2)·a~(–1),系统初级生产力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1.331,连接指数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郭斌  张波  戴芳群  金显仕  
根据2008年7~8月在黄海海州湾海域进行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胃含物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法、饵料重叠系数法等,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幼鱼和黄鲫Setipinna taty幼鱼的食物竞争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幼鱼和黄鲫幼鱼的营养级相同,均为3.33级。但是它们的食物组成相似性(0.06~0.20)和饵料重叠系数(0.03~0.38)并不高,均小于0.6,而两种鱼类幼鱼种内的食物组成相似性和饵料重叠系数则较高。从饵料组成来看,甲壳类中的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和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在两种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冯德祥  陈亮  李云凯  禹娜  陈立侨  
根据2008-2009年间对淀山湖湖区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的结果,运用Ecopath with Ecosim 6.1软件构建了淀山湖生态系统的营养通道模型,初步分析了淀山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模型中涉及水鸟、鱼类、虾类、软体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21个功能组分,基本涵盖了淀山湖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流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淀山湖生态系统总流量为4 098.50 t·km-2.a-1。从混合营养效应分析来看,渔业捕捞会对该生态系统的鱼类功能组产生负效应。生态网络分析显示,淀山湖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范围为1~3.92,水鸟占据了营养层的最高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有5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永松  单秀娟  杨涛  金显仕  韦超  
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具有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对了解生物间的摄食关系和食物网结构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table isotope mixing models, SIMMs)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为进一步解决水生食物网的复杂性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尤其是在确定食物来源贡献和构建营养生态位方面。在本研究中,作者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模型的发展历程、主要模型的特点以及运行这类模型的条件;同时,对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与局限性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波  吴强  金显仕  
通过对1959–2011年莱州湾渔业资源摄食习性、营养级的分析,构建了莱州湾生态系统简化食物网。结果表明,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食物网经历了"以鱼食性种类为主的食物网—以浮游动物食性种类为主的食物网—以浮游动物食性种类和底栖动物食性种类为主,但浮游动物食性种类占比大于底栖动物食性种类的食物网—以浮游动物食性种类和底栖动物食性种类为主,但底栖动物食性种类占比大于浮游动物食性种类的食物网—以底栖生物食性种类为主的食物网"5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中低营养阶层生物替代高营养阶层生物成为莱州湾生态系统食物网的顶级捕食者,食物链越来越短,食物网通过碎屑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成为食物网能流的主体。在1959–2011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津春  
本文采用AIDS模型对2004年陕西省、山东省和江西省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份额前三位分别为粮食、肉类和蔬菜;地区差异是影响居民食物的消费因素之一;市场发育促进了水产品、肉类和瓜果等食物的消费,但减少了农村居民自产品的消费量;家庭规模对粮食、肉类、蔬菜和瓜果的影响具有显著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林  魏静  王方浩  马文奇  张福锁  
活化氮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研究利用养分流动方法,利用模型量化氮素流动特征的指标,阐明我国食物链氮素流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GDP增长,在食物消费拉动下,2005年人均化肥、饲料、食物氮素消费量分别为1980年的2.1、2.2和1.3倍,养活一个中国人的资源代价在增加。中国食物链氮素库存量和流量大幅增长,1980年到2005年农田氮素总流量从2104×104t增加到4355×104t,动物生产体系氮素流量从745×104t提高到2255×104t,家庭消费系统氮素流量从313×104t增加到436×104t。然而,2005年食物链氮素生产效率仅为9%,废弃物循环率下降。与此同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伟  任一平  徐宾铎  薛莹  张崇良  
为了解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3—2019年秋季在海州湾开展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和环境观测数据,构建了时空物种分布模型(spatio-temporal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残差分析比较其与广义加性模型的残差独立性和异质性,运用交叉验证检验模型预测性能,最终结合delta方法对其分布进行预测并计算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和资源分布重心。时空模型的偏差解释率为65.50%,模型分析表明,影响大泷六线鱼资源分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为水深(22.11%),其次为底层水温(12.98%),底层盐度(0.09%)的影响较小,水深与其分布存在正向相关性,底层水温与其分布存在负向相关性,底层盐度与其分布存在弱正向线性关系。时空模型的残差独立性和异质性较GAM更强,其交叉验证回归线斜率为0.90±0.38。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主要分布在34.5°N以北,120.0°E以东的海域,其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的高值区域呈现逐年收缩的趋势,资源分布重心呈现向东北海域转移的趋势,这可能是气候变迁以及捕捞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解析了大泷六线鱼在海州湾的时空分布,对于深入了解大泷六线鱼的分布动态和科学的渔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虎  贲成恺  方舟  袁健美  于雯雯  高继先  刘必林  
根据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对江苏省连云港以东海州湾南部海域共24个站点进行的4个航次的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对渔获物中的鱼类进行分类鉴定,分析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时空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认为,海州湾南部连云港海域的渔获共有2纲15目47科77属98种,主要为鲈形目、鲉形目、鲽形目和鲱形目的种类,鲈形目的种类在不同季节中除了冬季外,均超过了总数的50%,不同站点的鱼类种类分布也呈现出不同的规律,但是在统计上不存在差异(ANOVA,P<0.01);每个季节的优势种均不超过4种,春季和冬季以中上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