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3)
- 2023(15456)
- 2022(13087)
- 2021(11907)
- 2020(10184)
- 2019(23337)
- 2018(23050)
- 2017(44252)
- 2016(23801)
- 2015(26877)
- 2014(26760)
- 2013(26385)
- 2012(24372)
- 2011(21942)
- 2010(22118)
- 2009(20367)
- 2008(19697)
- 2007(17427)
- 2006(15113)
- 2005(13279)
- 学科
- 济(119483)
- 经济(119390)
- 管理(67641)
- 业(60954)
- 企(49913)
- 企业(49913)
- 方法(49880)
- 数学(44730)
- 数学方法(44029)
- 地方(27125)
- 农(26679)
- 中国(26008)
- 财(23830)
- 学(23811)
- 业经(22318)
- 环境(19324)
- 农业(17980)
- 贸(17872)
- 贸易(17864)
- 易(17246)
- 制(16791)
- 和(16274)
- 理论(16177)
- 地方经济(16143)
- 务(14961)
- 财务(14899)
- 财务管理(14861)
- 融(14423)
- 金融(14420)
- 划(14315)
- 机构
- 学院(343266)
- 大学(339210)
- 济(147017)
- 经济(144091)
- 管理(132175)
- 研究(114854)
- 理学(114505)
- 理学院(113218)
- 管理学(110928)
- 管理学院(110290)
- 中国(85345)
- 科学(71113)
- 京(70593)
- 财(63008)
- 所(57918)
- 农(54792)
- 江(54735)
- 中心(53324)
- 研究所(52917)
- 财经(51002)
- 业大(50730)
- 经(46107)
- 经济学(45607)
- 范(44009)
- 师范(43538)
- 北京(43390)
- 农业(43026)
- 院(41810)
- 经济学院(40921)
- 州(40598)
- 基金
- 项目(233156)
- 科学(183990)
- 基金(168884)
- 研究(168216)
- 家(147451)
- 国家(146305)
- 科学基金(126153)
- 社会(106796)
- 社会科(101332)
- 社会科学(101303)
- 省(93292)
- 基金项目(88976)
- 自然(82471)
- 自然科(80530)
- 自然科学(80510)
- 自然科学基金(79007)
- 教育(78287)
- 划(77702)
- 资助(70012)
- 编号(68122)
- 成果(53387)
- 重点(53333)
- 发(51662)
- 部(50911)
- 创(48529)
- 课题(47263)
- 创新(45465)
- 科研(45119)
- 国家社会(44165)
- 教育部(43563)
共检索到496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顺顺
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分区域碳排放LEAP模型,核算了现状排放量,并对2015—2030年碳排放变化进行了情景分析。结果表明:(1)2015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总量为41.61亿吨CO_2,空间上东部区域排放占比最高,贡献源上以终端能耗碳排放为主。2030年左右碳排放将达到峰值,基准情景峰值约为57亿吨CO_2,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累计下降46.83%,中部区域将成为碳排放最高板块。(2)终端能耗部门中工业、第三产业,能源加工转换部门中火力发电,涉工业过程排放的水泥和钢铁产业是碳减排的关键部门。(3)随着发电结构的变化,能源加工转换碳排放有可能在2025年前达到峰值,工业过程碳排放控制将逐渐成为碳减排面临的新挑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顺顺
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分区域碳排放LEAP模型,核算了现状排放量,并对2015—2030年碳排放变化进行了情景分析。结果表明:(1)2015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总量为41.61亿吨CO_2,空间上东部区域排放占比最高,贡献源上以终端能耗碳排放为主。2030年左右碳排放将达到峰值,基准情景峰值约为57亿吨CO_2,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累计下降46.83%,中部区域将成为碳排放最高板块。(2)终端能耗部门中工业、第三产业,能源加工转换部门中火力发电,涉工业过程排放的水泥和钢铁产业是碳减排的关键部门。(3)随着发电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气候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之一,面临着严峻的碳减排压力。为此,以二氧化碳排放为测度指标,定量分析了1998~2012年长江经济带二氧化碳的时空格局特征,并构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人口总量、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碳排放的绝对差异呈增大趋势,相对差异呈波动变化趋势;碳排放与人均GDP(1997年不变价)的相关性较弱;2碳排放空间格局相对稳定,高碳排放区域以江苏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散;3空间面板模型结果表明:人口总量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化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毛良虎 姜莹
基于2009—2014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整个空间呈现不均衡的阶梯状分布格局;(2)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并非完全线性相关,结构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认知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效应;(3)R&D人力投入、R&D资金投入和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呈现显著正效应,其中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最突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勤 何晴
本文运用LMDI模型将1995—2014年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CO2排放增量的驱动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四大效应"。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变化对CO2排放表现为正效应,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对CO2排放则表现为负效应,各效应对CO2排放的累积贡献率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是:经济规模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地区的碳排放因素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下游经济规模扩张对CO2排放的增长影响最为明显,产业结构变化对中上游CO2排放的正效应较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勤 何晴
本文运用LMDI模型将1995—2014年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CO2排放增量的驱动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四大效应"。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变化对CO2排放表现为正效应,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对CO2排放则表现为负效应,各效应对CO2排放的累积贡献率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是:经济规模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地区的碳排放因素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下游经济规模扩张对CO2排放的增长影响最为明显,产业结构变化对中上游CO2排放的正效应较为明显,能源强度对减少CO2排放的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中游、下游、上游。据此,本文从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提高能源管理效率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常征 潘克西
LEAP平台是分析经济与能源环境复杂系统的理想工具。构建LEAP-Shanghai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基准情景、减排情景、强化减排情景三个综合情景及产业结构优化、终端能效提高等八个子情景,模拟上海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趋势,并分析各自的情景贡献率。结果显示,基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中短期内上海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增长态势难以逆转,但2040年前后可能出现峰值,早于全国。长期节能碳减排的关键在于合理控制经济发展增速,并依靠其他多种手段共同实现。
关键词:
LEAP 上海 能源消耗 碳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诚 王晓娟
文章在SBM-DEA模型及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解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的碳排放效率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整体而言,碳排放都处于有效状态,其中,上海、浙江、江苏、重庆和四川的碳排放处于生产前沿面,江西、湖北、湖南尚处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而贵州、云南、安徽的碳排放效率较为低下。分区域来看,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和各区域差异较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整体达到效率前沿面,而长江上游地区整体未达到,长江经济带的碳排放效率大致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情形。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孟鑫
物流产业效率的提高对于评价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推进地区物流业积极平稳快速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固定规模报酬模型(CCR)和变动规模报酬模型(BCC)的DEA评价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9-2013年物流产业效率进行评价,进一步对其总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和整个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改进与优化的对策。
关键词:
效率分析 长江经济带 物流产业 产业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康文梅 夏克郁
具有重要生态地位和独特区位优势的汉江生态经济带肩负着巨大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任务。本文采用IPCC方法测算了汉江生态经济带2005—2019年13个地级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并运用Tapio指数分析法分别从时间、空间层面总结了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汉江生态经济带整体碳强度显著下降43.3%的同时,汉江生态经济带整体及其包含的13个地级市的脱钩指数均在不断缩小,大部分地级市已属于弱脱钩状态;汉江生态经济带上游的脱钩指数一般低于中下游地区,且下降速度更快,生态经济带内上中下游及其涵盖城市之间存在不协调性、不均衡性,还未形成更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因此,应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促进区域间合作、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等措施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促进我国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华飞 杨美 肖静
碳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必要途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能否有效促进区域碳减排是亟待探索的待解课题。研究基于2010~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碳减排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碳减排,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碳减排效应在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地区显著,而对上游地区不显著;(3)传导机制分析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区域碳减排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53.2%。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伟
长江经济带是与沿海经济带并列的国家一级发展轴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内部区域经济差距日趋扩大,如何缩小差距以促进长江经济带整体和谐发展是摆在当前的重要任务。基于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和历年统计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内部三大地区及41个地市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找出产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在此基础上找到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最后对长江经济带内部各省市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发展的趋势。长江经济带内部差异显著,且有拉大趋势;发展前景良好,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艺 罗芳
长江经济带既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又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地区。论文采用2007年和2012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基于最终生产核算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9省2市分行业引致的隐含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省际间由最终需求引致的隐含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12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隐含碳排放量较2007年均有所上升,其中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隐含碳排放量最高,但其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低于上游地区;11省市的电力、水生产和供应业均实现了脱钩,中上游地区的建筑业和制造业的脱钩状态较不理想;上海市和武汉市为了满足其他地区的最终需求所引致的碳排放与其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较为理想。相反地,中上游地区,尤其是湖南省、贵州省和云南省所引致的碳排放脱钩状态较不理想。对此,论文提出了具有地区差异化的碳减排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STRPAT模型的碳排放情景分析
基于环境负荷模型的中国碳排放情景分析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研究
不同情景下碳排放达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CGE模型的分析
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长江经济带农业规模与结构的时空演变分析——基于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
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双向FDI、环境规制与环境污染——基于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的门槛模型分析
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效率分析——基于DEA模型的Malmqusit指数方法!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基于动态TOPSIS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