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7)
2023(11334)
2022(9689)
2021(8979)
2020(7752)
2019(18363)
2018(18475)
2017(35919)
2016(19599)
2015(22489)
2014(22664)
2013(22178)
2012(20331)
2011(18184)
2010(18218)
2009(16400)
2008(15954)
2007(14190)
2006(11760)
2005(10028)
作者
(55722)
(46909)
(46632)
(44317)
(29572)
(22572)
(21457)
(18555)
(17602)
(16671)
(15953)
(15598)
(14760)
(14684)
(14589)
(14410)
(14270)
(14018)
(13630)
(13375)
(11565)
(11547)
(11285)
(10726)
(10610)
(10495)
(10356)
(10336)
(9459)
(9349)
学科
(82210)
经济(82136)
管理(58611)
(54038)
(44972)
企业(44972)
方法(44513)
数学(40298)
数学方法(39623)
(20590)
(20307)
中国(18564)
(16717)
业经(15898)
环境(15808)
地方(15316)
(14835)
贸易(14830)
(14413)
(13608)
财务(13548)
财务管理(13516)
农业(13501)
理论(13343)
(13190)
企业财务(12772)
(12670)
(12019)
技术(11958)
(10678)
机构
学院(278100)
大学(276298)
(112702)
管理(112042)
经济(110375)
理学(98089)
理学院(97096)
管理学(95065)
管理学院(94558)
研究(86267)
中国(63753)
(56388)
科学(54678)
(48934)
(45897)
业大(43545)
(43030)
中心(41520)
财经(40274)
(39842)
研究所(39485)
(36609)
农业(36481)
北京(34596)
(34475)
经济学(34415)
师范(34078)
(31573)
经济学院(31355)
(31258)
基金
项目(194427)
科学(153283)
基金(141714)
研究(138657)
(123836)
国家(122888)
科学基金(106370)
社会(86639)
社会科(82262)
社会科学(82236)
(77114)
基金项目(75198)
自然(71527)
自然科(69908)
自然科学(69889)
自然科学基金(68587)
教育(65824)
(65260)
资助(59325)
编号(56588)
重点(44145)
成果(43839)
(43102)
(41479)
(40982)
课题(38457)
科研(38362)
创新(38290)
教育部(37012)
大学(36570)
期刊
(112055)
经济(112055)
研究(71414)
中国(47140)
学报(42909)
科学(39951)
(39809)
(39228)
管理(39202)
大学(32654)
学学(31012)
技术(27745)
教育(27498)
农业(27147)
(20528)
金融(20528)
财经(19186)
业经(18974)
经济研究(18687)
(16429)
统计(16245)
(15383)
问题(15040)
技术经济(14789)
(14665)
决策(13414)
(13261)
资源(12883)
商业(12832)
理论(12570)
共检索到382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常征  潘克西  
LEAP平台是分析经济与能源环境复杂系统的理想工具。构建LEAP-Shanghai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基准情景、减排情景、强化减排情景三个综合情景及产业结构优化、终端能效提高等八个子情景,模拟上海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趋势,并分析各自的情景贡献率。结果显示,基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中短期内上海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增长态势难以逆转,但2040年前后可能出现峰值,早于全国。长期节能碳减排的关键在于合理控制经济发展增速,并依靠其他多种手段共同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红娟  程元鹏  
近年来云南省能源消耗不断上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发显著。库兹涅茨曲线分析表明经济是能源消耗的驱动因素,且近阶段云南省不存在U型线的拐点,能源消耗将随着经济发展而逐年增加。故本文选取人口、人均GDP、工业GDP比率、城市化率、能源消耗强度五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云南省2000~2013年能源消费总量为样本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构建STIRPAT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和城市化率是影响云南省能源消耗的关键因素,人均GDP和工业GDP比率对于能源消耗有驱动作用,而能源消耗强度对于能源消耗有抑制作用。针对目前现状,为云南省"十三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德才  刘昊  汤杰新  
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利用Vensim软件动态模拟了该地区未来的碳排放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解决长三角地区的碳减排是可行的,且到2030年,该地区的碳排放量将达到295 150万吨。此外,文章还依据敏感性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建议,从而为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分解为结构份额变动和效率份额变动。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在考察期间呈现下降趋势,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经济区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除了少数年份外,各区产能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相对于效率份额,我国各经济区钢铁行业结构份额调整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较小。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下降应该发挥各经济区产能调整的作用;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降低要特别注意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3大经济区的调整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文章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中国能源使用效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消耗强度仍然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产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相对于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也少得多,除了少数年份外,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作用是负面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婷  孙林岩  何哲  
能源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强度能够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工业生产效率。本文运用1998年-2007年30个省市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6个区域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6个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其中,工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中国大部分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的提升均可显著降低华东和西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地区经济发展则可显著降低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针对各区域工业能源消耗的特点,具体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露  
本文运用面板VAR模型,基于1995-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城镇化水平与能源消耗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均是一阶单整序列,且存在长期的均衡协整关系。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消耗量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影响程度随着时间是逐渐增强的;而能源消耗量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且两者均不显著。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消耗量产生持续显著的冲击效应;但能源消耗量对城镇化水平冲击效应不明显。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水平的波动均主要来自于自身。本文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环渤海地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秦腾  章恒全  佟金萍  
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分别从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就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门槛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的门槛效应。全国层面上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弹性系数呈现升降升的"N"型变化趋势。东部地区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促进作用最大,但是会不断减弱;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但是会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且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外,增加地区居民收入更有利于减弱居民消费对于能源消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对1978—2007年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长期影响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改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及科技投入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有着显著的长期影响,并且能源价格存在明显的"逆向"非对称效应。短期内,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和重工业产值比重、提高科技费用支出比重都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能源消耗强度有间接的滞后影响。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科技费用支出比重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贡献程度最大,而能源价格的贡献程度又显著高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士春  习蓉  何正霞  
运用LMDI加和分解法,从我国整体、不同行业、工业内不同部门的角度探讨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产出效应,对碳排放的整体贡献为148.49%;其次是人口规模效应,整体贡献为9.65%;最后是能源结构效应,整体贡献为1.36%;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的整体贡献为-53.43%;产业结构效应有抑制作用,整体贡献为-6.07%,潜力没有显现出来;从不同产业的角度研究发现,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整体上"低碳"发展状态较好,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其他行业"低碳"发展状态不佳;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工业,通过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延方  王冬  
本文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运用动态面板GMM建模技术,从总量和强度探讨1991~2010年我国主要行业能源消耗、碳排放与各类特征承接外包间的动态关联性。研究发现,承接国外中间环节的外包业务是我国出口贸易中引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最主要拉动力量,加工品、基本材料是引致碳排放过度的最主要生产环节,而零配件承接易导致能源总量过度消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建军  周晓唯  
能源与经济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属性,文章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研究背景,以中国30个省域2000~2012年间人口、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量为样本数据,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其空间关联性。结果发现,人口仍然对经济的弹性最大,能源消耗次之,碳排放最小,碳排放具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对经济具有一定的空间滞后性,且表现出的空间关联性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柴宁  赵涛  林涛  
分析了我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其他行业及生活消费(2000~2009年)的能源消耗与其所产生的碳排放的灰色关联度,根据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找出了影响碳排放的关键能源因素,引入了含有趋势系数的灰色关联度,进一步分析了能源消耗增长率与碳排放增长率的关系,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各行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明君  
从国家和省域层面研究碳排放问题,相关分析较宏观,难以发现具体市域经济实体内部存在的问题。从市域层面研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碳排放特征和趋势,对于寻找市域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技术路线和对策,进而实现全省和全国的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依托相关项目,文章从总体上、分行业和重点企业三个层面测算了湘潭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析了湘潭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变化趋势,总结出其碳排放强度变化驱动力主要来源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节能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和企业重组,最后在总结湘潭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指导区域降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玉海  武鹏  
针对以往效率测算方法存在的缺陷以及跨国研究中制度的异质性问题,本文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Meta-frontier生产函数这一综合分析框架,在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重约束条件下,测算了APEC地区17个成员1980-2007年期间的经济增长效率,并对双重约束下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除了发展中国家群组之外,发达国家群组和东亚新兴经济体群组中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个别年份位于潜在最佳生产技术的共同边界上;各群组的共同技术效率(MTE)和共同技术比率(MTR)平均值从高到低的排序均依次为发达国家、东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工业化水平、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