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2)
- 2023(14519)
- 2022(12734)
- 2021(11955)
- 2020(9921)
- 2019(23047)
- 2018(22814)
- 2017(44216)
- 2016(23890)
- 2015(26846)
- 2014(26567)
- 2013(25851)
- 2012(23660)
- 2011(20972)
- 2010(20627)
- 2009(18696)
- 2008(17670)
- 2007(15256)
- 2006(12993)
- 2005(10822)
- 学科
- 济(93822)
- 经济(93725)
- 管理(69591)
- 业(64286)
- 企(54413)
- 企业(54413)
- 方法(48118)
- 数学(42348)
- 数学方法(41668)
- 农(24130)
- 中国(22670)
- 财(22460)
- 学(20775)
- 业经(20719)
- 地方(19265)
- 理论(16622)
- 环境(16461)
- 农业(16155)
- 贸(15589)
- 贸易(15584)
- 技术(15398)
- 和(15323)
- 易(15105)
- 务(14895)
- 财务(14814)
- 财务管理(14782)
- 制(14408)
- 企业财务(13990)
- 划(13854)
- 银(12136)
- 机构
- 学院(328875)
- 大学(328818)
- 管理(135311)
- 济(124651)
- 经济(121948)
- 理学(119085)
- 理学院(117785)
- 管理学(115273)
- 管理学院(114694)
- 研究(102316)
- 中国(73966)
- 京(68918)
- 科学(66766)
- 财(54869)
- 农(52003)
- 业大(51913)
- 所(49363)
- 中心(48258)
- 研究所(45714)
- 江(45701)
- 财经(45572)
- 范(43373)
- 师范(42923)
- 北京(42582)
- 经(41674)
- 农业(40850)
- 院(38005)
- 州(37956)
- 经济学(36833)
- 技术(35687)
- 基金
- 项目(239537)
- 科学(189114)
- 基金(174335)
- 研究(172375)
- 家(151835)
- 国家(150595)
- 科学基金(131154)
- 社会(107804)
- 社会科(102144)
- 社会科学(102114)
- 省(94490)
- 基金项目(93142)
- 自然(87819)
- 自然科(85819)
- 自然科学(85799)
- 自然科学基金(84178)
- 教育(80408)
- 划(79368)
- 资助(71885)
- 编号(70532)
- 成果(54996)
- 重点(53085)
- 部(51911)
- 创(50270)
- 发(49987)
- 课题(47809)
- 创新(46788)
- 科研(46212)
- 大学(44748)
- 教育部(44711)
- 期刊
- 济(126248)
- 经济(126248)
- 研究(87632)
- 中国(56895)
- 学报(53506)
- 科学(48394)
- 管理(47478)
- 农(45950)
- 财(40763)
- 大学(40710)
- 学学(38489)
- 教育(36769)
- 农业(32415)
- 技术(30766)
- 融(22480)
- 金融(22480)
- 业经(22032)
- 财经(20767)
- 经济研究(20160)
- 图书(18548)
- 经(17567)
- 科技(16751)
- 问题(16615)
- 业(16244)
- 理论(15890)
- 技术经济(15888)
- 统计(15653)
- 版(15523)
- 资源(15031)
- 实践(14825)
共检索到451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欣嵘 尹海伟 徐建刚 孔繁花 侯玉洁
近年来,城市绿道网络研究受到学术界、城市管理者和民众的日益关注。本文以洛阳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最小费用路径(LCP)方法,利用城市内部各类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特色,并兼顾城市居民的多种需求,分别构建了研究区的生态绿道网络、遗产绿道网络和通勤绿道网络,通过GIS空间叠置分析得到了研究区的多功能复含型绿道网络。研究结果对合理确定研究区绿道网络的空间结构、建设重点地段和建设时序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与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磊
地处中原的洛阳市在发展农业信息化方面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2002年,洛阳市率先在河南省完成了市、县两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并依托省、市、县三级网络建立了134个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通过农资连锁经营与信息服务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信息的"发布、推广"难题。本文从网络营销的实质出发,针对洛阳市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现状,提出了洛阳市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 网络营销 现状 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闫丽洁 杨瑞霞 石忆邵 孙婷婷
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框架,具有模拟复杂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CA模型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城市增长、扩展和土地利用演化模拟等方面较为合适,成为CA应用的热点。探讨利用GIS技术开发CA模型将会改善CA模拟城市扩展的环境,建立典型的城市CA模型也会发现新的参数和转换规则。基于CA原理,结合GIS与RS技术,在ArcGIS平台中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GIS-CA模型系统。以洛阳市为研究区域,对其城市扩展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将人为的规划因素加入到CA模型中,打破了CA模型只能模拟城市受自然因素影响而进行的扩展。模拟结果比较真实可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闪闪 靳诚
以洛阳市为研究案例区,通过对网络大数据和社会调研数据的融合、挖掘,文章基于社会网络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探究洛阳市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所得结论如下:①洛阳市旅游流网络空间上呈现出"单核线网状"分布形态,具体表现为主城区网络最为密集,南部伏牛山旅游区、北部黛眉山旅游区网络相对稀疏,而其它各县市旅游区网络联系极其微弱的空间分布格局。②洛阳市旅游流网络整体密度较低,结构非常松散而且分布不均衡,中心化趋势明显且对核心景区依赖性较高。洛阳市旅游流网络是典型的核心—边缘型网络,但是核心景区对边缘景区的"涓滴效应"有限。③洛阳市旅游流网络"帮派"性较强,形成了内部联系紧密、外部松散的独立结构。洛阳市旅游流网络共得到24个派系,24个派系均呈现出以"龙门石窟、白马寺、丽景门"为中心的构造特征。④根据洛阳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可将洛阳市提炼为以洛阳市区为核心旅游区,北部黛眉山和南部伏牛山为次核心旅游区,其它县市为边缘旅游区的"一心两翼"空间结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翟玉强
洛阳市在实施名牌战略中,没有以名牌洛阳为主线,把"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教强市"三大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存在产品结构有待调整,经营管理品牌的能力弱,领导层重视不够、认识狭隘,缺乏统一规划,地方保护、部门保护现象屡有发生,旅游业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名牌的氛围不浓等问题,这些限制了洛阳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应该营造发展环境,多方位实施名牌战略,以政府为主导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和实施名牌强市战略。
关键词:
名牌 商标 经营管理 政府职能 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雪萍 吴会军 庄严 蔡典雄 郑妍 姜志伟 李银坤
根据灰色多目标规划的方法和原理,以河南省洛阳市种植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利用效率和节水增效为核心,选择粮食总产、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益为3个目标函数,而将水分供需平衡、粮食需求、蔬菜需求、耕地资源、农业用水量等10个指标作为重要的约束条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社会效益和节水效益,研究建立了1套节水型种植结构优化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和方法,应用Lingo软件对模型运算求解,并优化筛选,得出了2010年洛阳市节水高效种植结构方案,提出了洛阳旱作区"稳定口粮作物、扩大经济作物、适当增加饲草作物"为特色的节水型种植结构。
关键词:
节水 种植结构 优化模型和方法 洛阳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成文,杨开忠,钟海生
本文从外向型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要素着手,分析了洛阳市发展外向型旅游业的资源条件、市场基础,进而分析了其旅游产品外向型发展的可能性,指出洛阳市发展外向型旅游业必须发展古文化旅游产品,并完善其外向型服务水平。文章在分析了洛阳市发展外向型旅游业的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洛阳市旅游业外向型发展的五大战略:即CIS导入战略(旅游形象战略);市场导向战略(市场外向型战略);精品化战略(产品外向型战略):企业化经营战略(服务外向型战略);官产学民媒互动战略(旅游业外向型整体战略)。
关键词:
旅游业 外向型 洛阳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宁建新 郝玉玉
本文基于河南洛阳市2000-2013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结构偏离度、协同系数和就业弹性指标,对洛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洛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不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待优化,进而从产业层面和就业层面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洛阳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闪闪 梁留科 索志辉 方明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基于洛阳市游客新浪微博签到数据,应用游客新浪微博签到频次、时间分层法、核密度空间分析法,分析了洛阳市旅游流年内时空分布特征,所得结论如下:(1)洛阳市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总体上呈"双峰山岭"型分布特征,两个较为突出主峰分别对应洛阳牡丹文化节、十一黄金周,客流量在不同的时段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对称性、反季节性等变化特征。(2)从客流量年内多重尺度时间变化上看,呈现出春季客流量>夏季客流量>秋季客流量>冬季客流量的变化趋势,月内变化曲线呈现出类似锯齿状的突峰型或凹谷型,不断起伏的高峰分别对应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闪闪 梁留科 索志辉 方明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基于洛阳市游客新浪微博签到数据,应用游客新浪微博签到频次、时间分层法、核密度空间分析法,分析了洛阳市旅游流年内时空分布特征,所得结论如下:(1)洛阳市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总体上呈"双峰山岭"型分布特征,两个较为突出主峰分别对应洛阳牡丹文化节、十一黄金周,客流量在不同的时段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对称性、反季节性等变化特征。(2)从客流量年内多重尺度时间变化上看,呈现出春季客流量>夏季客流量>秋季客流量>冬季客流量的变化趋势,月内变化曲线呈现出类似锯齿状的突峰型或凹谷型,不断起伏的高峰分别对应双休日和传统节假日,周内变化曲线呈现出明显的"翘尾"形,星期六和星期天客流量最大,日内变化曲线整体呈现"平勺"形特征。(3)洛阳市旅游流空间分布形态呈现出"小型化、斑块化、大分散、小集散"和"一核多中心"的特征,热点区倾向于向高等级旅游景区聚集、城市中心城区集聚、重要交通设施集聚。(4)洛阳市旅游流日内各时段空间分布特征大致相同,变化主要发生在主城区,根据空间相似性,可分为两个阶段,0~9时段为游客休整期,旅游者活动较少,空间分布范围较小,9~24时段为游客游览和夜生活期,游客较为活跃,活动范围较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东月
[目的]通过对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评价研究,旨在综合分析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以对其开发利用提供全新的参考路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开发条件和社会效应构成评价综合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及综合层3个部分在洛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指标的选取,共包含15个具体指标,构成一个梯级的、相互联系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在评价综合层中, 3个部分的权重分布情况为资源要素价值(0.647 9)>资源开发条件(0.229 9)>社会效应(0.122 2);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指标有文化研究价值(0.136 7)、乡村扶贫效应(0.131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0.126 5)和资源丰富度(0.093 1)。[结论]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占基本类的71%,具有极强的开发潜力;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的价值是洛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成为洛阳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白遗胜 朱永久 高凤兰 张天保
将我国传统养鱼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了传统式、集约化和半集约化三种养殖方式共存、融合、变通和转换的格局。应用微机进行动态分析计算,812.6公顷河滩池塘,平均每公顷鱼产量提高到10035kg和20085元经济效益,分别比原来增加105.5%和72.2%,总体效益十分显著。此外,还探讨了高产的理论问题。
关键词:
池塘养鱼,高产技术,河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现国 务宗伟 牛波 周春生
洛阳市是一个水资源总量偏少的地区。按可供水资源量,现状尚可维持,但预计2010年和2015年全区年缺水分别为0.75亿m3和2.43亿m3。为了保证洛阳市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依法治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污水资源化是实现市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核心是抓好农业节水和城镇用水。文章对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可供国土规划时参考。
关键词:
水资源 供需平衡 可持续利用 洛阳市
[期刊] 征信
[作者]
牛世杰 顾科
结合洛阳登记公示系统运行现状,对现行动产融资登记公示系统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优化动产融资登记公示系统的应用。
关键词:
征信 动产融资 登记 应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党新朋
如何破解新形势下的用地难题?河南省洛阳市提出实行"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用地靠挖潜,节约集约靠整治"的用地新思路,其中,农村土地整治是破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所在。农村土地整治不仅直接关系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节约集约用地等土地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且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可以说,破解下一步土地资源保障难题,农村土地整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土地整治的必要性农村建设用地布局零乱、利用粗放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