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71)
2023(15507)
2022(13480)
2021(12449)
2020(10593)
2019(23975)
2018(23676)
2017(45551)
2016(24726)
2015(27521)
2014(27122)
2013(26498)
2012(24019)
2011(21348)
2010(20750)
2009(18591)
2008(17711)
2007(15004)
2006(12622)
2005(10329)
作者
(72424)
(60275)
(59816)
(56628)
(38251)
(29095)
(26991)
(23969)
(22854)
(21011)
(20374)
(20235)
(19031)
(18681)
(18603)
(18536)
(18342)
(18046)
(17236)
(17182)
(15146)
(14631)
(14388)
(13671)
(13568)
(13280)
(13214)
(13200)
(12187)
(12089)
学科
(93932)
经济(93834)
管理(71473)
(69231)
(57663)
企业(57663)
方法(48383)
数学(42745)
数学方法(42199)
(25171)
(23684)
中国(22731)
(21782)
业经(20848)
技术(19877)
(17781)
贸易(17777)
地方(17311)
(17294)
农业(17221)
(15700)
财务(15626)
财务管理(15599)
理论(15464)
环境(15347)
企业财务(14777)
(14550)
(14385)
(13231)
(12279)
机构
大学(345033)
学院(343819)
管理(138716)
(131999)
经济(129295)
理学(122663)
理学院(121334)
管理学(118948)
管理学院(118353)
研究(111595)
中国(78639)
科学(74456)
(71971)
(63886)
业大(59818)
(56014)
(55986)
研究所(52200)
中心(50899)
农业(50885)
财经(47068)
(47011)
北京(43961)
(43586)
(43182)
师范(42984)
(40969)
经济学(39427)
技术(38524)
(38280)
基金
项目(254522)
科学(198943)
基金(185128)
研究(177327)
(164834)
国家(163534)
科学基金(139878)
社会(111219)
社会科(105511)
社会科学(105481)
(100315)
基金项目(99376)
自然(94990)
自然科(92826)
自然科学(92799)
自然科学基金(91123)
(84948)
教育(81902)
资助(75729)
编号(70677)
重点(57140)
(55081)
成果(53928)
(53646)
(53356)
创新(50143)
科研(49935)
计划(49043)
课题(48022)
大学(46659)
期刊
(130017)
经济(130017)
研究(89738)
学报(64156)
中国(56638)
(56283)
科学(56048)
管理(47718)
大学(47707)
学学(45592)
(41434)
农业(39454)
教育(33984)
技术(31343)
业经(22549)
财经(21778)
(21752)
金融(21752)
经济研究(21345)
(20174)
科技(19589)
(18568)
业大(18132)
(17778)
技术经济(17226)
问题(17209)
图书(16305)
理论(15435)
资源(15147)
商业(15047)
共检索到463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虞龙涛  杨何妍  苏宇晨  颜伟玉  吴小波  
【目的】氟氯苯氰菊酯(flumethrin)属于第二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应用于蜂群除螨。由于杀螨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杀死螨虫的同时也会威胁到蜜蜂的健康。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氟氯苯氰菊酯处理后的西方蜜蜂工蜂幼虫代谢物,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分析涉及到的代谢通路,研究氟氯苯氰菊酯对蜜蜂的毒理作用,为蜜蜂饲养提供参考。【方法】控制蜂王在空的工蜂巢脾上产卵12 h,并将产卵区域分为4组,从第5天开始分别给各组小幼虫饲喂含氟氯苯氰菊酯的糖水(0、0.5、5、50 mg·kg~(-1)),剂量从第5天至第8天逐日递增(1.5、2、2.5、3μL),第9天采集幼虫的淋巴液。运用代谢组学中的LC-MS技术分析蜜蜂幼虫的代谢物,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选差异显著的代谢物,并对氟氯苯氰菊酯处理组和对照组间共同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0.5mg·kg~(-1)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差异代谢物190种,共鉴定87种;5 mg·kg~(-1)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差异代谢物275种,共鉴定97种;50 mg·kg~(-1)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差异代谢物275种,共鉴定131种。从鉴定的差异代谢物中筛选到29种氟氯苯氰菊酯处理组共同差异代谢物,其中16种代谢物上调,12种代谢物下调,1种代谢物在0.5和50 mg·kg~(-1)组中下调,在5 mg·kg~(-1)组中上调。这些差异代谢物包括核糖、嘌呤及其衍生物、脂肪酸及其偶联物等。经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显著(P<0.05)的代谢通路包括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药物代谢-其他酶类、α-亚麻酸代谢等途径。【结论】LC-MS技术能够有效地分析氟氯苯氰菊酯影响下蜜蜂幼虫代谢物的变化,氟氯苯氰菊酯会引起蜜蜂幼虫体内尿苷二磷酸-N-乙酰葡糖胺、硫唑嘌呤、愈伤酸、9-羟基壬酸、氢过氧化亚油酸等物质含量异常,这些差异代谢物的变化证实了氟氯苯氰菊酯引起蜜蜂体内各种物质代谢紊乱,对这些代谢过程分析可进一步阐释蜜蜂代谢有毒化合物的机制,并为杀螨剂及其他有毒化合物对蜜蜂的胁迫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一名  徐新建  周姝婧  姚丹  李寒  朱晨煜  李想  王茗琦  周冰峰  朱翔杰  
温度是影响蜜蜂发育的关键因子之一.为研究低温胁迫对西方蜜蜂幼虫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对最适发育温度和低温处理的西方蜜蜂工蜂6日龄幼虫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DEGs进行GO功能分类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低温处理后共检测到98个DEGs.GO功能分类显示,DEGs富集在21条二级GO功能注释上,富集最多DEGs的GO功能注释为结合、细胞进程、代谢进程、催化活性;KEGG富集分析显示,上调和下调DEGs分别富集在25和3条通路上,主要包括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核黄素代谢、昆虫激素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以及与信号转导相关的Hippo、Notch等信号通路.qPCR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获得的DEGs IP3K、Ex、CYP18A1、GOD、GCDH表达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揭示西方蜜蜂工蜂6日龄幼虫主要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和减慢发育速度应对低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静  张卫星  马兰婷  胥保华  
【目的】探究饲粮中α-亚麻酸的添加水平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幼虫抗氧化活性和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移取1日龄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1 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饲喂不添加α-亚麻酸的基础饲粮,4组为处理组,分别饲喂α-亚麻酸添加水平为0.02%、0.04%、0.06%和0.08%的饲粮。按照室内蜜蜂幼虫饲养方法,将1日龄幼虫用移虫针移至温度适宜的加入200μL饲粮的24孔细胞培养板内,培养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33℃,相对湿度55%),试验期间每天更换饲粮。饲养至第6天末或第7天初,幼虫开始有直立或排便现象时,将幼虫转移至提前铺好灭菌纸的24孔细胞培养板内准备化蛹。从饲养第1天开始,每天检查并记录幼虫和蛹的死亡数量,并将死亡个体及时移除,直至未死亡的蛹全部羽化新蜂,记录成功化蛹和羽化新蜂个体数量,统计幼虫化蛹率和羽化率。各组分别取5、6和7日龄幼虫测定抗氧化、免疫、脂质代谢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饲粮中α-亚麻酸的添加水平为0.02%和0.04%时,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高于与其他处理组(P<0.05),而工蜂幼虫血淋巴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α-亚麻酸的添加水平为0.04%时,工蜂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粮中α-亚麻酸的添加水平为0.02%、0.04%和0.06%时,6日龄工蜂幼虫的溶菌酶(lysozyme)和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α-亚麻酸添加水平为0.04%时,6日龄工蜂幼虫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α-亚麻酸添加水平为0.04%时,5和7日龄工蜂幼虫lysozyme和PO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饲粮中α-亚麻酸添加水平为0.08%时,lysozyme相对表达量会显著降低(P<0.05)。【结论】α-亚麻酸对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抗氧化活性和免疫能力有一定影响,幼虫饲粮中α-亚麻酸适宜添加水平为0.02%—0.0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凤奎  胥保华  王红芳  
【目的】研究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工蜂幼虫饲料中适宜色氨酸水平,为探明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发育阶段的色氨酸营养需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日龄工蜂幼虫1 008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幼虫,分别饲喂色氨酸水平为7.84、8.84、9.84、10.84、11.84、12.84和13.84 mg·g-1的7种日粮。取5日龄工蜂幼虫虫体测定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基因与5羟色胺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s,5-HTR)1、2α、2β、7基因表达量;取6日龄工蜂幼虫虫体测定总蛋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丽  王红芳  胥保华  
【目的】研究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王与工蜂幼虫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合成与代谢的差异,为探索dnA甲基化与蜜蜂级型分化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890只1日龄雌性蜂幼虫,分别来自5群姐妹蜂王群。其中445只进行人工育王(89只/群);剩余445只培育成工蜂(89只/群)。取3、4、5日龄蜂王和工蜂幼虫,测定其体内sAm合成与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蜂王幼虫sAm含量随日龄的增加变化不显著(p>0.05);工蜂幼虫sAm含量随日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蜂王幼虫s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苏中渠  张卫星  郗学鹏  王红芳  胥保华  
【目的】探索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幼虫日粮的适宜亚硒酸钠水平,为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发育阶段硒的营养需要提供依据。【方法】共取1 440只1日龄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并平均分为两批,每批720只,一批用于化蛹率、羽化率的测定,一批用于理化指标和分子指标的测定。两批幼虫均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成6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亚硒酸钠添加量为0.2、0.4、0.6、0.8、1.0 mg·kg~(-1)的日粮,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幼虫。取3、5、7日龄幼虫测定体重、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波  吴小波  廖春华  何旭江  颜伟玉  曾志将  
【目的】在养蜂生产中,养蜂者进行蜂王浆生产和人工培育蜂王时,都需要人工移虫。人工移虫对养蜂者视力和熟练程度有较高要求,特别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养蜂者老龄化,人工移虫是养蜂生产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瓶颈。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连续十年资助下,笔者团队一直在从事蜜蜂免移虫技术研究工作,旨在解决人工移虫问题,为蜜蜂科学饲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蜜蜂生物学特性和仿生学原理,设计一种食品级塑料空心工蜂巢础,在空心巢房位置设计有与其对接的托虫器(或单个托虫器)。当空心巢础造好巢脾后,让蜂王在巢脾上产卵,取出托虫器(或单个托虫器)并安装在底座带孔的王台上,即可进行蜂王浆生产(或育王)。利用改进设计后的第10代免移虫蜂王产卵器,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为试验材料,检验第10代蜜蜂免移虫技术在蜂王浆生产和人工培育蜂王中的可行性。首先利用有分蜂热蜂群紧缩巢脾,让工蜂造好10—12张人工塑料空心巢础脾,再进行免移虫产浆和免移虫育王试验。免移虫产浆试验主要测定单王群、双王群、多王群(4只蜂王)的产卵率,以及产浆时王台接受率;免移虫育王试验采用单王群产卵6 h,同时以人工移虫育王为对照,比较免移虫以卵育王和人工移虫育王两种方法培育的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差异。【结果】工蜂能在人工塑料空心工蜂巢础上造好完整的巢脾,同时蜂王可在造好的巢脾上产卵。单王群产卵、双王群产卵、多王群(4只蜂王)产卵的产卵率分别为91.24%、92.45%和91.29%,产浆时王台接受率分别为91.12%、92.63%和90.19%,三者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免移虫以卵育王和人工移虫育王两种方法培育的蜂王初生重分别为(256.31±3.75)mg和(243.43±2.05)mg,单侧卵巢管数分别为(163.87±9.40)条和(154.77±6.74)条,两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改进设计的第10代免移虫蜂王产卵器,可以进行免移虫蜂王浆生产和免移虫以卵育王,值得在养蜂生产中推广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垂彬  周林斌  胡景华  席芳贵  袁芳  颜伟玉  
【目的】比较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免移虫育王和人工移虫育王培育的蜂王质量,明确幼虫信息素中的甲基棕榈酸酯(methyl pAlmitAte,mp)和甲基亚油酸酯(methyl linoleAte,ml)在育王过程中能否提高蜂王质量。【方法】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选择蜂群群势、蜂王年龄、子脾面积等基本一致的健康蜂群3群作为哺育群,群势均为5框,采用郎氏标准蜂箱饲养。另选择一群健康、蜂王产卵性能好的蜂群作为母群。免移虫育王和人工育王的比较过程中,每个哺育群中每种育王方式至少育王3次。幼虫信息素试验过程中,每个哺育群每种信息素至少采用人工育王法育王3次。试验期间,对蜂群进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颜伟玉  Yves LE CONTE  Dominique BESLAY  曾志将  
【目的】分析鉴定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幼虫是否含有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幼虫相同的幼虫利它素和信息素及其在不同日龄阶段幼虫的分布情况。【方法】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取2日龄、6日龄(即将封盖)和7日龄(封盖后)的工蜂幼虫及2日龄、7日龄(即将封盖)和8日龄(封盖后)的雄蜂幼虫,经过正己烷浸泡碾碎,取上清液并进行层析过柱分离,应用气相色谱来研究中华蜜蜂幼虫利它素和信息素。【结果】本研究首次发现中华蜜蜂幼虫信息素含有甲基棕榈酸酯(MP)、甲基油酸酯((MO)、甲基硬脂酸酯(MS)、甲基亚油酸酯(ML)、甲基亚麻酸酯(MN)、乙基棕榈酸酯(EP)、乙基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建科  李华玮  张兰  
【目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成功培育出的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是当今世界最优良的蜂种,使中国的王浆年产量高达2600多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稳居世界第一,通过对该蜂种不同发育日龄工蜂幼虫的蛋白质组进行研究,以探明其发育机理。【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法对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不同发育期的工蜂幼虫进行蛋白质组研究。【结果】在幼虫期6d的发育过程中,2日龄、4日龄、6日龄幼虫中分别检测到了262、418、194个蛋白点。这些蛋白的分子量在12.2~88.2kD的较大范围之间,等电点在pH4.00~9.24之间。有84个蛋白在幼虫期整个发育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华玮  何金环  郑鸣  
【目的】研究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工蜂幼虫发育期蛋白质的组成及功能,以探明其发育机理,为阐明该蜂种王浆高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法对王浆高产蜜蜂2,4,6日龄的工蜂幼虫进行蛋白质组分析,获得图谱中蛋白质的种类、表达量、等电点和分子质量等信息,并通过质谱分析、数据库检索,鉴定部分蛋白。【结果】在2,4和6日龄的浆蜂工蜂幼虫中分别检测到262,418,194个蛋白,利用质谱技术鉴定的48个浆蜂工蜂幼虫发育期高丰度蛋白中有22个蛋白被鉴定出来,它们均属于蜜蜂数据库。与营养相关的蛋白有5个MRJP2、3个MRJP3和1个LSP2,与物质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包括...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翠玲  王海朋  郑燕珍  付中民  徐国钧  童新宇  赵红霞  陈大福  郭睿  
利用前期获得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幼虫肠道转录组数据对东方蜜蜂(Apis cerana)基因组的已注释基因进行结构优化、对未注释的新基因进行预测、分析和鉴定:利用Cufflink软件对reads进行转录本重构,通过与参考转录本序列进行比较,共对3 366个东方蜜蜂的基因结构进行了优化;利用Cuffcompare软件将重构转录本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共预测出527个东方蜜蜂的新基因,其中234个新基因在Nr数据库中存在注释信息;随机选取12个新基因进行PCR鉴定,有11个能够扩增出符合预期的目的片段,表明多数预测出的新基因真实存在;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新基因可能在东方蜜蜂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结果丰富和完善了东方蜜蜂基因组的基因结构与功能注释信息,也为新基因的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宪兵  苏松坤  郑云林  吴小波  曾志将  
【目的】研究不同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群内的工蜂繁殖现象,探讨蜂群的工蜂监督效果。【方法】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对处女蜂王分别进行单雄和双雄人工授精,并以蜂王自然交尾的蜂群作为对照。蜂王成功繁殖后7周,利用蜜蜂微卫星DNA技术检测蜂群内的雄蜂是由蜂王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还是由工蜂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结果】所有蜂群中的雄蜂都是由蜂王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结论】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尾蜂群中都明显存在工蜂监督行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璋超  高知枭  毕凯  赵莹  程家森  谢甲涛  付艳苹  姜道宏  陈桃  
为探寻根肿菌侵染拟南芥后期寄主代谢的生物标志物,将罹患根肿病的油菜根切块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较为纯化的、单一的根肿菌接种体,与拟南芥种子在1/2MS培养基上共培养,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根肿菌侵染后期拟南芥根部代谢物差异。组织培养结果表明,根肿菌可以在愈伤组织中生长和繁殖;共培养结果显示45d后拟南芥侧根尖端肿大,显微观察显示根肿菌能完成侵染循环;代谢组数据PCA和PLS-D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接种根肿菌)和对照组(未接种根肿菌)明显分离;OPLSDA分析和t检验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元元  田柳青  张飞  刘俊峰  颜伟玉  曾志将  
【目的】研究蜂王浆对雌性蜜蜂幼虫dynactin p62甲基化水平影响。【方法】以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 ligustica)和中华蜜蜂(A.cerana cerana)1日龄幼虫为试验材料,分别饲喂意大利蜜蜂蜂王浆和中华蜜蜂蜂王浆,并提取每组3日龄和6日龄幼虫样品的基因组DNA,利用Sequenom MassARRAY技术检测dynactinp62甲基化水平。【结果】饲喂异种蜂王浆可以更显著降低雌性蜜蜂幼虫dynactin p62整体甲基化水平;饲喂同一种蜂王浆,均为6日龄幼虫dynactin p62整体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3日龄;2种蜂王浆对雌性蜜蜂幼虫dynactinp6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