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5)
- 2023(11269)
- 2022(9587)
- 2021(8956)
- 2020(7449)
- 2019(16917)
- 2018(16659)
- 2017(31824)
- 2016(16952)
- 2015(18743)
- 2014(18543)
- 2013(17430)
- 2012(15772)
- 2011(13835)
- 2010(13524)
- 2009(11849)
- 2008(10941)
- 2007(9331)
- 2006(7688)
- 2005(6218)
- 学科
- 济(64443)
- 经济(64363)
- 管理(46861)
- 业(40560)
- 企(31975)
- 企业(31975)
- 方法(30864)
- 数学(27789)
- 数学方法(27390)
- 中国(19727)
- 农(17760)
- 财(16681)
- 地方(13970)
- 业经(13296)
- 学(12804)
- 制(11953)
- 农业(11845)
- 理论(10701)
- 环境(10203)
- 务(9665)
- 财务(9617)
- 财务管理(9590)
- 体(9461)
- 技术(9417)
- 银(9320)
- 和(9311)
- 银行(9296)
- 贸(9286)
- 贸易(9281)
- 企业财务(9099)
- 机构
- 大学(222422)
- 学院(221649)
- 管理(90343)
- 济(87809)
- 经济(85871)
- 理学(79160)
- 理学院(78204)
- 管理学(76680)
- 管理学院(76246)
- 研究(71092)
- 中国(52054)
- 京(46034)
- 科学(44318)
- 财(39697)
- 农(35915)
- 中心(34930)
- 业大(34297)
- 所(32883)
- 财经(32351)
- 江(31878)
- 研究所(30331)
- 范(30292)
- 师范(29951)
- 经(29725)
- 农业(28113)
- 北京(27285)
- 院(27097)
- 经济学(27084)
- 州(25219)
- 经济学院(24598)
- 基金
- 项目(166423)
- 科学(133170)
- 基金(123240)
- 研究(120702)
- 家(108052)
- 国家(107203)
- 科学基金(93864)
- 社会(78692)
- 社会科(74730)
- 社会科学(74712)
- 基金项目(66185)
- 省(64449)
- 自然(60956)
- 自然科(59677)
- 自然科学(59660)
- 自然科学基金(58550)
- 教育(55418)
- 划(54734)
- 编号(49209)
- 资助(48296)
- 成果(38524)
- 重点(37025)
- 部(36306)
- 创(34917)
- 发(34910)
- 国家社会(33904)
- 创新(32697)
- 课题(32304)
- 科研(32097)
- 教育部(31548)
共检索到308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亚斓 张桂杰
我国城市缺乏满足儿童活动需求的户外活动公共空间,对非正式公共活动空间也较少关注。本文借助LBS大数据、结合非参与观察法和问卷调研法,研究儿童日常户外活动的移动轨迹、驻点空间分布规律和活动心理需求,发现非正式儿童活动空间最容易吸引儿童参与;趣味性、可达性和安全性是儿童最爱空间的典型特征,提出由分级布局、功能明确和高品质设计要素控制构建的儿童非正式公共活动空间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宗伟 焦胜 莫明宇
构建和完善公共卫生安全空间体系对于提升城市系统应对公共卫生风险韧性、引导国土空间更好支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生产生活和疫情防控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以全周期管理、网络化布局、多领域联动为理念,梳理了城市“流空间”系统和公共卫生安全之间“人”“地”“物”的联系。基于“流空间”理论,利用城市“流空间”系统所涉及的“人—地—物”要素时空耦合关系,以“防控框架—设施布局—空间策略”为路径凝练出公共卫生安全空间体系构建范式,进而从多领域合作、各层级衔接和跨区域协同方面,提出构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空间体系的规划实践策略,以期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赋能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松 张少兵
城市休闲空间是市民休闲游憩活动的依托和载体,关系着市民的休闲质量水平和生活满意度。通过考察常州城市休闲空间的历史演进,分析常州休闲空间要素现状,从而构建常州社区休闲、公益休闲和商业休闲的城市休闲空间体系。对市民休闲动机及休闲空间要素数量认知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常州城市休闲空间的调整策略。
关键词:
休闲空间 体系构建 常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晓楠 韩西丽
城中村是我国当代城市中典型的低收入群体聚集区,其中儿童成长环境问题突出,普遍缺乏儿童户外体力活动空间,但目前国内针对低收入住区儿童体力活动机会的研究十分缺乏。本文以深圳市城中村为例,基于行为注记法和访谈式问卷法分别获取1754位儿童户外体力活动空间分布特征和37位儿童偏好的活动地点及原因数据,利用GIS和SPSS分析城中村建成环境对于儿童户外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城中村儿童的户外活动空间主要集中在场地宽敞、店铺密度高、有可玩设施等特征的区域;(2)城中村过高的建筑密度对大龄儿童(7~12岁)进行户外体力活动有负面影响,而有可玩的设施是吸引大龄儿童进行户外体力活动的关键因子;(3)城中村建筑底层的经营性功能有利于增加低龄儿童(0~6岁)进行户外体力活动的机会;(4)可利用的座椅包括公共座椅和居民自发在街道上摆放的座椅对城中村儿童进行户外体力活动有积极影响。塑造城中村美好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包括由政府、村集体及村民、外来暂住人群和商户等共同协作,利用现有废弃宅基地创造更多的儿童活动空间、增加可玩的公共艺术装置和座椅、增加户外空间中的花草种植和立体绿化等,都将有助于增加儿童的户外体力活动机会,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对促进城市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万青 沈山 仇方道
基于国内外对城市休闲以及休闲空间的研究,探讨了城市居民休闲空间体系的空间组织形式和空间开发模式。以徐州市为例,分析休闲空间资源状况,构建市域和中心城区居民休闲空间体系:"五核三带多节点"与"一核三带"的组织格局。
关键词:
休闲空间 城市居民 休闲空间体系 徐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兆德 王文棋 张寅 陈有川 郭树明
中国夜间经济由来已久,从宋朝“勾栏”“瓦舍”开始,夜间活动就从未停止。国家“双循环”战略格局下,夜间经济逐渐承担起促进国内循环的重任,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也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活力的重要标准。遵循“发现—识别—评价—建构”空间演绎逻辑,结合中心地理论,利用多源空间数据探索出一套夜间经济聚集区空间体系建构方法,并在济南市案例中得到实践,为济南市搭建起“1+7+N”的三级夜间经济聚集区空间体系。最后,基于济南市夜间经济聚集区构建结果,从“规划—政策—平台”三方面提出夜间经济发展应对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翅 侯硕 张浩然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构建既要考虑自然资源、生态格局的因素,还应适应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功能需求。基于对城市形态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形态因子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湘潭城市绿地形态的基础因子、规划因子和功能因子三方面的制约机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城市中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交通骨架、功能布局、行为需求、生态机理、景观塑造等七类细分要素。其次从区域和城市层面提出湘潭绿地空间格局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规划的观点提出三大基本策略:1)基础因子确定湘潭绿地基础构架;2)规划因子引导湘潭绿地重点提升;3)功能因子制约湘潭绿地合理布局。最后基于湘潭的发展现实条件,构建了整体性、分层次的湘潭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翅 侯硕 张浩然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构建既要考虑自然资源、生态格局的因素,还应适应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功能需求。基于对城市形态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形态因子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湘潭城市绿地形态的基础因子、规划因子和功能因子三方面的制约机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城市中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交通骨架、功能布局、行为需求、生态机理、景观塑造等七类细分要素。其次从区域和城市层面提出湘潭绿地空间格局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规划的观点提出三大基本策略:1)基础因子确定湘潭绿地基础构架;2)规划因子引导湘潭绿地重点提升;3)功能因子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明华 王立
城市经济空间扩展-聚合进程中社会-生活空间向阶层化方向演进,受阶层化生活行为区位结构的影响,生活空间(质量)体系不断发育。不同阶层工作、购物、家务及闲暇等空间行为界定的城市生活空间在空间重构过程中渐趋发育为城市生活空间体系。城市空间由工业化过程中的块状分化演绎发展为健全、完整的生活空间体系及差异化的生活空间质量体系。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以日常生活空间质量体系的认知扇状面和等级面为基础,选择其适宜的生活空间。在经济增长及生活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城市生活空间的尺度逐步扩展至都市区、城市群、城市-区域层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丽 吕拉昌 韦乐章 任远
在全球化背景与"知识经济"时代里,创新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地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各国发展的首要战略选择。对广东省工业化阶段三个时期的城市创新体系动态演变进行了初步评价,并找出影响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城市经济实力、城市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等是各个阶段下影响广东城市创新能力的共性因素;而人才教育水平则是准工业化和工业化初期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城市创新 创新体系 空间分异 广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长虹
我国城市化发展一直低于世界平均速度,也滞后于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的城市化任务十分艰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基于信息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将为城镇化提供新的动力,为城镇空间体系的优化和创新提供新的途径,有助于在加快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信息化 创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丽昀 陈东田 高阳 曹庆义 张永超
基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对老旧社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从功能多元化模式设计、自然景观要素深化设计、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进行研究,探讨老旧社区自然式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重构策略,激发儿童与自然的联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坚 张瑜
研究目的:分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国土空间体系表述的形成脉络及内在逻辑,并从国土空间体系构建视角探讨国土空间治理的未来趋向。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具有“区域”和“要素”双重特性,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旨在解决传统国土空间治理的“区域”“要素”缺乏统筹问题。从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到国土空间体系的演变,实质上是不断推进迈向高质量发展、强化“区域—要素”统筹的国土空间治理。在构建国土空间体系的指引下,国土空间治理既要聚焦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绘就国土空间协调发展蓝图,又要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做好国土空间治理的“区域—要素”统筹。研究结论:面向国土空间体系构建,国土空间治理未来应做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区域—要素”统筹治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拉昌 李永洁 刘毅华
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城市的职能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城市的职能已由工业城市的生产、制造职能、服务城市的管理与协调职能向创新、创意职能转化,城市化是人口与景观的变化过程,也是城市创新功能的创造过程,城市创新职能表现出与其他职能不同的特征。城市创新职能可从全球、城市之间、城市内部多个尺度进行研究,对探讨建立全球及我国的城市空间创新体系,以及完善城市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兴柱 顾朝林 王群 卢松
从空间动态发展的视角研究城市旅游流空间动态变化,建立了集空间吸引力、空间竞争力、空间成长力于一体的更为综合的城市旅游客流空间体系。选择南京市为代表性案例区,运用了引力模型、偏离份额分析、Surfer等分析方法,从多维视角研究了南京市旅游客流空间动态变化,研究发现:①不同发展阶段客源市场稳定性和集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城市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总体符合距离衰减规律;②城市间旅游流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旅游客流竞争格局变化明显;③城市内部旅游客流以集聚为主,集聚与扩散并存。
关键词:
城市旅游客流 空间体系 南京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