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98)
- 2023(10788)
- 2022(9249)
- 2021(8727)
- 2020(7692)
- 2019(17755)
- 2018(17706)
- 2017(34490)
- 2016(18711)
- 2015(21050)
- 2014(21229)
- 2013(20958)
- 2012(19260)
- 2011(17147)
- 2010(16834)
- 2009(15411)
- 2008(15132)
- 2007(13396)
- 2006(10898)
- 2005(9474)
- 学科
- 济(76793)
- 经济(76715)
- 管理(52816)
- 业(52225)
- 企(42852)
- 企业(42852)
- 方法(41539)
- 数学(37432)
- 数学方法(36954)
- 财(21234)
- 农(20015)
- 中国(17334)
- 学(16578)
- 业经(14969)
- 务(14341)
- 财务(14296)
- 财务管理(14264)
- 地方(14116)
- 贸(13889)
- 贸易(13888)
- 企业财务(13591)
- 易(13512)
- 农业(13296)
- 制(12943)
- 技术(11577)
- 和(11379)
- 理论(11326)
- 银(10964)
- 银行(10936)
- 环境(10849)
- 机构
- 学院(264601)
- 大学(264420)
- 济(106922)
- 经济(104764)
- 管理(104129)
- 理学(91072)
- 理学院(90092)
- 管理学(88371)
- 管理学院(87882)
- 研究(84880)
- 中国(62516)
- 科学(55008)
- 京(54171)
- 财(48196)
- 农(47373)
- 业大(43539)
- 所(43134)
- 中心(40629)
- 研究所(39846)
- 财经(39530)
- 农业(37793)
- 江(37749)
- 经(35937)
- 经济学(33289)
- 北京(33019)
- 范(32771)
- 师范(32373)
- 院(30886)
- 经济学院(30390)
- 州(30286)
- 基金
- 项目(186997)
- 科学(146860)
- 基金(136977)
- 研究(131051)
- 家(121124)
- 国家(120187)
- 科学基金(102799)
- 社会(82606)
- 社会科(78398)
- 社会科学(78373)
- 省(73945)
- 基金项目(73202)
- 自然(69389)
- 自然科(67804)
- 自然科学(67781)
- 自然科学基金(66583)
- 划(62288)
- 教育(61262)
- 资助(56784)
- 编号(51883)
- 重点(42535)
- 部(41609)
- 成果(40714)
- 发(39306)
- 创(38836)
- 科研(37317)
- 创新(36389)
- 计划(35884)
- 课题(35510)
- 教育部(35433)
- 期刊
- 济(105577)
- 经济(105577)
- 研究(68270)
- 学报(45788)
- 中国(43321)
- 科学(40948)
- 农(40869)
- 财(39251)
- 管理(35095)
- 大学(34464)
- 学学(32939)
- 农业(27758)
- 技术(23621)
- 教育(22469)
- 融(20534)
- 金融(20534)
- 财经(19310)
- 业经(17514)
- 经济研究(17371)
- 经(16485)
- 业(15191)
- 问题(14728)
- 统计(14512)
- 版(13753)
- 技术经济(13267)
- 策(13112)
- 理论(12446)
- 科技(12285)
- 财会(12150)
- 资源(11900)
共检索到363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飞 王健敏 陈晓鸣 孙宝刚 杨子祥 段兆尧
基于云南省气象数据与云南松空间分布数据,结合国际上应用较广的Kira指标,通过统计方法和GIS软件,分析了云南省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云南松未来适生区域的变化。结果表明:云南松的温暖指数为32.1~204.3℃·月,最适范围为86.1~160.0℃·月,平均值122.9℃·月;云南省WI年际变化曲线呈明显升高,从1970年的121.30℃·月升至2002年的133.57℃·月;HI年际变化曲线呈下降趋势,从1970年的10.97 mm·(℃·月)-1降至2002年的8.92 mm·(℃·月)-1,WI波动较HI显著,最高值出现在1998年,为136.63℃·月,最低值为1976年的117.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志清 胡一凡 侬佩瑶 杨荣恋 周德丽
[目的]草果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的作物,目前草果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市场前景极好。随着草果社会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草果种植面积也在迅速扩大,但至今对云南草果种植区域适宜性和生产情况还缺乏系统调查和科学评价。通过对云南草果主要种植区域气候适宜性的初步评价,为云南大力发展草果产业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对云南草果主要种植区域的14个县45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和气象资料的收集;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第三,根据草果的生长习性,设定理想的草果生长标准样本,进行加权综合评分;最后,根据得分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明达 刘平英 胡雪琼 段长春
[目的]柠檬是典型的云南高原特色水果,作物生态适宜性区划是综合环境生态因子和空间分析工具的种植区划方法。[方法]研究采用德尔菲法从气候、土壤理化、地形地貌因子3个方面确定了10个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各生态适宜性因子权重系数的确定,结合ArcGIS进行云南省柠檬种植生态适宜性精细化区划研究。[结果]德宏、普洱、西双版纳、临沧西部、红河南部及文山东部是种植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37.8%;保山、楚雄、大理南部、丽江东部、玉溪南部、红河北部、曲靖南部是种植次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33.7%;迪庆、怒江、丽江西部、昆明、昭通及曲靖是种植不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8.5%。[结论]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高原特色水果的生态适宜区种植区划,对指导作物科学选址具有重要意义,对合理规划生态布局、科学种植及尝试定向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柠檬 生态适宜性 层次分析法 区划 云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志丁 骆华松 唐郑宁 李树梅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根本上制约着区域人口的集聚和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居环境适宜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牵涉的方面也更加广泛。采用地形起伏度、地被指数、水文指数、气候适宜度四类指标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了云南省不同区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研究结果将为云南省未来人口发展功能分区,人口空间优化分布,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洋 何春阳 李晓兵
本文选取普洱茶树的起源地云南作为研究区,综合考虑普洱茶树的自然立地条件与大规模种植的便利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普洱茶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定量、直观地获取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与空间信息,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云南省内,共有面积约为6400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68%的土地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栽培型普洱茶树,还具有较大的规模化种植潜力;3)自然立地条件是决定普洱茶品质及其价值的至关重要因素,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君 武友德 张磊 陈长瑶
以云南环洱海乡村聚落为研究区域,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对不同社会经济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区位适宜性等级和分值进行测度,得出以下结论:全区乡村聚落区位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为明显,经济基础薄弱、人口稀少且交通便利的中小型聚落为该区聚落的主体,中心城区影响力在南部聚落区位选择中所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北部,城镇用地对聚落布局区位的影响随着与中心城镇间距离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多数聚落的区位条件相对较差,南部聚落的区位适宜性分值整体高于北部。根据测度结果,将乡村聚落优化模式分为城镇转化型、优先发展型、特色发展型、引导发展型及弃迁型等5种。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区位 适宜性 环洱海地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育军 鲁鑫浪 陈丽鹃 周冀衡 王超 杨家明
于2010—2013年对云南宜良烟区土壤养分含量状况进行普查,运用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SFI值),对烟区土壤肥力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宜良烟区土壤pH值和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硼含量适宜,速效磷、有效镁、有效锌和水溶性氯含量偏高,有效磷和水溶性氯含量的变异较大;②宜良烟区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为Ⅰ~Ⅴ级的比例分别为20%、47.7%、29.3%、1.5%和1.5%,肥力适宜性指数平均值为0.61;③2010至2013年,烟区土壤pH和有效镁含量逐年降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硼和水溶性氯含量有所增高。
关键词:
植烟土壤 肥力 综合评价 云南宜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池再香 白慧 彭兴德 刘荣让 彭祖才 古德礼
在分析贵州省从江县椪柑气候适宜性的基础上,确定了椪柑生态气候主导指标,分析影响椪柑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依此对黔东南山区椪柑生产进行区划,同时比较不同种植区椪柑果实的品质。
关键词:
椪柑 气候适宜性 区划 黔东南山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成林 郭素娟
【目的】探究影响板栗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板栗潜在分布区,为板栗种质资源保护和引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472个板栗现有种群分布地理信息与21个环境变量,采用物种分布组合模型模拟板栗潜在适宜分布区,通过AUC与TSS值评价模型准确性。利用组合模型推测末次冰盛期、全新世中期、当前、2030年和2050年板栗适宜区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 10种模型中,RF、GBM、MARES和GAM预测精度最好且稳定,最终组合模型AUC和TSS值分别为0.974和0.816,精度较高。2)影响板栗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冷月极端低温、海拔、最湿季降水量、年温变化范围和最湿月降水量,累计贡献率达89.79%。3)当前气候条件下中国潜在板栗适宜区分布广泛,自末次冰盛期以来,板栗适宜区不断向高纬度地区扩张,气候越暖扩张越快。但板栗整体适宜性不断下降,南方较为突出,北方则降幅较小,高适宜区总面积逐步减少。【结论】气候和地形因子共同影响板栗的地理分布,其中气候因子中温度因子贡献最大,地形因子中海拔因子贡献最大。当前气候条件下板栗在中国适宜区分布广泛,建议在高适宜区进行引种栽植及种质资源保护,当未来气候不利于板栗生长时向高纬度适宜区进行迁移引种,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
板栗 物种分布模型 气候适宜性 分布预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飞 王健敏 孙宝刚 陈晓鸣 杨子祥 段兆尧
广泛收集云南松地理分布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制作云南松物种的分布现状图,并根据ClimateChina预测模型确定云南松分布区间的气候参数,利用Kira的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干燥度指数(K)、徐文铎湿度指数(HI)、holdridge生物温度(BT)、可能蒸散量(PET)、可能蒸散率(PER)以及单一气候因子如年平均气温(MAT)、1月平均气温(TAV01)、7月平均气温(TAV07)、年降水量(MAP)、>5℃积温(DD5)、>18℃积温(DD18)、极端最高气温(MWMT)、极端最低气温(MCMT)、气温年较差(TD)、年热湿比(AHM)等指标,研究云南松的地...
关键词:
云南松 地理分布 气候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超 李文峰 赵耀 尚敬敏
【目的】作物适宜性评价是进行生产区划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基于气象、土壤、地形数据,构建适宜山地环境的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和方法。【方法】在文献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遴选18个生态指标构成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作物模型法构建,考虑了玉米生育期和生态效应,其他指标采用隶属度函数法分数值型和概念型分别构建。各因子权重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权重和适宜性函数构建玉米气候、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土地管理适宜性评价模型及综合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的数据通过空间分析获得。针对山区耕地的立体分布特点,运用ArcGIS工具综合耕地利用、土壤类型、行政区划划分评价单元,经GIS的插值处理、统计分析,获得各评价单元18个评价指标基础数据,进而运用评价模型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分类评价和综合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该方法应用于云南省寻甸县,全县耕地共划分为8 415个评价单元,其气候、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土地管理4个方面适宜以上的面积分别占比58%、86%、42%、90%。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中,高度适宜区和适宜区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5.4%、50.6%,主要分布在中-东南部低中山丘陵区,中北部金沙江河谷,西部河谷槽区也有小范围的分布;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占9.4%和4.6%,主要零星分布在中部以西地区,而在西北部相对集中。【结论】评价方法考虑了玉米生育期和山区耕地立体分布特点,研究区适宜性区划呈碎片状分布,分布情况与区域生产情况基本相符,气候和立地条件是影响研究区玉米生态适宜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GIS 玉米 生态适宜性 评价 寻甸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剑峰 孟景祥 毛建丰 赵伟 刘灏 邢震 张华 王晓茹 李悦
在油松与云南松人工杂交并获得杂种的基础上,采用多杂交组合杂种、亲本种和高山松种子在高山松最适宜生境下(西藏林芝)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并通过苗期的适应性指标和生长指标来论证高山松及其亲本种间生态分化及杂种高海拔特殊生境适应性的来源。结果表明:1)多数适应性指标上,油松×云南松杂种苗木与高山松表现相似;2)油松×云南松不同杂交组合苗木间的适应性指标有一定幅度变异,一些群体有更高的封顶率和保存率;3)油松苗木的适应性指标最高,云南松最低,高山松适应性指标介于两者间;4)高山松生长指标最高,油松生长指标最低;5)与亲本不同,高山松与杂种苗木在第2年均有二次生长现象,且比率相似;6)最好杂交组合苗木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庞荣荣 赵冰倩 高露双 王康臣 陈金平
【目的】兴安落叶松是东北内蒙古林区重要的建群树种,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兴安落叶松林的潜在适宜区域分布和生产力正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准确评估东北内蒙古林区兴安落叶松林潜在气候适宜性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对东北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基于东北内蒙古天然林区的68个兴安落叶松林样地实际调查数据和8个气候因子变量,利用MaxEnt模型模拟预测兴安落叶松林的潜在地理分布,确定兴安落叶松林的潜在适宜区分布及面积,结合实测点分布概率、生产力和林分结构因子,探讨兴安落叶松林气候适宜性与生产力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兴安落叶松林的适宜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东北、黑龙江中部以北及东南、吉林东南部,适生区的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低适宜区(6.050×10~5 km~2)>高适宜区(4.087×10~5 km~2)>中适宜区(3.534×10~5 km~2)。兴安落叶松林的气候适宜性与生产力关系呈显著负相关性,以幼龄林为主的低适宜区生产力显著高于高适宜区。林分年龄对兴安落叶松林气候适宜性与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低林龄增强了气候性与生产力的负相关性,而高林龄中气候适宜性与生产力的关系较弱。【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兴安落叶松林气候适宜性与生产力的显著负相关关系,但这种负相关关系可能受到林龄因素影响。在研究物种生境适宜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时,应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和林分结构特征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子生
建设山地城市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十大模式之一。实施"城镇上山"战略,其基础是开展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目前,国内外对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其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技术方法模式等关键技术方法问题需要深入、广泛的探讨和实证研究。论文针对山区城镇建设的特殊性,构建起由7个特殊因子和10个一般因子(其中有5个同时是特殊因子)共同组成的山区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限条件法"与"适宜性指数法"相结合的技术方法,通过确定单项评价因子指数和综合性适宜指数,并运用GIS技术,以第二次土地调查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本图斑为评价单元,分析和评定了云南德宏州山区每一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东 郭盼盼 刘强 刘洪敏 郑凤娟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大豆、棉花4种农作物在陇南山区的气候适宜种植程度,对该区种植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以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和降水量为基础,运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对该区气候因子(温度、降水)进行数理转化,计算各种农作物生育全过程的温度适宜度(ST(Tt))、降水适宜度(SR(Rt))、水温综合适宜度(Isr),以探求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气候适宜度,最后通过ArcGis的空间技术对该区4种农作物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小麦、玉米、大豆在试区的气候适宜度(ST(Tt)、SR(Rt)、Isr)较高;棉花的气候适宜度较低,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小麦和棉花的主要...
关键词:
模糊数学 气候适宜度 农作物 甘肃陇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