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03)
2023(16229)
2022(14174)
2021(12863)
2020(10909)
2019(24815)
2018(24419)
2017(46987)
2016(25771)
2015(28598)
2014(28249)
2013(27741)
2012(25317)
2011(22673)
2010(22119)
2009(19582)
2008(18577)
2007(15664)
2006(13341)
2005(10836)
作者
(74979)
(62387)
(61804)
(58791)
(39497)
(30180)
(27976)
(24717)
(23897)
(21858)
(21451)
(20952)
(19672)
(19333)
(19317)
(19202)
(18957)
(18661)
(17889)
(17864)
(15678)
(15116)
(14914)
(14279)
(14068)
(13726)
(13686)
(13639)
(12683)
(12498)
学科
(99471)
经济(99368)
管理(72618)
(68024)
(55674)
企业(55674)
方法(49232)
数学(43709)
数学方法(43146)
(27571)
(24474)
中国(23941)
(23647)
地方(22176)
业经(22030)
环境(19369)
农业(18803)
(18141)
贸易(18136)
(17599)
技术(16167)
(15867)
财务(15798)
(15791)
财务管理(15770)
理论(15402)
(15126)
企业财务(14931)
(14661)
(12639)
机构
学院(354675)
大学(354490)
管理(142333)
(136222)
经济(133408)
理学(125724)
理学院(124309)
管理学(121867)
管理学院(121253)
研究(116099)
中国(82176)
科学(77882)
(73641)
(66539)
业大(61508)
(58202)
(58156)
研究所(54284)
中心(53511)
农业(52844)
(52664)
财经(48523)
(45808)
师范(45183)
(44391)
北京(44337)
(42672)
经济学(40516)
(40235)
技术(38373)
基金
项目(263433)
科学(206132)
基金(191164)
研究(183761)
(169833)
国家(168495)
科学基金(144335)
社会(115344)
社会科(109339)
社会科学(109307)
(105771)
基金项目(102894)
自然(98128)
自然科(95847)
自然科学(95816)
自然科学基金(94043)
(88367)
教育(84552)
资助(78066)
编号(73360)
重点(59481)
(56735)
成果(55945)
(55944)
(54902)
科研(51641)
创新(51335)
计划(50755)
课题(50100)
大学(48047)
期刊
(135991)
经济(135991)
研究(92434)
学报(65898)
中国(59725)
(58744)
科学(57021)
大学(48797)
管理(48388)
学学(46531)
(42694)
农业(40873)
教育(34473)
技术(30001)
业经(24326)
(23770)
金融(23770)
财经(22141)
经济研究(21715)
(20764)
科技(19069)
(18873)
(18217)
业大(18187)
问题(17944)
资源(17791)
图书(17084)
技术经济(16373)
理论(15797)
商业(15610)
共检索到482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军  唐慕尧  
深入探讨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控制和减少碳排放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Kaya恒等式,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0~2011年江苏省统计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对碳排放量影响最大的是煤炭消耗量,其关联度接近1;原油消耗量、GDP以及人均GDP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较大;人口及天然气消耗量对碳排放量的较小。研究结果表明改善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是降低碳排放量的最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凌立文  张大斌  
在对广东省工业"三废"EKC曲线进行验证的基础上,运用Kaya恒等式把工业"三废"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清洁生产技术水平、工业GDP单位能耗、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人口规模四个维度,并用LMDI分解法分析各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工业废水与废固符合三次多项式的EKC曲线拟合特征,工业废气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单调递增关系;清洁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GDP单位能耗对污染物排放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人口规模则对污染物排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凌立文  张大斌  
在对广东省工业"三废"EKC曲线进行验证的基础上,运用Kaya恒等式把工业"三废"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清洁生产技术水平、工业GDP单位能耗、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人口规模四个维度,并用LMDI分解法分析各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工业废水与废固符合三次多项式的EKC曲线拟合特征,工业废气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单调递增关系;清洁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GDP单位能耗对污染物排放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人口规模则对污染物排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世进  李姝奇  
本文测算了2000-2008年江苏省7个地级市的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工业碳生产力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工业部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均工业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呈倒N型曲线关系,上拐点出现在人均GDP 66 836元;城市化水平、经济对外依存度、FDI引进规模对工业碳排放规模均具有促进作用;"上海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洪久  胡彦蓉  Robert Rieg  马卫民  
本文采用Kaya及其扩展模型将CO2排放影响因素划分为产业能源强度、生活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均产出、人居收入和人口总数7个方面。根据1995~2009年江苏省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部门的12种能源消费数据,利用LMDI模型分解计算出7个因素的CO2排放量和贡献值。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9年江苏省CO2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产出、人居收入和人口总数对CO2排放起到正向驱动作用,产业能源强度、生活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起到负向驱动作用,人均产出和产业能源强度分别是影响CO2排放的正向和负向主导因素。降低CO2排放量,需要通过提高产业能源强度、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圣  王慧敏  陈辉  孙雪丽  李亚春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江苏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碳排放呈增长趋势。为了研究影响江苏沿海地区碳排放的因素,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建立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2000~2008年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的贡献值和贡献率均呈指数增长趋势,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对人均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比较有限,经济发展是造成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为江苏沿海地区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提供一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沈友娣  章庆  严霜  
应用STIRPAT模型,以江苏省为例,分析高级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富裕程度、碳排放强度和人口城镇化率,弹性系数分别为4.5058、0.3135、0.2829和0.2890;而且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其正处于排放量上升、排放强度下降的"相对解锁"状态。最后提出要以低碳理念引领城镇化进程、以财税政策引领产业的低碳化转型、以碳交易市场激发企业的低碳转型动力等调控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晓燕  董锋  
文章首先利用pearson关联度分析,从可能影响江苏省碳排放强度的七个因素中筛选出与碳排放强度相关度最高的前三个变量:能源强度、第三产业比重和外贸依存度,然后采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三个变量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得到协整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同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结论为江苏省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第三产业比重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碳排放强度与外贸依存度之间存在负向影响关系。鉴于分析结果,建议从提高能源效率、第三产业低碳化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三个方面降低江苏省碳排放强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娜  冯淑怡  孙华平  
利用Tapio弹性脱钩指数分析不同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采用LMDI分解法分析不同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产业所处脱钩状态不同:贸易餐饮业为强脱钩;农业为弱脱钩;生活消费处于增长连接;工业与建筑业均为扩张负脱钩;交通邮政业为强负脱钩。(2)能源强度和产业规模是促进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影响效应类型。能源强度是工业、交通邮政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具有促进作用;该效应也是贸易餐饮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但起抑制作用。产业规模则是农业、建筑业和生活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均具有促进作用。碳强度和能源结构由于能源消费品种单一而作用微弱。最后提出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娜  冯淑怡  孙华平  
利用Tapio弹性脱钩指数分析不同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采用LMDI分解法分析不同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产业所处脱钩状态不同:贸易餐饮业为强脱钩;农业为弱脱钩;生活消费处于增长连接;工业与建筑业均为扩张负脱钩;交通邮政业为强负脱钩。(2)能源强度和产业规模是促进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影响效应类型。能源强度是工业、交通邮政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具有促进作用;该效应也是贸易餐饮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但起抑制作用。产业规模则是农业、建筑业和生活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均具有促进作用。碳强度和能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国泉  蔡珠  封士伟  
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阶段LMDI模型对江苏省2003~2018年人均碳排放量进行研究,并对江苏省10个地级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碳减排效果显著,碳排放正处于向拐点迈进的平稳期,能源效率的减排空间不断缩小,结构性因素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继续增强,碳排放在空间上呈现多极化现象。因此,推进结构要素特别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是江苏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碳排放总量达峰的重要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门丹  黄雄  
文章运用LMDI的分解方法将碳排放量增量分解成碳排放效率效应、能源消耗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与经济效率效应,并且综合考虑产业部门的碳排放和居民消费碳排放。分析结果显示:2012—2016年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是促使江西省碳排放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规模效率和碳排放效率效应也对减排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居民消费的能源消费强度效应为增加碳排放。所以江西省要发展低碳经济、打造"江西样板"需要结合江西发展现状从优化产业结构、对人均GDP计算加入环境因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入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泽  程飞  
论文基于长江经济带战略视角研究江苏省工业碳排放问题,以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运用IPCC清单法测算了2000—2015年江苏省工业碳排放量,并构建了基于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的碳排放恒等式,结合LMDI分解法,对2000—2015年江苏省碳排放的工业层面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江苏省工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增速减缓,单位能耗下降速度快于人均碳排放上升速度;经济规模是工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力;能源强度是有效抑制碳排放的关键因素;经济结构效应对于工业碳排放增长的贡献率由正到负;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娜  仇方道  袁荷  
采用SBM模型、ESDA与GWR等方法,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分析2002—2015年江苏碳排放效率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空间上呈南高北低格局;研究期内江苏碳排放效率的分布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集聚,形成以昆山、南京市区以及无锡市区为核心的三大热点区和以泗阳—宿迁市区—沭阳为中心的冷点区并向外扩散的空间俱乐部;城镇化水平对江苏省碳排放效率空间差异的影响逐步增强,技术创新影响作用逐步凸显,能源消耗强度对碳排放效率空间差异影响程度呈增强趋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元明  周少甫  
分析碳排放情况,本文发现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密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碳排放密度存在明显的空间群集效应。基于LMDI方法分解,发现人均产出起拉动作用,而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则主要是抑制作用。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发现人均总产出水平、单位产出的化石能源消耗量、煤炭消费占比均对碳排放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建议:大力发展便捷的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减轻交通对大城市碳排放的压力;通过改变能源结构,通过电力能源生产外迁等方式降低排放密度超高的地区碳排放压力、开发清洁能源,降低二氧化碳高排放能源消费占比;对高能耗产业逐步实施"产能总量控制——限制出口——进口替代"路径的产业优化措施,逐步减轻"输入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