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6)
- 2023(11001)
- 2022(8777)
- 2021(7991)
- 2020(6648)
- 2019(15300)
- 2018(14985)
- 2017(29043)
- 2016(15346)
- 2015(17104)
- 2014(16973)
- 2013(16157)
- 2012(14131)
- 2011(12309)
- 2010(11659)
- 2009(10251)
- 2008(9528)
- 2007(7903)
- 2006(6635)
- 2005(5516)
- 学科
- 济(64485)
- 经济(64415)
- 管理(43116)
- 业(42143)
- 企(34797)
- 企业(34797)
- 方法(31153)
- 数学(27912)
- 数学方法(27510)
- 中国(17998)
- 农(17990)
- 财(15727)
- 业经(15320)
- 地方(13119)
- 农业(12151)
- 学(10285)
- 务(10221)
- 财务(10162)
- 制(10150)
- 财务管理(10141)
- 理论(9737)
- 技术(9716)
- 企业财务(9691)
- 贸(9627)
- 贸易(9622)
- 环境(9530)
- 易(9345)
- 和(9083)
- 发(9075)
- 产业(8284)
- 机构
- 学院(205120)
- 大学(204942)
- 济(85428)
- 管理(84573)
- 经济(83855)
- 理学(74544)
- 理学院(73835)
- 管理学(72443)
- 管理学院(72066)
- 研究(63527)
- 中国(46902)
- 京(41590)
- 科学(38488)
- 财(37287)
- 农(31402)
- 财经(30804)
- 中心(30782)
- 业大(30654)
- 所(29175)
- 江(28851)
- 经(28316)
- 研究所(26922)
- 经济学(26735)
- 范(26398)
- 师范(26124)
- 北京(24818)
- 农业(24392)
- 经济学院(24364)
- 院(23862)
- 财经大学(23233)
- 基金
- 项目(151344)
- 科学(121467)
- 基金(111813)
- 研究(110666)
- 家(97030)
- 国家(96271)
- 科学基金(84839)
- 社会(72781)
- 社会科(69186)
- 社会科学(69168)
- 省(59652)
- 基金项目(59538)
- 自然(54545)
- 自然科(53347)
- 自然科学(53337)
- 自然科学基金(52338)
- 教育(51612)
- 划(49861)
- 资助(44427)
- 编号(44133)
- 重点(34104)
- 部(33681)
- 成果(33286)
- 发(32743)
- 创(32243)
- 国家社会(31105)
- 创新(30172)
- 课题(29772)
- 科研(29444)
- 教育部(29390)
共检索到280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滨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选择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城镇化四个维度构建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和比较。研究表明,2000-2016年间中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但各维度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经济城镇化水平增长最快,而人口和生态城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中国各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向东北部、中部、西北部和西南部依次递减的特征,且各区域的优势和劣势有所不同。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娟 刘颖 耿潇潇
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或水平、素养等日益提升,而且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与城镇化、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随着国家城镇格局变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会出现一些民生问题,因此,政府应当合理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协调统一提供有力保障。文章以河北省市域为基本单元,在阐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特征的基础上,运用AHP-熵值法从人口、经济、社会创新、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等方面,对其各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及现状诊断,并依据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格局差异,划分为高、中、中低及低水平四大城镇化水平类型区,并因地制宜指出具有地域差异化新型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段超群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实现度四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步显著,但是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相差比较悬殊;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呈现较强的板块效应及区域异质性,东部板块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中部板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西部板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出现严重分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主产区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段超群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实现度四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步显著,但是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相差比较悬殊;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呈现较强的板块效应及区域异质性,东部板块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中部板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西部板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出现严重分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主产区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暖 高权 王帅
以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各省市的城镇化水平,并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省际综合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综合城镇化水平超前和滞后的省域在东西部之间交错分布,并没有出现东部地区城镇化超前而西部地区城镇化滞后的空间分异格局;②省际尺度上综合城镇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空间依赖性;③空间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以及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省域综合城镇化水平的弹性系数显著为正。模型的系数值为负,表明省域之间综合城镇化水平存在"跷板效应"。因此,在稳步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前提下,政府应适当提高资本和劳动力在区域间的配置能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元亮
在综合测度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2003—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城镇化水平重心在113.540 5°E—113.574 5°E、34.451 3°N—34.504 7°N之间波动,重心轨迹向东南方向移动,10年间移动距离16.792km,重心向东偏移的距离大于向南偏移的距离。城镇化水平的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不大,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且有向东—西格局转变的趋势。标准差椭圆中心位于中部偏北的位置,范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元亮
在综合测度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2003—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城镇化水平重心在113.540 5°E—113.574 5°E、34.451 3°N—34.504 7°N之间波动,重心轨迹向东南方向移动,10年间移动距离16.792km,重心向东偏移的距离大于向南偏移的距离。城镇化水平的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不大,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且有向东—西格局转变的趋势。标准差椭圆中心位于中部偏北的位置,范围以郑州为中心,东至商丘西部、周口中部,西接三门峡,南连驻马店北部、南阳东北部,北抵鹤壁中部、安阳南部。这表明位于河南省东部和南部的黄淮地区尤其是东部城镇的空间集聚能力不断提高,城镇转移农业人口的绝对量逐渐变大,城镇化水平提升加快,对城镇化的影响日益增强。根据预测,2020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重心进一步向东南方向偏移,呈现东北—西南格局,并继续向东—西格局演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德凤 臧正 张雨 孙才志
基于中国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诸要素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视角,借鉴人口承载力思想,提出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及其表征方法,参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区域PRED系统的承载力—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CPSR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度与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标准,通过多目标规划与决策方法对区域PRED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以2000-2012年大连市PRED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研究时段内大连市PRED系统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人口承载力由363万人降至291万人;②大连市PRED系统压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PRED系统负荷指数由0.97降至0.85,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级别始终处于Ⅱ级橙色预警或Ⅲ级黄色预警状态。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大连市有关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评价结果可视性较强、可靠性较高。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以及基于CPSR模型的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为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磊 韦海民 刘正顺
本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2.0对陕西省2006-2012年七年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发现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呈增长趋势,新型城镇化发展好坏与DPSIR模型内部指标的协调性也有关系,即内部各指标呈现出正相关则发展较好,反之则不好。研究还发现制约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能源利用程度不高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较小三个方面,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滨
选择城镇发展质量、城镇化效率和城镇化协调程度三个维度的34个指标,构建了我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0-2016年,我国城镇化质量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各省市在主要维度上发展水平不平衡;我国五大区域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向东北部、中部、西南部和西北部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采用泰尔指数对城镇化质量区域差异进行空间分解发现,我国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区域间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是我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区域内差异对这种空间格局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综合评价 区域空间差异 中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后凯 王业强 苏红键 郭叶波
本文在对城镇化质量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城市发展质量、城镇化效率和城乡协调程度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34个指标的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0年的系统数据,对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总的来看,评价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质量状况。
关键词:
中国 城镇化质量 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大道 姚士谋 李国平 刘慧 高晓路
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大大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然而,近1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却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出现了"冒进式"的城镇化现象。文章通过我国城镇化过速发展与空间失控的原因分析研究,建议采取严格而多方面的综合措施,遏制"冒进式"城镇化和空间失控的严重趋势。使我国城镇化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走一条资源节约型即"高密度、高效率、节约型、现代化"的道路。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城镇空间失控 城市化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熙保 朱兰
本文采用201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定量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影响城镇内部不平等的机制。本文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伴随着城市劳动力市场个体差异的扩大。较高的城镇化率具有工资溢出效应,但不同特征的个体获益不同。高职业技能个体从城镇化进程中获益大于中低职业技能个体,且城镇化率更高的城市具有更大的行业间工资溢出系数级差。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降低城镇不平等程度的关键在于提高就业质量,加大对低技能劳动者的教育和职业技能投入,同时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玲玲 陈香
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丰富内涵,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幸福指数、城市资源环境和城乡统筹五种视角构建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性地采用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改进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