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2)
2023(12270)
2022(10521)
2021(9911)
2020(8388)
2019(19180)
2018(19366)
2017(36699)
2016(19856)
2015(22625)
2014(22408)
2013(21438)
2012(19354)
2011(17149)
2010(17076)
2009(15459)
2008(14663)
2007(12600)
2006(10723)
2005(9014)
作者
(55625)
(46554)
(46368)
(44176)
(29657)
(22171)
(20999)
(18288)
(17876)
(16642)
(15950)
(15721)
(14867)
(14538)
(14394)
(14363)
(13724)
(13620)
(13550)
(13321)
(11457)
(11439)
(11424)
(10657)
(10414)
(10383)
(10277)
(10231)
(9463)
(9265)
学科
(73396)
经济(73313)
管理(57277)
(52631)
(41559)
企业(41559)
方法(37416)
数学(33286)
数学方法(32620)
(20319)
中国(19488)
(18348)
(16995)
业经(15845)
地方(14831)
(14703)
环境(14492)
理论(14322)
农业(13172)
(12614)
贸易(12605)
(12260)
(12176)
技术(11950)
(11517)
银行(11484)
(11374)
(11367)
财务(11291)
财务管理(11260)
机构
学院(267690)
大学(265657)
管理(105824)
(101272)
经济(98905)
理学(91966)
理学院(90953)
管理学(88804)
管理学院(88321)
研究(85823)
中国(64414)
科学(55963)
(55779)
(45848)
(45824)
业大(43052)
(42435)
中心(41297)
(39823)
研究所(39104)
财经(36829)
农业(36131)
(34803)
师范(34320)
北京(34089)
(33643)
(32462)
技术(31685)
(31611)
经济学(30321)
基金
项目(194244)
科学(153035)
基金(140256)
研究(139662)
(123913)
国家(122945)
科学基金(105945)
社会(86796)
社会科(82194)
社会科学(82173)
(77917)
基金项目(73886)
自然(70579)
自然科(68934)
自然科学(68915)
自然科学基金(67629)
教育(65618)
(65318)
资助(57815)
编号(57077)
成果(44913)
重点(44300)
(41620)
(41438)
(41070)
课题(39498)
创新(38342)
科研(37585)
计划(36443)
国家社会(35890)
期刊
(103896)
经济(103896)
研究(68529)
中国(53040)
学报(44957)
(39937)
科学(39899)
管理(38319)
(35846)
大学(34502)
学学(32441)
教育(31358)
农业(27633)
技术(27267)
(20145)
金融(20145)
业经(18424)
财经(17200)
图书(16637)
经济研究(16559)
(14978)
统计(14873)
(14782)
(13612)
(13571)
问题(13291)
科技(13202)
资源(13177)
技术经济(12480)
决策(12162)
共检索到380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荆田芬  余艳红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是实现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的重要基础。现今生态系统的评价大多采用较为单一的、静态的评价方法,而基于GIS开发的InVeSt模型可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尺度的、综合的、动态的、可视化的评估。本文在概括InVeSt模型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典的分类体系、InVeSt模型功能评估分类体系、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体系等相关分类体系,针对高原湖泊的特点,构建了基于InVeSt模型的高原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体系,并提出了各个指标的评估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生奎  曹广超  陈克龙  解家安  马兰  张涛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对其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价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青海湖水生态系统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对青海湖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文章使用市场价值法、造林成本法、碳税法和替代市场法,对青海湖湖泊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青海湖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使用价值为240 174.8×108CNY,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13.84×108CNY,间接使用价值为240 160.9×108CNY,在所有生态功能类型中,气候调节功能价值最大,占了主导,为2394.52×1010CNY,占总使用服务价值的99.70%,其次为涵养水源,为526.08×1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婷婷  罗维  李中和  吕永龙  
本研究以太湖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年完成的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的科学调查数据,综合运用生态学及经济学方法,对太湖生态系统的四大类功能(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和十一个亚类的服务价值(供水功能,提供水产品,航运功能,水力发电,大气调节,输沙功能,水质调节,调蓄洪水,蓄水功能,土壤保持,旅游功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2007年太湖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 500.372 3亿元,其中:供给功能价值973.719 3亿元,调节功能价值140.861 4亿元,支持功能价值30.761 6亿元,文化功能价值363.03亿元。在具体服务子功能类型分类中,比例明显大于其他类型的依次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冉璇   李渊   郭宇龙   位贺杰  
探究近3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演变规律,衡量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为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基于InVEST模型对1990~202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水资源供给、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生境质量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展开评估,并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利用权衡协同度模型(ESTD)分析各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水资源供给服务由1990年的2.39×10~7m~3下降至2000年的1.92×10~7m~3,再到2020年上升至3.74×10~7m~3,土壤保持、固碳释氧与生境质量服务的物质量持续上升;(2)从空间格局来看,水资源供给服务的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其余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格局较稳定。园内生态系统服务的Ⅳ类热点区面积由1990年的7.78 km~2增加至2020年的12.75 km~2;(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以协同为主,协同关系主要出现于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生境质量三者之间,权衡关系则存在于水资源供给与其他三种服务之间;(4)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特定生态系统服务相关条件的改变、相关政策与专项规划的实施、人类活动的干扰是影响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及权衡协同关系的主要因素。近3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格局及权衡协同关系变化显著,主导的影响因素为土地覆盖变化,当前园区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呈西部高、东部低的空间格局,未来应重点关注园区的功能分区优化,逐步探索与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着力平衡生态资源保护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菊  傅斌  张成虎  胡治鹏  王玉宽  
岷江上游是中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成都平原的重要水源生命线,该文使用InVEST模型与影子工程法,对其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与价值进行量化评估与空间制图,可为当地水源地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小流域水源涵养量多年平均值为219.36 mm,总量为49.19亿m~3,价值为40.83亿元,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汶川中南部,低值区多集中在松潘县与茂县境内。受评估方法的限制,不同学者对该流域的相关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可比性较差,但是岷江上游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水源涵养价值。空间化评估结果可直观的反映水源涵养量与价值的空间差异,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补偿效益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琦  李化  
文章提出了湖泊保护立法后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并依据该指标体系对《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进行了试评估。评估结论表明,湖北省的湖泊保护立法更应注重对执法经验的吸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朝霞  朱洪蓉  吕琳莉  
【目的】在保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对位于青藏高原的河流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为河流的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界定了高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服务功能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河流健康评价等级划分为"优"、"良"、"中等"、"差"和"极差"5个标准。在分析河流健康与其服务功能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服务功能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在位于青藏高原的巴河上进行实例验证。【结果】对巴河的生态系统健康和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在考虑河流健康指标后巴河的总服务功能价值较不考虑河流健康时减少了2.844×108元/年。【结论】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小丽  
由于传统Wackernagel and Rees生态足迹模型仅研究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系统供给的生物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忽略了生态系统的其它功能,无法体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本文以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引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生态足迹模型。该模型以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为基础,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计算方法。采用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当量因子计量生态足迹模型中的均衡因子,采用生态系统单元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全国该生态系统单元的平均价值的比值表示产量因子。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既反映了区域人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妍  高俊峰  黄佳聪  
随着生物资源价值估算方法的日益成熟,生态系统的服务评估成为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运用市场价值、影子工程、碳税法等方法对太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功能、环境调节功能和文化社会功能等直接与间接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和多重服务价值,总价值为112.39×108元。其中,生态环境调节与维护功能价值最大,占总服务价值的48.98%;其次是物质生产与供给功能,占29.1%;文化社会功能最小,占21.91%。通过对9项子功能进行评估得出,调蓄洪水的功能价值最大,约占26.23%,供水功能其次,约占24.56%,气候调节功能,约占18.23%,科研教育价值约占13.16%,植被资源生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慧  陈克龙  曹生奎  韩艳莉  马进  
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的基础上,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订正,构建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单价表,并在此基础上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2007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40.88×108元。生态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为:水体>草地>湿地>灌丛>农田>荒漠,其中,废物处理功能贡献最大,原材料生产功能贡献最小。研究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李文华  Anthony M.FULLER  
生态足迹(EF)自提出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核算内容的不完整导致其无法全面衡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各种影响。本文完善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ESEF)概念与通用模型,并拓展出基于资源供给和废弃物吸纳两大类服务的足迹模型。案例研究则利用基于废弃物吸纳的足迹模型,对太湖流域上游常州市和湖州市水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就水污染物吸纳而言,当地水环境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氮磷营养盐的累积对当地水环境造成的压力远远大于有机物。这些信息能够为当地水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ESEF概念的提出与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实现足迹方法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全面衡量,并推动足迹理论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尧  徐佩  傅斌  王威  王海雯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可以指导森林保护、水资源利用以及区域规划等。文章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内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常用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进行归纳与分类,从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两方面综述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研究进展。论述了各类模型的主要特征、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总结了在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代表性应用成果,探讨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的主流研究方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艳会  杨桂山  万荣荣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当前宏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湖泊是地表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当今湖泊生态系统的功能在逐渐退化,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尤为重要。而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前提。本文调研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时间尺度、所用评价方法、湖泊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与江河的连通性、富营养化程度等不同角度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所用的指标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湖泊生态系统评价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PB)、生态能质(Ex)等的内涵及其影响机制。最后从指标体系的全面性、普适性、评价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益敏  管成文  朱军  余艳红  
生态用地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星云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从水土保持、地质灾害规避与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安全4个方面,构建了流域重要生态用地识别指标及其识别方法,并识别出流域重要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加权叠加模型更适用于高原湖泊流域重要生态用地识别;(2)根据生态用地重要性分为核心型、辅助型、过渡型和非重要生态用地,面积分别为75.98 km~2、105.05 km~2、89.47 km~2和65.11 km~2,分别占流域生态用地总面积的22.64%、31.30%、26.66%和19.40%。识别结果能较好地反映重要生态用地维护流域的生态安全。以星云湖流域作为高原湖泊流域的典型,为高原湖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方向,以期协调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智  闵庆文  刘某承  白艳莹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是较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更为复杂和综合的概念。论文在分析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人口和经济(承载力)"为研究主线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Ecosystem-Servicesbas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ESECC)的定义,即某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所能支撑的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并构建ESECC评估模型:将所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纳入评估模型,把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看作"黑箱",针对每种生态系统服务分别评估其承载力,并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