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92)
2023(9494)
2022(8094)
2021(7743)
2020(6571)
2019(15473)
2018(15375)
2017(29511)
2016(15972)
2015(18088)
2014(17521)
2013(16607)
2012(14859)
2011(13040)
2010(12929)
2009(11304)
2008(10577)
2007(8835)
2006(7209)
2005(5670)
作者
(42169)
(35470)
(35145)
(33484)
(22341)
(16768)
(16030)
(14061)
(13488)
(12420)
(12105)
(11853)
(11113)
(11039)
(11010)
(10596)
(10462)
(10398)
(10223)
(10067)
(8636)
(8539)
(8527)
(8115)
(7951)
(7854)
(7635)
(7517)
(7046)
(6951)
学科
(60601)
经济(60547)
管理(43006)
(40871)
(34293)
企业(34293)
方法(33709)
数学(30709)
数学方法(30056)
(15077)
中国(14471)
(14168)
业经(12360)
理论(12236)
(11764)
地方(11277)
农业(10121)
技术(9976)
(9825)
贸易(9820)
(9620)
财务(9566)
财务管理(9543)
(9521)
环境(9051)
企业财务(9020)
(8916)
教学(8673)
(8464)
(8107)
机构
学院(209112)
大学(208151)
管理(85240)
(81219)
经济(79645)
理学(75241)
理学院(74446)
管理学(72629)
管理学院(72255)
研究(63858)
中国(46095)
(46027)
科学(40804)
(34383)
业大(34064)
(32317)
中心(30562)
(30122)
(28966)
北京(28896)
财经(28775)
研究所(27954)
(26782)
(26514)
师范(26469)
农业(24999)
(24853)
经济学(24738)
技术(24028)
经济管理(22903)
基金
项目(155909)
科学(123958)
基金(113482)
研究(112667)
(99544)
国家(98775)
科学基金(86355)
社会(70071)
社会科(66509)
社会科学(66491)
(61428)
基金项目(60041)
自然(58189)
自然科(56903)
自然科学(56893)
自然科学基金(55834)
教育(54582)
(52469)
资助(47194)
编号(45750)
重点(35663)
成果(34619)
(34055)
(33509)
(33060)
课题(31659)
创新(31225)
科研(30659)
教育部(29665)
大学(29533)
期刊
(77094)
经济(77094)
研究(53493)
中国(36772)
学报(32790)
科学(30725)
管理(30323)
教育(27462)
(26892)
(26762)
大学(26467)
学学(24862)
技术(22696)
农业(18586)
业经(14347)
财经(13371)
(12880)
金融(12880)
经济研究(12568)
统计(11576)
(11457)
问题(10747)
(10569)
科技(10547)
技术经济(10429)
(10388)
林业(10229)
资源(9830)
(9788)
决策(9431)
共检索到282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新晓  周彬  吕锡芝  杨之歌  
基于北京市第六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区划北京山区森林景观类型,并应用InVEST模型评估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总面积为479209hm2的北京山区森林可划分为18种类型,其水源涵养总量为16.2万亿m3,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75mm;各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深度差异很大,落叶松人工林最大,为148mm,其他阔叶人工林最小,为47.6mm;在各类森林水源涵养总量方面,天然柞树林最高,为8.25万亿m3,其他阔叶人工林最小,为60.7亿m3。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尧  徐佩  傅斌  王威  王海雯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可以指导森林保护、水资源利用以及区域规划等。文章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内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常用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进行归纳与分类,从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两方面综述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研究进展。论述了各类模型的主要特征、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总结了在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代表性应用成果,探讨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的主流研究方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威  郑小贤  宁杨翠  
通过对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区112块标准地,从林分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土壤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得出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整体及18种典型森林类型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中天然林多为异龄、复层和混交结构,而人工林多数是同龄、单层和纯林结构;从林分稳定性等角度来看,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天然林结构要优于人工林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书林  
为了克服传统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估算所面临的空间尺度问题,将遥感技术引入到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功能评估中,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模型估算了研究区森林涵养水量,并进一步估算了森林年涵养水量价值量和年净化水质价值量。与样本点实测土壤水分含量数据对比发现,tvdi模型能适用于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的估算。研究发现,不同树种单位面积森林年涵养水量价值量和年净化水质价值量排序为:马尾松林>桉树林>杉木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莹莹  马晓双  祁国华  吴艳兰  
水源涵养服务功能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处于中心地位,定量评估水源涵养功能可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提供参考。基于参数本地化的InVEST模型对安徽省2000~2019年逐年的水源涵养时空变化及其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影响因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年来,安徽省水源涵养服务功能增强;(2)水源涵养深度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南高北低,钱塘江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3)多年均产水深度为763.1 mm,产水量为10.65×10~(10) m~3,多年均水源涵养深度为193.7 mm,总量为26.8×10~9 m~3;(4)各地类中,草地产水能力最强,林地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强;(5)在干旱年2001年、正常年2008年、湿润年2015年,各因子对水源涵养量的解释力度排序没有太大差异,人为活动对于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的干预强度不断加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菊  傅斌  张成虎  胡治鹏  王玉宽  
岷江上游是中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成都平原的重要水源生命线,该文使用InVEST模型与影子工程法,对其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与价值进行量化评估与空间制图,可为当地水源地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小流域水源涵养量多年平均值为219.36 mm,总量为49.19亿m~3,价值为40.83亿元,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汶川中南部,低值区多集中在松潘县与茂县境内。受评估方法的限制,不同学者对该流域的相关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可比性较差,但是岷江上游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水源涵养价值。空间化评估结果可直观的反映水源涵养量与价值的空间差异,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补偿效益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岳永杰  韩军  李玉柱  陈晶晶  李钢铁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三次清查数据,利用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1994-2008年间大兴安岭森林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2项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近15年内,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固土量>保肥量>涵养水源物质量,三者都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在第五次复查期均达到最大,在第五次复查期固土量是1 586.342×109t·a-1,保肥量是34.350×109t·a-1,涵养水源物质量为12.388×109t·a-1。保育土壤价值量均高于涵养水源价值量,二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第五次复查期都达到最大,二者的和为561.608...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丹  邵全琴  刘纪远  
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水源涵养能力是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蓄水能力的总和。本文根据江西泰和县2003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合文献收集,从3个作用层评估了泰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比较了不同森林类型、林龄、海拔、坡度下的林冠降雨截留能力,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土壤蓄水能力。结果表明,林冠层平均截留率为16.31%,枯落物层持水率为2.14%,土壤层蓄水率为81.55%,3个层次总截留和蓄水量为1.41亿m3。各种森林类型水源涵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混交林>经济林。幼林龄、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水源涵养贡献率分别为17.58%、65.39%、14.18%、2.48%和0.37%,涵养水源能力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空间上,泰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水源涵养力表现出从东西两侧向中部递减的分布。不同立地条件下林分的合理经营与管理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军  张会儒  王传立  臧颢  曹旭鹏  
从林分空间结构、树种结构和林木健康状况三个方面筛选7个因子,应用非线性多目标规划法确定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结构优化目标,定义目标函数-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指数,以林分树种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等为约束条件建立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结构优化模型。以择伐和补植为优化的经营措施,对南洞庭湖湿地区域现实次生林典型林分进行空间结构优化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模型的空间结构优化和调整,研究林分的空间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树种多样性和林分健康状况并未降低。说明建立的优化模型能较有效地指导水源林多功能经营和林分结构优化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且实际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对保护和恢复水源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崔嵬  郑小贤  顾丽  
为适应森林多功能经营的需要,以金沟岭林场为研究区域,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固定样地观测数据,动态评估主要森林类型及龄组的水源涵养量,利用影子工程法评价水源涵养价值量。结果表明:金沟岭林场1997年与2007年的水源涵养量分别为4 560.2×10~4、4 273.6×10~4 t,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量分别为3 137.1、2 935.4万元;在不同森林类型中,针阔混交林蓄水量最大;10 a间,幼龄林的水源涵养价值量基本一致,中龄林与成熟林的价值量呈现增长的趋势,近熟林水源涵养价值量有所下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邱问心  张勇  俞佳骏  张超  郑超超  余树全  
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水涛庄水库集水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2015年森林类型勘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水量平衡法、综合蓄水法和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对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评价,并分别用总量数据和样点数据对InVEST模型水源涵养模块在研究区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森林主林层优势树种可将研究区的森林可分为11个类型。基于出入库水量监测数据计算可知研究区2015年总水源涵养量为2 738.31×10~4m~3,基于综合蓄水法计算可知研究区2015年森林水源涵养量为3 498.86×10~4m~3。基于InVEST模型计算可知研究区2015年总水源涵养量为3 193.90×10~4m~3,模拟值精度达83.36%;森林水源涵养量为3 189.73×10~4m~3,模拟精度为91.27%;各林型水源涵养量精度为89.86%。以基于综合蓄水法计算的样点水源涵养量为基准,对InVEST模型的各样点模拟值进行回归验证, R2为0.635 4,模型精度为74.15%。由此可知,利用InVEST模型对研究区水源涵养进行测算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金龙  杨伶  张大红  彭强  
水源涵养林在京冀流域水源地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在野外调查与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筛选及专家咨询方法,建立了京冀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计量指标体系。研究过程中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等对京冀水源涵养林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价值量估算并货币化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京冀水源涵养林建设产生了可观的生态效益,总生态效益为39 343.13万元,其中涵养水源效益为20 792.87万元;水土保持效益为278.01万元;固碳制氧效益为4616.25万元;净化大气环境效益为5673.9万元;改善小气候效益为2466.8万元;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为5515.3万元。本研究的计量结果将为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文星  郭清和  何介南  申初联  邓湘雯  赵仲辉  
对广州城市森林涵养水源、固土、保肥的功能及其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每年贮水量比无林地多6.429亿m3,调节径流防洪能力大2.609亿m3;每年植物组织净积累N元素4.949万t,P元素0.428万t,K元素4.400万t;每年凋落物归还林地N元素3.524万t,P元素0.216万t,K元素1.539万t;每年土壤流失减少123万t,有机质流失减少3.905万t,N元素流失减少0.218万t,P元素流失减少0.066万t,K元素流失减少2.368万t;森林贮水效益1.286亿元,防洪效益0.522亿元,储存在植物组织中养分效益3.497亿元,保持土壤效益1.145亿元,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小亮  张颖  单永娟  段维娜  
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对云南省高原3种典型森林植被的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和土壤蓄水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蓄水是森林发挥涵养水源功能的最主要途径;从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两个指标来看,林冠截水能力排序为高山松林(209.87t/hm2、28.87%)>白桦林(194.17t/hm2、19.82%)>川滇高山栎灌丛(111.78t/hm2、16.32%);对于枯落物持水能力:最大持水量排序为高山松林(35.79t/hm2)>白桦林(24.52t/hm2)>川滇高山栎灌丛(18.49t/hm2);最大持水率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丛(177.42%)>白桦林(152.08%)>高山松林(138.4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孟楚  王琦  郑小贤  
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4种主要森林类型(油松人工林、元宝枫人工林、黄栌人工林、辽东栎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林分郁闭度、生物量、混交度、角尺度等9个林分结构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结构与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并对水源涵养林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辽东栎天然林的生态功能最优。水源涵养林的生态功能最优的林分具有起源为天然,异龄,混交林,郁闭度在0.60.8,林下灌草盖度较高、土壤厚度较大、林木空间结构良好等特点。研究结果旨在为研究区水源涵养林经营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