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
2023(851)
2022(729)
2021(690)
2020(538)
2019(1236)
2018(1213)
2017(2184)
2016(1229)
2015(1279)
2014(1262)
2013(1267)
2012(1184)
2011(966)
2010(851)
2009(767)
2008(594)
2007(471)
2006(321)
2005(211)
作者
(3038)
(2530)
(2471)
(2414)
(1698)
(1256)
(1208)
(991)
(989)
(885)
(858)
(846)
(832)
(787)
(781)
(765)
(733)
(730)
(724)
(719)
(607)
(583)
(576)
(570)
(566)
(543)
(533)
(527)
(520)
(507)
学科
(4883)
经济(4882)
(4104)
管理(3822)
(3406)
企业(3406)
方法(2947)
数学(2774)
数学方法(2740)
技术(2626)
技术管理(1612)
(1103)
(1017)
贸易(1017)
(1002)
(964)
中国(870)
(866)
业经(807)
环境(793)
农业(791)
(677)
新技术(656)
高新(655)
高新技术(655)
(640)
产业(593)
(566)
(558)
财务(556)
机构
大学(15808)
学院(15687)
(7146)
经济(7066)
管理(6893)
理学(6242)
理学院(6185)
管理学(6097)
管理学院(6060)
研究(4795)
中国(3180)
(2945)
科学(2880)
(2503)
中心(2442)
业大(2428)
经济学(2368)
财经(2196)
经济学院(2192)
(2190)
(2071)
(2048)
研究所(1977)
经济管理(1940)
(1879)
技术(1867)
(1859)
师范(1836)
(1807)
商学(1803)
基金
项目(12888)
科学(10488)
基金(9672)
研究(9333)
(8596)
国家(8532)
科学基金(7477)
社会(6172)
社会科(5895)
社会科学(5895)
基金项目(5125)
(4917)
自然(4876)
自然科(4786)
自然科学(4785)
自然科学基金(4701)
教育(4271)
(4237)
资助(3715)
编号(3570)
(3215)
创新(3041)
(3038)
重点(2962)
(2915)
国家社会(2733)
教育部(2620)
科研(2558)
人文(2553)
(2544)
期刊
(5932)
经济(5932)
研究(3734)
管理(2600)
科学(2284)
中国(2283)
学报(2232)
技术(1972)
(1851)
大学(1805)
(1781)
学学(1769)
农业(1293)
教育(1180)
科技(1175)
技术经济(1089)
财经(1065)
经济研究(991)
(957)
业经(882)
问题(865)
(697)
金融(697)
理论(696)
情报(682)
资源(682)
(680)
(677)
(658)
(654)
共检索到19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秋杏  吴燕燕  李来好  杨贤庆  赵永强  杨少玲  王悦齐  
通过比较研究多脂红肉鱼(蓝圆鲹)和白肉鱼(带鱼)腌干加工中菌相的变化规律,以探讨加工过程对菌相的影响并寻找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优势菌。在腌干加工过程中采用Illumina平台的MiSeq技术比较分析了两种多脂鱼的菌相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种鱼的菌相主要分布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在科水平上,初始原料的蓝圆鲹和带鱼分别含7个和15个科的细菌,带鱼包括了蓝圆鲹的所有菌群,肠杆菌科作为共同的优势菌,在蓝圆鲹和带鱼中分别占47%和26%。从腌制开始,两种鱼的菌群数都大量减少,弧菌和芽孢杆菌科作为共同优势菌,前者平均占蓝圆鲹和带鱼的40.3%和42.2%,后者则平均占16.7%和13.3%。原料中,蓝圆鲹和带鱼都包含了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弧菌科和希瓦氏菌科这4种腐败菌,加工阶段,两种鱼的优势腐败菌都为弧菌科。乳酸菌包括链球菌科和乳杆菌科,仅出现在带鱼中。研究表明,在腌干加工中,带鱼的细菌减少程度大于蓝圆鲹,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两种鱼含共同的菌群和优势菌,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腌干后两种鱼的腐败菌大大减少,说明腌干加工有利于降低鱼类腐败的可能性。可选择带鱼作乳酸菌的分离以进行后续的抗氧化研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梦思  汤海青  欧昌荣  程三红  
为比较日本鲭和大黄鱼肌肉中微生物和代谢功能的变化及其与鱼肉腐败特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检测了2种鱼在冷藏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和菌落总数的变化,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变化,并利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检验微生物与鱼肉腐败及组胺产生相关性,结合功能预测分析细菌群落组成与代谢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冷藏期间日本鲭和大黄鱼的pH、挥发性盐基氮、组胺、菌落总数等均呈上升趋势,且日本鲭上升较快;冷藏末期2种鱼TVB-N值和组胺含量分别达到76.34、59.98和59.92、3.11 mg/100 g;日本鲭肌肉中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先增加后减少,大黄鱼则整体呈下降趋势;2种鱼肌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均为希瓦氏菌属;日本鲭体内与TVB-N产生相关的菌共12种,其中10种与组胺产生具有显著相关性;大黄鱼体内与TVB-N产生相关的菌共7种,但未检测出与组胺产生具有相关性的细菌;冷藏过程中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为最主要的代谢通路,日本鲭样品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和丁酸丁酯代谢、丙酸酯代谢及丙酮酸代谢丰度均显著高于同一时期的大黄鱼,本实验从微生物代谢水平解释了日本鲭比大黄鱼更易腐败的原因,为不同水产品腐败特性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奕岑  徐帅  倪学勤  曾东  周梦佳  曾燕  
为对肉鸡盲肠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探索,选取15只饲养在相同条件下的科宝-500肉鸡,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与qIIme等16Srrna序列分析工具在22日龄时采集盲肠内容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测序共获得359 158条有效序列与3 210个OTu,并且由稀释曲线可以证明此次测序结果比较全面的覆盖了肉鸡盲肠微生物群落。2)各样品菌群之间存在差异,得到序列的数量以及菌群多样性差别较大。3)通过核心菌群分析可知,4个共享菌群在门水平上分别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70.0%±12.1%)、厚壁菌门FIrmIcuTeS(25.4%±11.2%)、变形菌门PrOTeOB...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悦齐  李春生  李来好  杨贤庆  陈胜军  吴燕燕  赵永强  魏涯  
为探明鱼露在不同发酵时间点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以及脂肪酸对传统鱼露的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鱼露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在5个不同发酵时间点的鱼露样品中共检测出7大类56种挥发性化合物,并用内标法对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定量。以OVA值为依据,从56种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出12种对鱼露风味轮廓贡献显著的主体呈香化合物如3-甲硫基丙醛等。鱼露的主体特征风味可描述为蘑菇香味、土豆香味、麦芽香味、香草味、水果香味和鱼腥味。鱼露中的脂肪酸主要分布范围为C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迎春  王洋  樊晓盼  马俪珍  王凯丽  
【目的】分析鲶鱼肉片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动态变化,探究天然保鲜剂对鲶鱼肉片菌相及菌落组成的影响。【方法】试验分8组,即新鲜鲶鱼片(CK0);空气包装(air-package,AP)鲶鱼片低温贮藏(4±1)℃第4、7天(AP4和AP7)样品;气调包装(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e,MAP,60%CO_2/40%N_2)鲶鱼片冰温贮藏(-0.7±0.02℃)第10、30天(MAP10和MAP30)样品;添加5%天然保鲜液(由壳聚糖、蜂胶、溶菌酶、Nisin和茶多酚复配而成)M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胜奇  王格  张涛  葛向阳  
为了揭示豆粕发酵过程真菌群落的变化情况,为发酵豆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检测2批发酵豆粕在0、24、48h时的真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是2批发酵豆粕在24h和48h时共有的唯一优势真菌属(相对丰度≥1%),它在发酵0h时相对丰度均值不足1%,但在发酵24h时的相对丰度均值为98.30%,48h时的相对丰度均值为89.56%。并且在发酵豆粕中检测不到有害真菌,证明发酵豆粕具有很好的安全性。2批发酵豆粕在3个时间点的真菌群落变化具有相似性,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相对丰度先不断上升,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不断消耗、钝化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并产生多种有益代谢产物,提高了发酵豆粕的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芸  刘旗  邓俊良  任志华  杨颜铱  高爽  
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川中黑山羊瘤胃细菌的多样性及菌群结构。选用3只140日龄健康公羊,其平均体质量为(15.53±0.21)kg,饲喂10 d后,于150日龄时采集瘤胃液(样品A),40 d后再次采集瘤胃液(样品F),提取瘤胃液细菌基因组DNA,对细菌16S rDNA序列V4区进行MiSeq测序。结果显示:1)从样品A与样品F中共获得高质量序列338 830条,聚类后得3 400个运算分类单位(OTU);2)样品A的α多样性指数高于样品F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门水平上,样品A最高相对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楠  刘强  魏康丽  潘磊庆  屠康  张伟  
[目的]为探讨鸡蛋污染过程中微生物总量无损预测的可行性,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可视化鸡蛋中菌落总数的无损预测方法。[方法]将鸡蛋样本在接种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混合菌悬液后储存,采集并统计不同污染程度鸡蛋样本的原始高光谱信息和菌落总数信息;在完成最佳预处理方法筛选后,结合连续投影算法(SPA)分别建立了基于全波段和特征波段光谱信息下的偏最小二乘法(PLS)和支持向量机(SVM)菌落总数预测模型;优选出相对最佳预测模型后进一步实现对鸡蛋内部污染程度的可视化研究。[结果]二阶导数预处理效果相对最佳,其中交叉验证集相关系数R_(CV)为0.88,交叉验证集均方根误差为0.82 lg(CFU·g~(-1));鸡蛋中菌落总数的相对最佳预测模型为基于特征波段下SVM模型,其中建模集相关系数R_C为0.88,预测集相关系数R_P为0.84,建模集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6和0.97 lg(CFU·g~(-1));根据鸡蛋内部污染程度及光谱特性的差异,建立了鸡蛋内部污染程度伪彩色图像。[结论]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及图像处理方法,可实现对鸡蛋内部菌落总数的无损预测及污染程度的可视化,该技术可以为鸡蛋的安全性在线检测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尔妮  王望  李想  杨甜甜  
【目的】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考察木材干燥过程中水分的横向弛豫特性,以阐释干燥时木材中水分状态的变化机制,为木材干燥及水分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方法】以20 mm(L)×5 mm(R)×5 mm(T)的南方松为试验材料,采用两步法将试材从饱水状态干燥至约5%含水率,通过定期测定含水率和横向弛豫时间,分析木材干燥时内部水分状态变化及迁移情况,探究自由水与吸着水的分界及其与纤维饱和点的关系。【结果】1)饱水试材存在2个明显的弛豫峰和1个峰肩,三者的横向弛豫时间为67.65、1.24和1113 ms,分别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鲁成  李剑  
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梳理技术评价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模型来确定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主观评价模型考虑了关键技术可能出现的时间,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基于文献计量的客观评价模型引用了大量的期刊文献数据,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组合评价模型将主客观评价的结果进行了组合,降低了评价结果表现最差的情形发生的概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欧阳桃花  董梦杭  龚克  
企业转型的方案可以在短期内制定,但如何将转型的设想真正落实到组织惯例的改变上却是长期的课题。本研究从组织惯例稳定与变革的二重性入手,采用案例研究法,探析组织惯例为什么既“阻碍”又“推动”企业转型,如何通过二重性管理以实现企业转型,并重新审视组织惯例的稳定与变革二重属性,探讨了组织惯例的稳定性所产生的锁定机制和核心刚性阻碍企业转型。本文的研究贡献为:(1)识别出组织惯例的稳定与变革二重性在企业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往研究侧重视组织惯例为一个分析单元,难以解释组织惯例对企业转型既“阻碍”又“促进”的悖论作用。(2)提出通过组织学习打破组织惯例稳定性、唤醒变革性的管理过程模型。(3)指出可利用“监测-调试”机制,推动新惯例的变革性趋于稳定性,从而实现企业转型过程的协调与控制。本文从组织学习与“监测-调试”机制二方面提出管理组织惯例的二重性,不仅有助于发展组织惯例理论,对处于动态环境中的企业战略转型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格  董胜奇  张涛  葛向阳  
为分析豆粕发酵过程中各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2批发酵豆粕中细菌的16SrRNA基因V3-V4高变区序列,比较发酵0、24、48h时细菌群落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发酵豆粕中的主要优势菌属(≥1.0%)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乳球菌属(Lactococcus)、乳酸片球菌属(Pediococcus);随发酵进行芽胞杆菌属相对丰度逐渐降低,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先升高后趋于稳定;2批豆粕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相似,发酵后期细菌群落结构均趋于稳定;结果表明豆粕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是相对稳定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竣  杜敏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标准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本文基于文献综述,以中国AVS标准制定过程为例,通过引入政策"过程—工具"分析框架,详尽分析了AVS标准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和政府"双失灵"现象。指出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协调市场与政府二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应该做到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涛  贺帆  詹军  李伟  赵华武  裴晓东  龙大彬  宫长荣  
以烤烟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对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颜色参数(L*、a*、b*)、形态特征变化及其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叶片正面与背面各颜色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烘烤前期变化较大,烘烤后期变化幅度较小,同时正面变化速度较背面快。烘烤开始时烟叶厚度收缩率一直呈现较大变化,进入干筋期变化趋势减缓;其余各形态指标前期变化幅度较小,中期相对剧烈,后期又逐渐减缓。相关分析表明,烟叶正面和背面L*、a*、b*与烟叶形态和主要化学成分大部分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烤烟烟叶颜色参数与其形态和化学成分各指标的回归方程表现出较好的拟合度。烘烤过程中烟叶颜色参数的变化可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帆  王涛  樊士军  董艳辉  王梅  宫长荣  
【目的】建立烤烟烘烤过程中烟叶颜色参数与含水量和化学成分关系模型,以控制烟叶烘烤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水分散失,为优化密集烘烤工艺和提高烟叶质量特色提供参考。【方法】以烤烟NC89上部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密集烤烟箱,按照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烘烤,研究烘烤过程中烟叶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色相角(H°)、色泽比(H)、饱和度(C)和色差值(ΔE)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含水量的关系。【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正面与背面各颜色参数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各颜色参数均在开烤至42℃末时变化剧烈,42℃之后变化幅度减小。相关分析表明,烘烤过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