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84)
- 2023(14266)
- 2022(12528)
- 2021(11806)
- 2020(9998)
- 2019(23091)
- 2018(22725)
- 2017(43566)
- 2016(23671)
- 2015(26673)
- 2014(26303)
- 2013(25866)
- 2012(23622)
- 2011(21147)
- 2010(20737)
- 2009(18732)
- 2008(17791)
- 2007(15227)
- 2006(13034)
- 2005(10971)
- 学科
- 济(90023)
- 经济(89923)
- 管理(65393)
- 业(61313)
- 企(51424)
- 企业(51424)
- 方法(45342)
- 数学(39500)
- 数学方法(38912)
- 学(26022)
- 农(23300)
- 财(22277)
- 中国(22060)
- 业经(19504)
- 地方(16953)
- 理论(16148)
- 农业(15749)
- 贸(15320)
- 贸易(15312)
- 和(15213)
- 易(14839)
- 务(14518)
- 技术(14508)
- 财务(14444)
- 环境(14417)
- 财务管理(14412)
- 制(14315)
- 企业财务(13650)
- 划(12345)
- 银(11974)
- 机构
- 大学(333198)
- 学院(329283)
- 管理(129967)
- 济(123224)
- 经济(120516)
- 理学(113868)
- 理学院(112585)
- 研究(110742)
- 管理学(110154)
- 管理学院(109601)
- 中国(79121)
- 科学(74757)
- 京(71143)
- 农(61075)
- 业大(56332)
- 所(56290)
- 财(53938)
- 研究所(52259)
- 中心(50215)
- 农业(48462)
- 江(46451)
- 财经(44528)
- 北京(44227)
- 范(43373)
- 师范(42784)
- 院(40879)
- 经(40712)
- 州(37868)
- 技术(36927)
- 经济学(36781)
- 基金
- 项目(240305)
- 科学(187042)
- 基金(174146)
- 研究(168006)
- 家(155018)
- 国家(153795)
- 科学基金(130847)
- 社会(102955)
- 社会科(97347)
- 社会科学(97319)
- 省(94157)
- 基金项目(92679)
- 自然(89575)
- 自然科(87458)
- 自然科学(87430)
- 自然科学基金(85845)
- 划(80375)
- 教育(77656)
- 资助(72360)
- 编号(67448)
- 重点(54455)
- 成果(53164)
- 部(51836)
- 发(50503)
- 创(49813)
- 科研(47163)
- 创新(46550)
- 计划(46481)
- 课题(46162)
- 大学(44361)
- 期刊
- 济(125942)
- 经济(125942)
- 研究(89138)
- 学报(63302)
- 中国(57407)
- 科学(54639)
- 农(53812)
- 大学(46803)
- 管理(46413)
- 学学(44096)
- 财(40527)
- 农业(37696)
- 教育(35241)
- 技术(29251)
- 融(21751)
- 金融(21751)
- 财经(20976)
- 业经(20697)
- 经济研究(20146)
- 图书(19729)
- 业(19694)
- 经(17848)
- 业大(17374)
- 科技(17269)
- 版(17245)
- 问题(16211)
- 理论(15453)
- 技术经济(15240)
- 资源(14883)
- 林业(14875)
共检索到458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云霞 兰芙蓉 常朝阳 郭泽坤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学关系,为该属植物的研究提供分子系统学方面的资料。【方法】以青藏高原16种棘豆属植物27个地理种群标本为试材,提取其总DNA后,分别对ITS序列和trnL-F序列进行PCR扩增、纯化及测序,并对所测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用Kimura 2-parameter距离模型计算各序列间的进化距离,以乌拉特黄耆(Astragalus hoantchy)和多枝黄耆(A.polycladus)为外类群,利用MEGA软件构建基于ITS序列和trnL-F序列的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ITS序列对位后长度为710bp,有58个简约信息位点,G+C平均含量为5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静 卢萍 王金妞 金凤 恩和巴雅尔
提取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 DC.)、小叶小花棘豆(O.glabravar.tenuis)、刺叶柄棘豆(O.aciphyllaLedeb.)、砂珍棘豆(O.racemusaTurcz.)、多叶棘豆(O.verticillaris(L.)J.N)、黄毛棘豆(O.ochranthaTurcz.)基因组DNA,扩增其5.8SrDNA/ITS序列并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疏毛棘豆(O.pilosa)和长白棘豆(O.anertii)5.8SrDNA/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利用MEGA4.0软件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旨在为棘豆属下种间及种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仁芳 张泽 唐洲 余茂德 徐立 王茜玲
【目的】分析桑属ITS、trnL-F、rps16序列,探讨系统学价值。【方法】67份桑资源,经DNA提取、PCR扩增、测序,测序结果用软件拼接、比对,并从GenBank下载桑属ITS、trnL-F、rps16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计算其长度、G+C(或A+T)含量、变异位点、信息位点,将3个序列合并,以构树、柘树为外类群,采用MP法分析进化关系。【结果】桑ITS(包括5.8S)基本序列长度为576 bp,变异范围为576—590 bp,G+C含量为59.55%—62.25%,40个信息位点;trnL-F(包括tRNA-Leu内含子)基本序列长度为923 bp,变异范围为920—924 bp,A+...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彤 刘静 郭月 袁娜 杜建厂
[目的]为探究江苏地方豆类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上对14种豆科植物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豆类植物的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4种豆类植物的mat K基因和ITS序列的扩增片段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并结合Gen Bank数据库中的大豆(Glycine max)、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红小豆(Vigna angularis)和绿豆(Vigna radiata)4种豆类植物基因组序列,利用Clustal W、MEGA 6.0、Bio Edit软件对这18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康红梅 白娟 陈康 王刚
以锦鸡儿属11个系29种为代表材料,选择性扩增nrITS序列并双向测序,结合黄耆亚族Astralinae (Adens) Benth其他6属7个代表种的nrITS序列进行最大简约性(MP)和最小进化(ME)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锦鸡儿植物ITS序列长度在611~614 bp之间,与外类群排序后长度为655 bp,共有170个可变位点,其中107个简约信息位点,简约信息位点在总排序序列中达16.3%,可以为属内及属间系统关系提供有力的分子证据;锦鸡儿属在系统发育上不是一个单系类群,与丽豆属(Calophaca Fish. ex DC.)植物具有极为相近的亲缘关系;Sect.tragacant...
关键词:
锦鸡儿 ITS 系统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仕江 鲁增辉 廖玉凤 黄戈 殷幼平
以我国重要的中药资源芫菁科7种斑蝥为研究对象,分析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探讨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鉴定药用斑蝥基源方面的可行性。采用MEGA 5.0软件分析了不同种之间的碱基组成、遗传距离,利用邻位相连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分别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长约700 bp,GC含量为37.8%~41.4%的COI基因片段。7种斑蝥种间遗传距离较大,介于0.10~0.23之间。系统进化树显示,不同属各自聚为一支,同属不同物种的个体也形成各自独立的分支,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在识别芫菁物种方面和形态学一致。本研究表明以COI基因作为芫菁DNA条形码进行物种鉴定具有...
关键词:
斑蝥 COI DNA条形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绪勤 邓传良 刘丽盈 沙涛 于美玲 卢龙斗
以流苏树属的流苏树,女贞属的女贞和木犀榄属的木犀榄作为外类群,利用叶绿体matK基因序列,对木犀属19个种进行种间亲缘关系及系统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①木犀属植物叶绿体matK基因序列较为保守,特别表现在3′端;②木犀属植物是一单系类群;③19种木犀属植物可以分为3个分支:香花木犀和华东木犀各单独聚为一个分支;其余聚为一个分支;其中美洲木犀、牛矢果和厚边木犀聚为一个亚分支,都属于圆锥花序组;木犀组的红柄木犀、毛木犀、石山桂、狭叶木犀和管花木犀组的山桂花5种植物聚为一个亚分支;其余的9种木犀组植物聚为一个亚分支;④经典的基于形态学的P.S.Green分类系统没有得到分子数据的支持,圆锥花序组聚在...
关键词:
木犀属 matK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邱凡 苏永全 傅蒙娜 王军
鲭科(Scombridae)由15属51种表层洄游性海洋鱼类组成,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是重要的经济鱼类。目前关于鲭科鱼类系统发生学的研究主要基于形态学特征。为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鲭科鱼类的分类与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扩增了鲭科7种鱼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1个含311个碱基的序列区和转录间隔区1(ITS1)的1个含644~692个碱基的序列区。采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碱基组成进行分析,计算了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转换/颠换比等遗传信息指数。Cyt b和ITS1序列4种碱基平均含量分别是:A为22.8%、G为16.4%、C为31.2%、T为29.5%和A为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鹏 周惠娟 刘占林 Keith E. Woeste 呼东峰 党萌 李忠虎 王玛丽 赵桂仿
胡桃属植物约有21种,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均有分布,为间断分布类群。该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综述胡桃属植物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方面的研究历史和进展,对美国白核桃及我国特有种麻核桃、野核桃和胡桃楸的归属及系统地位等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该属植物遗传多样性、起源分布与进化历史方面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预计二代测序技术将成为研究非模式植物胡桃属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的有利工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卫尊征 郭丽琴 张金凤 李百炼 张德强 郭华
对杨属4个派17个主要栽培树种及杂种共26个雌雄单株进行了叶绿体trnL-F间隔区序列的PCR扩增、回收和纯化,并分别克隆到pGEM-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在杨树中基因trnL-F间隔区序列的长度为771~811bp,G+C含量为30.6%~31.9%;排序后的比对长度为857个位点,其中46个为变异位点,33个为系统发育的信息位点。以嵩柳和极地柳为外类群,分别用邻接法和UPGMA方法构建了杨属主要栽培树种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白杨派能聚类形成一个单独分支,而黑杨派亚支与青杨、胡杨派亚支聚类形成另外一个主要的分支,其中胡杨派和青杨派不能区分开;2)青杨派的藏川杨独立...
关键词:
杨属 trnL—F序列 系统发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侯光良 鄂崇毅 肖景义
青藏高原全新世降水变化对于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在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大尺度区域降水序列重建缺乏可行、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青藏高原作为研究区,构建了分区古降水空间模拟-多区面积加权的集成方法,重建全新世青藏高原降水序列。本研究以孢粉为环境证据,选取有空间代表性的10条由孢粉重建的高原样点降水序列,获得716条具有年代的定量降水记录,建立全新世古降水记录数据集。借助GIS分析,基于现代高原降水空间分布的地理因子模拟,并与古降水记录相集成,定量重建了高原全新世200年分辨率的降水序列。结果显示:早全新世高原降水迅速增多,并在9.0 kaBP达到极大值500 mm,较现代高170 mm;9.0~5.6 kaBP是旺盛的湿润期,降水总体比现代高出80 mm,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5.6 kaBP以来降水减少,降水与现代相当,但波动幅度较小;集成序列与其他高低分辨率环境记录有很好的可比性,说明集成序列有很好的代表性和一定的准确性。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全新世 降水 集成重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潞滨 胡陶 唐征 庄彩云 刘振静 杨凯 彭镇华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analysis(rDNA ITS)was used to study diversity of 12 representative mycorrhizal Rhizoctonia strains,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Chinese orchids(Cymbidium)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sites and belonged to different ecologic types.The Bla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these st...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富英 罗晶 罗信昌
对侧耳属18个种52个菌株以及双孢蘑菇、香菇和亚侧耳各1个菌株的28S rDNA 5’端、ITS和IGS1进行PCR扩增,扩增4个属的28S rDNA 5’端均得到一长度为1.46 kb的片段,侧耳属ITS扩增片段长680 bp,亚侧耳700 bp,双孢蘑菇和香菇720 bp,侧耳属IGS1扩增片段长度发生变异,红平菇和桃红侧耳为1.1 kb,其他侧耳为1.0 kb,亚侧耳700 bp,双孢蘑菇和香菇1.3 kb。对扩增片段分别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双孢蘑菇、香菇和亚侧耳可与侧耳分开,18种侧耳分为五大类:具核侧耳,红平菇和桃红侧耳,鲍鱼菇和囊盖侧耳,金顶侧耳,其他侧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包维楷 王春明 吴宁
青藏高原东部针叶林下8种藓类植物5个生境的自然含水率以及2种室内环境下持水变化的实验表明,供试藓类植物在原始林下的自然含水率最高,5种生境中金发藓自然含水率最低,提灯藓自然含水率最高;藓类持水能力与保水能力呈负相关关系;持水能力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失水过程和失水速率变化趋势相似,但种间差异明显,与藓类本身对水分的适应能力、环境条件变化,以及藓类失水过程中生理生态适应与环境变化的协同进化机制相关;经过失水—饱和—再失水过程的藓类持水能力均明显降低,可能与第一次失水过程中植物细胞受到伤害后未能恢复有关。塔藓、山羽藓和金发藓的持水与保水特征暗示,它们可能是森林采伐破坏后迹地地表微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柯灵红 王正兴 宋春桥 卢振权
通过遥感获取地表温度(地温,LST)可以弥补气象站地温数据局地性的不足。但受某些因素影响,遥感MODIS LST标准产品中的影像存在"云污染"等噪音像元以及空缺值,影响了LST数据应用。本文在利用LST产品的质量标记信息(QA)和直方图极值去除法过滤低质量、不可靠LST像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DEM-LST回归关系的滑动窗口空间重建算法,对2008年青藏高原东北部TERRA/AQUA上共4个温度通道的MODIS LST进行了重建,得到空间完整的LST时间序列。将重建后的LST与研究区11个气象站地表温度数据(T)的比较表必明上然,更在的没8 d联有ay系显合,著但成差是序异(仍列平然上均存LS绝在T-的对T误低一差水致分平性噪别很音为好1.表,5平5明℃均若和相需0.关要60系更℃数)高。达精L0.S度9T6的,与L平STT均存数绝在据对的需误差要差异更为与细2.0两致2者的℃的去;L时S云T空处与定理T义。在的月不、一年致的性尺度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