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8)
- 2023(17754)
- 2022(15141)
- 2021(14023)
- 2020(12027)
- 2019(27342)
- 2018(27150)
- 2017(52357)
- 2016(28417)
- 2015(31573)
- 2014(31265)
- 2013(30836)
- 2012(28561)
- 2011(25661)
- 2010(25702)
- 2009(23796)
- 2008(23591)
- 2007(21375)
- 2006(18372)
- 2005(16073)
- 学科
- 济(114928)
- 经济(114809)
- 管理(85562)
- 业(85419)
- 企(71283)
- 企业(71283)
- 方法(54184)
- 数学(47470)
- 数学方法(46908)
- 农(31313)
- 财(30855)
- 中国(30702)
- 业经(26500)
- 学(23219)
- 制(23191)
- 贸(22698)
- 贸易(22688)
- 技术(22576)
- 易(22123)
- 地方(22013)
- 农业(20690)
- 务(19812)
- 财务(19757)
- 财务管理(19711)
- 银(19299)
- 银行(19231)
- 企业财务(18731)
- 行(18305)
- 理论(17747)
- 融(17437)
- 机构
- 学院(409315)
- 大学(407939)
- 济(166861)
- 经济(163523)
- 管理(159618)
- 理学(138871)
- 理学院(137382)
- 管理学(135060)
- 管理学院(134302)
- 研究(133910)
- 中国(99911)
- 科学(84495)
- 京(84326)
- 财(76572)
- 农(73607)
- 所(67889)
- 业大(64909)
- 研究所(62144)
- 中心(61996)
- 财经(61755)
- 江(60359)
- 农业(58590)
- 经(55974)
- 北京(52011)
- 经济学(50891)
- 范(50592)
- 师范(49931)
- 院(48196)
- 州(48056)
- 经济学院(46290)
- 基金
- 项目(277987)
- 科学(218807)
- 基金(202266)
- 研究(196303)
- 家(178868)
- 国家(177394)
- 科学基金(151599)
- 社会(125043)
- 社会科(118772)
- 社会科学(118738)
- 省(110596)
- 基金项目(107540)
- 自然(100752)
- 自然科(98489)
- 自然科学(98457)
- 自然科学基金(96785)
- 划(93281)
- 教育(91265)
- 资助(82263)
- 编号(77713)
- 重点(63018)
- 成果(62014)
- 创(61589)
- 部(61023)
- 发(59855)
- 创新(57052)
- 课题(54140)
- 科研(54079)
- 计划(52735)
- 教育部(51955)
- 期刊
- 济(174841)
- 经济(174841)
- 研究(111135)
- 中国(74237)
- 学报(69125)
- 农(65430)
- 科学(62340)
- 财(59831)
- 管理(59535)
- 大学(51565)
- 学学(49126)
- 农业(44199)
- 教育(39383)
- 技术(35347)
- 融(35204)
- 金融(35204)
- 财经(30503)
- 业经(30238)
- 经济研究(28729)
- 经(26239)
- 业(24220)
- 问题(23922)
- 技术经济(20858)
- 科技(20710)
- 版(20151)
- 统计(19743)
- 贸(19707)
- 商业(19682)
- 策(18954)
- 理论(18520)
共检索到583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闫俊周 齐念念
运用专家访谈和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及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并以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验证了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系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主要由企业知识(技术)吸收能力和研发(人员、费用)投入强度两大子因素系统构成;市场需求强度和宏观经济状况作为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系统的起点,是创新的重要动力源;政府和企业应全面系统地认识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同时集焦于关键影响因素的提升和管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王新新
本文基于GVC模式下人力资本空间流动视角,对要素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行业的绝对集中度、规模差异度、劳动生产率变化率、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产品销售成本与产品销售收入比等变量存在着多重的复杂联系。为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根据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特点在产品无限细分的差别化基础上走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道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楠 李星 吴婷
基于2011—2020年10年的序列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9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区域比较,得出了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四个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2)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幅度,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增长幅度排名靠前;(3)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能力、环保投入强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绿色技术能力这两组双因子组合的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极强的解释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楠 李星 吴婷
基于2011—2020年10年的序列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9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区域比较,得出了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四个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2)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幅度,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增长幅度排名靠前;(3)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能力、环保投入强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绿色技术能力这两组双因子组合的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极强的解释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徐芳
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初始集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并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提取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3个公因子:知识共享者自身因素、知识内容本身因素以及知识共享环境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共享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万伦来 吴少卿
本文利用我国12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08-2013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组织冗余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组织冗余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即当组织冗余低于最优资源数量,对企业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而当组织冗余高于最优资源数量,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抑制作用。同时,随着企业内部治理水平和成长性不断提高,组织冗余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减弱。
关键词:
组织冗余 企业创新绩效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敬文 谢翔 陈建
在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水平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组织间知识共享视角,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属性和技术创新特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分析模型,并运用PLS-SEM模型算法,对选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有效样本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间知识共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直接作用;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企业知识整合和知识吸收能力在组织间知识共享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研究对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提升区域协同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鲁夫 邵云飞
基于对现实和理论的考察,在现有文献与"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新一代信息产业为例,利用2010—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各因素的具体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众多因素共同影响时,新一代信息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多样性、相关产业以及政府等因素对创新绩效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而市场规模、支持产业以及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产业相关性,存在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也存在创新型人才不足、垄断以及与政府支持脱节等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鲁夫 邵云飞
基于对现实和理论的考察,在现有文献与"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新一代信息产业为例,利用2010—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各因素的具体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众多因素共同影响时,新一代信息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多样性、相关产业以及政府等因素对创新绩效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而市场规模、支持产业以及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产业相关性,存在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也存在创新型人才不足、垄断以及与政府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鲁夫 邵云飞
基于对现实和理论的考察,在现有文献与"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新一代信息产业为例,利用2010—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各因素的具体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众多因素共同影响时,新一代信息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多样性、相关产业以及政府等因素对创新绩效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而市场规模、支持产业以及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产业相关性,存在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也存在创新型人才不足、垄断以及与政府支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姜晓婧 苏美丽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事件逐年增加,其中以获取技术为目标的并购事件不断涌现。基于2010-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对比并购前后专利申请数量发现相比于并购前,并购后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提高且影响具有一定持续性。通过负二项回归检验企业并购经验、并购价格、资产专用性等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并购价格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并购创新绩效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企业资产专用性在并购价格与创新绩效之间、并购经验与创新绩效之间都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企业并购等方面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朝继
新一轮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长期依赖的低成本要素驱动和大规模投资驱动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进入重要战略转型期。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受R&D投入、专利申请等创新驱动因素的影响制约。文章基于要素理论通过构建创新驱动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创新驱动因素的关联和贡献度进行研究和测算发现:风险投资强度和科技财政支出是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推手,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因此,改革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设创新型政府和创新型文化,完善财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自主创新 驱动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敬文 王丹 于深
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对象,对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福建、北京、广东等地调研数据,整合产业联盟理论与开放式创新理论,构建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式创新绩效关系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1)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均对开放式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获取正向影响开放式创新绩效;(3)知识获取在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式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4)知识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知识获取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