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70)
2023(17754)
2022(15386)
2021(14239)
2020(11999)
2019(27437)
2018(26949)
2017(52113)
2016(28507)
2015(31449)
2014(31224)
2013(30607)
2012(27900)
2011(24995)
2010(24457)
2009(21996)
2008(21126)
2007(17873)
2006(15207)
2005(12542)
作者
(82358)
(68664)
(68022)
(64808)
(43447)
(33196)
(30936)
(26972)
(26087)
(24001)
(23312)
(23038)
(21758)
(21218)
(21212)
(21069)
(20909)
(20471)
(19601)
(19553)
(17155)
(16663)
(16423)
(15619)
(15316)
(15072)
(15061)
(15039)
(13915)
(13753)
学科
(107455)
经济(107335)
管理(78081)
(73961)
(60760)
企业(60760)
方法(52471)
数学(46312)
数学方法(45696)
(29138)
中国(28463)
(27225)
(25177)
业经(23646)
地方(22363)
农业(19803)
(19443)
贸易(19437)
(18861)
理论(17994)
(17844)
财务(17772)
财务管理(17743)
(17535)
技术(17514)
环境(17461)
企业财务(16790)
(16255)
(14794)
(14711)
机构
大学(393903)
学院(392000)
管理(153513)
(149840)
经济(146593)
理学(135262)
理学院(133686)
管理学(131019)
研究(130686)
管理学院(130313)
中国(92835)
科学(86299)
(82612)
(72310)
业大(66152)
(65659)
(65454)
研究所(61037)
中心(59434)
农业(57531)
(54726)
财经(54392)
(51734)
师范(51076)
北京(50593)
(49782)
(48099)
经济学(45323)
(44650)
技术(42207)
基金
项目(286629)
科学(223884)
基金(208023)
研究(200268)
(184947)
国家(183458)
科学基金(156600)
社会(125923)
社会科(119293)
社会科学(119261)
(112583)
基金项目(111501)
自然(105817)
自然科(103415)
自然科学(103384)
自然科学基金(101493)
(95804)
教育(92493)
资助(85101)
编号(79820)
重点(64612)
成果(62194)
(61944)
(60447)
(59561)
科研(55937)
创新(55683)
课题(54826)
计划(54802)
大学(52813)
期刊
(151065)
经济(151065)
研究(105529)
学报(72307)
中国(66669)
(64245)
科学(63014)
大学(53691)
管理(52308)
学学(50989)
(49024)
农业(44445)
教育(40061)
技术(32439)
(27341)
金融(27341)
业经(25672)
财经(25249)
经济研究(24496)
(23063)
(21636)
问题(21280)
(20575)
科技(20346)
业大(19767)
图书(19354)
资源(18218)
技术经济(17393)
现代(17340)
理论(17073)
共检索到539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佘廉  王光荣  许晶  
城市脆弱性受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且城市脆弱性影响因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维度选取25项影响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对上述因素进行详细阐述,揭示了影响城市脆弱性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与根本因素的层次脉络:城市结构与功能布局、社会与经济现状直接决定城市灾变敏感性、应对能力与恢复能力高低;在操作层面优化城市的各项功能,实施完善而具体的防灾减灾措施,能间接提高城市应对灾变的防御恢复能力;城市经济总量决定区域范围内脆弱性的总体水平,经济基础是影响城市系统脆弱性的根本因素。最后以日本3.11地震灾害救援恢复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松鹤  韩传峰  孟令鹏  
基于系统脆弱性内涵,从敏感性、应对力和恢复力三方面构建城市防灾系统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应用突变级数法并引入熵值法克服指标重要度排序的主观性,评估中国大陆省会及直辖市的城市防灾系统脆弱性。结合评估结果运用优势粗糙集理论得到城市防灾系统脆弱性指标的约简,即影响城市防灾系统脆弱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评估方法极大地减少了主观因素影响,能为建设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业旺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表现出脆弱性的特征。本文根据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基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定性分析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采用解释结构分析模型,得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的多阶层次结构模型,识别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因子。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直接影响因素为信息渠道、农产品数量、协作机制、交货速度、自然灾害和政治事件,这些因素会直接导致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呈现脆弱性特征。此外,需求突变是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最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庞燕   邓奇缘   王忠伟   邓欣怡   尹蓉  
【目的】探究林果冷链物流流通过程中的脆弱性影响因素,旨在针对林果冷链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高损耗、低流通率、易中断等问题,提出一种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关键影响因素辨识方法。【方法】梳理林果冷链物流主要业务环节、参与主体及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问题,综合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识别出脆弱性影响因素,集成决策实验与评价试验法(DEMATEL)与解释结构模型(ISM)辨识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关键影响因素。绘制多层递阶结构模型图,挖掘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的深层致因,把握其形成的内在机理。【结果】由中心度得出冷链物流基础网络、林果损耗情况、林果品质、冷链物流运作成本、行业竞争压力,为林果冷链物流系统关键脆弱性影响因素,影响程度较大;发现在林果冷链物流系统中,管理层质量意识、信息共享、行业竞争压力为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深层根本致因,是林果冷链物流这一复杂系统脆弱性的根源;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林果品质、冷链配送及时性、冷链物流路径的合理规划为表层直接致因,即林果冷链物流受脆弱性扰动时最直观的表象;其它影响因素为中间间接致因,是产生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的过渡层,受深层致因影响,同时又影响着表层致因。【结论】由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关键影响因素和深层根本致因可得,政府部门应完善林果冷链物流政策标准及监管体系,为林果冷链物流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行业应制定行业规范,确保良性竞争,降低林果损耗;企业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提高质量意识,引进冷链专业人才,提高员工工作协同度及企业间信息共享程度,提高林果冷链流通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业旺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表现出脆弱性的特征。本文根据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基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定性分析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采用解释结构分析模型,得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的多阶层次结构模型,识别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因子。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直接影响因素为信息渠道、农产品数量、协作机制、交货速度、自然灾害和政治事件,这些因素会直接导致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呈现脆弱性特征。此外,需求突变是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最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岩  方创琳  张蔷  
当前,脆弱性为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脆弱性是努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急需开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国内外城市脆弱性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梳理了城市脆弱性概念、研究分类、分析框架、动力机制和评价方法。目前对城市脆弱性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框架,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动力机制与调控的研究不足,缺少对城市耦合系统脆弱性的研究。未来,应在现有城市脆弱性研究基础上,建立综合、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注重典型区域的城市脆弱性评价,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文健  李晓明  
以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分析为基础,对城市脆弱性研究中的维度及影响因素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临界值法降低了传统测度方法的模糊性。在此基础上,对长江经济带的脆弱性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的脆弱性处于较高的等级,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阶梯特征,脆弱性的内部差异较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文健  李晓明  
以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分析为基础,对城市脆弱性研究中的维度及影响因素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临界值法降低了传统测度方法的模糊性。在此基础上,对长江经济带的脆弱性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的脆弱性处于较高的等级,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阶梯特征,脆弱性的内部差异较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梅  罗怀良  陈林  
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类特殊类型的城市,其脆弱性涉及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资源型城市脆弱性测度及动态演变特征对其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南地区典型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研究其脆弱性及动态。结果表明:(1)攀枝花市2006~2015年城市综合脆弱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其综合脆弱性指数从2006年的0.74下降到2015年的0.37,经历较高脆弱度、中脆弱度和较低脆弱度的演变;(2)该市近10 a来分系统中资源脆弱性年均值最大(0.57),其次为经济脆弱性(0.50),社会脆弱性(0.46)和生态环境脆弱性(0.43)相对较小。其中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脆弱性均呈下降趋势,年均变化幅度分别为0.10、0.10、0.08,经济脆弱性呈振荡上升,年均变化幅度最大(0.13);(3)该市近10 a来经济系统对城市综合脆弱性贡献度上升明显(由2006年的15.53%上升到2015年的70.03%),同时社会脆弱性也较突出(2015年达20.16%)。未来攀枝花市在转型与城市脆弱性调控上应坚持以经济转型为核心,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地质勘探;推进区域统筹发展,减少社会脆弱性;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综合脆弱性指数不断下降,抗脆弱性能力不断增强。当前城市脆弱性正从生态环境主导型脆弱性向经济主导型脆弱性转变。较低的经济水平制约着交通、人口、资源开发、人居环境等的健康发展,使城市社会发展受到掣肘。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民生,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飞  张平宇  
矿业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群体性贫困、集体性失业和人居环境恶劣等社会问题,具有明显的脆弱性特征。在对社会系统脆弱性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阜新市5个辖区作为研究单元,选取资源型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敏感性分析指标,从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选取应对能力指标,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并对阜新市社会系统脆弱性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05年阜新市社会系统呈现中等脆弱,但各辖区社会脆弱性差异较大。其中,社会脆弱性指数最大的是太平区,其次是新邱区,而海州区最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袁海红  高晓路  
经济脆弱性评价是风险评估的重要步骤和制定有效防灾减灾规划的前提条件,是应急管理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依据。为了能够反映区域内部经济脆弱性空间差异,为政府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以及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效依据,论文选择了城市街区尺度对经济脆弱性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微观尺度的经济脆弱性评估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企业属性、产业易损性、产业重要性、街区经济密度,并对经济脆弱性及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研究。利用该模型对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的经济脆弱性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海淀区经济脆弱性较低,647个街区中有103个街区经济脆弱性较高,虽然脆弱街区数量比例较高,达15.9%,但所占面积较小,仅占海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彤玥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形、降水、街道单元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空间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评价分析结论的针对性及规划应对的可操作性,基于街道空间单元的研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识别的精度,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弹性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案例城市兰州城市脆弱性在三个组分上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可以降低暴露性、降低敏感性和提高适应能力为原则,针对呈现出不同脆弱性特征的城市空间单元施加相应的弹性规划干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彤玥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形、降水、街道单元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空间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评价分析结论的针对性及规划应对的可操作性,基于街道空间单元的研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识别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