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6)
- 2023(13229)
- 2022(11271)
- 2021(10332)
- 2020(8964)
- 2019(20800)
- 2018(20541)
- 2017(40151)
- 2016(21683)
- 2015(24662)
- 2014(24730)
- 2013(24440)
- 2012(22560)
- 2011(20146)
- 2010(19799)
- 2009(17990)
- 2008(17585)
- 2007(15523)
- 2006(13014)
- 2005(11186)
- 学科
- 济(94642)
- 经济(94556)
- 管理(58133)
- 业(57636)
- 企(46158)
- 企业(46158)
- 方法(45410)
- 数学(39756)
- 数学方法(39278)
- 农(26426)
- 中国(24469)
- 地方(22438)
- 财(20931)
- 业经(20926)
- 农业(17977)
- 学(17197)
- 贸(15664)
- 贸易(15661)
- 易(15103)
- 理论(14697)
- 制(14258)
- 和(13975)
- 技术(13760)
- 环境(13744)
- 务(13321)
- 财务(13279)
- 产业(13271)
- 财务管理(13244)
- 企业财务(12459)
- 划(11220)
- 机构
- 学院(306342)
- 大学(304727)
- 济(124735)
- 经济(122045)
- 管理(120808)
- 理学(105437)
- 理学院(104205)
- 管理学(102326)
- 管理学院(101725)
- 研究(97646)
- 中国(71018)
- 京(63724)
- 科学(61477)
- 财(53280)
- 农(51384)
- 所(47636)
- 业大(47523)
- 中心(47195)
- 江(45441)
- 财经(43818)
- 研究所(43681)
- 范(40978)
- 农业(40629)
- 师范(40569)
- 经(39746)
- 北京(38805)
- 经济学(38494)
- 州(36427)
- 院(35477)
- 经济学院(35122)
- 基金
- 项目(214884)
- 科学(169821)
- 基金(155973)
- 研究(155167)
- 家(135449)
- 国家(134303)
- 科学基金(116551)
- 社会(99126)
- 社会科(94073)
- 社会科学(94045)
- 省(85557)
- 基金项目(84187)
- 自然(76324)
- 自然科(74568)
- 自然科学(74547)
- 自然科学基金(73224)
- 划(71703)
- 教育(71648)
- 编号(62975)
- 资助(62891)
- 成果(49396)
- 重点(48166)
- 发(47241)
- 部(47022)
- 创(44961)
- 课题(42885)
- 创新(41994)
- 科研(41348)
- 国家社会(40801)
- 教育部(40402)
- 期刊
- 济(130040)
- 经济(130040)
- 研究(82132)
- 中国(53832)
- 学报(46938)
- 农(45549)
- 科学(44078)
- 财(42042)
- 管理(41068)
- 大学(35838)
- 学学(33899)
- 农业(31104)
- 教育(29337)
- 技术(28141)
- 业经(22595)
- 融(21860)
- 金融(21860)
- 财经(21009)
- 经济研究(20231)
- 问题(19665)
- 经(18209)
- 业(16882)
- 技术经济(15533)
- 统计(15367)
- 版(15102)
- 资源(15015)
- 图书(14826)
- 策(14168)
- 商业(14098)
- 科技(13957)
共检索到429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惠丽 王成军 金青梅
文章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并借助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的层级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市场需求、市场价格、集群企业内部创新能力和融资能力是影响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内外部动力因素作用关系表明,要延长城市文化产业集群的成长期和成熟期,预防集群过早衰退,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依靠产业耦合和内部技术创新,发挥内外部动力的双螺旋结构式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树熙 陈璐
为了量化探究人口、经济和科技等因素对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缓解交通业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客环运境量压、城力市,文化章率首、客先运选及用货能物源周终转端量消等费7测个算因法素计变算量了,通200过5构—2建01可6拓年展西的安随市机的性交环通境碳影排响放评量估,(然S后TIR引P入AT地)铁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对选取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西安市交通碳排放起促进作用,科技水平的提高起抑制作用,且两者均为关键因素;人口规模的扩张效应影响较小;西安市交通碳排放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初步协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银杰 南灵
以西安市城市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2010年近20年的有关数据,利用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指数、扩展强度指数和扩展弹性系数,研究了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变化特征;运用单因素法系统考察了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里,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经历了低速发展、稳定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影响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为非农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展 特征 驱动因素 西安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慧民 段品生 郭海东
生态宜居度是目前我国政府和人民密切关注的话题。论文通过归纳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安全保障度及生活便利度4个维度的25个基础指标,构建生态宜居度预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预测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预测得到2016—2020年西安市各区县生态宜居度指数数据,用熵权法对西安市各区县生态宜居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时空特征。得到下列结论:(1)西安市各区县生态宜居度基本保持稳定,2016—2020年,西安市市区生态宜居度略有下降,而周边区县的生态宜居度略有上升,不同区县之间的生态宜居度差距略有扩大趋势;(2)西安市各区县生态宜居度目前在空间上形成"核心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在2016—2020年内有从未央区向长安区连线发展并向两翼辐射的趋势,空间分布布局上逐渐向"中间高,两翼低"演化;(3)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发现,影响西安市各区县生态宜居度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宏 张璐
研究发现1997-2014年西安市房价主要受货币供给量M2、限购政策、收入分配差距和新竣工房屋面积的影响,而与居民收入、人口流动和数量、房地产成本、公共服务水平没有显著关系。可见西安房价上涨主要是体现资产泡沫的膨胀,调控西安房价的思路应当是增加房产供给,并控制货币发行量和着力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限购政策不能达到控制房价的目标,相反发挥着助推房价上涨的作用,应避免在交易环节对购房需求进行调控。
关键词:
西安 货币供应量 房产价格 限购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魏峰群 席岳婷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蔓延也在加速。当彰显城市特色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当今发展的大趋势时,中国城市化的转型已经刻不容缓,城市与文化的和谐共生必将迈出崭新的一步。本文以西安城市空间蔓延实例分析入手,在城市地域蔓延的一般规律和驱动力演化基础上,通过对西安城市历史空间格局、现状发展结构及历次规划理念演变过程的分析,总结西安城市地域扩展中文化基因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围绕城市文化基因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寻求城市空间扩展和文化精神内涵高度和谐的规划理念和手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西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从城市公共环境中的整体交通环境、出行购物环境、公共休闲环境等几个方面,对目前西安市城市环境的宜居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认为无论从城市整体规划的宏观操控上,还是从微观设施的具体配置上,将老年人生活的保障作为前提和依据,才能全面体现"尊老城市"的理念。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叶强 樊相宇 朱长征
针对物流业与各行业相互影响程度不确定的问题,以西安市经济增长数据为基础,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各行业年增加值与生产总值年增加值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从中发现了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的行业,并计算了物流业与此类行业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明确了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给出了通过促进物流业发展以推动经济增长的建议。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物流业 经济增长 西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东前 张志杰 郭晶 马蓓蓓
通过《西安市统计年鉴》和西安市黄页,结合Google等搜索工具,收集文化产业相关企业点信息,借助生命周期相关理论,根据产业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已经达到最大经济效益所用的时间,将文化产业集聚类型区划分为引领型、长寿型、富裕型、问题型。研究西安市文化产业整体基于Ks、T指数和Q指数的集聚特征,将文化产业区域集聚形成机制分为资源导向型产业集聚和市场导向型产业集聚。从文化资源开发、消费市场的培育、政府机构的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期对西安市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集聚类型 动力机制 西安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燕 李录堂
在当前农民工进城落户的过程中,已经实现全家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更容易产生在城市落户的需求,而且只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工进城落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因个人进城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通过对西安城六区农民工的调查,将全家进城农民工的经济需求、社会需求等进行梳理,并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全家进城农民工城市落户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打工时间、寻求更多发展机会、进城具备条件判断、打工收入、子女教育费用、户籍解决麻烦作用、户籍对提高地位作用9个变量对全家进城农民工的城市落户需求影响显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洪蔚脍 张佑林
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却相对落后,关键在于没有将文化资源优势很好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章以西安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实践为例,提出西部地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机理框架,分析其主线、重要载体、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具体路径和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对策建议: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加强高新技术、创意对文化资源的转化;提炼文化特色,塑造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化经营水平。
关键词:
文化资源 产业化开发 开发机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李天顺 白凯
当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旅游产业会成为促进旅游目的地城市化发展的独立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互为背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西安市为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0~2009年西安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函数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耦合度经历了2000~2002年快速变化和2003~2009年缓慢变化两个阶段;耦
关键词:
耦合模型 旅游产业 城市化 西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璞周 卫海燕 杨芳
以西安市为例,对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关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推进,其对城市资源产生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并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缓解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