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31)
2023(18736)
2022(16050)
2021(14758)
2020(12456)
2019(28374)
2018(27951)
2017(53436)
2016(28848)
2015(32441)
2014(32477)
2013(31987)
2012(29996)
2011(27312)
2010(27682)
2009(25699)
2008(25323)
2007(22912)
2006(20486)
2005(18593)
作者
(84204)
(70522)
(70329)
(66874)
(44913)
(33818)
(32233)
(27323)
(26764)
(25414)
(24030)
(23723)
(22534)
(22282)
(21958)
(21816)
(21046)
(20942)
(20305)
(20286)
(17708)
(17431)
(17095)
(16238)
(15999)
(15767)
(15583)
(15560)
(14263)
(14093)
学科
(135963)
经济(135770)
管理(82887)
(79120)
(64264)
企业(64264)
方法(53754)
数学(45911)
数学方法(45339)
中国(36646)
(36080)
地方(32636)
(30519)
业经(29537)
(26593)
农业(24052)
(23139)
(23120)
贸易(23107)
(22330)
环境(22029)
(20445)
理论(20102)
(20097)
银行(20050)
(19625)
金融(19621)
(19311)
(18411)
地方经济(18393)
机构
学院(418850)
大学(416479)
(180099)
经济(176368)
管理(159887)
研究(146879)
理学(136710)
理学院(135122)
管理学(132806)
管理学院(131999)
中国(111671)
科学(88478)
(88440)
(81395)
(74713)
(69475)
研究所(67461)
中心(67198)
(65030)
财经(63892)
业大(59994)
(57753)
(56386)
师范(55851)
北京(55814)
经济学(54682)
农业(54141)
(52651)
(51242)
经济学院(48868)
基金
项目(272992)
科学(215776)
研究(200429)
基金(197512)
(171515)
国家(170066)
科学基金(146128)
社会(129105)
社会科(121744)
社会科学(121706)
(107653)
基金项目(103746)
自然(93175)
教育(92332)
自然科(91010)
自然科学(90987)
(90419)
自然科学基金(89391)
编号(81645)
资助(81034)
成果(66974)
(62839)
重点(61848)
(60312)
课题(57100)
(56521)
国家社会(52901)
创新(52832)
科研(52192)
教育部(51754)
期刊
(208303)
经济(208303)
研究(125763)
中国(86385)
(63704)
(63115)
学报(62490)
管理(60360)
科学(59130)
大学(47791)
教育(45878)
学学(44959)
农业(43218)
(40918)
金融(40918)
技术(38329)
业经(33679)
经济研究(33404)
财经(32065)
(27668)
问题(27196)
(22755)
技术经济(22123)
(21787)
统计(21093)
图书(20154)
世界(19453)
商业(19302)
(19242)
国际(19204)
共检索到642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婷  莫晓勇  黄小春  
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 ,对区域林业社会、经济、环境如何实现协调发展进行了科学分析,重点探讨了影响区域林业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通过数学方法建立ISM模型,划分区域林业协调发展的管理层次,并针对每个管理层次进行策略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虹  李蕾  
文章通过选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17省市2008—2016年数据,在对区域物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复合系统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的回归模型对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圈协调发展水平集中在[0.4,0.8]之间且总体呈下降趋势;物流业生产总值对协调发展水平有负向影响,企业R&D经费投入对协调发展水平有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茂松  
随着区域经济飞速发展,浙江省内高职院校布局、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不协调现象越来越严重。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来实施高职教育非均衡发展战略是解决协调发展问题的关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姜文仙  覃成林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一直以来,立足于"问题导向"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收效甚微,归根结底在于忽视了不同区域的内在利益冲突。区域协调发展应该立足于"利益导向",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的三层协调网络中,通过各主体间的有序互动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降低区际产权交易的成本,形成区域之间合理规范的内在秩序,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的顺利进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孝先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复杂性、开放性、空间层次性,使传统方法难以深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的作用机制。本文集成空间经济计量学、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生驱动因素与多重耦合机制,论证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效应及相邻经济区域的耦合关系,给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延爱  
工业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是整个社会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关键所在。本文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地区间的差距经过了先缩小再扩大又缩小的过程。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除了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外,地区物质资本的投入、国外直接投资、工业基础设施和市场开放程度等都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孝先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复杂性、开放性、空间层次性,使传统方法难以深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的作用机制。本文集成空间经济计量学、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生驱动因素与多重耦合机制,论证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效应及相邻经济区域的耦合关系,给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雅南  山口伸晴  邵宜航  
本文主要从财政转移支付、国土开发和人口迁移三个方面对中日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差异及原因。由此发现,中日区域经济政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的财政投入以及户籍制度等方面,据此,我们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长雷  王丽婧  梅凤乔  郭怀成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当前形势下,如何实现贵阳市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是当地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阐述了贵阳市环境经济系统的特征,在引入和结合系统动力学、情景分析和协调度分析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贵阳市协调发展策略分析的研究框架。遵循框架中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了贵阳市环境经济系统仿真模拟模型,围绕GDP增长、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环保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5个情景的情景预测和协调度分析,通过反复模拟、反馈、调整及分析,识别出情景5为较理想的一种发展模式,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基本策略方向。研究结果是贵阳市未来发展的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峰  
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就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东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幅差距及非农产业发展差距扩大,是制约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推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寻求加大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形成各具特色经济地带等发展方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区域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内陆城市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还很滞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低,发展不均衡,农村与城市之间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略,加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畅通城市与农村之间生产要素流通渠道,为顺利实现2018年全面脱贫奠定基础,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区域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内陆城市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还很滞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低,发展不均衡,农村与城市之间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略,加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畅通城市与农村之间生产要素流通渠道,为顺利实现2018年全面脱贫奠定基础,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傅为忠  李孟雨  
应用经济学弹性理论对ISM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东部地区为例,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层次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影响因素是公路运营里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经济结构,根本影响因素是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邮政业务总量、地区生产总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江霞  文传浩  兰秀娟  
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性系统,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轨迹。文章阐述了重庆市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的特征,采用系统动力学、协调度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适用于重庆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策略分析的新思路。文章首先构建了重庆市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的动力学模型,并且设计了重庆市未来发展的四种方案,通过研究表明策略4是最好的经济环境协调方式;其次,利用经济环境协调度计算公式,计算出不同策略下的协调度指数,通过研究再次印证策略4是重庆市未来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巧素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