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99)
- 2023(16998)
- 2022(14312)
- 2021(13062)
- 2020(11289)
- 2019(25713)
- 2018(25263)
- 2017(48673)
- 2016(26221)
- 2015(29189)
- 2014(28831)
- 2013(28289)
- 2012(25683)
- 2011(23082)
- 2010(23014)
- 2009(21715)
- 2008(20742)
- 2007(18409)
- 2006(15803)
- 2005(13981)
- 学科
- 济(101138)
- 经济(100994)
- 管理(78971)
- 业(75981)
- 企(63889)
- 企业(63889)
- 方法(48864)
- 数学(43522)
- 数学方法(43006)
- 财(32493)
- 中国(30068)
- 融(28909)
- 金融(28904)
- 银(27562)
- 银行(27495)
- 农(27389)
- 行(26374)
- 制(25620)
- 业经(23745)
- 务(21433)
- 财务(21372)
- 财务管理(21322)
- 贸(20378)
- 贸易(20367)
- 学(20320)
- 企业财务(20294)
- 易(19882)
- 地方(19507)
- 农业(18240)
- 体(16758)
- 机构
- 学院(367904)
- 大学(367578)
- 济(150307)
- 经济(147280)
- 管理(141703)
- 理学(123231)
- 理学院(121931)
- 管理学(119765)
- 研究(119468)
- 管理学院(119108)
- 中国(95365)
- 京(75127)
- 科学(74487)
- 财(71876)
- 农(67841)
- 所(60169)
- 业大(59142)
- 中心(58216)
- 财经(57541)
- 研究所(54985)
- 江(54481)
- 农业(53936)
- 经(52223)
- 经济学(47128)
- 北京(45945)
- 范(43893)
- 师范(43251)
- 州(43107)
- 财经大学(42956)
- 院(42931)
- 基金
- 项目(253932)
- 科学(199565)
- 基金(186205)
- 研究(178474)
- 家(164382)
- 国家(163056)
- 科学基金(139867)
- 社会(114701)
- 社会科(108963)
- 社会科学(108929)
- 省(100332)
- 基金项目(99106)
- 自然(92743)
- 自然科(90665)
- 自然科学(90635)
- 自然科学基金(89061)
- 划(84456)
- 教育(82785)
- 资助(75592)
- 编号(70580)
- 重点(57734)
- 成果(56085)
- 部(55984)
- 创(53936)
- 发(53576)
- 创新(50554)
- 科研(49988)
- 课题(48596)
- 制(48192)
- 国家社会(48137)
- 期刊
- 济(155000)
- 经济(155000)
- 研究(100148)
- 中国(68551)
- 学报(63874)
- 农(60582)
- 财(58105)
- 科学(55697)
- 管理(50372)
- 大学(47948)
- 学学(45911)
- 融(44872)
- 金融(44872)
- 农业(39760)
- 教育(31809)
- 技术(30759)
- 财经(28752)
- 业经(25588)
- 经济研究(25468)
- 经(24594)
- 业(21012)
- 问题(20591)
- 版(19010)
- 理论(17649)
- 技术经济(17336)
- 科技(17047)
- 统计(17022)
- 贸(16549)
- 财会(16522)
- 商业(16403)
共检索到529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童瑶 叶建木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在面对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时,互联网金融信任机制的形成对互联网金融的运行起着关键作用。从资金持有方维度、资金需求方维度、交易维度和制度维度提取10个影响互联网金融信任机制形成的因素,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研究方法构建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构模型,结果发现:资金持有方的信任倾向和风险感知能力是影响信任机制形成的直接因素,而互联网整体的网络道德水平对互联网金融信任机制的形成起根本性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童瑶 叶建木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在面对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时,互联网金融信任机制的形成对互联网金融的运行起着关键作用。从资金持有方维度、资金需求方维度、交易维度和制度维度提取10个影响互联网金融信任机制形成的因素,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研究方法构建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构模型,结果发现:资金持有方的信任倾向和风险感知能力是影响信任机制形成的直接因素,而互联网整体的网络道德水平对互联网金融信任机制的形成起根本性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龚遥 顾晓安
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已对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和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等问题引起了各界关注。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归纳了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五大因素,根据2004年~2013年有关数据,选择指标运用熵值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影响因素中,网民特征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最大;在具体指标中,网购总额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最大,利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不够显著,包括网购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相关产业的发展能有效带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政策环境 熵值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羚 成春林
借助2008-2014年中国内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引入互联网发展变量,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和经济总量皆对金融集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水平经金融危机期间的调整,在后期成为推动集聚的重要因素;政府干预与地区开放程度对集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期初;科技发展水平的作用效果存在滞后性。本文依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从金融集聚的动因出发,提出了促进区域金融集聚的建议,以求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金融集聚 互联网发展 空间计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恩 向志强 黄渊基
文章从探索互联网金融业品牌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角度出发,通过网络调研问卷形式收集到有效问卷1140份,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互联网金融业品牌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品牌传播效果"好"的占比为43.19%。对互联网金融业了解程度高、接受程度高、传播内容准确、目的性强等影响因素对互联网金融业品牌传播效果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恩 向志强 黄渊基
文章从探索互联网金融业品牌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角度出发,通过网络调研问卷形式收集到有效问卷1140份,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互联网金融业品牌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品牌传播效果"好"的占比为43.19%。对互联网金融业了解程度高、接受程度高、传播内容准确、目的性强等影响因素对互联网金融业品牌传播效果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先玲 王彦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各平台发展经常面临资金困境,能否及时获得风险投资突破资金瓶颈显得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投资,采用实物期权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为偏好,研究发现:需求漂移率和政府优惠力度的提高,会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产生正面影响;而需求波动率和无风险利率越高,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越小。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要获得充裕的发展资金,一方面需要平台强化自身业务创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平台经营行为,以维持业务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支持和适当引导。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实物期权 风险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瑞
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理论为基础,利用AMOS软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根据分析结果修正模型。模型分析得到互联网金融理财投资者的态度和购买意向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流动性、感知易用性、期望收益等因素促进投资者选购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理财起点和感知风险抑制投资者选购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理财产品 选购决策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先玲 王彦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各平台发展经常面临资金困境,能否及时获得风险投资突破资金瓶颈显得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投资,采用实物期权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为偏好,研究发现:需求漂移率和政府优惠力度的提高,会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产生正面影响;而需求波动率和无风险利率越高,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越小。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要获得充裕的发展资金,一方面需要平台强化自身业务创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平台经营行为,以维持业务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支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实物期权 风险投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廖戎戎
本文对互联网金融与零售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从理论上看,互联网金融对零售业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以及促进消费者进行网上消费等方式,促使零售业转变为多渠道、开放式的业务形态,从而促进零售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中的P2P网贷在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同时,可能助长不良消费习气,最终对消费起到抑制作用,进而阻碍零售业发展。从实证结果上看,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其对零售业发展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时间推移,互联网金融促进零售业发展的作用逐渐显著并增强。同时预测结果表明,从长远看,互联网金融可以促进零售业发展。因此,需要辩证地看待互联网金融对零售业发展的影响,充分发挥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等对零售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降低P2P网贷对零售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促使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零售业发展相协调。为此,需要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控制互联网金融发展风险,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规范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零售业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零售业 时间序列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单汨源 龙腾 张人龙
互联网金融情境下的品牌延伸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结合传统品牌延伸因素与互联网金融背景构建了互联网金融品牌延伸理论模型,并对从支付宝到余额宝与存金宝的品牌延伸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探究互联网金融品牌延伸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母品牌态度能被转移到延伸产品上,正向影响品牌延伸评价,同时品牌信任和母品牌与延伸产品间的感知契合度显著正向影响品牌延伸评价;在互联网金融情境下,用户的感知联结度正向影响品牌延伸评价,母品牌态度显著正向影响用户品牌信任、感知契合度和感知联结度。研究成果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市场推广提供了策略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品牌延伸 技术接受模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志昌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出现已有十余年,直至2013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引起了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的广泛重视。互联网金融业务如火如荼展开,同时也出现了业内企业破产倒闭的现象。如何认识互联网金融,其内涵究竟是什么,分析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特征,从互联网精神的角度,明晰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希望能为大家理解互联网金融提供新视角。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克泉 黄国平
互联网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及大数字征信系统的出现,使传统的信息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明显不能满足新形势需要。传统征信模式的数据和信息是"少而精",而互联网征信模式数据和信息则是"多而杂"。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和互联网征信体系管理体制既面临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及制度实施等结构性问题,也存在数据共享、标准化建设等行业运行机制和监管方面的缺失。为完善互联网金融信息及管理机制,要在战略上加强信用文化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在策略上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制度建设。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信息 征信 管理机制 监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俞立平 周曙东 钟钰
本文利用网民和网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衡量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因素,认为居民文化程度、电脑拥有量、信息化水平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互联网没有影响,我国互联网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关键词:
互联网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婧 田雅群 刘甜 李庆海
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能否切实缓解农户金融排斥,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储蓄、信贷和支付三个方面,构造农村互联网金融排斥指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识别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不同方面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多数农户存在较为严重的互联网金融排斥,其中互联网储蓄排斥和互联网信贷排斥最为严重,互联网支付排斥次之。互联网排斥的主要原因不是设施排斥和条件排斥,而是自我排斥。引发自我排斥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户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教育程度、到最近银行网点的时间和是否进行过网络购物和销售。本文同时分析了传统信贷与互联网信贷的关系,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