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2)
- 2023(10305)
- 2022(8484)
- 2021(8009)
- 2020(6469)
- 2019(14679)
- 2018(14264)
- 2017(27045)
- 2016(14807)
- 2015(16693)
- 2014(16446)
- 2013(15277)
- 2012(13632)
- 2011(12028)
- 2010(11733)
- 2009(10200)
- 2008(9380)
- 2007(7816)
- 2006(6440)
- 2005(5505)
- 学科
- 济(58704)
- 经济(58642)
- 管理(40685)
- 业(35764)
- 企(29353)
- 企业(29353)
- 方法(27771)
- 数学(25337)
- 数学方法(24897)
- 农(15154)
- 地方(14956)
- 中国(14877)
- 财(13911)
- 业经(12341)
- 农业(10327)
- 理论(10028)
- 制(9469)
- 学(9466)
- 环境(9312)
- 贸(9069)
- 贸易(9060)
- 教育(8928)
- 易(8776)
- 务(8738)
- 财务(8702)
- 技术(8694)
- 地方经济(8693)
- 财务管理(8684)
- 和(8491)
- 企业财务(8245)
- 机构
- 学院(189722)
- 大学(188169)
- 管理(75790)
- 济(75642)
- 经济(74083)
- 理学(66346)
- 理学院(65608)
- 管理学(64282)
- 管理学院(63915)
- 研究(56617)
- 中国(43026)
- 京(37793)
- 财(34031)
- 科学(33742)
- 中心(29265)
- 江(28684)
- 财经(27768)
- 范(27211)
- 师范(26970)
- 业大(25770)
- 经(25425)
- 农(25158)
- 所(24982)
- 经济学(23629)
- 州(22889)
- 研究所(22866)
- 北京(22787)
- 师范大学(21770)
- 院(21684)
- 经济学院(21509)
- 基金
- 项目(138348)
- 科学(111499)
- 研究(105513)
- 基金(100641)
- 家(86174)
- 国家(85424)
- 科学基金(75775)
- 社会(67867)
- 社会科(64403)
- 社会科学(64392)
- 省(55297)
- 基金项目(53388)
- 教育(51852)
- 自然(47941)
- 自然科(46865)
- 自然科学(46855)
- 划(46241)
- 自然科学基金(45961)
- 编号(43724)
- 资助(39827)
- 成果(34126)
- 重点(31526)
- 部(31066)
- 课题(30185)
- 创(30079)
- 发(30044)
- 国家社会(28353)
- 创新(27908)
- 大学(27841)
- 教育部(27536)
共检索到268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恽敏霞 何永红 谢军
作为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质量评价如何在稳定的基础上,探索更科学、更专业的发展道路。本文从教育评价的大背景出发,站在"区域教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区域学业水平测试改进的必要性,基于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潜能测评"的构想,并阐释了其学术内涵、数学模型和技术方法,用多个层次、多个维度的案例说明了其使用路径,证明了"潜能测评"对于区域学业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价值性。
关键词:
IRT 潜能测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常素欣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为理论基础,构建一个从两区域扩展到多区域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并利用1999-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从外部性的角度对市场潜能、非农就业密度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全国和分地区样本中,市场潜能增加对工资水平的正向影响显著,而非农就业密度与工资水平呈负向关系,验证了劳动力聚集对工资水平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竞争和拥挤效应,整体上还未形成技术外部性;在分地区样本中,东部地区非农就业密度增加对工资水平的负向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反映了东部地区劳动力聚集趋势更强;全国样本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市场潜能增加对低收入群体工资水平的正向影响最大,非农就业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庆葆
中国儒家哲学一向倡言"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是指人人都有成为圣贤的潜力和可能。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早已指出,人确实是有无穷潜力的。如何激发人在科学、思想、能力等各方面的潜力,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实践问题。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于泳波 周子为 易子涵 王利军
本文以2005—2018年的省级数据为样本,考虑产业结构升级、市场潜能的关键作用并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从技术流入与输出双向视角检验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对区域间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先进制造业集群显著促进了区域间技术转移,对技术流入与输出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别;产业结构升级对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区域间技术转移的过程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作用仍有待提升;市场潜能仅对后半段中介路径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即市场潜能越大越能强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间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且对技术流入的调节效应更强。基于此,本文提出政策启示如下:鼓励各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差异化发展,强化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垂直关联,以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以及在低集群地区充分挖掘区域市场潜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文明 叶阿忠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缩小区域收入差距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精准平衡。基于此,选取2007—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市数据,利用半参数门限空间计量模型探索市场潜能与政府财政竞争对区域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区域收入差距具有门限效应,在全样本中表现为促进作用,分地区则存在异质性;市场潜能的空间效应在全样本中为促进作用,在分地区样本中,沿海城市表现为正向拉动,东北、西北和黄河中游地区则表现为负向抑制;政府财政竞争对区域收入差距具有非线性影响,总体呈倒“N”型,但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董春驹 秦红
一、课题的确立 关于人的潜能问题一直是一个国际性的攻关课题。许多著名的专家在大量研究基础上确信,“一般健康人只在运用着他的潜能的极小部分。本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提出假设: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10%。稍后又有学者玛格丽特·米德撰文,认为不是10%,而是6%……而据我最近估计,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我们估计的数字之所以越来越低,是因为人所具备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波 潘科峰
本文聚焦创造力的核心要素,通过解读创造力内涵,分析创造力培养面临的问题,探索在教育教学中与专业教育结合提升创造力的关键点,进而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
关键词:
创造力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郭要红 华国栋
文章阐述了激发普通班级中超常学生学习潜能的主要策略:设计挑战性学习目标和任务,不断提升超常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水平;激励创新精神,挖掘超常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自我效能感,引领超常学生走向成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熊慎教
面对快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对中国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转变教育理念、营造创新教育环境等8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才能有效地与时俱进,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与时俱进 开发 创新能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清
据俄罗斯伏尔加河地区教育网2008年3月25日报道:目前,俄罗斯许多面临择业的毕业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发展十分困惑,没有明确的目标。"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这是大人们最喜欢向孩子提问的一个问题,而且从三岁起就会经常被问起。然而,如果一个10年级的孩子能够清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小蒂 姚瑶
随着我国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但各地创新绩效的差异依然十分明显。将企业家才能纳入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分析框架中,构建了包含这一因素的新的知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自主创新程度较高的地区,其民营企业家资源较为丰富,并且企业家才能对于地区创新绩效提升的作用要高于专业技术人员。民营企业家较注重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并能努力寻求技术水平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平衡,从而可实现技术创新与要素整合创新的良性互动。结论亦能够增强对区域创新绩效差异现象的解释力。可为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进一步增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企业家才能 区域创新 知识生产函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文明 叶阿忠
文章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目标,利用新经济地理理论对2006—2020年我国283个城市的市场潜能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市场潜能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以及时空收敛性进行考察。研究发现:(1)在考察期内,我国市场潜能的总体差异呈现逐步缩小态势,但受“订单转移”、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短时间内总体差异较大的现象。(2)区域间差异是市场潜能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其中,大西北与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区域间差异贡献最大。(3)八大综合经济区的σ收敛存在分异,但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中表现出显著的一致收敛性。另外,收敛速度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收敛速度领先于其他综合经济区,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收敛速度显著落后于其他综合经济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长青 范剑勇
本文使用2005-2007年全国地级市数据,估计从标准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导出的工资方程,并引入外来人口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来人口变量对区域城市工资存在正向影响,说明外来人口引致市场潜能增加并导致区域工资上升的价格效应在全国研究层次得到证实,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外来人口跨区流动平抑市场潜能的数量效应暂时还没有显现。与东部和全国情况不同,中西部地区由于市场潜能低、经济聚集度小因而对区域工资影响不显著。在这种形势下,鼓励外来人口在当地就业,以及加强中西部地区市场潜能和经济集聚度对平衡地区差距是有益的选择。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市场潜能 劳动力流动 工资方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东风 李志明
借鉴西方景观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振兴发展理论,构建了基于景观介入城市区域发展的"钻石模型"理论框架。当前城市区域的发展理念应从可持续发展这一底线思维转向振兴发展这一高层次的发展需要,着力于生态、公平、经济、复兴要素的平衡,构建面向从宜居到文化复兴的城市区域发展目标。借助这一理论框架对当前中国的一些城市区域发展实践进行了检视,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钻石模型"的规划应用、生态与人的发展平衡、建立全社会知识行动体系、构建多层次自然和文化景观网络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