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39)
- 2023(12540)
- 2022(11143)
- 2021(10490)
- 2020(8821)
- 2019(20676)
- 2018(20383)
- 2017(40181)
- 2016(21494)
- 2015(24149)
- 2014(23919)
- 2013(23353)
- 2012(20984)
- 2011(18532)
- 2010(17989)
- 2009(16184)
- 2008(15393)
- 2007(12964)
- 2006(10988)
- 2005(9036)
- 学科
- 济(83356)
- 经济(83266)
- 管理(66487)
- 业(65033)
- 企(56599)
- 企业(56599)
- 方法(44517)
- 数学(39314)
- 数学方法(38805)
- 财(25149)
- 农(20796)
- 中国(19046)
- 业经(18576)
- 务(18529)
- 财务(18461)
- 财务管理(18430)
- 企业财务(17611)
- 学(16446)
- 地方(15322)
- 农业(14074)
- 贸(13948)
- 贸易(13942)
- 理论(13928)
- 技术(13833)
- 制(13807)
- 易(13541)
- 和(13407)
- 环境(12877)
- 划(12209)
- 银(10539)
- 机构
- 大学(294844)
- 学院(293607)
- 管理(125368)
- 济(114766)
- 经济(112424)
- 理学(110808)
- 理学院(109720)
- 管理学(107821)
- 管理学院(107295)
- 研究(88007)
- 中国(64439)
- 京(60582)
- 科学(54896)
- 财(51931)
- 业大(43943)
- 财经(43366)
- 农(42003)
- 所(41496)
- 中心(40975)
- 经(39770)
- 江(39030)
- 研究所(38174)
- 北京(37264)
- 范(36864)
- 师范(36518)
- 经济学(33865)
- 商学(33088)
- 财经大学(32972)
- 农业(32912)
- 院(32766)
- 基金
- 项目(213348)
- 科学(169047)
- 基金(156889)
- 研究(155524)
- 家(135579)
- 国家(134479)
- 科学基金(117974)
- 社会(97987)
- 社会科(92953)
- 社会科学(92929)
- 基金项目(84684)
- 省(82724)
- 自然(78623)
- 自然科(76847)
- 自然科学(76830)
- 自然科学基金(75435)
- 教育(72058)
- 划(69465)
- 资助(64407)
- 编号(63625)
- 成果(49209)
- 部(47446)
- 重点(46837)
- 创(44797)
- 发(43866)
- 课题(41863)
- 创新(41661)
- 科研(41360)
- 教育部(41303)
- 人文(40640)
- 期刊
- 济(113899)
- 经济(113899)
- 研究(79582)
- 中国(45310)
- 管理(44527)
- 学报(44287)
- 科学(41131)
- 财(40932)
- 农(36559)
- 大学(34484)
- 学学(32632)
- 教育(29159)
- 技术(26243)
- 农业(26046)
- 融(20452)
- 金融(20452)
- 财经(20403)
- 业经(19612)
- 经济研究(18104)
- 经(17193)
- 问题(14848)
- 图书(14795)
- 理论(14578)
- 科技(14177)
- 技术经济(14007)
- 财会(13669)
- 实践(13548)
- 践(13548)
- 版(13122)
- 业(13114)
共检索到395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琳
近几年上市公司IPO之后的业绩变脸现象愈加严重,其最直接的原因还是由于企业上市前对利润的过度包装所致。基于年度、所属行业、所属区域、市场类型、所有权性质、是否发生资金超募方面对上市公司IPO当年业绩变脸现象的详尽描述,对引起上市公司IPO当年业绩变脸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给予了分析,并给出做空新股抑高价、定额发行堵超募、业绩变脸停止解禁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首次公开发行 市场类型 所有权性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贾西猛 陈兰芳 陈沉
针对风险资本投资的特点和影响企业上市前后活动的机理,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从"监督假说"、"认证假说"、"逐名假说"和"利益损害假说"四个理论角度分析风险资本对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影响,挖掘风险资本对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影响的机理和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新亮
上市后业绩变脸在中国股市里屡见不鲜,上市公司业绩大变脸无疑给资本市场添多了一分疑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上市公司业绩变脸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首先以C公司为例,阐释和剖析了其业绩变脸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成因,然后从制度建设和监督两个层面对治理公司业绩变脸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业绩变脸 信息披露 中介机构 注册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纪新伟 宋云玲
本文利用单变量对比和多元Logit回归分析"扭亏"公司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基于2002-2008年的大样本研究表明,预测难度是影响"变脸"概率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当年中报或季报已实现扭亏的样本在预告中"变脸"的可能性显著低于其他样本;以微利扭亏的样本更有可能"变脸";盈利持续性比较低的样本"变脸"的可能性比较高。另外,审计师规模或公司规模比较大的样本"变脸"的可能性比较低。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披露行为。
关键词:
扭亏 变脸 业绩预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自永 王新宇
从承销商和投资者行为角度系统研究了IPO业绩变脸现象。研究发现,高声誉承销商没有发挥对IPO质量的认证作用,虽然没有强烈的证据表明高声誉承销商显著拔高业绩变脸IPOs的发行价格水平,但高声誉承销商对业绩变脸IPO额外收取了不能用声誉解释的高额租金,这暗示高声誉承销商利用声誉与业绩变脸发行人进行了利益交换;机构投资者能够甄别出业绩变脸IPO,散户投资者则不能。在新股定价市场化改革后,机构投资者减少了对业绩变脸IPO的申购参与,散户投资者遭受更加严重的"赢者诅咒"。
关键词:
业绩变脸 承销商 投资者甄别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闫蕾
目前,创业板市场业绩变脸频繁的现象日益严重。文章首先以A公司为例,分析了业绩变脸的成因;其次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现状及危害进行阐述;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创业板 上市公司 业绩变脸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虹 林钟高 彭圆圆
以2008—2014年中小板和2009—2014年创业板IPO公司为样本,秉承风险投资的经典治理假说,考察风险投资治理对IPO公司业绩变脸的影响及内部控制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普遍存在业绩变脸现象,而且参与比例越高,业绩变脸程度越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可以弱化风险投资对企业IPO后业绩变脸现象的负面影响,且参与程度越高(风投持股比例越大、参与董事会治理)的公司,抑制作用越明显。研究表明,我国风险投资制度体系发展尚未成熟,风险投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逐名动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制度体系,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真正实现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与创造价值增值目标。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虹 林钟高 彭圆圆
以2008—2014年中小板和2009—2014年创业板IPO公司为样本,秉承风险投资的经典治理假说,考察风险投资治理对IPO公司业绩变脸的影响及内部控制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普遍存在业绩变脸现象,而且参与比例越高,业绩变脸程度越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可以弱化风险投资对企业IPO后业绩变脸现象的负面影响,且参与程度越高(风投持股比例越大、参与董事会治理)的公司,抑制作用越明显。研究表明,我国风险投资制度体系发展尚未成熟,风险投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逐名动机",监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谧 解耀东 李丹丹
本文拟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不同目的对评价进行分类:基于投资目的的外部评价和基于经营管理目的的内部评价。外部评价利用K-均值聚类选取评价指标,内部评价利用系统聚类选取评价指标。结合安徽省国有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针对不同评价主体的不同使用目的得出更具针对性的评价结果,并给出相应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谧 解耀东 李丹丹
本文拟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不同目的对评价进行分类:基于投资目的的外部评价和基于经营管理目的的内部评价。外部评价利用K-均值聚类选取评价指标,内部评价利用系统聚类选取评价指标。结合安徽省国有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针对不同评价主体的不同使用目的得出更具针对性的评价结果,并给出相应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翠侠 黄敏 殷文玲
上市公司在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后,如何评价其在恢复重建阶段的业绩,以判断其恢复重建及未来发展情况,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以灾后恢复重建这一特殊阶段的环境和相关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为出发点,分析了恢复重建阶段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特殊性和原则,并论述了在恢复重建阶段应重点关注公司的现金流能否持续满足生产经营要求、偿债能力能否持续有保障、发展能力能否持续及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些特殊事项等问题。
关键词:
恢复重建 上市公司 业绩评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国民 王渺熠 陈立杰
以2014—2015年我国A股IPO上市的342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照上市企业IPO前后共四年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现我国A股市场存在IPO业绩变脸现象。随后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视角探究IPO业绩变脸的内在因素。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与IPO业绩变脸显著正相关,高管人员持股比例和S指数对IPO业绩变脸显著负相关,市场化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了公司治理结构与IPO业绩变脸的关系。研究结论为有效发挥公司治理结构在IPO业绩变脸中的作用提供了企业治理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亚伟 徐虹
本文以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2008—2019年制造业IPO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IPO业绩变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抑制了IPO业绩变脸现象,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深度应用为“业财融合”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改善企业盈余质量双重路径促使IPO企业有效抑制业绩变脸。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IPO业绩变脸的抑制作用在我国东部地区和管理者能力较高的上市公司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公司绩效提升的作用机理,为数字化转型助力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路军 郑筱思
2018~2019年超过四分之一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发生年末业绩变脸,即年度利润低于前三季度累计利润。对这种“异象”进行考察后发现:近年来上市公司负向盈余管理程度更高,存在“大洗澡”嫌疑;以商誉减值为主的资产减值损失大幅上升是影响上市公司年度业绩的重要因素;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集中在年末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导致众多公司年末业绩忽然下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冉光圭 方巧玲 罗帅
本文以1999—2012年2067家中国上市公司为有效研究样本,利用手工采集的监事会成员个人特质信息,系统考察了监事会成员背景特征对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和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会计和学术背景的监事有助于改善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此外,本文构建监事会能力指数并实证检验了其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发现监事会有利于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公司股票的价值相关性。总体上,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发挥着积极的财务监督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