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3)
- 2023(15634)
- 2022(13724)
- 2021(12683)
- 2020(10782)
- 2019(24868)
- 2018(24606)
- 2017(48324)
- 2016(25843)
- 2015(29214)
- 2014(28966)
- 2013(28333)
- 2012(25718)
- 2011(22948)
- 2010(22834)
- 2009(20745)
- 2008(19894)
- 2007(17217)
- 2006(14727)
- 2005(12345)
- 学科
- 济(107966)
- 经济(107854)
- 管理(76744)
- 业(72816)
- 企(61255)
- 企业(61255)
- 方法(55383)
- 数学(48976)
- 数学方法(48223)
- 农(27419)
- 财(25771)
- 中国(24983)
- 业经(23890)
- 学(21624)
- 地方(21407)
- 环境(19134)
- 农业(18304)
- 理论(18188)
- 贸(18057)
- 贸易(18049)
- 技术(17663)
- 易(17476)
- 务(17200)
- 财务(17118)
- 财务管理(17081)
- 和(16500)
- 制(16486)
- 企业财务(16213)
- 划(15834)
- 产业(14457)
- 机构
- 学院(365043)
- 大学(364100)
- 管理(149705)
- 济(145109)
- 经济(142163)
- 理学(131889)
- 理学院(130551)
- 管理学(127955)
- 管理学院(127313)
- 研究(113414)
- 中国(82023)
- 京(75659)
- 科学(71454)
- 财(63868)
- 农(55707)
- 业大(55272)
- 所(54887)
- 财经(53093)
- 中心(52376)
- 江(50715)
- 研究所(50520)
- 经(48445)
- 北京(46840)
- 范(46514)
- 师范(46055)
- 经济学(44218)
- 农业(43760)
- 院(41885)
- 州(41469)
- 经济学院(40258)
- 基金
- 项目(260988)
- 科学(206551)
- 基金(190572)
- 研究(189066)
- 家(165623)
- 国家(164304)
- 科学基金(143158)
- 社会(119427)
- 社会科(113406)
- 社会科学(113377)
- 省(102505)
- 基金项目(101056)
- 自然(94744)
- 自然科(92597)
- 自然科学(92578)
- 自然科学基金(90887)
- 教育(87880)
- 划(85801)
- 资助(79837)
- 编号(76701)
- 成果(59761)
- 重点(58107)
- 部(57339)
- 发(55286)
- 创(54725)
- 课题(52170)
- 创新(50969)
- 科研(50233)
- 教育部(49622)
- 国家社会(49124)
- 期刊
- 济(146481)
- 经济(146481)
- 研究(98643)
- 中国(60747)
- 学报(56111)
- 管理(53426)
- 科学(51934)
- 农(49098)
- 财(47708)
- 大学(43231)
- 学学(40986)
- 教育(38317)
- 农业(34520)
- 技术(34014)
- 业经(25489)
- 融(25453)
- 金融(25453)
- 财经(25047)
- 经济研究(24107)
- 经(21340)
- 问题(19297)
- 统计(18789)
- 技术经济(18221)
- 图书(17862)
- 业(17788)
- 科技(17709)
- 策(17347)
- 商业(16747)
- 理论(16726)
- 版(16414)
共检索到499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海洋 毛必文
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分析对于产业的总体布局有着深远的意义。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以IPAT模型为基础,加入反映产业集聚的变量,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国而言,产业集聚的提高,将会加重环境的污染;而分区来看,产业集聚能够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对中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却加重。在此基础上,对实证结果进行内生性检验,发现产业集聚与环境的关系处于"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基于实证结果,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解决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两难问题。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环境污染 IPAT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传志 杨浩昌
利用2003—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产业聚集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产业聚集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产业聚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负,说明产业聚集的正外部性大于负外部性,表明产业聚集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而环境污染对产业聚集的影响为正,说明区域环境污染促进了产业聚集。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建立聚集区污染物集中治理机制,建设生态产业聚集区,发挥聚集区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完善聚集区环境保护和监管措施,对于发挥聚集区环境效应的正外部性,改善聚集区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产业聚集 环境污染 联立方程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传志 杨浩昌
利用2003—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产业聚集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产业聚集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产业聚集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负,说明产业聚集的正外部性大于负外部性,表明产业聚集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而环境污染对产业聚集的影响为正,说明区域环境污染促进了产业聚集。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建立聚集区污染物集中治理机制,建设生态产业聚集区,发挥聚集区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完善聚集区环境保护和监管措施,对于发挥聚集区环境效应的正外部性,改善聚集区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产业聚集 环境污染 联立方程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寇冬雪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产业集聚分为专业化、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四种模式,选取2003—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多样化集聚中,产业间内在关联性与环境污染呈现负相关。相关多样化集聚能显著改善环境污染,无关多样化集聚则会加剧环境污染。此外,上述结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异质性并受城市特征的影响。专业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西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多样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
关键词:
产业集聚模式 产业关联 环境污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郭士康
文章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区位熵测算各省份产业集聚程度,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环境污染指数,通过构建GTWR模型考察产业集聚、人口规模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环境污染差异性与关联性并存,环境污染指数整体表现为"东强西弱"的态势;产业集聚、人口规模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时空非平稳性及异质性;各区域两要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系数时序波动方向以及作用强度不同;系数时变形态不同,呈现"倒U"型、下降等变化态势;系数空间分布呈现东、中、西部梯度变化的格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季书涵 朱英明
资源错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阻力,而环境污染也会使行业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方式受阻,为研究污染排放作为中介变量时,产业集聚与资源错配的关系,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10—2013年数据,通过中介模型、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资源错配情况下,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改善效果会被环境污染削弱,且产业集聚不利于资源错配时,环境污染更会加剧错配。污染排放作为中介变量能够在产业集聚影响资源错配的过程中形成三个门槛点,将不同行业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本文结合分析结论,对如何控制污染排放从而取得产业高效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环境污染 资源错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同功 常宇静 于晓莉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区域发展动力的制度保障,保护生态环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二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中国2007—2021年30个省份作为样本,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营商环境的优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优化营商环境对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其中,优化营商环境可通过提升FDI质量来降低环境污染。因此,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时要考虑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运用市场经济规则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区域间在营商环境和环保政策制定方面的协调合作,同时注重引入高质量外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韩清 张晓嘉
工业集聚是否加剧了环境污染?这种发展形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本文从产业专业化集聚角度出发,探讨产业专业化集聚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对2003-2020年中国27个工业2位码行业面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存在显著抑制作用,这一结论在3位码行业层面也同样成立。为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本文还使用了德国分行业空间基尼系数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稳健分析,其结论仍然成立。此外,产业专业化集聚通过三种机制: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溢出影响工业污染排放。其中,产业专业化集聚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加重了工业污染排放,但通过调整产业污染结构和绿色技术革新降低污染排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素凤 Pascale Champagne 潘和平 冯南平 王洪波
利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方法,以工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及其与城镇化的耦合效应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并将样本总体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组检验工业集聚环境外部性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呈倒U型特征;工业集聚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业集聚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水平;城镇化对工业集聚环境污染效应的门槛位置有重要影响,在四类地区中,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东部省份的门槛值明显低于其它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杰 林云
选取2005~2012年我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层面探讨我国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产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耗、科技投入、环境规制等条件下,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N"型关系,并且目前我国制造业集聚水平以中低集聚度为主,处于倒"N"型曲线的两个转折点之间。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以降低环境污染水平的政策建议,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双赢。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环境污染 EG指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寇冬雪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产业集聚分为专业化、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四种模式,选取2003—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多样化集聚中,产业间内在关联性与环境污染呈现负相关。相关多样化集聚能显著改善环境污染,无关多样化集聚则会加剧环境污染。此外,上述结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异质性并受城市特征的影响。专业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西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多样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
关键词:
产业集聚模式 产业关联 环境污染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夏艳清
通过建立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误差修正模型,区分了污染物排放-人均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对长期关系的短期扰动,更准确地描述了我国环境污染与人均收入的关系,为环境规制的制定和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闫新华 赵国浩
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使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山西1985~2006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各指标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确实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双向作用机制,不过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机制要弱许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存在着动态意义上的"倒U型"关系;同时也发现了山西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方面自身的一些特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永旺 马晓钰 杨瑞瑞
协调好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关系,必须厘清人口集聚、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因果关系。文章基于我国2007~2016年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以及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ECM)采用动态广义最小二乘法(DGLS)估计,对三者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和短期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关系中,人口集聚、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三者之间呈现单向环形因果关系;在长期关系中,人口集聚、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呈现双向环形因果关系。基于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的不同,我国在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时应抓住侧重点,以期实现区域经济、人口城镇化、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晶 毛渊龙 朱兆一
文章利用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6年的数据,检验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集聚外部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及其外部性与环境污染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倒"U"型关系,但大部分城市产业集聚并未达到拐点水平,不过多数城市至少在专业化或多样化外部性一项上处于曲线的下降阶段。具体而言,仅有少数资源型城市在专业化上处于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而其他多数城市则在多样化上更接近曲线的下降阶段,特别是地区行政和经济中心城市以及环保部重点监测城市。此外,不同污染物面临的拐点并不相同,二氧化硫和废水污染相对于烟粉尘污染拐点水平更高。因此,明确不同城市在专业化和多样化上的各自优势以及污染类型方能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环境污染 专业化 多样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