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2)
- 2023(14006)
- 2022(12166)
- 2021(11475)
- 2020(9764)
- 2019(23023)
- 2018(22706)
- 2017(42578)
- 2016(23284)
- 2015(26608)
- 2014(26587)
- 2013(26202)
- 2012(24396)
- 2011(21906)
- 2010(21946)
- 2009(20211)
- 2008(19876)
- 2007(17327)
- 2006(14666)
- 2005(12902)
- 学科
- 济(96416)
- 经济(96326)
- 管理(66067)
- 业(61281)
- 企(50168)
- 企业(50168)
- 方法(47824)
- 数学(42831)
- 数学方法(42089)
- 农(26114)
- 财(24124)
- 中国(24005)
- 学(21801)
- 业经(19625)
- 地方(19512)
- 贸(17748)
- 贸易(17740)
- 农业(17327)
- 易(17238)
- 环境(17199)
- 制(15709)
- 理论(15505)
- 务(15311)
- 财务(15251)
- 财务管理(15209)
- 和(15095)
- 企业财务(14320)
- 划(13422)
- 技术(13352)
- 融(12978)
- 机构
- 学院(328909)
- 大学(327305)
- 济(130353)
- 经济(127549)
- 管理(126279)
- 研究(110747)
- 理学(109335)
- 理学院(108099)
- 管理学(105643)
- 管理学院(105058)
- 中国(82626)
- 科学(71805)
- 京(69213)
- 农(61005)
- 财(58109)
- 所(56995)
- 业大(54014)
- 研究所(52129)
- 中心(52128)
- 江(49787)
- 农业(48422)
- 财经(46427)
- 北京(42984)
- 范(42479)
- 经(42113)
- 师范(41919)
- 院(40381)
- 州(39150)
- 经济学(39010)
- 技术(37164)
- 基金
- 项目(226698)
- 科学(177048)
- 基金(163198)
- 研究(159765)
- 家(144348)
- 国家(143193)
- 科学基金(122197)
- 社会(98347)
- 社会科(93126)
- 社会科学(93095)
- 省(91969)
- 基金项目(86048)
- 自然(82880)
- 自然科(80962)
- 自然科学(80936)
- 自然科学基金(79420)
- 划(76881)
- 教育(75314)
- 资助(68599)
- 编号(64938)
- 重点(52026)
- 成果(51201)
- 部(49289)
- 发(48967)
- 创(47259)
- 课题(45384)
- 科研(44661)
- 创新(44239)
- 计划(43948)
- 大学(41886)
共检索到479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宇恩 李丽芬 贺思思 李华 王云
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中国前列,减排压力巨大,合理预测碳排放峰值年,有助于明晰减排目标,为有效设计减排路径提供帮助。本文采用IPAT模型,对山西省中长期能源碳排放量以及峰值年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山西省当前能源与结构状态下,相较于可再生能源年替代率,年GDP增速和年节能率对山西省中长期碳排放影响更为显著,是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年的关键控制指标。在GDP低速和中速发展情景下,山西省碳排放量均可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排放最大峰值量分别为6.6亿T和7.1亿T;在GDP高速发展情景下,预测结果显示,2015-2040年碳排放量一直增长,无法达到峰值年,上调年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慈 宋晓聪 刘晓宇 沈鹏 陈忱 刘磊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为探究该目标实现的可达性,以浙江省为例,充分考虑人口、人均GDP、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耗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建立了修正的STIRPAT模型,经过实证分析发现该模型精确度良好,R~2值达到0.982,能够很好地预测未来浙江省的碳排放。设定三种情景对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浙江省均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通过分析模型系数发现人口、能源结构、人均GDP是影响浙江省碳减排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慈 宋晓聪 刘晓宇 沈鹏 陈忱 刘磊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为探究该目标实现的可达性,以浙江省为例,充分考虑人口、人均GDP、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耗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建立了修正的STIRPAT模型,经过实证分析发现该模型精确度良好,R~2值达到0.982,能够很好地预测未来浙江省的碳排放。设定三种情景对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浙江省均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通过分析模型系数发现人口、能源结构、人均GDP是影响浙江省碳减排的主要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许向阳 胡佳男
造纸行业作为中国八大重点排放行业之一,其碳排放情况直接影响中国能否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目标。为了科学预测造纸行业碳达峰情况,明确未来造纸行业碳减排目标,文章首先基于2001-2019年中国造纸行业数据,利用排放系数法对其碳排放总量进行核算;其次结合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评估模型(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进行造纸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情景分析法,设置13种情景对造纸行业碳峰值进行预测。研究表明:(1)能源结构、就业规模、经济发展与造纸行业碳排放呈正向相关,而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与造纸行业碳排放呈负向相关;各因素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能源结构(1.168)、就业规模(0.200)、经济发展(0.171)、能源强度(-0.165)、碳强度(-0.177)。(2)在13种情景中,情景4更符合未来造纸行业碳排放发展趋势,即保持经济的中速发展、就业规模趋于稳定,同时强化碳减排目标,此时,碳达峰量为155.20百万吨,达峰时间为2029年。(3)根据情景分析,要保证造纸行业如期实现碳达峰,需要控制就业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并进一步优化能源效率,到2030年,能源结构应控制在61%左右,能源强度每年应降低3.4%,碳强度每年应降低4.4%。鉴于此,文章认为造纸行业应该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强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培养行业低碳意识,早日实现碳达峰目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青龙 王建明 郭丕斌
区域经济间的分工合作及相互依赖,对区域碳排放峰值有重要影响。本文以能源生产区域山西省为例,从山西和全国两个层面选择驱动因素构建开放STIRPAT模型,并运用情景分析方法预测山西省2016—2040年碳排放峰值。结果显示,全国层面选择节能或低碳情景,可实现山西碳排放量在2035年达峰;而同时山西以节能或低碳情景相配合,可实现2030年之前达峰;在当前全国碳排放控制趋于严格的背景下,山西碳排放量2030年达峰是可以实现的;山西碳排放峰值大小主要受全国层面情景选择影响,受山西情景选择影响较小;山西碳排放峰值的可控性较差,自身减排努力对碳排放峰值时间及大小的影响相对较小;与开放视角相比,封闭STIRPAT模型会推迟山西碳峰值年份,在预测时段无峰值,并高估其排放量。因此,山西应该从开放视角,关注全国层面的节能发展状况,将其作为山西碳峰值政策的重要约束因素,制定灵活的碳排放达峰方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小乐 孙慧
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西北五省区碳排放峰值进行了预测。首先,对西北五省区199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得出西北五省区碳排放总体趋势;其次,对西北五省区碳排放峰值的出现时间与峰值额进行预测;最后,计算了西北五省区财富生态弹性。研究发现:技术与财富对峰值的影响较为重要。若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能同步增长,则不能在2030年内出现峰值。若碳排放强度降低速度相比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为快,则能推动碳排放提前达峰。同时现阶段的财富生态弹性富有弹性,可通过增加人均GDP使碳排放峰值提前。因此可以在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下,保持碳排放强度合理下降,西北五省区将能在2030年之前达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渠慎宁 郭朝先
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中国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首先,通过对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展示目前我国各地碳排放的基本情况;其次,对中国198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从中得出我国总体碳排放趋势;再次,在先前回归的基础上对今后我国碳排放的峰值出现时间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技术对峰值的影响较为重要。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高,而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相对较低,则不能在2050年内出现峰值。同样,若碳强度降低速度相比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为快,则会推动排放提早达到峰值。按照目前发展趋势,若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持碳排放强度合理下降,中国的峰值到达时间应为2020-2045年之间。因此,保持碳排放强...
关键词:
STIRPAT模型 碳排放 峰值预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唐晓灵 刘嘉敏
在对BP神经网络、LSTM网络和PSO-LSTM模型在碳排放预测方面进行对比选优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好的PSO-LSTM模型在低碳、基准、高碳3种情景下,分别对建筑碳排放峰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低碳、基准、高碳3种情景的建筑碳排放峰值分别为226 774.56万吨、239 738.11万吨和253 379.47万吨;达峰时间分别为2029年、2032年和2033年。可见,在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下,仍难在2030年前实现建筑领域的碳达峰,还需采取相应的低碳措施来推进目标的实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聂锐 张涛 王迪
利用环境负荷模型与"脱钩"理论,对江苏未来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与CO2排放进行了情景分析,并结合当前的环境政策,对三种情景下主要指标的参数和结果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研究表明,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低碳情景是江苏能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合适、也是最现实的方案;通过不同情景的比较,认为低碳情景的实现一定程度上是以减缓经济增长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低碳情景下能源需求与CO2排放也将明显快速增加,与2007年相比,2030年能源需求总量将增加1.431倍,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5 655×104t,未来20 a能源资源的有效供应与合理利用成为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最后给出了实现节...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负荷模型 能源消费 碳排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海良 张红艳 吴凤平
基于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溯往原则三个分配视角建立碳排放分配模型,并根据九种不同的分配情景对我国2020年碳配额分配展开预测研究。结果显示:溯往原则视角会增加我国碳排放分配总额,且对资源丰富的省市影响较大;效益原则视角对我国碳排放分配的影响略小于溯往原则视角,主要影响东部等发达区域分配的碳配额量;而公平原则视角对我国分配的碳配额总量影响较小。最后提出加快技术开发速度、通过供给侧改革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完善碳权分配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 碳配额 分配预测 情景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邱立新 袁赛
本文选取北京、天津、保定、青岛、上海、宁波、重庆、广州等低碳试点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其"十五"至"十二五"期间经济规模与区域碳排放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八个典型城市整体碳强度脱钩状态呈现强脱钩;除北京、青岛在"十二五"期间出现强脱钩外,其他城市碳排放总量呈现弱脱钩,说明碳排放量在经济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也在持续增长,但碳排放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速,经济增长方式已从粗放向集约过渡,个别城市仍存在波动性。进一步运用滞后期工具变量法研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等八个影响因素对区域碳排放的作用机制。分析显示中国典型城市区域碳排放EKC假设成立,呈倒"U"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对外贸易的扩大还未起到有效降低区域碳排放的作用;城镇化的推进与能耗结构的优化明显有利于典型城市的碳减排目标的实施,而人口数量与技术创新对碳排放作用短期内不显著;各城市均未越过拐点,预计2023年左右实现峰值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曼 张艳芳 刘焕才 韩丽 史书琦
山西省作为中国主要能源输出地区之一,减排压力巨大。系统分析山西省“双碳”目标的实现时间节点及相应减排途径,可为山西省碳中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基于相关基础研究数据,利用长期能源替代规划模型(LEAP)和CA-Markov,设定三种未来发展情景:基准情景、政策情景和碳中和情景,模拟2020—2060年山西省“双碳”目标实现情况。研究表明:(1)2000—2020年山西省CO_(2)排放量与总能耗均总体呈增长趋势;(2)经济产出促进CO_(2)排放,能源强度则对CO_(2)排放有明显抑制作用,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强度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3)山西省将分别于2040年(基准情景)、2030年(政策情景)和2025年(碳中和情景)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三种情景均在不同程度达到“碳低峰”,但仅碳中和情景可实现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
山西省 碳源 碳汇 碳中和 情景模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曼 张艳芳 刘焕才 韩丽 史书琦
山西省作为中国主要能源输出地区之一,减排压力巨大。系统分析山西省“双碳”目标的实现时间节点及相应减排途径,可为山西省碳中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基于相关基础研究数据,利用长期能源替代规划模型(LEAP)和CA-Markov,设定三种未来发展情景:基准情景、政策情景和碳中和情景,模拟2020—2060年山西省“双碳”目标实现情况。研究表明:(1)2000—2020年山西省CO_(2)排放量与总能耗均总体呈增长趋势;(2)经济产出促进CO_(2)排放,能源强度则对CO_(2)排放有明显抑制作用,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强度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3)山西省将分别于2040年(基准情景)、2030年(政策情景)和2025年(碳中和情景)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三种情景均在不同程度达到“碳低峰”,但仅碳中和情景可实现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
山西省 碳源 碳汇 碳中和 情景模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勇 王恩东 毕莹
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既是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国际承诺,也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政策约束下的碳排放达峰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气候保护函数的七部门CGE模型,模拟评估中国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经济影响,包括对综合经济的影响和对各部门进出口及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对中国造成的经济影响越大;三种碳排放达峰情景下,政府收入及储蓄均有明显下降,对其余经济指标基本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碳排放达峰对建筑业产出影响较小,其他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勇 王恩东 毕莹
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既是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国际承诺,也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政策约束下的碳排放达峰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气候保护函数的七部门CGE模型,模拟评估中国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经济影响,包括对综合经济的影响和对各部门进出口及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对中国造成的经济影响越大;三种碳排放达峰情景下,政府收入及储蓄均有明显下降,对其余经济指标基本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碳排放达峰对建筑业产出影响较小,其他部门产出略有增长。综合来看,2030年是中国碳排放达峰的最佳时间点。文章最后提出了应对碳排放达峰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