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3)
- 2023(13598)
- 2022(11684)
- 2021(11041)
- 2020(9615)
- 2019(22357)
- 2018(22495)
- 2017(43701)
- 2016(23813)
- 2015(27264)
- 2014(27402)
- 2013(26884)
- 2012(24679)
- 2011(22111)
- 2010(22514)
- 2009(20918)
- 2008(20711)
- 2007(18820)
- 2006(16368)
- 2005(14470)
- 学科
- 济(101004)
- 经济(100900)
- 业(70681)
- 管理(63829)
- 企(49269)
- 企业(49269)
- 农(48499)
- 方法(47054)
- 数学(42335)
- 数学方法(41613)
- 农业(32047)
- 财(26070)
- 中国(25572)
- 业经(23995)
- 地方(21613)
- 制(19432)
- 学(19050)
- 贸(18052)
- 贸易(18041)
- 易(17534)
- 理论(15301)
- 银(14809)
- 银行(14781)
- 技术(14367)
- 务(14365)
- 财务(14300)
- 财务管理(14260)
- 行(14012)
- 和(13631)
- 环境(13610)
- 机构
- 学院(339262)
- 大学(333675)
- 济(138231)
- 经济(135309)
- 管理(133046)
- 理学(115039)
- 理学院(113877)
- 管理学(111542)
- 管理学院(110934)
- 研究(108685)
- 中国(84086)
- 农(71977)
- 京(69389)
- 科学(68014)
- 财(61518)
- 业大(56076)
- 农业(55607)
- 所(55076)
- 中心(53477)
- 江(52454)
- 研究所(49970)
- 财经(48898)
- 经(44394)
- 范(43290)
- 北京(43061)
- 师范(42856)
- 经济学(41420)
- 州(41350)
- 院(38237)
- 经济学院(37588)
- 基金
- 项目(228244)
- 科学(179394)
- 研究(166218)
- 基金(164515)
- 家(143210)
- 国家(141964)
- 科学基金(122329)
- 社会(104137)
- 社会科(98394)
- 社会科学(98365)
- 省(91479)
- 基金项目(87017)
- 自然(80081)
- 自然科(78211)
- 自然科学(78191)
- 教育(77250)
- 自然科学基金(76750)
- 划(75850)
- 编号(69643)
- 资助(68405)
- 成果(55411)
- 重点(51038)
- 部(50150)
- 发(49495)
- 创(47429)
- 课题(47113)
- 创新(44221)
- 科研(44048)
- 大学(42749)
- 教育部(42631)
- 期刊
- 济(151872)
- 经济(151872)
- 研究(92609)
- 农(71791)
- 中国(65972)
- 学报(52864)
- 科学(48795)
- 农业(48410)
- 财(47784)
- 管理(44743)
- 大学(40855)
- 学学(38639)
- 教育(35605)
- 技术(32425)
- 融(31960)
- 金融(31960)
- 业经(30611)
- 业(24253)
- 财经(23330)
- 经济研究(22407)
- 问题(21556)
- 经(19987)
- 统计(18513)
- 版(18079)
- 技术经济(17528)
- 策(16600)
- 图书(16019)
- 资源(15920)
- 理论(15489)
- 农村(15404)
共检索到495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胜
在构建Hedonic工资模型的基础上,对农户非农就业收入的决定要因进行分析得出:都市郊区农户非农就业工资不仅仅由劳动时间、技能水平以及工作年限等因素决定,还和闲暇时间、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的安全性等劳动市场的环境相关。由此可以得出,为了提高农户非农工资收入,不仅要对农户成员进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还应该考虑通勤条件、工作强度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性等就业环境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胜 朱雯吉 张伟
利用天津都市农业课题组的调查数据资料,运用数量化理论I类模型分析了天津市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都市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收入不仅仅受农户家庭特征以及个人特征的影响,还与非农就业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提高农户非农工资收入,不仅要对农户成员进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还应该考虑工作强度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性等非农就业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数量化理论 非农就业 工资收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任国强
本文以天津农调队2000年家户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了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就业和非农收入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三个模型:非农就业决定模型、非农就业地点决定模型和农民非农收入决定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非农就业,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外出就业的影响的顺序为高中、初中、小学、中专、大专及以上,除了高中文化程度,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获得的非农收入也越高。
关键词:
非农就业 非农收入 Logit模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昉 熊金武 韩玉
本文从大城市郊区的地理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的特殊性出发,基于上海郊区21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上海郊区土地流转现状、农户对土地的认知情况及农户在土地流转中的意愿,从微观层次描述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意愿、动机、目的以及所动用的工具和手段,探讨了城市化框架体系下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农户意愿及行为决策。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农地流转 农户意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立 吴萌 甘臣林 陈银蓉
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双重背景下,农户群体正经历由传统"农业生产劳动力"向新型"农业经营决策者"的转型。面对土地投入"高成本、高劳耗和低效益"的现实特征,小型农户是典型的"风险规避者",其土地投入行为对风险因素更加敏感,但其背后的认知机理和决策逻辑尚未明确。本文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结合武汉城市圈近郊区483名小型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农户土地投入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和土地投入行为的发展趋势分别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动态仿真。研究表明:①农户土地投入感知风险遵循分布式认知的基本框架,受到"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3个认知功能系统的影响,其效应排序为"地域力>个人力>文化力",农户对土地投入的风险认知主要来源于土地投入行为本身,同时也是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②"高风险、低收益→弱化感知价值→降低投入意愿→减少投入行为→较高风险、更低收益"的"递弱回路"是制约农户土地投入的基本逻辑,在一定的政策引导和禀赋约束条件下,农户能够在短期内保持土地投入行为,但传统的低效土地利用方式终将难以持续,对于小型农户而言,土地资源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性衰退将不可逆转。助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是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目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兵 李娜
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农户增收和共享经济增长红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匹配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农户间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农户收入尚处于较低水平。48.0%的农户非农就业水平为0,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仍是一项严峻任务。数字普惠金融、非农就业均正向促进农户收入增加,非农就业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渠道,中介效应占比为3.507%。另外,相较于财富较多的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对财富较少农户的增收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建议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化建设,为不同农户精准提供数字金融产品;鼓励引导使用数字金融产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水平,进而带动农户收入增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丽媛 万江红
现阶段大量农地转入户未能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实现地块的连片集中。本文从地块规模门槛视角将农地特征划分为绝对连片、适度连片和分散化三种类型,并利用湖北省农地转入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块规模门槛标准下的农地连片情况,后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考察了各地块规模门槛标准下不同农业生产效率指标在三种农地连片水平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农地连片集中有助于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且适度连片的效果优于绝对连片。现行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式下,将最小地块规模增大到5~8亩有利于水稻种植户获得较高的综合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大小农户均可通过增大地块规模获得规模经济,且大规模农户无需追求地块的绝对连片。
关键词:
农地连片 地块规模 分散化 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魏凤 于丽卫
本文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农户宅基地换房意愿中的行为特征,依据天津市宝坻区6个乡镇18个自然村的298份调查数据,建立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对影响农户宅基地换房意愿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计划行为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农户宅基地换房的意愿,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宅基地换房行为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改善住房条件、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家人意见、已经换房者意见、社会保障得到解决等变量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西川 陈立辉 杨奇明
在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本文采用2013年浙江省实地调研数据实证考察发达地区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对利率的弹性。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运用意愿调查和TobitⅢ模型等方法更全面地处理了此类研究固有的数据截尾、样本选择偏差和利率内生性三类计量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多笔贷款与利率弹性异质性问题的新思路。研究发现:(1)利率显著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需求,低收入群体信贷需求对利率也是敏感的;(2)正规金融机构并未对不同特征农户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3)中等及以上收入水平农户正规信贷需求较高,而富裕农户获得正规贷款的机会更多;(4)农户正规信贷需求非农化与大额化倾向明显。中国农村信贷市场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国俊 徐冲
本文分析并验证社会保障、法律约束、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人均收入、社会保障以及外出找工作难易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通过引入极值分析与拐点分析,我们量化了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关系,并得出目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已接近最优水平的结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民书 李文溥 林枫
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郊区农村属于被动加入城市化行列。由于郊区农业边际收益高,农民非农化水平相对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城郊农民违章搭盖带来的收益,增加部分农民自愿待业的倾向。推进郊区农村城市化,需广辟农民非农化途径,鼓励农民发展第三产业,把处理农民违章建筑与允许农民集资建设"外来人员公寓"和农民的劳动就业联系起来,促进郊区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就业。
关键词:
郊区农民 城市化 违章建筑 非农化 就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阳 叶敏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在都市郊区农村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土客替代",表现为本地农民的流出与外地农民的大规模流入。"土客替代"的发生,虽然盘活了当地的农业资源,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治理问题。例如,外地农民群体性的频繁流动,边缘化的社会生活,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在生产、生活领域都对地方政府构成了巨大的治理压力。为了实现社区的维稳目标,基层政府通常会采取策略主义的治理方式。这种治理方式对郊区农村的长远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文章通过对SH市郊区农村的考察,探讨了如何在社区的层面上形成有效的统分关系,通过更具包容性的整体性治理手段,促进都市郊区农村社区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
农民农 土客替代 整体性治理 社区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朋文欢 黄祖辉
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对合作社服务功能的稍欠考虑,现有的关于合作社增收绩效的研究结论有偏差,因此借助内生转换模型(ESRM)来弥补已有研究在方法上的缺陷,并尝试将合作社的服务功能纳入实证分析框架。来自全国15省1 243位农户的数据表明:(1)合作社并不必然提高社员收入,合作社只有在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的情况下其增收效果才显著;(2)在合作社发挥其服务功能,并校正样本选择偏差的前提下,合作社对农户家庭农业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706,并且非社员农户在参与合作社的反事实情境下,其收入的提升幅度将超过社员农户;(3)多方法的比较研究显示,内生转换模型是当前评价合作社增收绩效比较严谨的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朋文欢 黄祖辉
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对合作社服务功能的稍欠考虑,现有的关于合作社增收绩效的研究结论有偏差,因此借助内生转换模型(ESRM)来弥补已有研究在方法上的缺陷,并尝试将合作社的服务功能纳入实证分析框架。来自全国15省1 243位农户的数据表明:(1)合作社并不必然提高社员收入,合作社只有在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的情况下其增收效果才显著;(2)在合作社发挥其服务功能,并校正样本选择偏差的前提下,合作社对农户家庭农业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706,并且非社员农户在参与合作社的反事实情境下,其收入的提升幅度将超过社员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华甫 张凤荣 姜广辉 许月卿 谢志丹
研究目的:分析农户层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障碍,为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加强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督和参与提供借鉴。研究方法: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1)很大比例的农户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知之甚少,对基本农田位置不很清楚,对耕地、园地和苗圃等不加区分(。2)较多农民失去保护耕地的主动性(。3)兼业户倾向于粗放利用耕地而不轻易放弃;农业户不计环境代价追求高产出。研究结论: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占有和使用者,其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成效。当前农户层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问题很多,须尽快通过政策宣传、理念革新、经济补偿、社会保障等策略加以解决。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农户 半结构访谈 北京郊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京郊农户收入计量模型
基于引力模型分析城区与郊区空间相互作用——以昆明市为例
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基于内生转换Probit模型
大都市郊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基于上海市金山区数据的分析
都市郊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农户土地利用机会成本分析
基于Logit—ISM模型的川西北藏区农牧民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研究——来自DC县315户贫困农户的调查数据
基于HLM模型的城郊型村庄农户收入差异影响因素研究——以大西安地区1441户农户为例
农户森林灾害减灾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市郊区农户的调查
基于GWR模型的都市城郊村域农户生计资本空间差异分析——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
影响农村三种非农就业途径的主要因素研究——对天津市农村社会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