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72)
- 2023(17855)
- 2022(15335)
- 2021(14350)
- 2020(11884)
- 2019(27650)
- 2018(27419)
- 2017(52902)
- 2016(28657)
- 2015(32139)
- 2014(32055)
- 2013(31367)
- 2012(28936)
- 2011(26098)
- 2010(26256)
- 2009(23744)
- 2008(23025)
- 2007(20216)
- 2006(17660)
- 2005(15491)
- 学科
- 济(119578)
- 经济(119461)
- 管理(81324)
- 业(77842)
- 企(63941)
- 企业(63941)
- 方法(53302)
- 数学(46493)
- 数学方法(45701)
- 中国(33475)
- 农(32207)
- 地方(28290)
- 财(27303)
- 业经(27014)
- 学(25121)
- 农业(21754)
- 制(20760)
- 理论(20441)
- 贸(20134)
- 贸易(20118)
- 易(19465)
- 和(19124)
- 技术(18659)
- 环境(18630)
- 银(17663)
- 银行(17612)
- 务(17287)
- 财务(17184)
- 财务管理(17146)
- 融(17057)
- 机构
- 学院(402024)
- 大学(400857)
- 管理(159120)
- 济(158209)
- 经济(154744)
- 理学(137960)
- 理学院(136407)
- 研究(134794)
- 管理学(133580)
- 管理学院(132865)
- 中国(99911)
- 京(86271)
- 科学(85264)
- 财(70939)
- 所(67591)
- 农(66187)
- 研究所(61782)
- 中心(61336)
- 业大(61044)
- 江(58965)
- 财经(56956)
- 北京(54695)
- 范(54291)
- 师范(53720)
- 经(51827)
- 农业(51596)
- 院(49556)
- 州(48337)
- 经济学(47067)
- 技术(44270)
- 基金
- 项目(277675)
- 科学(218268)
- 研究(201802)
- 基金(199927)
- 家(174747)
- 国家(173276)
- 科学基金(149222)
- 社会(125386)
- 社会科(118857)
- 社会科学(118824)
- 省(109860)
- 基金项目(105545)
- 自然(98366)
- 自然科(96046)
- 自然科学(96025)
- 自然科学基金(94267)
- 教育(93937)
- 划(92111)
- 资助(83557)
- 编号(82976)
- 成果(66200)
- 重点(62491)
- 发(61874)
- 部(60421)
- 创(57581)
- 课题(57427)
- 创新(53666)
- 科研(53002)
- 教育部(51676)
- 大学(51218)
- 期刊
- 济(172843)
- 经济(172843)
- 研究(115474)
- 中国(78688)
- 学报(64193)
- 农(59788)
- 管理(59470)
- 科学(59218)
- 财(52994)
- 大学(48777)
- 教育(48705)
- 学学(45747)
- 农业(41733)
- 技术(38387)
- 融(32966)
- 金融(32966)
- 业经(30161)
- 经济研究(27856)
- 财经(27049)
- 经(23139)
- 图书(22461)
- 问题(22340)
- 业(21754)
- 技术经济(19899)
- 科技(19480)
- 资源(19144)
- 统计(18784)
- 版(18388)
- 商业(18321)
- 理论(18283)
共检索到586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罗月领 何万篷
按照"转型发展"的要求,我国积极探索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出现了诸多不匹配的现象,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和"过剩"将长期存在,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也是一个长期性和动态性的工作。由于高端人才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起关键作用,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表现为高端人才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人力资源结构 人才政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辛治杰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发展与社区文化建设密不可分,二者互相融合、协同发展。借鉴DNA双螺旋理论,以社区教育发展、社区文化建设为双链,以参与主体、活动载体为氢键构建双螺旋模型。从螺旋的动态特征、内聚耦合、运行机理三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详细解读,进一步反映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之间互相促进、螺旋上升的关系;从目标协调统一、路径深度融合、主体参与配合、资源共建共享四个方面保障双螺旋模型的运行。
关键词:
社区教育 社区文化 双螺旋模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志霞 肖平
在当今知识经济中,政府、产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正成为强化科技转让及吸收能力、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驱动力。山东省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但其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创新能力不强、集群、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协同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基于三螺旋模型构建了山东省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探讨通过加强政府—集群—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协同发展,促进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莉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产业集群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能凸出"倍增效应"。产业集群集聚了大量人才孵化的重要创新资源,人才孵化的成效决定了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源"的大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人才孵化的互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形成了强大合力,为产业集群注入独特竞争优势。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人才孵化的互动机理,以螺旋式系统方法论构建产业集群与人才孵化的"需求型"与"供给型"的双螺旋模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包俊 廖艳
以TFV理论为指导,借鉴DNA双螺旋结构的特征,提出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领导力培养、员工培养形成精益建造管理理念支撑关键链,通过企业标准化管理、5S管理、供应链管理形成精益建造管理关键技术应用关键链,以此构建基于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筑企业精益建造管理模式。
关键词:
建筑企业 精益建造 双螺旋 关键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敬华 蒋和平
一、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整体上处于创业阶段,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是区域创新的一部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出现与发展只有十多年的历程,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最早出现在1994年,是地方政府和企业自发搞起来的。到1997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规范管理,并给予资金扶持,2001年、2002年国家科技部连续两年启动36 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涉及30余个省、市、自治区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允银
地区知识产权形象作为一个地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立体缩影、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涉及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它通过地区各类主体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种种行为来塑造,来影射。其中,地区政府、地区主导企业和地区社会公众,在地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多重互反关系。这种多要素、非线性、动态博弈关系三螺旋关联作用模式,宜以三螺旋模型理论进行分析:当三者之间两两良性互动,三方交互重叠,构筑起积极、健康的地区知识产权形象;反之,任何一方的行为错位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三螺旋模型 形成机理 博弈关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金辉
陕西省是一个教育大省,有上千所高校,但受地域和生产基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面对这一现状,有必要在三重螺旋模型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参考美、日、英等国政、校、企合作经验以及广东、江苏、安徽等省的实践,并围绕本省公办本科、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所存在的认识不足、环境欠佳以及深度不够等问题,研究推动三者之间的合作方案,并提出诸如完善政策和制度、发挥自身优势等方面的策略,以期能够有效促进本地经济和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三重螺旋模型 政校企合作 经验 策略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静 都平平 郭太敏 周华
在分析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科研数据管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集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资源共享保障、信息资源安全保障和知识服务技术安全保障三个方面的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风险管理体系。阐述高校知识螺旋、科研管理机构知识螺旋、图书馆知识螺旋和科研团队知识螺旋共四个知识服务安全保障螺旋体,提出高校图书馆及其学科馆员在科研数据知识服务风险管理中的责任,促进当前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科研数据知识服务风险管理的完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敏
本文首先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特征、主体和结构进行了综述,然后介绍了三螺旋模型理论的提出和主要观点,并分析了三螺旋创新模型的三阶段及其在知识的创造、扩散和利用方面产生和变化的四个步骤,最后阐述了基于三螺旋模型的大学、企业和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东 朱林
从创新的内涵与相关背景出发,总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含义;以DNA双螺旋结构为基础仿生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阐述其碱基含义;站在双螺旋的视角对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关系进行研究,建立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双螺旋模型,并对相关过程做详细模拟;最后基于技术与知识的双螺旋模型结构对创新模式的形成基础、性质和特点进行说明,旨在能够更深入地揭示创新的运行规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秋明 王革
梳理美国政府关于无人机系统的系列通报和其他研究报告,基于三螺旋理论,从政府、大学和产业的角度剖析美国无人机发展的基本策略,分析3方面主体各自的角色和相互交叉、彼此协同的职能,构建三螺旋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相关经验,对我国无人机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芮正云 蒋豪
[目的/意义]发展创客空间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途径,而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镇理应起到带头作用,基于众创空间快速兴起的时代背景,探讨高校的创客空间建设问题。[方法/过程]首先总结了高校建设创客空间的独特优势;其次,分析了基于线上线下"双螺旋"模型的创客空间构建,以及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最后,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论证了引起高校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熵变的内外部因素,并结合高校创客空间的新生劣势提出相应的稳固机制和发展策略。[结果/结论]高校建立线上线下动态耦合的"双螺旋"创客空间发展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潘明华 范明 张婷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人事匹配度已经成为衡量管理现代化、管理科学性、管理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指出了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有赖于科学的素质模型,系统分析了素质模型与人力资源配置的内在联系,具体研究了基于素质模型的人力资源配置。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素质模型 人力资源配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曙明 杜娟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行业企业管理者胜任力的测评,研究了不同层级管理者胜任力与管理者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了不同维度下管理者胜任力之间的差异性,构建了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内部管理者的甄选,培训、评价以及激励的有效性。
关键词:
胜任力 组织绩效 人力资源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