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3)
- 2023(14769)
- 2022(12916)
- 2021(12315)
- 2020(10373)
- 2019(24186)
- 2018(24012)
- 2017(47176)
- 2016(25365)
- 2015(28772)
- 2014(28657)
- 2013(28029)
- 2012(25277)
- 2011(22545)
- 2010(22381)
- 2009(20300)
- 2008(19569)
- 2007(16918)
- 2006(14415)
- 2005(12219)
- 学科
- 济(101676)
- 经济(101561)
- 管理(73849)
- 业(70935)
- 企(58564)
- 企业(58564)
- 方法(52186)
- 数学(46089)
- 数学方法(45298)
- 中国(25942)
- 财(25160)
- 农(24772)
- 业经(21047)
- 学(20219)
- 理论(18285)
- 地方(17837)
- 制(17070)
- 务(17038)
- 财务(16951)
- 财务管理(16911)
- 贸(16789)
- 贸易(16780)
- 农业(16371)
- 易(16313)
- 企业财务(15996)
- 技术(15568)
- 和(15423)
- 银(15301)
- 银行(15262)
- 行(14391)
- 机构
- 大学(351025)
- 学院(350687)
- 管理(144384)
- 济(136175)
- 经济(133235)
- 理学(126047)
- 理学院(124754)
- 管理学(122090)
- 管理学院(121481)
- 研究(107957)
- 中国(83176)
- 京(73355)
- 科学(68248)
- 财(62814)
- 农(53047)
- 业大(53043)
- 所(52480)
- 财经(51531)
- 中心(50937)
- 江(49232)
- 研究所(48177)
- 经(47042)
- 北京(45807)
- 范(44115)
- 师范(43686)
- 农业(41697)
- 经济学(41115)
- 州(40131)
- 院(39792)
- 财经大学(38839)
- 基金
- 项目(248062)
- 科学(195609)
- 基金(181103)
- 研究(179216)
- 家(157332)
- 国家(156074)
- 科学基金(135810)
- 社会(111904)
- 社会科(106092)
- 社会科学(106064)
- 省(96622)
- 基金项目(95960)
- 自然(90780)
- 自然科(88765)
- 自然科学(88746)
- 自然科学基金(87106)
- 教育(83861)
- 划(81351)
- 资助(76384)
- 编号(73486)
- 成果(57577)
- 重点(54708)
- 部(54462)
- 创(51553)
- 发(50979)
- 课题(49538)
- 科研(48030)
- 创新(48023)
- 教育部(47088)
- 大学(46843)
- 期刊
- 济(137645)
- 经济(137645)
- 研究(98506)
- 中国(62134)
- 学报(54140)
- 管理(51263)
- 科学(49953)
- 财(47505)
- 农(46485)
- 大学(41785)
- 学学(39565)
- 教育(37589)
- 技术(33142)
- 农业(32517)
- 融(30175)
- 金融(30175)
- 财经(24049)
- 业经(22820)
- 经济研究(22433)
- 经(20402)
- 统计(18211)
- 问题(17584)
- 理论(17500)
- 技术经济(17465)
- 图书(17340)
- 业(16716)
- 科技(16482)
- 策(16348)
- 实践(16198)
- 践(16198)
共检索到490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黎明 孙德轩
房地产市场最近两年受到全球范围的关注,因为房地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导致的泡沫和泡沫破裂对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历史经验表明,从1930的经济萧条到最近两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都证实了这个观点。金融系统风险和宏观经济运行风险产生于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产出和信贷的强相关性。本文从宏观经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HP-at-Risk的概念,建立了在一定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下度量房价波动风险的分析框架,通过房价波动相对于GDP缺口和CPI波动的对比关系,合理地刻画了房价运行风险,反映出房价超出实体支撑的程度和导致市场局部失衡的程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悦 戴士伟 陈锟
近年来,房价过度波动已成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主要爆发源,给经济金融安全运行带来了一系列负效应。笔者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研究视角和方法存在的不足,将测度系统性风险的主流方法——Co VaR模型进行拓展,通过构建GaRCH-Copula-Co VaR模型,实证研究了房价过度波动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通过研究发现:房价过度波动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明显,但对不同经济层面的风险溢出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效应最为显著;经济环境变化对房价过度波动影响显著,其中宏观经济环境和制度条件的变化是引起房价过度波动的原动力,对房价过度波动起决定性作用。为此,在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中应尽量保持政策的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波 唐文层 莫敏
在“房住不炒”宏观调控政策逐步落实的背景下,实施“双支柱”调控有助于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的均衡发展。不同房价波动冲击下的两种货币政策规则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效果有所差异。文章基于DSGE模型研究房价波动与“双支柱”调控,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规则选择泰勒规则相较于麦克勒姆规则更符合中国现实发展情形,引入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抑制房价的波动,短期内在住房需求冲击、金融冲击以及生产技术冲击下的房价变动不一致,会对未来中期、长期房价的上涨具有抑制作用。鉴于此,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时要明晰房价波动的来源,根据冲击来源通过“双支柱”进行协调搭配,从而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 房地产 DSGE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娜 章倩 周扬
面对处于高位的房地产市场,我国政府开启了新一轮严苛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然而房价却出现下行困难的高价格粘性局面,使得我国金融与宏观经济稳定受到威胁。本文构建了包含房地产部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内生化DSGE模型,分别考察了在不同房价粘性下,杠杆率等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在面对不同外生冲击时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冲击使房价、产出和通货膨胀等宏观变量呈现正向响应,使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风险溢价呈现负向响应;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使房价和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下降,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上升。此外,不同的房价粘性情况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娜 章倩 周扬
面对处于高位的房地产市场,我国政府开启了新一轮严苛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然而房价却出现下行困难的高价格粘性局面,使得我国金融与宏观经济稳定受到威胁。本文构建了包含房地产部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内生化DSGE模型,分别考察了在不同房价粘性下,杠杆率等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在面对不同外生冲击时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冲击使房价、产出和通货膨胀等宏观变量呈现正向响应,使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风险溢价呈现负向响应;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使房价和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下降,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上升。此外,不同的房价粘性情况下,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对外生冲击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高房价粘性情况下偏离稳态的幅度较小,同时高房价粘性的存在会影响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有效调控和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司登奎 李小林 葛新宇
本文通过构建含有金融摩擦的异质性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深入探讨了房价波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传导机制,结果发现,房价上涨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并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冲击,金融摩擦不仅会收紧银行的流动性约束,并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而且还会放大房地产市场波动向金融市场的动态传导效应。本文进一步选取TVP-SV-BVAR模型分别基于不同时点和不同时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价波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传导及反馈效应在不同时点及不同时期下呈现非一致情形,致使房地产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具有时变性特征。本文不仅能为厘清房价波动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提供规范的分析框架,而且能为相关部门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选取合适的政策以有效降低房地产市场波动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供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黎明
提出度量GDP运行风险的方法,度量房地产泡沫引发的GDP运行风险,通过对英国、挪威、中国香港、日本以及中国上海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市场泡沫在不引发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对宏观经济造成的意外波动风险持续两年之久,而一旦泡沫破裂引发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因此,本文支持对房地产价格泡沫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石自忠 王明利
本文利用HP滤波法和GARCH、GARCH-M、TARCH和EGARCH等ARCH类模型对1970年以来美国苜蓿月度价格的波动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美国苜蓿的实际价格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苜蓿价格波动大致可划分为10轮完整的周期,最长周期为64个月,最短周期为23个月,平均周期长46.9个月;苜蓿价格具有显著的异方差效应,其波动具有显著的集簇性;苜蓿市场不具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苜蓿市场中价格上涨信息引发的波动比价格下跌信息所引发的波动要更大,苜蓿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亚丽 梁云芳 高铁梅
本文在跨期优化选择模型中根据住房和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条件得出房价决定模型,使用动态面板广义矩进行建模。得出结论:预期人均实际收入和预期房地产收益率是房价持续快速上涨及波动的主要因素。该模型可以解释我国房价自1999年以来的快速上涨以及2004年房价增长的拐点和2007年房价增长的拐点。高房价城市房价的预期收入弹性大于1,因此高房价城市房价出现了非理性增长,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中等房价城市房价的预期收入弹性小于1,低房价城市预期收入对房价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中等房价城市、特别是低房价城市房价增长较为理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祝丹 陈立双
文章基于我国2005-2015年间季度数据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房价影响居民消费的传导渠道及其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房价波动通过收入渠道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而通过信贷和储蓄渠道对居民消费均产生抑制作用;且房价上涨通过信贷渠道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大,但这种渠道传导的是负向抑制影响,即该渠道导致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正向影响减少20.7%;而房价下跌通过收入渠道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显著,即收入渠道的传导使得房价下跌对居民消费的负向影响减少12.5%。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唐文强 严明义
本文运用平滑转移自回归(STAR)系列模型定量分析了1998-2010年间我国经济波动区制转移(Regime Transition)过程及房价波动在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在受到外生刺激时会产生跳跃冲动,但能否出现区制转移现象取决于外生刺激的持续性,单纯依靠以往经济的表现不能充分地解释这种现象;房价作为外生变量有效地解释了经济波动中存在的动态转移过程,这表明房价波动中存在着先行信息并可用于预测未来经济走向。此外,经济波动转移过程并非不可逆转,足够的反向推动力能够扭转经济势头,这使得政策干预成为可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宫健 高铁梅
本文以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为基础,研究房价波动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关系。利用2005年7月~2013年9月的经济运行数据建立了三组不同期间的门限面板模型,分析房价冲击对物价波动的分区制影响,并探讨二者在长时期中共同变化趋势的特征。本文的主要结论为:首先,房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异,金融危机之后低增速与中等增速区制的房价指数系数均低于金融危机之前的房价指数系数,其差距明显。据此应当认为,在金融危机之前,一旦房价在短期出现反弹,这种价格浮动趋向就会在2期后影响通货膨胀水平,而金融危机之后这种影响就小很多,而且滞后期也变长了,变为5期后才影响通货膨胀率。其次,随着结构变化,2009...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宋琪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我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HP)、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之间的波动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不仅受到经济产出和货币供给的影响,还受到自身滞后变量和房价指数滞后变量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宝才 项琳
为探究资产价格的跳跃行为和收益波动的非对称效应对波动率预测的影响,以高频数据建模为视角,基于跳跃、好坏波动率将Realized EGARCH-MIDAS模型进行拓展,以提升模型的波动率预测能力与风险度量效果。运用拓展后的模型,以沪深300指数价格高频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规律,并采用似然函数、信息准则和基于损失函数的DM与MCS等检验方法,综合比较了改进前后的模型对波动率及风险值的预测效果。实证结果显示:(1)沪深300指数收益的长期波动主要来源于连续波动而非跳跃波动,且受正连续波动影响更大,而负跳跃对波动具有明显的负向冲击;(2)文章提出的拓展模型均能更好地捕捉波动率的长记忆性,在样本内估计和样本外预测上也都有更好的表现,其中同时考虑跳跃与非对称影响的Realized EGARCH-MIDAS-RSJ拓展模型拥有最优的估计及预测效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迎军 李东
已有的关于房地产价格的文献大部分是基于线性框架的。那么房地产价格是否表现出非线性的特点呢?我们利用基于非线性的马尔柯夫机制转换模型对我国的房地产价格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马尔柯夫机制转换模型的非线性估计很好地解释了我国房地产价格的特点;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转换概率,两个状态分别具有2.2和1.2个季度的持续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