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14)
- 2023(15117)
- 2022(12781)
- 2021(12105)
- 2020(10342)
- 2019(23743)
- 2018(23505)
- 2017(44518)
- 2016(23600)
- 2015(26891)
- 2014(26183)
- 2013(25971)
- 2012(23999)
- 2011(21688)
- 2010(21181)
- 2009(19547)
- 2008(19243)
- 2007(17014)
- 2006(14381)
- 2005(12641)
- 学科
- 济(103648)
- 经济(103555)
- 业(70238)
- 管理(70130)
- 企(58093)
- 企业(58093)
- 方法(48937)
- 数学(43401)
- 数学方法(42923)
- 中国(28545)
- 农(27250)
- 财(24927)
- 技术(23069)
- 业经(22433)
- 贸(20470)
- 贸易(20459)
- 易(19955)
- 地方(18976)
- 学(18210)
- 制(18144)
- 农业(18024)
- 务(15589)
- 财务(15540)
- 财务管理(15503)
- 银(15423)
- 银行(15387)
- 理论(14865)
- 和(14759)
- 融(14758)
- 金融(14755)
- 机构
- 学院(335439)
- 大学(335247)
- 济(148703)
- 经济(146129)
- 管理(134575)
- 理学(116890)
- 理学院(115721)
- 管理学(113931)
- 管理学院(113296)
- 研究(112324)
- 中国(85448)
- 京(69730)
- 科学(66047)
- 财(63909)
- 所(54909)
- 中心(52497)
- 农(52264)
- 财经(51980)
- 研究所(50152)
- 业大(48102)
- 江(47942)
- 经(47455)
- 经济学(46703)
- 北京(43835)
- 经济学院(42300)
- 范(41334)
- 农业(41150)
- 师范(40931)
- 院(40422)
- 财经大学(38774)
- 基金
- 项目(229114)
- 科学(182890)
- 基金(168917)
- 研究(167932)
- 家(146905)
- 国家(145767)
- 科学基金(126396)
- 社会(109678)
- 社会科(104331)
- 社会科学(104304)
- 基金项目(89346)
- 省(88969)
- 自然(80554)
- 自然科(78817)
- 自然科学(78796)
- 自然科学基金(77469)
- 教育(77344)
- 划(74826)
- 资助(68782)
- 编号(66038)
- 创(52518)
- 成果(51978)
- 部(51894)
- 重点(51650)
- 发(50185)
- 创新(48514)
- 国家社会(46631)
- 课题(45427)
- 教育部(45006)
- 科研(43869)
- 期刊
- 济(153704)
- 经济(153704)
- 研究(95358)
- 中国(63675)
- 管理(50085)
- 财(49633)
- 学报(48136)
- 科学(47379)
- 农(46354)
- 大学(37307)
- 学学(35170)
- 教育(33082)
- 技术(32995)
- 农业(32280)
- 融(27623)
- 金融(27623)
- 经济研究(26295)
- 财经(25706)
- 业经(24602)
- 经(22288)
- 问题(20522)
- 技术经济(19394)
- 业(19141)
- 贸(18059)
- 统计(17765)
- 科技(17355)
- 策(16994)
- 世界(15889)
- 国际(15239)
- 商业(15182)
共检索到485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红 陈范红
准确测度创新效率是客观评价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通过把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运用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2010年间,由于技术效率的明显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在技术开发阶段为6.63%,而技术进步则起着阻碍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在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20.75%,主要是因为技术水平以及技术效率的提高。根据以上结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为改善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政策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两个阶段的内在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向东 李南 白俊红 谢忠秋
以1995-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7个细分行业的研发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两种方法实证测算了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主要的发现有:考察期内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但其时间演变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的效率高于随机前沿分析法,但后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虽然两种方法测算的效率在均值上具有显著差异,但在排序方面却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提高研发创新效率对提升高技术产业的经济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研发创新 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向东 李南 刘东皇
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30个省和17个分行业的的面板数据,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从地区和行业角度实证检验了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环境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资助和金融机构支持显著地阻碍了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但其对行业的负面作用并不显著;对地区和行业创新效率的改善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因素是国际贸易出口;产业规模对地区创新效率的改善有显著作用,但对行业的正向作用不显著;FDI显著地正向作用于行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所有制因素显著地负作用于行业创新效率改善。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效率 环境影响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范德成 李盛楠
从创新投入产出视角,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投影寻踪法测度了2009~2016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利用泰尔指数法分析了实际效率的差异及构成,应用经济收敛理论检验了实际效率的收敛性。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三大区域间、省际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全国与东部地区实际效率存在σ收敛,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存在σ收敛;全国及三大区域实际效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即初始条件相同时,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趋于相同的稳态水平;在考虑企业规模、政府支持、产权结构等影响因素时,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趋向各自的稳态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庆潇 杨晨 李鹏
本文基于2002—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地区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展开经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全国来看,高技术产业的多样化溢出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而专业化溢出的作用并不明显。从不同地区的角度来看,实证结果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知识多样化溢出能够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中部地区的知识专业化溢出却阻碍了创新效率的提高;而西部地区知识专业化溢出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欣 陈松 尹萍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了2000~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工艺创新的效率,并分析了影响工艺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因素。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工艺创新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没有明显改善;各行业间工艺创新的Malmquist指数差异很大,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工艺创新效率最高,而医药制造业的工艺创新效率最低,文章对非有效单元的改进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率是改善我国高技术产业工艺创新效率的关键。文章对工艺创新及创新效率评价的研究做出了有意义的补充。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玉林 刘超 潘毛毛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测算R&D资源错配并实证分析其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从理论上分析不同R&D资源错配造成绿色创新效率损失的具体机理,采用中国内地省级高技术产业数据,结合反事实方法,测算R&D资源错配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较低;中国高技术产业存在明显的R&D资源错配问题,R&D资本和R&D人力错配均属于资源配置过多的情况;R&D资源错配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整体上造成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损失值为0.061 4,损失率达26.4%。基于此,必须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消除要素流动障碍,促进R&D资本和R&D人力在区域间合理配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孟维站 李春艳 石晓冬
本文根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特性,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分别对研发阶段和转化阶段的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按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高技术的12个细分行业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研发阶段,还是转化阶段,综合效率提高的主要动力都是纯技术效率,但纯技术效率却一直受到环境的严重制约,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为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同时,各细分行业应根据自身的模式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战略。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效率 三阶段DEA模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震 秦旭
为了探明如何有效配置创新资源以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以高技术产业原始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为分析对象,依据我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的区域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分别测度了创新投入在两种创新方式下的效率值。结果表明:原始创新投入的技术创新产出弹性最高,但经济效益产出弹性最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有正向的影响,但对经济效益产出却产生负向的影响。此外,政府资助、金融支持、产学研合作、市场结构等因素在不同创新产出指标下对创新效率影响有着显著差异。加大原始创新投入扶持力度、调整引进与吸收消化再创新投入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可以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投入 创新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耀华 李全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新要素相对集中的高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型产业,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刻不容缓。文章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基于2006—202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算并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区域差距明显,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研发阶段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空间上的两极集聚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秦金山 王健康 冯银虎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结合Maimquist指数,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从静态角度来看,研究期间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均值为0.5707,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均值最高(0.6249),东北地区的创新效率均值最低(0.3820)。从动态角度来看,研究期间全国Malmquist指数以每年平均1.8%的速度增长,其增长主要来自技术效率(1.9%)和纯技术效率(2.3%)的贡献;有22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的Malmquist指数处于增长状态,而且,不同省份的Malmquist指数增长来源不同且差异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跃刚 张欣
文章使用2009—201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异质性及动态变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东高西低,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及综合效率最高;从创新过程划分来看,无论是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还是综合技术效率,各地区均表现为技术研发阶段创新效率最高;分阶段而言,在技术研发与技术转化阶段,规模效率增长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在市场化阶段,技术进步是拉动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增长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代明 刘可新 陈俊
本文利用双前沿面数据包络法,将评价单元分别同"最优"和"最差"的决策单元相比,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乐观效率和悲观效率进行测量,综合结果由几何平均效率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普遍偏低,22个分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差异较大。中国高技术产业在保持投入的同时,应着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肖仁桥 钱丽 陈忠卫
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构建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的两阶段链式关联DEA模型,对2005年至2009年中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和两阶段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两阶段间的关联有效程度,并给出创新资源利用方式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偏低,且呈现U型变化趋势,资源利用模式主要为低研发低转化型;企业规模、滞后期效率值等对知识创新效率影响显著,劳动者素质、产业结构等对科技成果商业化效率的作用明显,政府支持、金融环境等对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职业高等教育水平、开展产学研合作机制、营造良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广斌 赵川 李祎
遵循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的特征,文章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算了中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研发阶段和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并依据经济发展程度将中国划分为三大地区,利用Dagum基尼系数探索三大地区创新效率的差异,采用Kernel核密度考察创新效率的分布动态及其演进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处于上升阶段,研发效率与转化效率明显不协调;(2)创新效率的总体差异呈持续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的地区内差异远高于其他地区,东部与西部的地区间差异显著,地区间差异是引起创新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3)创新效率核密度存在右移趋势,波峰的宽度逐渐增加且右拖尾现象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