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3)
- 2023(12161)
- 2022(10504)
- 2021(9873)
- 2020(8644)
- 2019(20255)
- 2018(20332)
- 2017(39296)
- 2016(21045)
- 2015(24267)
- 2014(24348)
- 2013(23745)
- 2012(21893)
- 2011(19650)
- 2010(19733)
- 2009(18167)
- 2008(17826)
- 2007(15784)
- 2006(13339)
- 2005(11577)
- 学科
- 济(89117)
- 经济(89036)
- 管理(61321)
- 业(60901)
- 企(50936)
- 企业(50936)
- 方法(47441)
- 数学(42053)
- 数学方法(41362)
- 贸(25119)
- 贸易(25109)
- 易(24401)
- 农(22464)
- 财(21641)
- 中国(20283)
- 技术(18109)
- 业经(17953)
- 学(16391)
- 地方(15868)
- 理论(15290)
- 农业(14700)
- 务(14052)
- 制(13992)
- 财务(13986)
- 财务管理(13953)
- 和(13347)
- 企业财务(13065)
- 融(12857)
- 金融(12854)
- 银(12264)
- 机构
- 学院(304076)
- 大学(302417)
- 济(127284)
- 经济(124794)
- 管理(120498)
- 理学(104906)
- 理学院(103857)
- 管理学(101744)
- 管理学院(101193)
- 研究(96899)
- 中国(71977)
- 京(62495)
- 科学(59384)
- 财(54516)
- 农(49252)
- 所(48436)
- 业大(46147)
- 中心(45589)
- 财经(44553)
- 研究所(44244)
- 江(43997)
- 经(40450)
- 农业(39082)
- 经济学(38869)
- 北京(38678)
- 范(37470)
- 师范(37068)
- 经济学院(35478)
- 院(35192)
- 州(35113)
- 基金
- 项目(206999)
- 科学(162722)
- 基金(150129)
- 研究(149383)
- 家(130927)
- 国家(129921)
- 科学基金(111880)
- 社会(93341)
- 社会科(88734)
- 社会科学(88707)
- 省(81786)
- 基金项目(79113)
- 自然(73966)
- 自然科(72333)
- 自然科学(72314)
- 自然科学基金(70980)
- 教育(70880)
- 划(68694)
- 资助(63181)
- 编号(61170)
- 成果(48046)
- 重点(46815)
- 部(46244)
- 创(44143)
- 发(44060)
- 课题(41688)
- 创新(41279)
- 科研(40419)
- 教育部(39779)
- 大学(39087)
- 期刊
- 济(128478)
- 经济(128478)
- 研究(81172)
- 中国(52947)
- 学报(45830)
- 农(42951)
- 管理(42862)
- 财(42795)
- 科学(42449)
- 大学(35134)
- 学学(33268)
- 技术(31911)
- 教育(31062)
- 农业(29758)
- 融(23515)
- 金融(23515)
- 经济研究(21744)
- 业经(21225)
- 财经(21190)
- 贸(19612)
- 经(18233)
- 问题(18138)
- 国际(17945)
- 技术经济(17294)
- 统计(17210)
- 业(17124)
- 策(15690)
- 商业(14684)
- 科技(14474)
- 决策(14061)
共检索到431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建忠 郑智昕
在H-O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几何分析和代数证明,本文分别阐述了在小国情形和大国情形下,出口部门与进口部门的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对一国的生产模式、贸易模式、要素报酬、要素密集度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关键词:
外生技术进步 国际贸易 H-O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方
本文在拉尔夫.戈莫里、威廉.鲍莫尔和保罗.萨缪尔逊有关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四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对两种类型的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进行统一分析。本文认为,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技术进步才会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在这一条件以外,两国贸易均能够获得顺利发展。
关键词:
李嘉图模型 技术进步 国际贸易摩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苏振东 侯铁珊 逯宇铎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随着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国际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同国际贸易同等重要的促进国际分工体系在全球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对应,近年来试图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融入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也日益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文在标准的H-O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交易成本和包含中间产品生产过程的两阶段生产函数,构建了全新的贸易投资一体化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世光
近年来,与贸易自由化同步出现的发展中国家内部的高技能工人和低技能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加大问题不能被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所解释。本文构建一个将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放在统一框架中考虑的模型,说明发展中国家机械设备类产品的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和成本节约性的技术进步导致高技能工人和低技能工人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并引入居民和政府,说明高技能工人的内生决定和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燕
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是否可以用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则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沿用H-O理论对生产者服务及服务贸易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货物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服务贸易实质上都属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解释范畴,只是根据不同程度的交易成本而表现出不同的贸易模式。而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于阐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三者的一般均衡,分析贸易条件和贸易得益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解释能力和不可替代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燕
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是否可以用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则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沿用H-O理论对生产者服务及服务贸易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货物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服务贸易实质上都属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解释范畴,只是根据不同程度的交易成本而表现出不同的贸易模式。而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于阐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三者的一般均衡,分析贸易条件和贸易得益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解释能力和不可替代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梁碧波
人类无穷的欲望是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的原始动力,而技术和制度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推动着国际贸易模式向更高的层次演进。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在"二元边际"上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国际贸易模式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点上的非均衡分布。国际贸易模式的演进与升级,又对现有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明显的影响和冲击。在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背景下,将贸易政策的调整对象由最终产品划分为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这两大类型,就更能体现产品内贸易模式下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调节功能,并有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方 彭诚
保罗·萨缪尔逊在2004年提出的国际贸易模型中,运用数字例子对国际贸易的互利与摩擦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运用一般化的数学方法,扩展了这种研究,在四种和N种商品的贸易模式中,对国际贸易的互利与摩擦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国际贸易的互利与摩擦依赖于某种技术进步导致的贸易商品数目的变动,并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的区域内,依据一定的条件形成,并相互转化。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国际贸易摩擦 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建军 仇怡
通过分析东道国的人力资本、R&D存量、产业集聚以及制度等因素对一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影响机理,构造了相关的理论模型。结论表明,人力资本、R&D存量、产业集聚与制度等因素是制约一国获得国际技术外溢的重要影响因子。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俊玲
以Baldwin (2015)对贸易的划分方式为基础,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深化,构建适宜研究需要的全贸易分解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国际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消费品的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中间品出口贸易和非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碍效应。这不仅说明贸易结构调整的正向溢出效应正逐步显现,同时也说明参与全球化生产活动对中国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需对不同类型贸易间的差异给予必要关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尹今格
本文以两个国家、单部门理论模型为基础,从种类增加型创新与质量提高型创新两个角度,分别推导封闭经济、仅存在知识的跨国溢出和知识溢出与产品市场一体化同时存在三种情况下的创新增长率及消费指数的增长率,并将这三种情况下的增长率加以比较,结果表明,知识溢出与产品市场一体化同时发生条件下的创新增长率和消费指数增长率最高,其次是仅有跨国知识溢出时的增长率,最后是封闭经济的增长率。
关键词:
水平创新 垂直创新 技术溢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光德
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方为顺差,美方为逆差已是不争的事实。正是这一失衡构成中美贸易争端的核心。但我们认为,要把中美贸易失衡放到国际贸易分工的新格局下进行研究,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才能够为中美贸易失衡提供更为合理的解释,进而为恢复两国贸易平衡提出有效的对策。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莉 李捷瑜 徐现祥
全球范围内初次收入分配中资本所占份额呈现增长趋势的事实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偏向型技术进步成为一个重要的解释视角。本文构建了要素收入份额的决定方程,证实了偏向型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并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寻找其变化的原因。然后利用1980—2007年的跨国经济发展数据,探索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从而导致要素收入向资本倾斜;进一步的,引入现有文献中用于解释收入份额变化的外商直接投资、劳资谈判能力等因素,发现我们的结论依然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充实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收入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的技术进步来源和方向。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收入分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孔祥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燕
使用1999~2010年中国制造业十大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和VAR模型,分析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对中国制造业工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都会使得中国制造业工资上涨。从制造业的不同行业看,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的冲击会对绝大多数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行业工资产生确定方向的影响,而对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的工资影响方向不确定;工资本身的惯性和刚性是技术与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工资变化的主要原因,国际贸易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行业工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不是工资变动的主要原因,但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的工资变化中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