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27)
- 2023(17110)
- 2022(14808)
- 2021(13751)
- 2020(11387)
- 2019(26366)
- 2018(25992)
- 2017(50299)
- 2016(27181)
- 2015(30605)
- 2014(30209)
- 2013(29608)
- 2012(27164)
- 2011(24517)
- 2010(24480)
- 2009(22306)
- 2008(21676)
- 2007(18890)
- 2006(16605)
- 2005(14026)
- 学科
- 济(108190)
- 经济(108074)
- 业(77331)
- 管理(77146)
- 企(61729)
- 企业(61729)
- 方法(49587)
- 数学(43387)
- 数学方法(42785)
- 农(38329)
- 中国(28075)
- 财(27053)
- 业经(26194)
- 农业(25223)
- 地方(23668)
- 学(21773)
- 贸(19900)
- 贸易(19892)
- 制(19736)
- 易(19312)
- 策(17702)
- 理论(17482)
- 环境(16997)
- 技术(16940)
- 务(16893)
- 财务(16816)
- 财务管理(16779)
- 和(16404)
- 企业财务(15879)
- 银(15772)
- 机构
- 学院(380870)
- 大学(379544)
- 管理(153790)
- 济(151921)
- 经济(148614)
- 理学(134083)
- 理学院(132610)
- 管理学(130218)
- 管理学院(129496)
- 研究(124761)
- 中国(92568)
- 京(81218)
- 科学(77006)
- 财(68202)
- 农(64471)
- 所(60793)
- 业大(58538)
- 中心(57495)
- 研究所(55587)
- 江(55071)
- 财经(54992)
- 北京(50830)
- 范(50780)
- 师范(50338)
- 经(50182)
- 农业(49504)
- 院(45720)
- 经济学(44500)
- 州(44336)
- 财经大学(40926)
- 基金
- 项目(266132)
- 科学(210217)
- 研究(195810)
- 基金(193340)
- 家(167699)
- 国家(166254)
- 科学基金(143951)
- 社会(123609)
- 社会科(117068)
- 社会科学(117037)
- 省(103951)
- 基金项目(102713)
- 自然(93694)
- 自然科(91509)
- 自然科学(91489)
- 教育(90203)
- 自然科学基金(89833)
- 划(87414)
- 编号(80653)
- 资助(78948)
- 成果(64875)
- 重点(59102)
- 部(58513)
- 发(57084)
- 课题(55134)
- 创(55131)
- 创新(51331)
- 科研(50523)
- 国家社会(50416)
- 教育部(50371)
- 期刊
- 济(165353)
- 经济(165353)
- 研究(109035)
- 中国(70303)
- 农(61720)
- 学报(59452)
- 科学(55353)
- 管理(55002)
- 财(50304)
- 大学(46337)
- 学学(43589)
- 教育(42477)
- 农业(41959)
- 技术(33586)
- 融(32501)
- 金融(32501)
- 业经(29832)
- 财经(25644)
- 经济研究(25139)
- 经(21887)
- 问题(21868)
- 业(19526)
- 图书(19464)
- 版(18594)
- 科技(18417)
- 技术经济(18124)
- 理论(17770)
- 现代(17144)
- 资源(16691)
- 商业(16423)
共检索到547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娟 宋文杰 单彦名 王浩翔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面临遗产保护与资源介入双重影响。如何科学评估村落动态发展趋势,合理确定活态传承模式成为研究重点。研究基于要素协同理论,构建村落主体、产业发展、设施本底三大要素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作为传统村落活态传承分类的理论依据;获取分析传统村落要素相关的人口普查、设施兴趣点(POI)、手机信令等多元数据,形成定量化、可操作、可视化的指标数据支撑。研究采用K_modes聚类算法,将北京传统村落划分为待发展型、稳静发展型、潜力发展型、活力发展型4类,研究提出适用于村落动态发展趋势、资源介入优势、遗产持续保护的运营模式,形成重点突出、内容明确、兼顾管理运营的系统性发展策略。
关键词:
要素协同 传统村落 活态传承 分类施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曼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和传统村落概念解读开始,全面梳理了国家级、河南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情况及2014-2018年中央财政补贴和省级财政补贴情况,回顾近10年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活态保护概念,从法律法规、创新机制、激活资源、全域旅游、互联网+等方面提出全方位有效策略。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活态保护 河南 策略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春青 金恩霖 孔杰 张大玉
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作为具有生命力的活态遗产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当前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展,我国大量的传统村落正在逐年消失,除传统村落空心化以及显性保护要素被破坏等原因外,其隐性保护要素内核的崩塌则是更为重要的原因。而“活态遗产保护方法”是一种通过延续遗产价值和使用功能来稳固遗产隐性保护要素并指导显性保护要素保护的工作方法,基于这一理论对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要素的构成及分类进行探讨,研究传统村落遗产的有形实体与无形文化双重保护与共时呈现。通过大数据采集中搜索引擎优化的方法判断近年来传统村落保护要素的侧重趋势,进一步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度”数学分析模型来对其进行分类、分级,凸显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并加以保护。最终形成以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保护要素分级分类体系,将活态遗产保护方法具体映射到传统村落的保护要素中,以期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建言献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霞 金晓玲 胡希军
在理解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含义的基础上,归纳出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的两大类型:物态空间和意态空间,进而分析了村民公共交往活动的情感基础和交往空间的尺度性、模糊性、场所性和序列性,并提出村民公共交往空间的传承建议,以期对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公共交往空间 传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陶慧 麻国庆 冉非小 乔婧
随着工业与科技时代的到来,作为数千年农业社会基本单位的传统村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对于数量众多的乡村遗产来讲,静态的、冻结式的文物资源观不仅会增加财政负担,更会加剧村落的自然衰落,不利于充分发挥遗产的真正价值,因此在保护文化遗产多样性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展开转型发展研究迫在眉睫。文章首次关注村落主体(H)、产业(I)以及空间(S)的要素内涵与职能变迁,通过对H-I-S三者动态特征的探索,总结出它们虽存在着地理分异但却都有着多元化、复杂化与结构调整的演化趋势,以及三者在村落变迁过程中呈现出的多元互动关系。基于H-I-S三要素不同状态的组合,文章划分出空心村(H1I1S1)、内卷型(H2I1S1)、融合型(H2I2S2)、外延型(H2I1S2)与绅士化(H1I2S2)5种村落类型,归纳出整合发展、社区营造、生态博物馆、空间联动与文化再造这5类对应的发展模式。文章结合邯郸市的村落调研,讨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类型、特征与发展路径,推动关注点由传统遗产式的保护向动态的以人为本的活化利用研究转移,以期实现传统村落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军民 庄袁俊琦
传统村落作为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稳定的社会关系和人口结构既是村落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村落文化不断更新的条件。旅游开发使现代性快速介入,加快了传统村落的脱域进程,使传统村落中日常生活层次被迅速瓦解,并催化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生活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村落文化被标签化或者符号化,丧失了维持自身更新的可能性。针对这些问题,解决的策略在于恢复村落自我更新的社区活力,增加村落业态的多样化,使其成为适居的空间,使村落村民能够在现代化影响下用新的生活方式传承当地地域文化。
关键词:
脱域 传统村落 共同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魏峰群 马文硕 杨蕾洁
乡村振兴过程中,全面系统地认知传统村落活态化价值,对其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估,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面对类型多样且动态演化的传统村落,传统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已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现实,因此构建一个更具弹性的评估模型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论文从功能空间、景观意象和人文精神3个逻辑层面重新认知活态化价值的构成、关联及特征,据此构建出包括资源价值、要素延续、活化条件、功能适应、活化影响、发展潜能的多维评估框架,形成由3种类型和50项指标所构成的弹性评估模型,并以陕北地区5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案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活态化价值具有多元性、交融性、动态性、脆弱性和适应性5个显著特征;(2)维度分析,运用多维弹性评估模型对传统村落展开评价,评价结果基本符合陕北地区的现实情况,且在不同评价维度上呈现出明显的结果差异,突显了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自身价值特征;(3)综合分析,陕北地区5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活态化价值水平分值处于42.42~83.60区间内,平均为62.55分,活态化价值较高及以上的传统村落占比为39%左右,活态化价值一般及以下的传统村落占比61%左右,由此可见,陕北地区仍存在很多传统村落活态化价值发展水平不足的问题。传统村落活态化价值多维弹性评估模型兼具普适性和典型性的特点,适用于类型多样的传统村落,适应现阶段乡村振兴和遗产保护的现实需求。研究通过探索从单维静态评价向多维动态评估的技术提升,可进一步丰富和推动传统村落价值评估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峰群 赵晶雪 杨蕾洁 林碧霞
[目的]乡村振兴背景下,全面系统地评价传统村落的活态化发展水平,对于理解和实施乡村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研究基于“活态化发展”概念内涵,构建了包含生产系统、生活系统、生态系统、发展条件、发展潜力5个维度的发展评价模型,并运用加权求和、变异系数、核密度、IPA分析等技术方法对陕西省113座国家级传统村落的活态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评。[结果]验证研究显示出评价模型客观有效,具有较强的普适性。结果显示:①陕西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活态化发展水平总体呈正态分布,其中43.36%的村落属于活态化发展一般型;②维度评析,5个维度中生活系统和发展条件的评价质量较为良好,而其它维度的情况不容乐观;③密度分析,显示出陕西省榆林市和渭南市区域中的传统村落活态化发展水平聚集程度较高,形成省域双峰空间结构;④空间评析,受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关中、陕南和陕北不同区域的传统村落活态化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差异。[结论]当前陕西省大多数传统村落活态化发展水平一般,未来需要持续提升生产、生态和发展潜力等维度的重要价值的呈现与溢出效应,建议结合优势区、机会区、脆弱区和改善区的具体问题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霄鹤 兰思仁
福建传统村落景观具有历史悠久、风貌古朴、特色鲜明的地域特点,对其类型、分布及其典型特征的研究,是建设"乡愁"浓郁的"美丽乡村"和发挥福建传统村落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的首要前提。首先借鉴相关研究学者对传统村落景观类型划分的研究,基于福建传统村落景观的实地调研情况,构建了福建传统村落景观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其次运用K-modes方法,以截止2013年12月31日前评选出的福建省内具有国家级、省级称号的54个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分类研究。第三根据分类结果,分析出福建省内存在闽江以北(包括闽江流域)综合文化村落景观区域、闽西客家村落景观区域、闽南红砖文化村落景观区域3个传统村落景观区,其中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良 伍忠庆
<正>传统村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及社会价值。但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村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仅剩的一小部分传统村落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由于当代年轻人更倾向于前往城市发展,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空心化和人口老龄化,导致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许多传统建筑技艺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保护、传承及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这同时体现在传统村落建筑设计及其价值传承上,要求当代建筑设计师创新传承传统村落建筑的修缮设计、布局设计、功能设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富利
单纯引进社会资本、依靠旅游开发的保护模式使古村落的保护面临危机,它不仅带来了诸多潜在的隐患,也损害了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古村落保护仅仅是将古村落维修好、保护好的思想认识误区,实际上,古村落是民族记忆和传统文化的载体,需要保护的绝不是哪座建筑物的空巢,而是民族文化的记忆、符号和传承,应从古村落整体保护的出发点来考虑。只有深入发掘古村落的内生动力,在发挥古村落村民主体作用的同时,平衡社会、政府、村民等各方利益,才能达到整体保护的效果,真正保护好古村落。
关键词:
古村落 整体保护 旅游开发 内生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立国 刘沛林
运用理论分析、目标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保存度和接纳度两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函数。在此基础上,以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度整体处于中度保护,且内部文化传承状态差异明显;(2)三项准则层的发展状态也有较大差异,保存度和承接度传承较好,而认同度传承较弱;(3)18项指标内部差异较大,建筑原真度和传承较好,而游客认同度等3项指标则传承较弱;(4)案例研究初步证明了构建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度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敏 李先逵
重庆这座以山城、江城著称的城市,有其特有的山地环境特征,也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重庆乡村聚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原有的特色聚落与文化正不断受到冲击与挑战,已丧失曾有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研究,提出重庆乡村聚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即:尊崇地理环境,选址科学;优化聚落形态,凝聚活力;传承建筑风貌,彰显品质;经营田园景观,回归意趣。通过体系化的建设以提升、发展现有乡村聚落,从而使乡村聚落文化与品质得以展现。
关键词:
乡村聚落 文化传承 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忱 虞诗强
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协同问题是导致目前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果不显著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实现业务员工和传统企业良性互动的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与业务高效协同,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本文从企业内部管理的微观视角出发,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业务员工和传统企业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两者的行为演化特征及其稳定策略,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初始状态和不同参数变化对系统演化趋势和结果产生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本文针对传统企业内部业务协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传统企业 业务协同 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洁 马士宾 聂蕊 方丽
丰富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不仅是农村建设中应该重视、保护的对象,更是发挥农村地域特色优势的重要资源。基于对文化传统的传承,文章提出了新农村住区建设中从住区规划到住宅建设若干具体的传承策略。同时指出设计师在设计中应突出保护意识,在深入调查与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设计。
关键词:
新农村 住区 文化传统 传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