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19)
- 2023(14556)
- 2022(12808)
- 2021(12009)
- 2020(10105)
- 2019(23739)
- 2018(23447)
- 2017(46228)
- 2016(24660)
- 2015(27855)
- 2014(27770)
- 2013(27119)
- 2012(24424)
- 2011(21818)
- 2010(21568)
- 2009(19534)
- 2008(18849)
- 2007(16185)
- 2006(13984)
- 2005(11917)
- 学科
- 济(98030)
- 经济(97926)
- 管理(71397)
- 业(67848)
- 企(57666)
- 企业(57666)
- 方法(52219)
- 数学(46334)
- 数学方法(45582)
- 财(24468)
- 农(24248)
- 中国(23527)
- 制(21748)
- 银(21738)
- 银行(21591)
- 业经(21313)
- 行(20211)
- 学(19858)
- 地方(18020)
- 理论(17380)
- 贸(16850)
- 贸易(16839)
- 务(16353)
- 农业(16300)
- 财务(16270)
- 财务管理(16235)
- 易(16208)
- 融(16089)
- 金融(16087)
- 技术(15559)
- 机构
- 大学(343018)
- 学院(341765)
- 管理(141431)
- 济(133739)
- 经济(130861)
- 理学(124005)
- 理学院(122693)
- 管理学(120155)
- 管理学院(119556)
- 研究(105544)
- 中国(82769)
- 京(71468)
- 科学(66333)
- 财(60205)
- 农(53198)
- 业大(51686)
- 所(50958)
- 财经(49907)
- 中心(49824)
- 江(47666)
- 研究所(46985)
- 经(45563)
- 北京(44404)
- 范(43683)
- 师范(43273)
- 农业(41917)
- 经济学(40438)
- 州(39717)
- 院(38762)
- 财经大学(37690)
- 基金
- 项目(243636)
- 科学(192563)
- 基金(178330)
- 研究(175734)
- 家(154747)
- 国家(153519)
- 科学基金(133908)
- 社会(110807)
- 社会科(105156)
- 社会科学(105128)
- 省(94978)
- 基金项目(94918)
- 自然(89136)
- 自然科(87151)
- 自然科学(87131)
- 自然科学基金(85547)
- 教育(82268)
- 划(79711)
- 资助(74722)
- 编号(71620)
- 成果(55685)
- 重点(53839)
- 部(53704)
- 创(50846)
- 发(50227)
- 课题(48238)
- 创新(47348)
- 科研(47111)
- 教育部(46512)
- 大学(46016)
- 期刊
- 济(134020)
- 经济(134020)
- 研究(96405)
- 中国(57822)
- 学报(53002)
- 管理(50184)
- 科学(49238)
- 农(46558)
- 财(45239)
- 大学(40910)
- 学学(38565)
- 融(36202)
- 金融(36202)
- 教育(35970)
- 技术(31552)
- 农业(31398)
- 财经(23707)
- 业经(23093)
- 经济研究(22056)
- 经(20069)
- 统计(17337)
- 图书(17326)
- 理论(17208)
- 问题(17149)
- 技术经济(16765)
- 科技(16313)
- 业(15995)
- 实践(15978)
- 践(15978)
- 商业(15928)
共检索到477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兰祥
中国商业银行机构规模、人员规模与其效率之间关系的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通过扩大规模无法取得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其背后的原因在于随着规模扩大,银行内部竞争将会加剧,从而阻碍了效率的提升。要达到规模与效率正向促进的目的,必须妥善解决好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竞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凌婕 倪俊
在东道国设立"商业存在"是WTO金融服务贸易商重要的贸易方式,本文利用我国银行业的数据,创新性地针对影响外国银行"商业存在"规模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1985~2007年间,推动在我国设立的外国银行"商业存在"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外国直接投资,而市场准入承诺、对外贸易规模以及我国银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对"商业存在"规模的影响较小,同时,我国国民收入提高促进了外国银行"商业存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推动了在我国设立的规模增长,反之亦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夏瑞
文章主要研究商业银行规模与经营效率关系。在指标的选择上,用修正后的经济增加值(REVA)来测算经营效率,用资产总额来衡量银行规模。然后,选取银行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计算这些银行在2018年到2020年的总资产和经济增加值以及修正后的经济增加值。然后利用偏相关分析来排除其他因素REVA的干扰,以及研究资产总额与REVA的关联,并对计算出来的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最终得出结论: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并不显著,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宗华 范文燕
本文采用中介法,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估计了中国银行业1994—2001年的规模经济系数。实证表明,在样本期内,四家国有银行经历了从规模不经济到规模经济再到规模不经济的过程,而其他商业银行则逐步显示了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结论是四家国有银行要么是规模过大,要么是管理效率低,而其他商业银行可通过规模扩张来获取规模收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潘越
本文在Himestra和Jones(1994)提出的非线性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Monte-Carlo模拟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确定判定因果关系是否成立的关键因素——置信水平σ,并以此对不同阶段A股和H股间的联动关系进行非线性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与现有线性关系检验得出的A股和H股两个市场之间只有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才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不同,基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揭示出两个市场之间一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A股和H股两个市场之间仅存在单向的非线性因果关系,而且这种非线性因果关系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
非线性 因果检验 股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樊孝菊 郑午 王成勇
文章基于Diks和Panchenko(2006)提出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和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再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长的样本期内,PPI是CPI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该结论是比基于线性、参数模型的传统Granger因果检验更稳健的结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乔小勇 何海燕
倾销与产业损害间因果关系的确定是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构成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必要条件之一。文章试图利用ADF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从定量化角度和统计意义上来说明倾销与产业损害间因果关系是如何确定的,进而为倾销与产业损害因果关系的确定提供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世超
文章基于信贷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理论构建影子银行规模与房地产价格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影子银行规模与房地产价格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影子银行规模与房价之间确实存在互动机制。2008年之前,在房地产市场投资火热的情况下,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助推了房价的上升,房价的上涨会使得影子银行规模下降;2008年以后,影子银行规模对房地产价格产生短暂的负向影响,但影子银行的规模受房价变动的影响不再显著,而是更多地受到利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渊博 朱顺林
基于我国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8年间23个省份所构成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项修正模型等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的长期与短期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创新是未来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的长期单向原因,并显现出其对传统商业银行金融模式的替代效应,但反之却不成立;二者之间从短期来看,并不具备显著的短期因果关系。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经济发展 因果检验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成 赵琳
理论分析表明,银行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规模经济弹性系数随着其规模的扩大趋于上升,规模不经济性越来越强;采用超越成本对数函数法进行实证研究,却得出1994~2005年,中国商业银行规模弹性系数趋于下降,规模经济性越来越明显,银行效率趋于提高的结论。试图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内部和外部因素来解释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悖论。
关键词:
规模经济 超越成本对数函数法 悖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成 赵琳
理论分析表明银行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规模经济弹性系数随着其规模的扩大趋于上升,规模不经济性越来越强;采用超越成本对数函数法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了从1994年到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规模弹性系数趋于下降,规模经济性越来越明显,银行效率趋于提高的结论。本文试图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因素来解释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悖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钱水土 余雯哲
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我国三大经济圈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综合多种投入产出方法,选取44商行2006-2013年276个样本点的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整体发展、变化趋势、中心城市城商行效率梯度三个方面,对比三大经济圈城商行规模经济性,并评价了跨区域扩张中规模效率的类别差异。结果表明:三大经济圈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规模效率在改善,规模效率排序与城市梯度相一致,而省内经营的风险控制相对较优。同时,根据实证结果,就三大经济圈城商行的发展路径选择、跨区域经营的风险控制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建平
文章利用成本结构分析模型,从不同层面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支行层面存在着显著的规模经济性,但在整体层面规模经济性并不显著。文章利用微观经济学理论,系统分析了这一差异存在的原因,即商业银行机构发展中的粗放式扩张,进而提出了通过集约化的机构发展战略,提高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性的观点。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规模经济 集约经营 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