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47)
2023(15514)
2022(13633)
2021(12746)
2020(10748)
2019(25124)
2018(24911)
2017(47979)
2016(26217)
2015(29655)
2014(29390)
2013(28751)
2012(26252)
2011(23495)
2010(23486)
2009(21213)
2008(20471)
2007(17520)
2006(15163)
2005(12713)
作者
(75095)
(62645)
(62104)
(59156)
(40080)
(30187)
(28159)
(24701)
(23967)
(22214)
(21637)
(21144)
(19889)
(19571)
(19449)
(19150)
(18629)
(18586)
(18089)
(17940)
(15552)
(15387)
(15184)
(14515)
(14020)
(13899)
(13838)
(13731)
(12555)
(12441)
学科
(103940)
经济(103829)
管理(73850)
(69084)
(57246)
企业(57246)
方法(51497)
数学(45246)
数学方法(44463)
(28486)
中国(24823)
(24414)
(24317)
地方(23613)
业经(22853)
农业(19332)
环境(18887)
理论(18413)
(17098)
贸易(17090)
(16893)
(16546)
技术(16137)
(15923)
(15731)
财务(15647)
财务管理(15613)
(15144)
企业财务(14756)
(13254)
机构
学院(366343)
大学(365620)
管理(146691)
(138726)
经济(135661)
理学(128776)
理学院(127268)
管理学(124440)
管理学院(123798)
研究(119235)
中国(85446)
科学(78905)
(77088)
(61443)
(60925)
(59681)
业大(58389)
研究所(55407)
(55341)
中心(54834)
财经(50181)
(50103)
师范(49588)
农业(48258)
北京(47311)
(45737)
(43708)
(42930)
经济学(40979)
师范大学(40183)
基金
项目(263927)
科学(207885)
基金(191180)
研究(189204)
(167723)
国家(166392)
科学基金(143465)
社会(117161)
社会科(110894)
社会科学(110861)
(105547)
基金项目(102081)
自然(96610)
自然科(94332)
自然科学(94306)
自然科学基金(92557)
(88273)
教育(88139)
资助(79054)
编号(77143)
成果(60613)
重点(59634)
(57343)
(56068)
(54716)
课题(53247)
创新(51043)
科研(50950)
计划(48745)
教育部(48703)
期刊
(144861)
经济(144861)
研究(98588)
中国(63955)
学报(60970)
科学(55959)
(54552)
管理(51607)
大学(45860)
(44855)
学学(43357)
教育(41330)
农业(38453)
技术(33850)
业经(25210)
(25116)
金融(25116)
财经(22949)
经济研究(22303)
(19946)
(19480)
资源(19352)
问题(18726)
图书(18599)
科技(18257)
(17933)
技术经济(17627)
统计(17244)
理论(16499)
业大(16060)
共检索到508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永虎  解文艳  刘俊青  魏范青  郭赟  苏凤  杨依文  
作为人类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福祉的测度与评估研究对于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为案例研究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采用生态系统贡献率模型测度1995~2020年研究区生态福祉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GeoSOS-FLUS模型预测江苏省2025年生态福祉的时空流转盈亏与空间自相关性。结果表明:(1)1995~2020年,江苏省生态福祉总量和人均生态福祉呈波动下降的态势,25年间生态-经济产出效率增幅达540.24%。(2)与2020年相比,2025年江苏省生态福祉总量增加了10.84亿元,增幅1.05%,达1 039.21亿元。13个评价单元中除地处苏北的宿迁、盐城和连云港生态福祉总量略有下降外,其余地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1995~202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福祉亏损要大于生态福祉盈利,总体呈亏损状态。其中,水域生态系统是维持生态福祉总量的重要贡献类型,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是造成江苏生态福祉亏损的主要原因。(4)1995~2025年,江苏省生态-经济产出效率与人均生态福祉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效应,呈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2015年以后,研究区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动力有所增强,呈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13地市生态-经济产出效率与人均生态福祉空间关联性不高,主要为无显著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主要分布在苏北和苏南区域,聚集类型为低-高和高-低2种类型,未有低-低、高-高聚集类型。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勇炜  施生旭  
基于PSR模型框架构建了包含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响应子系统下30项具体指标在内的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江苏省2010-2014年的生态文明总体发展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态势良好。同时,要从创新政府绩效评估体制,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健全生态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帅  金晓斌  杨绪红  孙瑞  刘晶  韩博  徐伟义  周寅康  
在自然资源整合不断加强,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复杂的形势下,采用单一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式难以有效满足区域土地利用合理规划的需求。综合考虑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优化的集成体系,对提升规划适用性具有积极作用。选取常州市金坛区为研究区,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优化目标,设置自然演变、经济优先和生态优先三种发展情景,在通过MOP(多目标规划)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利用GeoSOS-FLUS模型实现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结果表明:通过集成MOP和GeoSOS-FLUS模型,采用"结构+约束+布局+准则"研究模式探索县域单元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优化,对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有一定帮助。从案例分析结果看,城镇工矿用地数量在自然演变和经济效益优先情景下分别增加了39%和95%;林地在生态效益优先情景下增加了40%;农村居民点在三种情景下分别减少33%、66%和66%。在三种发展情景下,空间格局都将面临城镇空间与生态空间两级分化的现象,后期区域发展中应加强城乡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促进空间布局均衡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国泉  蔡珠  封士伟  
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阶段LMDI模型对江苏省2003~2018年人均碳排放量进行研究,并对江苏省10个地级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碳减排效果显著,碳排放正处于向拐点迈进的平稳期,能源效率的减排空间不断缩小,结构性因素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继续增强,碳排放在空间上呈现多极化现象。因此,推进结构要素特别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是江苏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碳排放总量达峰的重要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峰  陆丽娜  黄斌  周文魁  
利用改进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借助MATLAB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2016—2020年的人才总量进行灰色预测,并与通过模型预测出的广东、浙江省的高技术产业的人才总量进行对比。建模结果表明,改进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比常规模型提高了将近50%,也比新陈代谢GM(1,1)模型和背景值优化模型精度高。预测结果表明,"十三五"末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人才总量约为2 549 424人,位于广东之后;人才年均增速约为0.5%,位于浙江、广东之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善才  欧名豪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协调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为研究区,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敏感性两方面选取6个指标评价生态环境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价生态保护红线现实生态位与理想生态位的匹配程度,据此划定江苏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结果显示:(1)极度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区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83%,主要分布在苏北丘岗区、江淮湖荡区、西南丘陵区以及太湖流域;极度生态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6.96%,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南多北少”的分布形态。(2)江苏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17406.68 km~(2),其中刚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57.28%,弹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42.72%。(3)江苏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呈现“一横一纵三区”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包含长江沿岸地区、京杭运河沿线湖泊群、西南丘陵区、苏北丘岗区和江淮湖荡区。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可有效评价生态空间的适宜性,从而能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科学的方法,同时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优化调整提供定量参考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芳怡  濮励杰  张健  
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该改进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比较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而衡量研究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论文以江苏省为例,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其2003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997hm 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4.7228hm 2/人,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力,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但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晗  吴群  
基于江苏省2005、2010、2015、2018年4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生态系统二级分类的当量因子定量评估江苏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及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究各县级单位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8年江苏省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湿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各时期耕地、湿地、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减主导着区域土地利用变化。(2)2005~2018年江苏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60.076 2×10~8元,水文调节为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保持湿地面积不仅主导着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变化,也是维系水文调节服务价值、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3)历年各县级单位的地均ESV整体呈较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并表现为局部空间上的集聚。高值集聚区时空格局演变保持稳定,而城镇化发展致使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和林地、区域性卓有成效的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是导致低值集聚区演变、地均ESV变化量空间分异特征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政策、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的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子芳  邓文敏  朱卫未  
为研究江苏生态环境治理情况,文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分别运用SBM模型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对江苏省13地市2007-2016年的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江苏平均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值仅为0.72,整体有待改进;江苏南北生态环境治理差距较大,区域间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呈现两极化;从静态分析角度来看,江苏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呈波动下降趋势;江苏整体生态环境治理绩效下降,主要是因为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从动态分析角度来看,江苏环境治理TFP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旭  马伯文  李丹  陈昆仑  姚华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为保障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对未来生态空间进行模拟预测十分必要。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背景下,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利用FLUS模型基于湖北省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及包含自然和人文因素的15种驱动因子数据,对2035年的湖北省生态空间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利用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模拟出的2015年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总体精度达到0.976,Kappa系数达到0.961,模拟精度较高。设置的生产空间优先、生活空间优先、生态空间优先以及综合空间优化4种不同情景,基本满足未来湖北省不同发展导向的需求。从地貌单元角度来看,在不同情景下,湖北省生态空间主要分布于湖北省边陲四大山区,中部江汉平原生态空间零星分布。从数量规模上来看,不同情景下各个用地类型数量规模差异较为明显,生产空间优先情景下耕地面积增加1216 km~2,生活空间优先情景下城镇用地规模增加5959 km~2,生态空间优先情景下生态空间用地增长722 km~2,综合空间优化情景下生态空间用地规模变化更趋于平缓。从生态空间变化分布来看,四大山区的生态空间变化不大,但中部江汉平原生态空间变化较为明显,其中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变化范围主要分布于武汉城市圈、襄阳市、宜昌市中西部地区及随州市中部地区。总而言之,FLUS模型对于湖北省生态空间模拟的适用性较好,多情景模拟结果可为湖北省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及未来生态空间管控提供多角度、多方向的政策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材芳  
卫生人力资源是发展卫生事业的决定性资源。有关研究表明,卫生事业预算中,卫生人力费用支出占60%~70%,甚至更多。研究卫生人力的供给与需要,培养使用与合理分布,是提高卫生投资效果的重要方面。这是当今很多国家卫生部门所共同面临的课题。卫生人力的需求和供给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聂锐  张涛  王迪  
利用环境负荷模型与"脱钩"理论,对江苏未来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与CO2排放进行了情景分析,并结合当前的环境政策,对三种情景下主要指标的参数和结果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研究表明,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低碳情景是江苏能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合适、也是最现实的方案;通过不同情景的比较,认为低碳情景的实现一定程度上是以减缓经济增长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低碳情景下能源需求与CO2排放也将明显快速增加,与2007年相比,2030年能源需求总量将增加1.431倍,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5 655×104t,未来20 a能源资源的有效供应与合理利用成为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最后给出了实现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骏  李亚芳  
水资源既是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各级政府已将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的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寻求各种可行的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水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文章选择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简称CGE)模型作为政策模拟的工具,根据2012年江苏省的投入产出表,编制了江苏省SAM,通过引入环境模块到传统的CGE模型中,构建适用于研究水污染税的环境CGE模型,设置四种不同的税率,研究不同税率对污染物排放量、宏观经济的发展、不同行业的产出以及贸易结构造成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霞  路正南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实现途径,低碳城市是伴随着低碳经济提出的发展目标。对及时、准确掌握城市经济运行状况、生态环境发展状况,确保低碳经济系统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研究科学、全面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论文综合运用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等相关理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构建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赋权,克服了多指标评价中主观确定权重的缺陷。利用主成分投影法评价城市低碳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玉赋  张华  
建立了江苏省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全省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全省R&D活动内部支出这2个关键性的指标来代表科技投入,以全省G D P、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代表经济增长,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全省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做代表研究政府科技投入对社会科技投入的带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