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7)
- 2023(16097)
- 2022(13246)
- 2021(12358)
- 2020(10326)
- 2019(24016)
- 2018(24009)
- 2017(46187)
- 2016(25083)
- 2015(28618)
- 2014(28787)
- 2013(28312)
- 2012(25903)
- 2011(23281)
- 2010(23304)
- 2009(21584)
- 2008(21012)
- 2007(18850)
- 2006(16469)
- 2005(14228)
- 学科
- 济(108641)
- 经济(108537)
- 业(68117)
- 管理(66954)
- 企(51506)
- 企业(51506)
- 方法(48617)
- 数学(43555)
- 数学方法(42837)
- 农(40015)
- 中国(27559)
- 农业(26553)
- 地方(25676)
- 财(25559)
- 业经(25495)
- 学(22090)
- 制(19237)
- 贸(17689)
- 贸易(17680)
- 易(17111)
- 理论(15825)
- 环境(15220)
- 务(15034)
- 和(15008)
- 财务(14964)
- 财务管理(14927)
- 发(14722)
- 银(14657)
- 银行(14609)
- 融(14287)
- 机构
- 学院(357970)
- 大学(354134)
- 济(142099)
- 经济(138904)
- 管理(137191)
- 理学(118580)
- 研究(118413)
- 理学院(117200)
- 管理学(114696)
- 管理学院(114039)
- 中国(89874)
- 科学(75945)
- 京(74965)
- 农(67223)
- 财(62914)
- 所(60169)
- 业大(56949)
- 中心(56719)
- 研究所(55071)
- 江(54736)
- 农业(52046)
- 财经(50253)
- 范(48149)
- 师范(47650)
- 北京(46269)
- 经(45534)
- 州(43763)
- 经济学(43304)
- 院(42943)
- 经济学院(39283)
- 基金
- 项目(246112)
- 科学(193179)
- 研究(177527)
- 基金(177386)
- 家(155506)
- 国家(154210)
- 科学基金(132159)
- 社会(111420)
- 社会科(105294)
- 社会科学(105265)
- 省(98393)
- 基金项目(94203)
- 自然(86702)
- 自然科(84636)
- 自然科学(84618)
- 自然科学基金(83033)
- 划(82059)
- 教育(81923)
- 编号(73200)
- 资助(72603)
- 成果(58227)
- 重点(55858)
- 发(53928)
- 部(53456)
- 创(50529)
- 课题(50411)
- 科研(47558)
- 创新(47236)
- 国家社会(45825)
- 教育部(45264)
- 期刊
- 济(157391)
- 经济(157391)
- 研究(96869)
- 中国(70844)
- 农(65251)
- 学报(58103)
- 科学(54357)
- 财(49540)
- 管理(47474)
- 大学(43914)
- 农业(43602)
- 学学(41472)
- 教育(36008)
- 技术(33394)
- 融(30667)
- 金融(30667)
- 业经(29615)
- 经济研究(23904)
- 财经(23843)
- 问题(21843)
- 业(21835)
- 经(20487)
- 版(19162)
- 资源(18885)
- 统计(18648)
- 图书(17750)
- 技术经济(17642)
- 策(17051)
- 科技(16129)
- 商业(15607)
共检索到520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史焱文 李小建 许家伟
运用ENVI 4. 8,ArcGIS 10. 0和GeoSOS软件对长垣县1995—2004,2004—2014年两个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1)两个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均呈现区域性差异,且变化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垣县东南部和东北部区域;(2)城乡用地规模在两个时段内表现出不同的扩张趋势,其中2004—2014年间空间扩张趋势更显著。基于2004—2014年城乡用地转化速率进行的预测显示,长垣县未来10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向东南、东北两个方向扩张,其中乡村工业发展基础、乡镇规划、交通可达性和地理区位对未来城乡用地空间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焱文 李小建
聚焦中部乡村工业化典型区长垣市、新乡县,利用多源空间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平均最邻近指数、空间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演变。研究发现:1975—2019年间城乡建设用地斑块空间分布表现出由均质到集聚再向区域整体融合发展的变化过程;研究区该时段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均呈现显著扩张趋势,其扩张热点区域多集中于中心城区附近和乡村工业发展较好的乡镇地区;工业发展、社会人文经济、政府机制、城镇发展在中部乡村工业化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中起到主要作用。乡村工业化地区的城乡建设空间变化与工业发展区域有高度的空间叠加性,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的禀赋优势,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适时优化、调控土地利用政策和市场,促进区域土地优化利用与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焱文 李小建 朱纪广 胡雪瑶
文章聚焦于乡村工业化地区,利用多源空间数据,运用齐夫指数、半径分形维数等方法,对河南省长垣市、新乡县的聚落规模分布、空间结构及中心地系统动态演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长垣市、新乡县聚落体系位序—规模均服从幂次分布规律,但齐夫指数在工业化进程下呈现异质性演化特征,其中长垣市齐夫指数均小于0.8且增长缓慢,表现为大聚落发育不突出,中小聚落居多,新乡县齐夫指数趋近于1,呈现城市规模齐夫指数发育趋势;(2)比较两案例聚落体系齐夫指数变化速率发现,工业化中期阶段是演变速度发生转变时期;(3)聚落体系在空间结构上呈现显著分形特征,但在聚落体系分形特征演化上,长垣市与新乡县表现出由趋同性向趋异性变化;(4)两区域聚落中心地系统动态演进均表现出空间邻近效应并呈多等级中心地结构演进特征;(5)通过案例比较,聚落体系中心地数量关系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逐渐呈现为高级少低级多的“金字塔”结构,部分高等级中心城镇数量逐渐趋近中心地理论市场原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晴 王国辉 刘李峰
在对我国中部河南省长垣县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由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统筹水平、环境统筹水平组成的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与调查数据,对长垣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未来长垣县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县域 城乡统筹 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肖芳
[目的]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日后河南省合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提供思考和借鉴。[方法]主要采用数据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搜集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情况相关数据,通过ArcGIS 10.2软件,得到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河南省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2010年占河南省土地总面积的63.12%。20052010年,河南省的耕地转移面积最大,为5.055 4万hm2。其次为水域用地,转移面积2.184 8万hm2。草地转移面积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云泰 张晓玲 杜官印
城市新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立足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城镇建设经验,城市新区建设理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但现实中,各地新区规划和建设中经常出现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现象,并引发一系列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本文以河南省,对城市新区建设中的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新区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月卿 李艳华 赵菲菲
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水资源约束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型,系统模拟了张北县2010—2025年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对模拟结果的社会、经济、生态效应进行对比分析。水资源约束条件下人口和GDP增长减缓,且水资源约束越强,人口及经济发展速度越缓慢。同时水资源约束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结构变化:1)水资源约束越强,耕地面积减少越快,未来耕地面积越小,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越慢,未来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越小。2)对比无水资源约束和有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均较小,耕地年减少速度较大,林地和建设用地年增加速度均较小。综合考虑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魏心雨 王雁杰 孙梦媛 王智芳 周凯
河南省面临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力较低和碳排放基数较大等诸多问题,这给双碳战略的有效实施带来了挑战。本研究旨在系统研究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量时空格局的影响,为政府制定低碳土地利用模式以及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0—202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费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方法和ArcGIS技术,本研究量化了河南省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分布,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和耕地是河南省主要的碳源,林地则是主要的碳汇,碳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90%以上。总体上,河南省碳排放量呈现出先快速增长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的3.367×10~7 t增长到2010年的7.337×10~7 t,增长率为118%;而在2010—2020年下降了5.247×10~6 t,下降率为7%。空间上,不同市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碳排放量水平差异,部分市域存在碳收支不平衡,且碳排放量远超碳吸收量。此外,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占比对碳排放量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建设用地q值增长幅度最大,而人口规模q值在2020年最高。通过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放量变化和空间格局变化以及碳排放格局的驱动力,对推动河南省土地利用方式向低碳化转变,制定有效的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本昀 申怀飞 郑敬刚 吴国玺
利用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格局指标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其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5%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其它面积较小的景观类型则呈补丁状散布在各个分区中;②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双重作用,造成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相对较高,景观优势度则相对较低;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平原地区,农业景观类型具有明显的主体地位,景观则呈现较低的多样性性和均匀度,而在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的山地平原过度地区,加上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对土地...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GIS 河南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学功 成金环 秦明周 孙奇
利用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与定量比较法,采用能值理论,创新定量评价土地利用的各类物能投入与产品、服务产出的相互关系,科学、准确地说明耕地利用可持续利用水平。结果发现,新野县耕地利用总能值投入不断上升,但环境资源能值投入下降,工业辅助能投入增加且超过60%;新野县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负载率不断上升;各乡镇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不断下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璟 方伟华 史培军 卓莉
以深圳市布吉河流域为例,系统模拟了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流域水文过程,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对布吉河流域土地利用进行分类的结果表明1980—2005年期间该流域的耕地、林地及灌草地的比例由93.54%减少为34.79%,而城镇用地由1.65%增至54.25%;在对SWAT(Soil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在布吉河流域的应用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文要素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条件的不同可导致流域水文过程发生极大的差异:以2005年的土地利用作为输入与以1980年的土地利用作为输入相比,流域蒸散发量、土壤水含量和地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晖 郭雪白 赵万东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2011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空间格局状况,以期为日后河南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基于河南省土地变化特征,通过马尔科夫模型对河南省20112016年土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揭示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并对河南省土地空间利用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河南省建设用地增加幅度最大,耕地、水域用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土地空间变换主要表现为耕地和林地、水域用地、建设用地等土地类型之间的变换。由土地利用综合区可知,不同土地类型转换过程中,草地是转换比率最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国玺 曹志刚 申怀飞
利用土地详查数据和200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对河南省1999-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自然、人口、经济和政策等的影响,河南省近七年来土地利用中耕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居民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面积增加。据此,对河南省土地利用进行分区,并对几个典型区空间格局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晖 郭雪白 赵万东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2011~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空间格局状况,以期为日后河南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基于河南省土地变化特征,通过马尔科夫模型对河南省2011~2016年土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揭示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并对河南省土地空间利用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河南省建设用地增加幅度最大,耕地、水域用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土地空间变换主要表现为耕地和林地、水域用地、建设用地等土地类型之间的变换。由土地利用综合区可知,不同土地类型转换过程中,草地是转换比率最小的类型。[结论]河南省的各类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制度、土地政策和土地管理,因此,有必要加强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工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兵 臧玲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新形势、新要求下对现行规划的局部调整和完善。在分析该项工作背景的基础上,归纳了河南省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重调整轻稳定、重发展轻保护、重城市轻农村、重增量轻存量、重拆旧安排轻实施等各种问题,探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适度调整以保持现行规划稳定性、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加强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倒逼存量盘活、合理控制农村居民点拆旧规模等,以期为更好推进该项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调整完善 河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