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32)
2023(16046)
2022(13957)
2021(13049)
2020(11024)
2019(25503)
2018(25219)
2017(48468)
2016(26449)
2015(29901)
2014(29632)
2013(29061)
2012(26335)
2011(23517)
2010(23405)
2009(21153)
2008(20238)
2007(17307)
2006(14926)
2005(12562)
作者
(75669)
(62980)
(62380)
(59660)
(40079)
(30417)
(28487)
(24827)
(24143)
(22387)
(21818)
(21218)
(20052)
(19743)
(19568)
(19314)
(18767)
(18742)
(18221)
(18086)
(15571)
(15379)
(15199)
(14461)
(14073)
(13939)
(13845)
(13806)
(12712)
(12491)
学科
(103376)
经济(103272)
管理(74736)
(69629)
(57706)
企业(57706)
方法(51635)
数学(45543)
数学方法(44760)
(28380)
中国(25030)
(24337)
(23933)
业经(23003)
地方(22703)
农业(19249)
环境(18791)
理论(18405)
(17308)
贸易(17296)
(16756)
(16725)
技术(16366)
(15904)
(15592)
财务(15509)
财务管理(15474)
(15317)
企业财务(14615)
(13206)
机构
学院(366530)
大学(365340)
管理(147333)
(139293)
经济(136274)
理学(129248)
理学院(127793)
管理学(125000)
管理学院(124364)
研究(119279)
中国(86014)
科学(78594)
(77718)
(62533)
(60214)
业大(59908)
(59449)
(56095)
研究所(55174)
中心(54867)
财经(49650)
农业(48878)
(48841)
师范(48311)
北京(47665)
(45343)
(44354)
(42460)
经济学(40898)
技术(40546)
基金
项目(265275)
科学(208396)
基金(191639)
研究(189753)
(168693)
国家(167356)
科学基金(144008)
社会(117477)
社会科(111293)
社会科学(111259)
(105513)
基金项目(102155)
自然(96803)
自然科(94530)
自然科学(94509)
自然科学基金(92769)
(88462)
教育(88454)
资助(79469)
编号(77325)
成果(60334)
重点(60016)
(57353)
(56099)
(55071)
课题(53278)
创新(51338)
科研(51331)
大学(48947)
计划(48893)
期刊
(144831)
经济(144831)
研究(97878)
中国(64845)
学报(62049)
科学(56316)
(54922)
管理(52350)
大学(46929)
(44674)
学学(44435)
教育(41931)
农业(38483)
技术(34376)
业经(25853)
(25168)
金融(25168)
财经(22721)
经济研究(22520)
(20437)
(19355)
科技(18904)
问题(18886)
资源(18712)
图书(18609)
(17838)
技术经济(17577)
统计(17102)
林业(16866)
业大(16532)
共检索到510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彦  汤旭  包庆丰  
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人口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类活动的扩大对森林生态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进而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森林生态安全,找出驱动因素,为森林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论文基于改进的PSR(Pressure-State-Response)理论,以长江三角洲30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建立森林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ArcGIS软件评估森林生态安全、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森林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结论如下:(1)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均值为0.43,属于一般水平,整体呈非均衡分布。其中,南部地区优于北部地区,东部地区要优于西部地区。(2)区域城镇化水平、生态区位系数与森林生态安全指数显著负相关,工业结构与森林生态安全指数相关性较弱。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1)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应加强森林生态安全红线控制。(2)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产业结构实现绿色转型,推进循环经济。(3)充分利用地方自然禀赋,将生态区位比较优势转化为生态区位竞争优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彦  汤旭  包庆丰  
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人口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类活动的扩大对森林生态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进而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森林生态安全,找出驱动因素,为森林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论文基于改进的PSR(Pressure-State-Response)理论,以长江三角洲30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建立森林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ArcGIS软件评估森林生态安全、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森林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结论如下:(1)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均值为0.43,属于一般水平,整体呈非均衡分布。其中,南部地区优于北部地区,东部地区要优于西部地区。(2)区域城镇化水平、生态区位系数与森林生态安全指数显著负相关,工业结构与森林生态安全指数相关性较弱。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1)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应加强森林生态安全红线控制。(2)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产业结构实现绿色转型,推进循环经济。(3)充分利用地方自然禀赋,将生态区位比较优势转化为生态区位竞争优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东升  王晖  孙伟  
基于人口经济增长弹性、重心、地理集中度和不一致指数等方法,在研究2000~2015年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协同演变规律基础上,从人口与经济协同演变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究不同时期区域发展差距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在发展环境与政策演变影响下,区域人口与经济集聚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二者重心距离的缩小表征了总体发展差距的缩小。城市对比发现,区域经济集中度呈现"Z"字形格局而人口集中度南北差异显著;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指数呈现相对稳定的"核心-边缘"格局,2000~2015年演变表现为发达城市的增加和欠发达城市的下降;这些都表征了区域发展的显著差异和向均衡状态的演变趋势。不同时期区域发展差距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呈现市场力量的趋强和政府影响的弱化;普通面板回归高估了多数影响因素的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区域发展向均衡状态的转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加伟  陈雯  耿佩  杨柳青  
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区域生态环境共保是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利用城市工业污染物排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2003~2015年长三角地区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对规模和强度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探讨了经济转型发展等因素对工业污染时空格局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对规模和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2015年工业废水、SO_2排放总量分别削减约13%和24%,每万亿元工业总产值的废水、SO_2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削减87%、88%和71%左右。(2)工业污染排放仍主要集聚在沿沪宁、沿长江和沿沪杭甬等工业发达地区以及部分资源型城市,并呈现由核心区向皖江城市带、苏北等外围区转移扩散的态势,但不同污染物之间差异较为显著。(3)外围区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对强度较高(多为1.0以上),但近年来南京、杭州等核心区的工业污染物(尤其是工业粉尘)排放相对强度有所上升。(4)经济转型是工业污染时空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力,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创新与消费驱动转型增长等是抑制工业污染物排放规模扩张的重要因素;而创新投入及技术进步、企业质效提升、外资外贸结构优化等则有利于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相对强度;但由于各地经济转型阶段不同,上述因素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机制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该研究揭示了经济转型背景下工业污染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于强化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工业污染协同防治等具有一定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珏  袁丰  
紧凑城市是一种高效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密度、规模、结构和强度维度建立紧凑城市四维理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由4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城市紧凑度综合评价演化树模型。通过对长江三角洲16个核心城市实证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整体城市紧凑度下降,且影响紧凑度因素存在区际差异;在空间上,紧凑城市大致呈现沪杭甬沿线高于南北两翼的空间格局;从演化过程上分析,城市紧凑度与城市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城市化率和产业结构与城市紧凑度呈现显著正相关。近年来开发区分散建设、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张等因素是造成长三角城市紧凑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惊宏  余兆旺  沈宏婷  陆玉麒  
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及其面临问题,长三角泛化已成为必然,研究泛长三角空间结构演变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其空间发展态势,从而为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问题依据。以场强模型为基石,根据扩散理论,构建了场对数扩散效应模型,从城市场这一新视角分析了泛长三角区域空间演进过程。泛长三角城市影响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疏点-"之"-"几"-"皮皮虾"-"鳊鱼"5种空间形态;根据这一空间形态极其演变规律提炼出疏点类型、散块类型、条带类型、团块类型、板块类型五种空间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由"以点建轴,以轴布面"思想,以产业结构整体升级为引导,对泛长三角区域进行空间整合,形成由三级中心城市、三级发展轴线以及内核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娟锋  贾生华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本文构建了一个城市间住宅土地价格差异决定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以长江三角洲区域内25个城市的524宗住宅土地出让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各城市住宅土地的平均价格。计量结果显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强度、人均持有流动资产水平和城市住宅开发量三个决定因素对于解释城市间住宅土地价格差异有显著性的贡献。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和人均持有流动资产水平对住宅土地价格有正的影响,城市住宅开发量对住宅土地价格有负的影响,这三个变量可以解释城市间住宅土地价格差异的54.3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毛新雅  王桂新  
随着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产业集聚成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引进外资的最重要地区,FDI在这一地区内部的区位决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呢?本文采用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相关数据,运用对数线性模型和逐步回归方法并结合怀特(White)异方差检验,经验性地证实了:21世纪初以来,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的工业企业销售产值、FDI自我积累的因果效应机制等表征产业集聚状况的因素已成为影响FDI在这一地区进行区位决策的最重要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肖飞  姚士谋  张落成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虽耕地资源秉赋较好,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耕地问题显得十分严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2年相关数据,以市域为单元分析了耕地资源变化和实际利用强度的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1990~2012年,长三角地区的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周期性的下降趋势,以"快-慢-快-慢-慢"的循环模式逐步降低;(2)长三角地区耕地实际利用强度大体呈现"北强南弱"分布规律,在空间表现上,原来集中连片的"高-高"、"低-低"格局正逐渐破碎化,开始出现斑点镶嵌式格局;(3)长三角地区的人口、二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均对耕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陈俊  赵存学  林琳  余许友  
量化长三角地区用水量时空差异的驱动效应,对该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LMDI方法,将2000—2015年长三角用水量时空差异的驱动效应分解为强度效应、结构效应、收入效应和人口效应。研究发现,从时间角度看,产业用水强度下降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用水量下降的驱动因素,尤其是前者,除上海第一产业外,长三角三次产业用水效率普遍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用水量下降的作用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促进了用水量增加。从空间角度看,用水量差异及其驱动效应与参考对象的选择密切相关;浙江第一、二产业用水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较小;就工业生态系统而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呈现三阶梯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如波  任胜钢  蔡立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基于长江三角洲35个城市2010-2013年的工业数据,通过将工业生态系统分解为工业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采用网络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5个城市工业生态系统及三个子系统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就工业经济子系统而言,工业经济高效率城市出现密集,形成了以上海等城市为中心的"M"形分布;就环境子系统而言,环境高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太湖为中心、长江沿岸及杭州湾沿线的地区;就能源子系统而言,以上海、苏州等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其它城市能源效率较低且效率水平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洪泉  邓磊  蒋卫国  易文斌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资源的价值,生态环境的效益。评价生态系统的价值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利用遥感定量测量,采用Landsat-5卫星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结合生态学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4个省市1995年和2005年两年度的生态资产进行测量,并从生态资产分布格局、构成与变化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生态资产分布很不均衡,从南向北逐渐递减。生态资产总量由1995年的5450.84×108元减少到2005年的4176.37×108元人民币,减少了23.38%。从生态资产构成来说,湿地和水体的生态资产减少的幅度最大,分别减少58.46%和34.44%,...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未  路平山  
资源型关键地段对于维护和控制区域土地生态系统安全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构建一套资源型关键地段识别的指标体系,在以次一级行政区为基本识别单元的基础上,识别出行政单元内地类斑块尺度的资源型关键地段。将无锡市划分为3级6类地段:关键地段、关键地段保护区、一般地段、干扰地段、干扰区以及交汇区,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9.70%、12.03%、39.62%、16.36%、12.28%和6.35%。关键地段斑块面积偏小、破碎化程度明显,空间分布不均匀,宜兴市境内关键地段占全市总量的85.26%;干扰地段斑块面积较大,空间分布不均,但相对集中,从面积和强度来看城区都较明显。干扰地段的形成受城镇空间发展影响明显;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闫东升  杨槿  
人口与经济是反映区域差异的两大主要指标,其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的形成有密切关联。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产业结构是影响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协调性的重要因素。在产业转移加快的背景下,长三角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格局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对二者空间演变协调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重心、不一致指数及不均衡指数等方法,分析2000-2013年长三角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核心区经济增长有所放缓、边缘区经济增长加快,但人口向核心区集聚态势依然存在;基于不一致指数与不均衡指数的分析表明,与边缘区GDP快速增长导致区域GDP格局显著变化不同,边缘城市的人口增长并不显著且集中在部分城市;尽管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指数分布格局呈现相对稳定的"核心—边缘"格局,但人口与经济增长不协调性增强推动了长三角人口与经济总体协调性的提高。本文尝试从市场、政府及人均GDP等因素对长三角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协调的现象进行了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